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春饭”解谜 -- 懒厨

共:💬77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点个人看法

>>请问原厂商是指什么样的企业?能据几个例子吗(除微软和IBM以外的)?

bea, oracle ,hp ,sun . 还有各种做存储,it相关系统软硬件的公司,比如以前的veritas。里面ibm的待遇算是比较低的。你可以找张外企的报税排名盯着看。

>>另外我原来呆的日企,不是做外包的,是作光学产品的(Cannon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也是全球500强之一。

其实这就是外包, 国外的公司把应用开发外包到国内的研发基地来,降低开发成本

>>我们的薪水在北京的好外企里(人事关系落在FESCO的),也算是高的。

实在不敢苟同,这个待遇,就算在广州都不太说的出口。我原来所在的民企(其实也算是外企吧),平均下来拿到这个数字的不是少数。而前年的统计数字,某个部门36个人,有15个人年收入大概在这个数字以上,去年的话应该更好。而这家公司的收入在广州只能算中上,和大外企,一些小公司,据说是没法比,因为同事跳槽普遍都有涨。而在这家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也颇有些,公司从来没有想过因为他们的收入高要动他们,只有他们自己对收入和公司发展不满离职的,很多人甚至是几进几出。我一个在qc部门工作的同事,出去以后大概在8k多的样子,按他自己的说法和原来差不多,而qc算是待遇相对比较低一些的岗位。

>>不知道,sybase是否算原厂商,我原来呆的日企的那个部门有一个对我“特热情”的大姐的老公就是在sybase作>>support的,

sybase一度快要破产,后来还是因为其他产商的市场失误才勉强活下来,所以他们的收入在行业里是相对低的。碰巧我以前有个同事的老公也在sybase,是一个资深技术顾问,年纪应该比我大3岁,年薪大约在27w左右。同一个公司,support也不是都是低薪的。

还有我一般不会去问别人拿多少钱,这些数字,除了工作上接触的,基本都是同事朋友主动说的,另外就是一些猎头或朋友委托我招人或者找工作的时候了解到的。

>>我在上一个帖子里,说了我的一个同学,在北京搞UNIX下C++开发,他是做电信的,刚跟他打电话,现在薪水还是7000多,不到8000,他们经理才10000多。我还有个旧同事,在北京一家做电力系统软件的公司(一家国有电力系统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参与开发用于电厂管理的ERP软件。现在每月不到6000,他们经理还不到8000。这些数据是我刚才打电话核对过的。据我这个做电力行业的旧同事说,他们公司很久以前的开发人员挣的很多,不过那些人早已经被辞了,因为后来者很容易上手,而且薪水要低的多。老板才不傻呢。文凭说的这两位呆的单位是否属于国内产业的核心?

这类公司虽然在核心产业圈子里,但是不幸的是不在食物链的好位子。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就在电信下面的一个全资公司做部门经理,收入好像也就是6,7k。这类国企的二级子公司现在都有严格的收入限制,几乎可以算食物链的最底端了,而且内部人事关系复杂。这种公司往往也是人才黑洞,有个同事工作过一段时间,说里面的技术人员很弱,虽然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但是动手能力都已经完全僵化了,个人工作效率是我们的几分之一,所以收入低也很正常。在早期,他们确实风光过。另外我觉得他们boss傻的很,低收入,低技术要求的同时会给维护管理带来高昂的成本,企业也很容易失去竞争力,而且这类公司背景受限,不太能拿什么便宜单,将来企业调整,往往优先下岗的就是这类公司。你再看看那些在行业里老大公司,虽然平均收入也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他们至少会有几个核心的技术大拿和业务大拿,而且拥有公司股份,收入可一点都不低。

你说为啥你没见到xxx的好工作。 我想找工作,推销自己也是种能力,很不幸,很多的技术人员不具备这个能力,这就是我看到很多不怎么样的程序员能找到好工作,而有相当能力的技术人员面试竞争却被淘汰的缘故。我面试淘汰的一些人,其实能力也符合要求,但是在性格方面,却往往拒人千里之外,或者考虑问题,只以自我为中心。老板不傻,但是问题是程序员够聪明么?如果足够聪明,就应该去想老板想什么。

另外,看你的经历,你只在企业里待上一年就急着跳槽,其实不是什么太好的做法,我前面提到20k的小朋友,人家也混了2,3年,至少摸熟行业内的一些游戏规则。

>>我认识的基本都是,能去世界知名大公司的绝不去小民企(除非有股份,当股东)。因为这些大企业往往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很多时候需要技术强经验丰富的人。特别是研发人员,在北京,许多欧美企业的分支机构往往要求N年相关工作经验,否则,根本就不理你。我留学刚回来时,发了许多份简历到各个欧美企业,一个回音也没收到。我在那个日企呆过一年多后, 才有欧美企业让我去面试。

