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不美,乡中水(一) -- 履虎尾

共:💬171 🌺3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美不美,乡中水(一)

    “美不美,乡中水”,这句俗话里说的“水”,本来是指“酒水”。而俺在本帖中所要说的呢,则是茶水,解渴之水也。

    自古以来的品茶,讲究的是好茶配好水,茶叶要好,烹茶之水更是讲究多多。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栊翠庵里那位带发修行的妙玉,给我们形象地演绎了一把饮茶饮水之道。

    话说贾母带了刘姥姥来至栊翠庵,妙玉忙烹茶款待。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在这一段描写中,既出现了“水”,又出现了“茶”。这里说的“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什么样的茶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俺读书的时候就没弄懂,前些日子俺看电视,看《百家讲坛》节目中,刘心武大师的“说红楼”,还是没听出个子午卯酉来。

    关于茶叶鉴赏,俺实在是个门外汉,贾母吃的“老君眉”到底是什么茶,俺也说不清楚。俺说不来茶,就拣容易的来说,俺就来说水。书中单表,当贾母又问“是什么水”时,妙玉告诉贾母,这杯中沏茶之水,不是井水,不是河水,乃“是旧年蠲的雨水”。

    俺读书至此,不由得感慨于古人饮水之考究,居然嫌井水河水不够轻浮,要吃“旧年蠲的雨水”。谁知道越往下读,越是令人敬畏。那妙玉另外又请宝钗,黛玉,宝玉三人吃“体己茶”,妙玉亲手在炉上扇滚了水,另外泡了一壶茶来吃。林黛玉吃罢,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吗?”妙玉的冷笑作答,让俺吃了一大惊也: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妙玉的回答把俺着实吓了一大跳!俺感慨呀,林黛玉林妹妹那是何等身份的人?她的前世乃是一株绛珠仙草,为了“还泪”,这才暂降红尘。这样玉洁冰清雪太傅般的人物,居然还有人敢说她是个“大俗人”,这、这位妙玉先生的身份之贵,品味之高,简直无法想象。俺这样的凡夫俗子,可就连人家的影儿也沾不着了。

    妙玉所吃之水,是天上的雪水雨水,放到《西游记》里,这水就叫“无跟之水”。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自然明白,雨水雪水其实就是水蒸气凝聚成的“蒸馏水”,蒸馏水的特点,是不含有酸性或者碱性物质,是中性水,PH值为7。我们又知道,每一滴雨水每一片雪花的凝成,其中都要有一个细小的尘核,没有尘核,凝不成水珠。所以,收集来的雨水雪水,不能立即饮用,要装坛子里埋藏地下,要放置上一大阵子。往神秘了说,这叫做“接地气”,“地势坤”。其实呢,这是等待着雪花慢慢地融化,是让雪水雨水慢慢地澄清。一直要等放置上三年两载之后,雪彻底的融化了,雪水雨水彻底地澄清了,才能取出饮用呐。

    饮用雨水雪水是一种讲究,其实,古人饮茶,更多的是用地上的水。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论水,认为“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到了明朝,饮茶人更总结出“山泉为上,江水次之,井泉为下”的说法。

    读《红楼》后不久,俺读到了“三言二拍”,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一段“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里面讲到,王安石请苏东坡回四川时,顺路从三峡的中峡取一瓮水回来。苏东坡回程时,顺流而下,错过了巫峡,问艄公时,已经到了下峡,西陵峡。苏东坡无奈,只好取了西陵峡之水来“冒蒙儿”。书中写道:

    荆公命堂候官两员,将水瓮抬进书房。荆公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了。”东坡道:“正是。”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关键词(Tags): #乡中水#妙玉#红楼梦#王安石#苏东坡元宝推荐:李禾平,
    • 家园 给虎兄接风!!!
    • 家园 【原创】美不美,乡中水(四)

      “美不美,乡中水”这个话题,还是年初读无酒的帖子《品茶》时勾起的,当时只敲了三帖,就放下了。现在呢,下河难啊,俺不愿有始无终,一定把河里的坑填满——

      从履虎尾插队的台安县县城朝着西南方向走,走出五六十公里,就到了当年非常有名的那个地方——盘锦垦区。俺的弟弟,俺一个同学的弟弟,都下乡在盘锦垦区。

      想当年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致上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到公社生产队去插队落户。原来的班级被打散了,初高中毕业生们,三五人一组或是七八人一组自愿结合,当然也有独来独往的一个人自己一组的,上边把知识青年以自愿结合的“组”为单位,安插到各县各公社的各个一个生产队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知青点。知青点在生产队里呢,相当于农村的一家一户。

