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荐书】暂时没啥说的,荐本书,《明朝那些事儿》 -- 张家兄弟

共:💬25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荐书】暂时没啥说的,荐本书,《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我摘个序,剩下给链接

    轻松读历史

    www.17k.com

      ——《明朝那些事儿》序

    www.17k.com

      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www.17k.com

      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句话,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史或写史的人如何说或写;二是听史或读史的人如何听或读。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是“正史”,一般说是代表官方意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体例;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人修史,野史、稗乘、笔记,它们思想的表达相对自由,写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家传、族谱、碑铭、方志,也莫不可归于历史。而如此众多的史书,大都是与一般读者和民众无缘的。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也将其视为畏途,根本不看。

    www.17k.com

      那么,老百姓就不读历史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不论识字不识字,几乎每天都在读历史,有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说的,有评书里讲的,有戏里唱的,有连环画里画的,有小说里写的,当然,现在还有电视里演的。一般人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懂得了忠奸善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匹夫的责任。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

      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

      其实,古代史官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我们至今还可以从古老的《尚书》中读到当时人的音容笑貌,从《左传》中读到生动的故事。他们使用当时的口语,进行朴素平直的叙述,并没有故做深沉。至于《史记》,由于善于以优美的文字叙述故事、描摹人物,竟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世世代代受人景仰。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百姓对于诘屈聱牙的古代史书不能置喙,就任它们束之高阁吧。对于为他们写的史书,百姓也感到多有隔膜,因而也反应不够热烈。于是种种“戏说”连篇累牍,大行其道,糟践历史,拿老百姓开涮。对于这种情况,老百姓感到无奈,许多史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感到愤怒,感到难堪。

      1982年,一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书,留美华人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在北京出版了。犹如一场随风潜入夜的好雨,及时洒向了正在萌动变革的史坛,也吸引了史学圈外的广大读者,至今风头犹劲。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严肃的史学著作原来也是可以吸引人的。流风所及,许多历史著作尝试变换他们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一批又一批文笔优美、姿彩各异的史学著作出现了。也许是由于宣传不够,一些好的史书还不被大家了解,也许是由于数量不够,正经历史还不足以抵挡“戏说”的洪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有所期待,期待有更多严肃但是足以吸引人的历史书能够胜过“戏说”,清理、纠正它们对历史的曲解、误读。

      就在这时,一个远在广东的学习法律出身的公务员不宣而战了。他在公务之余热中于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写作,开始是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后来,经过认真构思,决心写一部他眼中的明史。他还不想把它叫做“明史”,或许因为那样会显得过于沉重,或许因为那样会被读者误认为又是一本“学究书”。因此,他把它命名为《明朝那些事儿》,而且在事的后面又特意加了“儿”化。这题目,读者一看就有一种解放感,亲近感。其实作者首先解放了自己。他可以不受任何体例限制,不受任何成规约束,虽然已经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

      我早就从一些年轻朋友的口中听说有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听说它在网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朋友们问我,你怎么看待这种写法呢?我说,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而且,从来每个人由于立场和学养的不同,所看到的历史都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要求历史写作的手法千人一面,又不能要求对历史的结论定于一尊。如同我们听歌唱,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其根本在于歌唱者的态度是严肃的,所献出的是精品。换句话说,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歌唱者,如果其态度是不严肃的,所献出的不是精品,也是得不到欢迎的。

      作者当年明月说:自己的写法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并且说,其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姑且叫做《明札记》”。这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

      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毛佩琦

      2006年8月28日序于北京北七家村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 家园 作者对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清楚

      很不错的书,我感觉作者对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清楚,不对具体问题作过多吹毛求疵的纠缠,完全遵照明石录写.但现在感觉水平有些下降,顶峰我感觉在永乐

    • 家园 很久的事情了
    • 家园 欠花

      谢楼主推荐

      提示:

      需要至少[经验10]来进行【送鲜花】操作!!

      你现有:[6]经验

    • 家园 相似类型的,还有《大秦帝国》

      以秦帝国的发展历史为依据,分为六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为一部,小说以秦国的兴亡命运为主轴线,从商鞅变法切入,叙述了秦帝国崛起、兴盛、建立统一帝国又倏忽崩溃的故事。

      推荐长篇小说:《大秦帝国》

    • 家园 这书出一本我买一本,现在已经买了3本,好书!
    • 家园 今天楼主请假 没有更新
    • 家园 好像原来是在天涯首发的 后来天涯的斑竹打压的厉害 就移到新浪了
    • 家园 顺便推荐《明史演义》好了

      如果喜欢《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话,那么不妨读读《明史演义》,作者蔡东藩是清末民初的小说家、历史学家,著有历朝通俗演义。

      摘一下自序和第一回的一段: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况乎稗乘杂出,代有成书,就令有志稽古,亦往往因材力之未逮,不遑搜览;即搜览矣,凭一时之獭祭,能一一记忆乎?且官私史乘,互相勘照,有同而异者,有异而同者,有彼详而此略者,有此讳言而彼实叙者,是非真伪之别,尤赖阅史者之悉心鉴衡,苟徒事览观,能一一明辨乎?鄙人涉猎史乘有年矣,自愧蠢愚,未敢论史,但于前数年间,戏成《清史通俗演义》百回,海内大雅,不嫌芜陋,引而进之,且属编《元明演义》,为三朝一贯之举,爰勉徇众见,于去年草成《元史演义》六十回,本年复草成《明史演义》百回。《元史》多阙漏,苦乏考证,《明史》多繁复,苦费抉择,不得已搜集成书,无论为官史,为私乘,悉行钩考,乃举一代治乱兴亡之实迹,择其大者要者,演成俚语,依次编纂。其间关于忠臣义士,及贞夫烈妇之所为,尤必表而出之,以示来许,反之,为元恶大憝,神奸巨蠹,亦旨直揭其隐,毋使遁形。为善固师,不善亦师,此鄙人历来编辑之微恉,而于此书尤三致意焉。若夫燕词郢说,不列正史,其有可旁证者,则概存之,其无可旁证而太涉荒唐者,则务从略,或下断语以辨明之。文不尚虚,语惟从俗,盖犹是元清两演义之故例也。编既竣,爰述鄙见以为序。中华民国九年九月古越蔡东帆自识于临江书舍。

      ……

      若要把《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从头至尾,展阅一遍,差不多要好几年工夫。现在的士子们,能有几个目不窥园,十年攻苦,就使购置了一部《明史》,也不过庋藏书室,做一个读史的模样,哪里肯悉心翻阅呢?并非挖苦士子,乃是今日实情。何况为官为商为农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怎知道明代史事的得失?小子为通俗教育起见,越见得欲罢不能,所以今日写几行,明日编几行,穷年累月,又辑成一部《明史演义》出来。宜详者详,宜略者略,所有正史未载,稗乘偶及的轶事,恰见无不搜,闻无不述,是是非非,凭诸公议,原原本本,不惮琐陈。

    • 家园 帝国政界往事不错

      我觉得《帝国政界往事》不错,作者也不是搞专业的。单独的一个个故事可以折射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历史的车轮!

    • 家园 好书啊

      我一直在看,而且过段时间就转到我们内部网上

    • 家园 白话文的明史

      能有相同爱好者不错啊!请直接点击阅读:

      外链出处

    • 家园 觉得很一般啊

      在网络上看了一些、主要是前面关于朱元璋的那部分

      觉得很一般啊

      还是觉得应该看吴晗的那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