经验是任何技能以及iq都不能弥补的,这是这些年我个人一个很深刻的感受,企业招收有经验的人,往往并不是因为看重他现在的技术水准,而是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保证他能有面对困难的正常心态,有知道怎么和其他员工合作开发项目的意识,这是国内现在高等教育基本不会关心的问题。

>>感觉风兄是做商务软件的(MIS和ERP)或是系统集成。我留学以前,在沈阳做过MIS和系统集成。给贵州某市交警做的。当时用PB开发,确实行业知识背景,以及和同事,领导,客户的沟通技能,很重要。根本用不了多少技术,用的一些新技术往往是用于和用户侃价的。每个项目都有见不得人的东西。

都说产业的核心是应用软件,全球的统计,早期占的比例可能会超过80%,现在也过半。这种项目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其实很是考察综合素质,不过我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太懂,白白丢掉很多发达的机会。另外这些项目,已经脱离早期那种暴利和糊弄用户的阶段了,竞争也非常激烈,某些行业的技术应用甚至因为自身的复杂程度走在世界前列,ibm有几个产品就是中国区首先投入实用的,甚至开发团队都在中国。你如果关注会发现,在EAI, 数据分析挖掘方面等方面,国内的技术要求往往要超过国外。但任何时候,技术是必要的,不是冲要条件。

而有经验的老技术人员,在这种企业都有相当的价值,我们曾经核算过,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成本损失,远远超过你招收几个便宜毕业生所节约的成本(培训,后期质量,维护带来的问题,会成几何级数增加)。合适的菜鸟不难找,但是现在开发企业里面,最缺的是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至少我待过的企业里面,不会因为待遇的问题敢炒掉这些人。这好像又和以前说的矛盾,呵呵,这个产业就是怪胎,确实很矛盾。或者,我们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并没有真正学会游戏规则。

我了解到的30多岁下岗的程序员,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年纪,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进取心,技术能力脱节过时而下岗。 我曾经面试过一家倒闭的竞争对手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电信下属公司),结果非常失望,这些人大部分在30多岁,但是知识结构已经完全过时,思维方式因循守旧,难怪企业最后会倒闭关门,按他们的能力做项目,肯定都亏本。而当时我们公司的一个印度同学,40多岁,能力超强,让我们这些混混高山仰止,听说现在还奋斗在德国的开发第一线。

记得曾经有个老板问过我,你和其他同事相比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并不是所谓的技术,同事里面有不少人的在某方面的技术都强过我,而我其实这4,5年都没认真做过或者学习过技术,没错,我就是所谓的混子,在老板眼里,我真正比他们强的地方,在于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看过很多同事的程序,我根本就写不出来,而我一般可以用比他们更短的时间,找到更简单的解决办法。昨天一个朋友和我讨论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我直接说他搞错方向了,他说的我不懂,但是我的直觉,这种复杂就是不好的,他想了一下,同意。做对事,比有能力做事更重要。

>>“在一个企业做事,老板考虑的是他的投入能得到是什么样的产出,这才是技术人员应该关心的工作中心。”,我不太同意。老板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得到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能付出尽可能小的投入。

有争议很正常,个人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看法不同,比如我曾经无意中和某个前同事撩起一份甲方工作的机会,认为工作轻松,年收入在10w左右,很不错,但是他嫌收入太少,其实我了解,他的收入也就是这个档次。

另外你说的利用价值问题,我觉得老板一般都比我们这些人聪明,而且有更多的经验,我的一个大老板就很清楚,一个贵的老员工,远远抵得上好多个便宜的小工,而且因为小工将来发展的机会多,培养了以后多半也会离开,但是公司底层的大部分同事的看法正好和你一样。我这几年和这个大老板聊天比较多,在做人上,看问题的角度上,他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启示。技术人员往往自以为是的能力,在老板的角度看,其实什么都不值。而你所谓的那些高价低技术的技术人员,换个角度看,会有很多你未曾想过有优势的一面。老板处理问题考虑的是权衡和控制,投入多少,能有什么样的产出,聪明的老板不会去追求什么利润的最大化,双w才有可能长久的做生意。记得我刚工作时候的一件事,在某个项目,我们把竞争对手仔细分析以后, 打击的一无是处,当时的老板就跟我说,出来做事,不能太张扬,就是对手也要给人留有一定的余地,鱼死网破是最坏的结局。