      另一种呢,则是被分配安置到军垦农场去。办法是原来在学校里的班级基本不变,全班三五十人一起(也有分为两三个大组的),被集体安排到军垦农场。学校里原来的一个班,正好编成军垦农场的一个排。原来同班同学,集体下乡。

      分到军垦农场去的知青,在名义上不算农民,而是农工——农场工人,也称军垦战士。他们在农场里按军事编制,每个月有一定的薪水,按时发放统一的服装,甚至还发枪。有钱有枪,这对当年的履虎尾们很有吸引力。是啊,反正升不了学了,进不了城了,招不了工了,同样是修理地球,有个固定的名分,不是强过“向阳花”百倍吗?当然,几年后的情况变了,插队知青能招工了,于是乎价值取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农工和军垦战士不如俺们知识青年了,呵呵——此乃后话。

      军垦农场虽好,但数量有限,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内蒙古,北大荒,海南岛等少数省区。这些数量有限的“巧宗”,都被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给霸去了,俺们辽宁的知识青年,是没有福分去这些地方的。俺们辽宁省内仅有的一片军垦农场,就在盘锦,俺们都称它为盘锦垦区。盘锦垦区是地市级单位,俺们台安县一度曾经划给盘锦管辖,后来又拨给了鞍山市。盘锦垦区的总部设在盘山县,俺们关东的老乡不习惯新名词,不叫它盘锦,而是称呼它的旧名——盘山。

      履虎尾插队在台安,俺的弟弟却随班级下放到了盘锦垦区,俺一个同学的弟弟也去了盘锦。最初,我们都以为落户到军垦农场肯定要好过插队到大队生产队,后来才知道,满不是这么回事。不光是没枪发,没工作服发,还没有工资发,跟俺们这里一样,计工分。

      关于盘锦垦区的好坏,我们曾经请教过队长和打头三叔:“那疙瘩可是军垦农场哟,一定比俺们台安县好得多吧?”

      队长和三叔一起撇嘴:“盘山好?哼——好个屁!那个鬼地方,兔子不拉矢,连口凉水都喝不着,还好呢!”

      连口凉水都喝不上?不会吧?起初,俺们以为这一定是狭隘的地方观念在作怪,故意贬低别处,抬高自个儿的家乡。到过后才明白过来,三叔和队长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盘锦那个地方,就是连口凉水都喝不上啊!

      要是光比县城,盘山县的县城,跟台安比较起来大致上也差不什么。出了县城就不是它喽,往南边走不出个三五里去,就看见了那一望无边的芦苇塘。这个地方濒临渤海湾,这是一片落洼地,到处是白茫茫的芦苇,到处是白茫茫的沼泽,想找一片干爽地皮都难。由于海水咸潮倒灌,塘里泡子里的水都都是又咸又涩的盐碱水,根本不能饮用。最初来这里屯垦的人,还想在地上打口井,吃井水。这里地下水位倒是挺浅的,挖个一两米下去地下水就出来了。可是,井里的水同芦苇塘里泡子里的水是一个味儿的,又咸又涩,同样无法食用。

      人总不能不吃水吧?又要在这里屯垦,又不能不吃水,怎么办呢?办法还是能想出来的,不远处不是有那条辽河吗?辽河的水不是甜甜的很好吃吗?于是,就想法把辽河的水引过来,喝。

      具体的办法是,各分场(其实就是籿)在居住点旁边,挖出一个一两亩见方的水坑,用来蓄水。每年的夏季汛期,辽河发水了,大堤闸门打开,滚滚的辽河水顺着水渠流了过来,把各籿的蓄水坑灌得满满的。这满满一坑的辽河水,就是村里农工们一年的食用水。

      吃坑里的水,在夏天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刚引来的河水虽然有些混浊,担回家打澄打澄,泥沙就沉底了,就清凌了。到了冬天呢,那就就更没问题了,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水坑水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砸开冰打水担回去吃也行,把冰块用爬犁拉回家慢慢化着吃也行,数九隆冬冰天雪地的,嘎巴嘎巴的冷,连细菌都冻死了,水干净得很,也好吃得紧。

      在秋季里就多少有些问题了,芦苇荡里的苍蝇,蚊子,小咬,以及各种蜢蜢虫子,都到水坑里来产卵,舀起一瓢坑水来,大俗人也能一眼就看出“四万八千虫”来。

      最可怕的是春夏之交。人吃了一年,再加上风吹日晒的,坑里剩下的水已经不多了,快见底了。野外的兔子狐狸黄狼来偷水喝,家养的阿猫阿狗也来坑里解渴。水坑没有栏杆没有盖,猪也来践踏,牛也来打滚……人怎么办?没办法啊,只能是照吃不误……

