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光荣与梦想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 颜赤城

共:💬26 🌺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光荣与梦想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 - 1972

    by William Manchester

    读书笔记。希望了解这些历史的河友能补充更多材料。

    第一章 最残酷的年代

    这本书叙述了激动人心的美国世纪,但是却是从大萧条开始的。我不再重复大萧条的经济数据,这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贫穷是可耻的。人们努力掩盖自己的窘境。一个律师可以西服革履的出门,却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小贩。你会想出很多方法省钱。为了省饭钱,可以用几分钱买一杯咖啡,然后就可以免费要一杯热水,如果你把一点果酱倒进去搅和搅和,它就变成一杯令人称道的西红柿汤了。冬天会很冷,你可以在街边捡点报纸塞到衣服里。但是鞋子是个大问题,鞋子一旦破掉了就无可挽救了。

    为了找工作,有人在招工的公司外面等九个晚上!有人步行1400公里!那时候正是苏联快速发展的年月。苏联在纽约招工,一口气要6000个工人,有多少人来应聘?10万人。

    你可能不能相信的是,彼时美国有游荡罪。有人离开曼彻斯特去新汉密尔找工作,被判游荡罪而送返。

    如果还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向人寿保险借钱,向亲戚借钱,在家里试着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纺织工在家里织布,妻子帮助街坊洗衣服。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是很难维生的。一些方法都失败之后就彻底一无所有了。

    1932年,28%的美国人口没有任何收入。

    因为政府没有钱,学校只好关门,俄亥俄的学校每星期开三天,阿肯色的三百多所学校一年关闭十个月以上。在芝加哥,老师们为了照顾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不领取工资而照常工作。芝加哥没有钱付老师的工资,却有足够的钱兴办1933年的世界博览会。

    这时候的总统在想什么呢?胡佛总统说:“没有任何人在挨饿。这些失业工人比任何时候都吃得好。一个纽约的失业工人一天吃了十顿饭。”

    总统的“何不食肉穈”并不是例外。在1932年,1%的人口拥有了59%的财富。这些上层社会人士,如果他们自己没有被大萧条卷进去的话,还是生活得优哉游哉心安理得。

    这时候英雄出现了——弗兰克林•罗斯福。但是罗斯福的竞选进行得并不理想。虽然开头不错,但是在民主党的预选开始之后他的支持率就迅速下降了。另一位民主党竞选者埃尔•史密斯的支持率远超过了罗斯福。

    在伟人成为伟人之前,难免一些不光明的交易。那个时代的政治利益交换是非常直截了当的。用参议员、内阁、甚至是副总统的人选作为交易,罗斯福获得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支持,击败了对手获得了民主党的提名。

    虽然有很多人对罗斯福不信任,罗斯福自己开始也并不自如,但是他慢慢赢得了民心。他举止庄严,人格出众,他接近民众,用人们听得懂的话和人们交流,他了解人民的疾苦,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的热情鼓舞了人们。

    同时,胡佛竞选连任的努力也开始了。共和党显然在大公司里更有人缘,但这于事无补。在胡佛的竞选活动中,他悲哀的承认,人们恨他。胡佛认为击败罗斯福的最佳策略就是诋毁他,让人们不信任他。

    当总统竞选的最终结果出来,罗斯福不出乎意料的以472票对59票彻底击败了胡佛。这是自林肯的总统竞选以来最大的优势。

    此时,到就任,还有四个月时间。罗斯福的直觉告诉他,胡佛不会那么合作的。

    国家在继续滑向崩溃的边缘。动辄数千人的带有暴力性质的游行示威并不鲜见。共产主义在人民中越来越有感召力。知识界的思想动向也在左转。而当权的右派口号更加危险。他们在呼唤一个强有力的独裁者。

    这里我想多说明一下。这本书属鸿篇巨制,内容非常翔实。它总共有1600多页,而我刚看到67页。我这里说个社会现象,书里就有充实的细节描写。我提到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书里有几页的篇幅讲这些富商的不道德的甚至不合法的勾当。我这里说一句“知识界的思想动向也在左转”,书里就会提到十几个人名以及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这些人名我一般都不认识。(但是这里提到人物之一Scott Fitzgerald我恰巧知道——我读过他写的《了不起的盖兹比》。)

    作者提到了游行示威,却没有提到一个后果更加悲惨的事件。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的春夏之交,超过2万名一战老兵聚集到华盛顿。他们因为在大萧条中走投无路,要求政府提前发放许诺过的薪贴。这个要求在众议院通过,但在参议院被否决了。老兵们并不甘心,驻扎下来。胡佛总统下令驱散他们,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军队和坦克来执行任务了。此次事件的结局是两名老兵被击毙,一个八岁男孩被瓦斯弹部分致盲。

