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家说说广东九江大桥这次事故? -- 闲看蚂蚁上树

共:💬26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家说说广东九江大桥这次事故?

    为什么一撞就塌了?我记得以前南京长江大桥曾经被严重地撞了一次,好像也就是桥墩掉了一块皮,还不至于就塌了。是不是因为悬索桥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的?

    顺便说一下,千万别往豆腐渣工程,腐败这方面扯啊。

    • 家园 01年德州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这时当时的新闻:

      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17/15887b.html

    • 家园 初步结果出来了

      设计只有40吨,所以被撞断显然是正常的,不断才是不正常的。因此建造应该没大问题,至于设计是否合理就不好说了。

      http://news.sohu.com/20070620/n250676912.shtml

      大桥2孔160米通航孔按通过江海轮即主墩按横桥向船舶撞击力1200吨进行防撞设计;考虑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南、北侧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船撞设防。

      评审认为,南桂机035号船舶偏离航道,误入非通航孔,直接撞击到23号桥墩,该船产生的横桥向撞击力远大于设计横桥向撞击力40吨及非通航孔桥墩横桥向防撞能力,导致四孔非通航孔桥坍塌的事故,同时致使未坍塌的相邻孔出现严重损伤。

    • 家园 为什么不用过江隧道呢

      大桥怕撞,而隧道没有这个问题。大桥上的钢都是特种钢,而过江隧道用普通钢材就行了。

      隧道还有很多好处,比如有个刮大风下大雨的坏天气,隧道仍然可以使用,大桥就不行了。至于战争就更不用提了,哪次大桥都是重点轰炸对象。但是很少听说隧道被炸坏了的。

      另外好像中国的公路大桥斜拉式居多,而美国日本的好像悬索的居多。有这方面的行家吗?给讲讲这两种大桥的优缺点?

      • 家园 好象中等跨度的斜拉式成本低一些。

          另外悬索过江时需要封航,斜拉式不需要。

          长隧道除建设成本高以外,运行成本也高,需要通风、照明。

          建桥成本是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南京长江大桥是公铁两用桥,承重量大,桥墩自然就要建的牢些。前些年还有人说过,南京桥设计时经验不足,强度余量留的大了,多耗了钢材。

      • 家园 桥比隧道便宜很多吧?

        地面和地下的施工难度相差不少呢。

        • 家园 先献花,看来这是一座便宜的大桥

          “九江大桥当年的建造成本不高,如今即使重建一座九江大桥,造价估计也只在4亿元左右。3亿元财产损失保险应可弥补此次事故的桥梁财产损失。而公众责任险虽责任限额只有约500万元,但由于遇险车辆和人员有限,估计也可满足理赔要求。一旦超过责任限额,则由佛开高速自己埋单。”

          外链出处

    • 家园 桥墩又不是为了防撞设计

      真有防撞方面的考虑,未必需要在桥墩上下功夫

      以前看bbc的一个21世纪10大工程,幻想中的直布罗陀大桥防撞措施用的是桥墩外环绕的一圈浮垫

    • 家园 豆腐渣不敢说,

      没有腐败几乎是不可能,哪有工程不腐败的.

      这船貌似也不是大船.

    • 家园 我们公司装修,我是工程代表,强电总打火跳闸,可所有的检测报告都说

      电气系统工作正常,而且还有一大堆数据振振有辞。但事实就是,打火了,跳闸了,大厦工程来修了,修完了提醒不要再玩儿跳闸了。。。然后再跳闸,再来修。当然,现在已经好了,但各种检测报告一大堆都说没事儿,可事实就是有事儿,说什么好呢?