      俺弟弟是那年九月末去的盘锦。刚去的时候,渴了,想喝水,从水坑里舀起一瓢来,里面孑孓、“鱼虫”游来游去;跑回“家”里,从水缸里舀上半瓢,往里一看,游来游去的是鱼虫和孑孓……弟弟后来说:刚开始啊,渴了就忍着,实在忍不住了,跑供销社去买汽水喝。可是,成天喝汽水,谁家有那么多钱,谁家能供得起呀?临下乡家里给带去的那几快钱很快就花光了。再渴了,怎么办呢?忍着;又渴了,怎么办?继续忍;渴得实在受不了了,怎么办呢?

      怎么办?从坑里舀起一瓢来,闭上眼睛,一仰脖,连虫带水咕噜咕噜地吞下去……

    • 家园 【原创】美不美,乡中水(四)

      “美不美,乡中水”这个话题,还是年初读无酒的帖子《品茶》时勾起的,当时只敲了三帖,就放下了。现在呢,下河难啊,俺不愿有始无终,一定把河里的坑填满——

      从履虎尾插队的台安县县城朝着西南方向走,走出五六十公里,就到了当年非常有名的那个地方——盘锦垦区。俺的弟弟,俺一个同学的弟弟,都下乡在盘锦垦区。

      想当年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致上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到公社生产队去插队落户。原来的班级被打散了,初高中毕业生们,三五人一组或是七八人一组自愿结合,当然也有独来独往的一个人自己一组的,上边把知识青年以自愿结合的“组”为单位,安插到各县各公社的各个一个生产队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知青点。知青点在生产队里呢,相当于农村的一家一户。

      另一种呢,则是被分配安置到军垦农场去。办法是原来在学校里的班级基本不变,全班三五十人一起(也有分为两三个大组的),被集体安排到军垦农场。学校里原来的一个班,正好编成军垦农场的一个排。原来同班同学,集体下乡。

      分到军垦农场去的知青,在名义上不算农民,而是农工——农场工人,也称军垦战士。他们在农场里按军事编制,每个月有一定的薪水,按时发放统一的服装,甚至还发枪。有钱有枪,这对当年的履虎尾们很有吸引力。是啊,反正升不了学了,进不了城了,招不了工了,同样是修理地球,有个固定的名分,不是强过“向阳花”百倍吗?当然,几年后的情况变了,插队知青能招工了,于是乎价值取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农工和军垦战士不如俺们知识青年了,呵呵——此乃后话。

      军垦农场虽好,但数量有限,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内蒙古,北大荒,海南岛等少数省区。这些数量有限的“巧宗”,都被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给霸去了,俺们辽宁的知识青年,是没有福分去这些地方的。俺们辽宁省内仅有的一片军垦农场,就在盘锦,俺们都称它为盘锦垦区。盘锦垦区是地市级单位,俺们台安县一度曾经划给盘锦管辖,后来又拨给了鞍山市。盘锦垦区的总部设在盘山县,俺们关东的老乡不习惯新名词,不叫它盘锦,而是称呼它的旧名——盘山。

      履虎尾插队在台安,俺的弟弟却随班级下放到了盘锦垦区,俺一个同学的弟弟也去了盘锦。最初,我们都以为落户到军垦农场肯定要好过插队到大队生产队,后来才知道,满不是这么回事。不光是没枪发,没工作服发,还没有工资发,跟俺们这里一样,计工分。

      关于盘锦垦区的好坏,我们曾经请教过队长和打头三叔:“那疙瘩可是军垦农场哟,一定比俺们台安县好得多吧?”

      队长和三叔一起撇嘴:“盘山好?哼——好个屁!那个鬼地方,兔子不拉矢,连口凉水都喝不着,还好呢!”

      连口凉水都喝不上?不会吧?起初,俺们以为这一定是狭隘的地方观念在作怪,故意贬低别处,抬高自个儿的家乡。到过后才明白过来,三叔和队长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盘锦那个地方,就是连口凉水都喝不上啊!