    回过来看这本书。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心里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恐惧。人们开始担心万一国家陷入动乱,如果电线被掐断怎么办,如果公路被封锁怎么办?人们开始组织自救会,囤积蜡烛和罐头,以备不测。一个比较搞笑的例子是,一个导演总随身带着一套旧衣服,这样如果突然发生点什么事儿,他就可以混入难民之中而不被发现。

    好笑吗?在当时这些恐惧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时,作者把笔锋一转,开始细致入微的描绘社会文化和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那时候的美国文化非常古板严谨。妇女和儿童的最大美德就是顺从。少年时期无甚快乐可言,没有现在的青少年文化,甚至“少年”这个词(teenager)也尚未出现。一本教科书上说:“不懂得顺从的孩子在他的生活中与残障无异。……民治政府和君主社会一样,孩子们都要懂得顺从于领导。”

    这个社会非常古怪。学校尽量避免提及苏联,地图上苏联的位置是像荒无人烟的南极洲一样一片空白。历史书籍中坚称在奴隶统治下的黑人过得很快乐。这在现在看来不但是伪善而且是无耻。

    这是一个禁欲的社会。成年人往往通过欺骗而造成青少年对性的恐惧心理。如果你看过Kinsey这个电影会更有感性了解。

    那时候的美国还没有登上世界舞台。一般群众的视野从来没有超出过国界。

    第一章完。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石狼,
    • 家园 三、刺激

      第三章 刺激

      时至1934年。

      自从禁酒令解除之后,黑道人物纷纷转向了被视为更有前途的银行打劫业,干出一批大案。这份工作不但收入不菲,而且社会形象好。在罪犯和银行家之间,人们显然更认为银行家更加可恶。抢劫银行就像是个劫富济贫的事迹。三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公众对犯罪最宽容的年代。在很多电影中,罪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

      在这一段提及的三十年代的罪犯中,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可能是多年之后拍摄的《邦妮与克莱德》讲述的一对鸳鸯大盗。

      在罗斯福这边,新政正在遭受各种阻力。罗斯福正在严厉规范股票市场,这和商界利益发生了冲突。新政的很多法令引起了诉讼。这些案件迟早要上达至最高法院,那就将是一场巨斗。我们知道在美国的三权分立中,总统只是其中一极。行政权是直接的有执行力的权力,也是中国人嘴里的“实权”。总统行使权力的扩张过程中最终会碰到另一权力系统,司法系统。罗斯福是自林肯以来最强势的总统,他和最高法院的争执就不得了了。

      在三十年代中期,对动乱的恐惧已经过去了,最让人烦心的就是天气了。这时期的自然灾害纪录非常惊人,旱涝频仍。那些年有3678人死于洪水和风暴。旱灾使农民流离失所,三千多万英亩的可耕种地沙漠化,还有几亿英亩也差不多完了。1933年的大风暴的景象相当骇人,白天黑如子夜,连人们的嘴里都是土。风暴过后,良田就全是沙地了。旱灾持续到34和35年。从各方面的叙述看,这是我们今天说的沙尘暴。沙子从窗缝门缝里钻进屋子。据有人描述,可能是夸张的,白天的能见度不到一米。我经历过我国北方九十年代的沙尘暴,没有那么可怕吧?

      据农业部称,“从全国大局着眼,旱灾也有好的一面——减少了过多的农业供给——但是对个人来说是不幸的。”

      1934年的国会选举来临了。虽然是美国的基本政治知识,但是因为读者可能有国内的,我极其简单的概括一下。左派的民主党关注福利、民生、少数民族,价值观靠前,右派的共和党有大资本家的支持,强调资本主义的固有竞争,价值观保守。本书的作者是左派,在这一段的倾向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他笔下的罗斯福是英雄,共和党是反动派。

      在国会选举中,民主党的力量正在增长。极端的人物如纽约市长La Guardia事迹突出。在洗衣房工人和业主的斗争中,业主们恳请市长保持中立。市长的决定反而是摧毁性的打击——他命令给洗衣房停水。结果不言自明,业主们屈从了。

      尘埃落定。到11月,民主党拥有众议院的229席,参议院的44席。13个新任州长中全部是民主党。

      有了这么大的政治环境改变,罗斯福当然更加游刃有余。NRA已经走到末路,被判定违宪。而罗斯福的“二次新政”开始了(称The Second Hundred,实际170天)。此时已经换了一批人马。