个人的价值,如果不能理解老板的思维方式,除了抱怨和牢骚的增加,不见得有太多好处。

另外这个行业的浮躁,我想跟人的素质有关, 曾经比较过中国同事和香港同事,印度同事,发现iq,个人的技术能力,中国同事的平均水准最高,而境外的同事大部分人都远低于他们,但是他们更加敬业,善于合作。it行业集中了太多的聪明的国人,有个前辈曾经给我建议,只招iq超过120的聪明人,我做测试发现,很少有人低于120的,按他的思路找回的特别聪明人,做的反而都不好。聪明人多了,太多精力花在窝里斗和小聪明上。前面说,不招湖北人,而我的经历,湖北人往往都是相当聪明的一堆。

最后附上一个前同事的例子,或者对大家都是一个启示。这个同学年纪比我略大,虽然是我下属,但是和我关系相当不错,人是属于相当积极和有进取心的。他当时的职位是pm,有信息产业部认证的一个什么高级项目管理师,还有若干个信产部的项目经理证书。他经常和很多同事抱怨收入低,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熟的人,弄的不少人向我咨询他的收入情况。他当时的收入大致应该在年薪10w这一档次(取决公司的盈利状况会有变化)可以说比较一般,但是在我看来不算很低,一方面,他有效工作时间非常少,一天大概就4,5个小时,他很多精力都花在上学和照顾家庭。另一方面,他没有任何技术背景,也没有任何开发经验,甚至也没有真正的开发管理经验,所以很难有效管理一个中型以上的项目。而动不动就向下属和同事抱怨自己的收入低,经常询问别的同事的收入,是一种很不职业的行为,而且他并不缺钱,本地人,房子就有2套。

他个人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奋斗史,他中专毕业,进入另外一个软件公司,主要是做文档和客户培训,然后通过自修完成了本科学历,后来又考取了各种pm证书,读了MBA. 这样的一个人光看经历,很让我佩服,但是问题是,他完全搞错了方向。 如果他想做好一个pm,那么知道自己缺乏技术背景,就不应该去读什么MBA,而应该现实的选择去读软件工程硕士,这样至少2年之内,能对他的工作起到实质性帮助,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在30左右的时候,化那么多钱和精力去读MBA,是一种非常疯狂的行为。考那么多pm证书,更是毫无意义,因为这种应试学习,他并没有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处理问题,举个例子,一个关键程序员离职,他居然拒绝安排相关交接工作,不是没有人可交接,也不是他没有时间安排,更不是说这个离职程序员的工作已经有人了解,他只是假定工作已经完成,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反正出了事,还有领导。

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技术背景缺陷,多次要求我安排人给他进行相关的软件开发培训,并以各种理由收集了同事一大堆技术书籍(我们叫他图书管理员,因为什么他都搜走),寻找一切机会参加公司的各类技术培训,连硬件的培训都不放过,前段时间听说又要去考一个ocp,因为听说公司某某pm是ocp,拿的工资是他的2倍。他折腾的这些东西,从来不会在工作中使用,比如ocp,你不做任何oracle开发,也不会有什么数据库实际维护操作经验(公司可不会把客户的数据库给他这个菜鸟去折腾,而且他管的项目根本不用oracle)考一个paper的ocp,花那么多钱和精力,目的是什么?我曾经建议他,每天晚下班一个小时,找本基础的java书籍,自己动手实现一些简单的作业,半年以后,再把其他同事做的工作自己研究一下,他觉得太慢,不肯听。3年过去了,他原来收集的书还是没翻过。我也曾经建议他,认真考虑一下现在项目中管理的问题,定期写一些总结,定期做一些调整,这样就会获得真正的开发过程管理方面的经验,我甚至指明项目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他相关的书籍资料,让他研究一下,给领导提个议案,他也是听过就完了,在他看来做这些事,领导不会给他加一分钱工资,没有意义。而他很努力的抓紧一切机会给组员更换新的pc,写文档的人都给换了1g内存的机器,尽力以小恩小惠的方式满足组员的各种合理不合理要求,比如经常组织公款的fb活动(在ktv里灌红酒,真无聊,也就中国人干的出来),努力建立自己的人脉,在我看来,实质是在无意义的提高项目成本。我在离开那家公司前,他希望我给他一些建议,那时刚看完大腕,就借用了一句话调侃他,境界你懂不懂,一个人的境界,能决定你看多远,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了。 在可以预计的将来,这位有志中青年还会努力的无意义的奋斗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