      要是光比县城,盘山县的县城,跟台安比较起来大致上也差不什么。出了县城就不是它喽,往南边走不出个三五里去,就看见了那一望无边的芦苇塘。这个地方濒临渤海湾,这是一片落洼地,到处是白茫茫的芦苇,到处是白茫茫的沼泽,想找一片干爽地皮都难。由于海水咸潮倒灌,塘里泡子里的水都都是又咸又涩的盐碱水,根本不能饮用。最初来这里屯垦的人,还想在地上打口井,吃井水。这里地下水位倒是挺浅的,挖个一两米下去地下水就出来了。可是,井里的水同芦苇塘里泡子里的水是一个味儿的,又咸又涩,同样无法食用。

      人总不能不吃水吧?又要在这里屯垦,又不能不吃水,怎么办呢?办法还是能想出来的,不远处不是有那条辽河吗?辽河的水不是甜甜的很好吃吗?于是,就想法把辽河的水引过来,喝。

      具体的办法是,各分场(其实就是籿)在居住点旁边,挖出一个一两亩见方的水坑,用来蓄水。每年的夏季汛期,辽河发水了,大堤闸门打开,滚滚的辽河水顺着水渠流了过来,把各籿的蓄水坑灌得满满的。这满满一坑的辽河水,就是村里农工们一年的食用水。

      吃坑里的水,在夏天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刚引来的河水虽然有些混浊,担回家打澄打澄,泥沙就沉底了,就清凌了。到了冬天呢,那就就更没问题了,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水坑水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砸开冰打水担回去吃也行,把冰块用爬犁拉回家慢慢化着吃也行,数九隆冬冰天雪地的,嘎巴嘎巴的冷,连细菌都冻死了,水干净得很,也好吃得紧。

      在秋季里就多少有些问题了,芦苇荡里的苍蝇,蚊子,小咬,以及各种蜢蜢虫子,都到水坑里来产卵,舀起一瓢坑水来,大俗人也能一眼就看出“四万八千虫”来。

      最可怕的是春夏之交。人吃了一年,再加上风吹日晒的,坑里剩下的水已经不多了,快见底了。野外的兔子狐狸黄狼来偷水喝,家养的阿猫阿狗也来坑里解渴。水坑没有栏杆没有盖,猪也来践踏,牛也来打滚……人怎么办?没办法啊,只能是照吃不误……

      俺弟弟是那年九月末去的盘锦。刚去的时候,渴了,想喝水,从水坑里舀起一瓢来,里面孑孓、“鱼虫”游来游去;跑回“家”里,从水缸里舀上半瓢,往里一看,游来游去的是鱼虫和孑孓……弟弟后来说:刚开始啊,渴了就忍着,实在忍不住了,跑供销社去买汽水喝。可是,成天喝汽水,谁家有那么多钱,谁家能供得起呀?临下乡家里给带去的那几快钱很快就花光了。再渴了,怎么办呢?忍着;又渴了,怎么办?继续忍;渴得实在受不了了,怎么办呢?

      怎么办?从坑里舀起一瓢来,闭上眼睛,一仰脖,连虫带水咕噜咕噜地吞下去……

    • 家园 美不美,乡中水(四)

      “美不美,乡中水”这个话题,还是年初读无酒的帖子《品茶》时勾起的,当时只敲了三帖,就放下了。现在呢,下河难啊,俺不愿有始无终,一定把河里的坑填满——

      从履虎尾插队的台安县县城朝着西南方向走,走出五六十公里,就到了当年非常有名的那个地方——盘锦垦区。俺的弟弟,俺一个同学的弟弟,都下乡在盘锦垦区。

      想当年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致上有两种方向:

      一种是到公社生产队去插队落户。原来的班级被打散了,初高中毕业生们,三五人一组或是七八人一组自愿结合,当然也有独来独往的一个人自己一组的,上边把知识青年以自愿结合的“组”为单位,安插到各县各公社的各个一个生产队里,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知青点。知青点在生产队里呢,相当于农村的一家一户。

      另一种呢,则是被分配安置到军垦农场去。办法是原来在学校里的班级基本不变,全班三五十人一起(也有分为两三个大组的),被集体安排到军垦农场。学校里原来的一个班,正好编成军垦农场的一个排。原来同班同学,集体下乡。

      分到军垦农场去的知青,在名义上不算农民,而是农工——农场工人,也称军垦战士。他们在农场里按军事编制,每个月有一定的薪水,按时发放统一的服装,甚至还发枪。有钱有枪,这对当年的履虎尾们很有吸引力。是啊,反正升不了学了,进不了城了,招不了工了,同样是修理地球,有个固定的名分,不是强过“向阳花”百倍吗?当然,几年后的情况变了,插队知青能招工了,于是乎价值取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农工和军垦战士不如俺们知识青年了,呵呵——此乃后话。