      在二次新政中,罗斯福提高税收,增加福利,赢得黑人等少数民族的支持。(问题:民主党的这个大方向是罗斯福时代确定的吗?)最令罗斯福得意的是建立影响极其深远的社保基金,时至今日也是个大话题。而共和党的攻击则令人哭笑不得。他们说如果有了社保基金,人们就不会供养老人,人们会倾向于不工作,并且,丧失了“生活中的浪漫”。

      华府之外,罗斯福的敌人的活动量和号召力也很惊人。其中两个是,神父Coughlin和参议院Huey Long。

      神父Coughlin。此君能言善辩,洞悉世情。若生于今世,必然是一流的脱口秀明星。但是他却决定去传播仇恨。

      他在1930年加入CBS,主持电台节目,贩卖被称为圣物的十字架敛取钱财。仅仅三个月后他每星期受到8万封教众来信和2万美元。随着他名望远播,他需要150名雇员处理信件和捐款。Coughlin很快建造了豪华的教堂。

      当他变成个争议人物,CBS取消了他的节目。但是他已经成为基督教史上教众最多的人,他的财力已经可以开展自己的电台网络。他建立了社会正义国家工会,号称有750万会员,对犹太人进行下三滥的骚扰。

      神父Coughlin背后有底特律大主教撑腰,并且他说他有教皇的支持。他赞扬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把自由派说成共产党,说工会都受到苏联的控制。他起初曾经支持过罗斯福,但是后来分道扬镳,说总统是个骗子,新政是违背上帝意愿的。

      参议员Huey Long。他出身贫寒,但是天赋过人,用8个月完成了图兰大学三年的法律课程,21岁成为律师。他通过和标准石油公司的幕后交易当上了路易斯安娜的州长。他的政绩非常令人瞩目,修建公路桥梁,发展教育,减免穷人的税收,赋予黑人平等的权利,成了穷人的保护神。

      但是,这样一个人,因为野心的膨胀而使他有邪恶的另一面。他实际上成了地方的霸王。他控制了所有人,警察、教师、税局、银行。他行为无法无天,人们敢怒不敢言。有良知的新闻记者被绑架、殴打、关押。

      Huey对罗斯福有一股怨气。没有他,罗斯福就不会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是,他自己才应该是总统啊!

      此人的结局颇为悲惨,他终被自己的恶行所噬。一个被他迫害过的地方法官的女婿一枪击中了他的胃部。这是被称为“一人一枪一子弹”的刺杀。而这位参议员的保镖们当即向刺客回应了61发子弹。

      有25万人参加了Huey Long的葬礼。他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以一人之力改变历史方向的角色。他的离开,对罗斯福来说却是松了一口气。

      1935年的美国社会。盖洛普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出现了彩色电影、晚间棒球赛、啤酒罐。汽车文化开始发芽。摇摆舞大行其道。

      电影是非常受欢迎的娱乐,有17000家影院,每年放映100到400部电影。审查制度非常严格,电影的标题、台词、画面不会对任何观众有任何不悦的内容。好莱坞这个梦工厂以制造梦幻帮助人们逃脱现实的压力。

      听广播也是个重要的家庭活动。和电影一样,广播也是受严格审查的。成千上万的人会为广播节目的剧情而魂萦梦牵。商业也意识到广播的重要性,广播成了广告业的一个重要战场。

      第三章完

      (我觉得我好像太用中国式的语言和世界观转述这本书了。)

    • 家园 我最深的感受

      上册:

      1 美国也是从一个很普通的国家经过漫长的成长期,适时的抓住自己的战略机遇期成为伟大国家的。不是什么god保佑的。

      2 通过对杜鲁门1948年竞选时的遭遇,我对杜产生了极大的同情,改变了以前对杜的脸谱式印象。

      下册:

      1 关于朝鲜战争我没有看到克拉克的那句名言,倒是看到了“朝鲜战争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进行的一场正确的战争”。

      2 看到美国战后几十年的政治行情都与越战紧密相连,但是越战又是因为美国失掉了中国,为了防止共产主义思想扩张而打的时候,联想到建国几十年还有现状,我对共产党中国这个词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又产生了当年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到底对不对的想法。

      3 那些对周恩来奉若神明,每每提到周去世时联合国降半旗就自豪的不得了的人,看到罗伯特肯尼迪参议员去世联合国也降半旗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通读全书之后,我对共产党更讨厌了,我真想说:让马、恩、列去死吧,见鬼去吧!

    • 家园 楼主如果对罗思富的新政有兴趣的话, 建议你读一下

      Fiorello LaGuardia

    • 家园 “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的春夏之交”==可见春夏之交在没有空调的

      是执政府怎样的一个梦寐~~

    • 家园 二、罗斯福!

      先补充一下版本问题。我看的是Little Brown 1974 edition,两卷本。

      关于32年的老兵事件书中提到了,是我错过了。多谢提醒。

      第二章 罗斯福!