      军垦农场虽好,但数量有限,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内蒙古,北大荒,海南岛等少数省区。这些数量有限的“巧宗”,都被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给霸去了,俺们辽宁的知识青年,是没有福分去这些地方的。俺们辽宁省内仅有的一片军垦农场,就在盘锦,俺们都称它为盘锦垦区。盘锦垦区是地市级单位,俺们台安县一度曾经划给盘锦管辖,后来又拨给了鞍山市。盘锦垦区的总部设在盘山县,俺们关东的老乡不习惯新名词,不叫它盘锦,而是称呼它的旧名——盘山。

      履虎尾插队在台安,俺的弟弟却随班级下放到了盘锦垦区,俺一个同学的弟弟也去了盘锦。最初,我们都以为落户到军垦农场肯定要好过插队到大队生产队,后来才知道,满不是这么回事。不光是没枪发,没工作服发,还没有工资发,跟俺们这里一样,计工分。

      关于盘锦垦区的好坏,我们曾经请教过队长和打头三叔:“那疙瘩可是军垦农场哟,一定比俺们台安县好得多吧?”

      队长和三叔一起撇嘴:“盘山好?哼——好个屁!那个鬼地方,兔子不拉矢,连口凉水都喝不着,还好呢!”

      连口凉水都喝不上?不会吧?起初,俺们以为这一定是狭隘的地方观念在作怪,故意贬低别处,抬高自个儿的家乡。到过后才明白过来,三叔和队长说的一点儿都不夸张,盘锦那个地方,就是连口凉水都喝不上啊!

      要是光比县城,盘山县的县城,跟台安比较起来大致上也差不什么。出了县城就不是它喽,往南边走不出个三五里去,就看见了那一望无边的芦苇塘。这个地方濒临渤海湾,这是一片落洼地,到处是白茫茫的芦苇,到处是白茫茫的沼泽,想找一片干爽地皮都难。由于海水咸潮倒灌,塘里泡子里的水都都是又咸又涩的盐碱水,根本不能饮用。最初来这里屯垦的人,还想在地上打口井,吃井水。这里地下水位倒是挺浅的,挖个一两米下去地下水就出来了。可是,井里的水同芦苇塘里泡子里的水是一个味儿的,又咸又涩,同样无法食用。

      人总不能不吃水吧?又要在这里屯垦,又不能不吃水,怎么办呢?办法还是能想出来的,不远处不是有那条辽河吗?辽河的水不是甜甜的很好吃吗?于是,就想法把辽河的水引过来,喝。

      具体的办法是,各分场(其实就是籿)在居住点旁边,挖出一个一两亩见方的水坑,用来蓄水。每年的夏季汛期,辽河发水了,大堤闸门打开,滚滚的辽河水顺着水渠流了过来,把各籿的蓄水坑灌得满满的。这满满一坑的辽河水,就是村里农工们一年的食用水。

      吃坑里的水,在夏天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刚引来的河水虽然有些混浊,担回家打澄打澄,泥沙就沉底了,就清凌了。到了冬天呢,那就就更没问题了,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水坑水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砸开冰打水担回去吃也行,把冰块用爬犁拉回家慢慢化着吃也行,数九隆冬冰天雪地的,嘎巴嘎巴的冷,连细菌都冻死了,水干净得很,也好吃得紧。

      在秋季里就多少有些问题了,芦苇荡里的苍蝇,蚊子,小咬,以及各种蜢蜢虫子,都到水坑里来产卵,舀起一瓢坑水来,大俗人也能一眼就看出“四万八千虫”来。

      最可怕的是春夏之交。人吃了一年,再加上风吹日晒的,坑里剩下的水已经不多了,快见底了。野外的兔子狐狸黄狼来偷水喝,家养的阿猫阿狗也来坑里解渴。水坑没有栏杆没有盖,猪也来践踏,牛也来打滚……人怎么办?没办法啊,只能是照吃不误……

      俺弟弟是那年九月末去的盘锦。刚去的时候,渴了,想喝水,从水坑里舀起一瓢来,里面孑孓、“鱼虫”游来游去;跑回“家”里,从水缸里舀上半瓢,往里一看,游来游去的是鱼虫和孑孓……弟弟后来说:刚开始啊,渴了就忍着,实在忍不住了,跑供销社去买汽水喝。可是,成天喝汽水,谁家有那么多钱,谁家能供得起呀?临下乡家里给带去的那几快钱很快就花光了。再渴了,怎么办呢?忍着;又渴了,怎么办?继续忍;渴得实在受不了了,怎么办呢?

      怎么办?从坑里舀起一瓢来,闭上眼睛,一仰脖,连虫带水咕噜咕噜地吞下去……

      关键词(Tags): #美不美乡中水#盘锦垦区#饮水坑元宝推荐: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