      如果我们不带感情的旁观,一个系统的崩溃是个很有趣的过程。一个像美国这种规模的资本主义的崩溃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大萧条发展到这个阶段,一个合乎逻辑的后果就是银行系统的瘫痪。银行接连倒闭。储户出于恐惧而挤兑。黄金以每天2千万美元的速度从储备中流失。银行和政府出台了一些对策,比如每次只能取5%的存款,政府允许银行可以随意的歇业。而人们只能更加恐慌,有的妇女租小孩,能在排队取款的时候获得优先照顾。

      再下一步,就是货币的急剧贬值和信用丧失。

      此时的罗斯福,如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样,在未确保权力之前低调处世,不谈国事。

      在新旧总统的交接工作中,胡佛和罗斯福相处不欢。焦头烂额的胡佛对罗斯福非常傲慢无理不信任。在他们的晚宴之后,罗斯福在告别时说到:“总统先生,如果您不愿意的话,不必一定要回我的电话。”胡佛大跨步走到罗斯福近前,俯身板着脸说:“当你在华盛顿的时间和我一样长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美国总统从来不致电任何人!”然后扬长而去。

      两个人的决裂是迟早的事情。

      总统就职典礼终于来到了。麦克阿瑟将军再度出场,负责保安。他认为在这个动荡年月出现骚动并不是不可能的。他下令在交通要道架设上机关枪。

      罗斯福在就职典礼上发表了充满激情的极其坚定果断的演讲,说出了他的传世名言:“我们最该恐惧的东西就是恐惧本身。”他向国会要求总统在战争时期才能拥有的巨大权力。

      即使熟知罗斯福的人也被他的表现所镇服了,他们看到了不曾见过的罗斯福。总统夫人事后说这场就职典礼“非常肃穆,有点吓人”。

      人民被罗斯福的演讲鼓舞了。在长期的压抑之后,人们盼望出现一个全新的改变。一个周末有45万人给总统写信说此次演讲是空前胜利。

      罗斯福将如何力挽狂澜?人民拭目以待。

      从3月9日的紧急银行法到6月16日的国家产业复苏法,这段时间被称为“百日新政”。这期间罗斯福政府的重大政策接连出台。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经过天才设计的,而是类似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主义。

      罗斯福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个工作狂。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有100个人可以不经过他的秘书而和他商议事务。我们可能不理解这在国家领导中有多么惊人。Robert McNamara是30年后被认为最平易近人的高官,只有25个人可以不经过秘书找到他。

      罗斯福贴近百姓。常有平常百姓因为日常的烦恼而给他写信,他也会派人妥善处理。他接受新闻采访的时候用最平实的话向老百姓解释国家的处境。

      但是他也是个非常强势的领导。他喜欢和下属争论,但是当他做出决定之后他就会捶着桌子喊,不再说“我认为”,而是说“总统认为”。

      罗斯福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个人崇拜,孩子们把他敬为神明,无数的青年律师受到总统的精神感召来到华盛顿创业。整个国家到了只要罗斯福愿意就会拥戴他做独裁者的地步。

      在新政下,国家为贫苦青年组织了劳动营。美元与黄金脱钩。联邦救济以提供政府工作而不是发放救济金的形式进行。为了刺激通胀实行了一些看上去很古怪的政策,比如给农民发钱,为的是让他们不种庄稼。

      在新政期间,国家兴建了大量的工程,邮局、水电、机场、桥梁、水坝、监狱、电厂、公园、等等。这样大规模的建设不但刺激了经济,其成果也造福后人。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现在的阶段,中国也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这种建设,不但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而且本身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活动量,带动效应很明显。一般人对各项工程的“劳民伤财”的指控,十个里可能只有一个成立,其他的很多源于对国家财力和经济学原理不了解。

      但是新政中也有不尽人意的,比如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NRA),实际上只起了个啦啦队的作用。NRA整顿了行业秩序,遏制恶性竞争,建立了行业规范和用工准则。但是它遭到了胡佛和其他人的反对,说这是社会主义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在NRA的700条准则中,有568条硬性规定价格的条款,与市场竞争原则违背。

      新政取得巨大的成功。产业复苏。股票市场里不说熊市牛市,而说“罗(斯福)市”。罗斯福的声望日隆。

      第二章完

      • 家园 记得在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当中

        罗斯福背着“社会主义狗崽子”的骂名,却得到了右翼共和党人的尊重。

      • 家园 罗斯福对中国人也挺好的

        他当总统前,一直是一个华人社团,可能还有点黑社会性质,什么堂的法律顾问。当总统后,在外交事务中也是比较向着中国的。后来还结束了排华法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