    • 家园 南京大桥的建成对我国有特殊意义,所以建造规格也比较高

      怎么说呢,南京大桥建造时用的钢铁可以重新来建符合现在设计标准的两个普通过江大桥。

      • 家园 不是这样的 当时并没有刻意加钢

        当时固然有防空的考虑

        但总的来说,当时钢材非常紧张,同济大学算是国内建工第一,自己造的教师宿舍新村都尽量用竹筋混凝土,节约钢材。南京长江大桥也是如此。

        用钢量高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材料不如现在。混凝土标号和钢材屈服点都比今天差的很远。那只好提高用钢量。

        2 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和规范。头一回自己搞这么大的桥,没有前例,只能加大安全系数,尤其是当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且是高新技术,不能随便用。

        3 这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和纯粹公路桥不能比。

        • 家园 南京大桥是加钢的

          1957年10月15日,连接浩浩长江南北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三镇沸腾了,浩浩荡荡的人群摩肩接踵,向大桥进发。突然大桥晃动起来,人群开始骚动。好在有部队维持秩序,大家渐渐平静下来。

            “这座桥质量有问题。”“指望外国人是不行的。”

            一时间,各种传言四起。大桥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身为武汉长江大桥顾问的李国豪开始思索大桥晃动的真正原因。

            武汉长江大桥虽然在建成初期出现了晃动,但是通车后运行情况十分正常。就在这时,中苏关系恶化,拟建中的南京长江大桥,中国人决定自己独立设计建设。

            南京长江大桥还会出现晃动吗?作为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的李国豪必须给出答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李国豪被关进隔离室。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消息点燃了李国豪心中的激情。武汉长江大桥的晃动问题自己就想弄清楚,无奈公务繁忙,加上又承担了一项国防科研任务,分身无术。现在正好有时间了!

            望着桌上的报纸,他的眼睛闪着亮光:这些边边角角都可以写字!可两份工程数据表到哪去弄呢?思来想去,李国豪只有凭着自己的基本功一个一个数值地推算了。

            李国豪凭着自己极强的记忆力写下两座桥梁的最基本数据,他要给出桥梁晃动的真正原因!

            李国豪用早年的理论方法,成功地给出了大桥晃动的答案。但他知道,仅有理论计算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试验验证。

            1970年夏天,在上海北郊罗南公社劳动改造半年多的李国豪回到同济大学。

            可以做试验了!李国豪兴奋不已,学校实验室是不让去的,那就想办法在家里做!家里做试验,没有制作钢桥模型起码的工具,想来想去,用赛璐珞来做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的女婿在中央商场发现了报废的赛璐珞计算尺。顾不得多想,立即掏出10元钱,一口气买了200把,飞也似的回家报告李国豪。当晚,李国豪急不可待地支上锅灶烧水,开始制作桥梁模型。赛璐珞放入沸腾的开水,不一会就变软了,压、剪、拉,样样随心所欲。

            沉浸在无比幸福中的李国豪有些管不住自己了。扫完学校的马路,躲到角落里,瞅一眼,四下静悄悄,拿出工具、材料,就开始制作桁梁杆件。一天,他正做得投入,突然一声断喝:“还不死心!还在搞!”

            “没……没搞什么呀。”

            “还没搞!我看你是死不改悔了。”这个造反派是李国豪的学生,瞒得过她?

            还好,训完了,事态并没有扩大。心砰砰跳了几天后,李国豪决定不再这样明目张胆地不分场合了,制作模型工作重新回到家里。

            转眼一年过去了,李国豪的试验数据也出来了:和理论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1974年,李国豪受邀参加全国钢铁振动科研协作会议,报告了研究成果: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出现的晃动,是由于涌上大桥的人群荷载造成的桥梁弯曲、扭转共振,大桥自身结构没有问题。

            因此,南京长江大桥多用的4000吨钢没有必要。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大桥局总工程师紧紧握着他的手说:“困扰我们17 年的谜解开了!”

            多年后,一位同济工作人员问他:“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一下大桥晃动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老说:“你坐过小木船吧?当你一只脚迈上船,船就会晃动;当你两只脚都上去后,船就不晃了。两座桥梁的晃动和这个理有点相似,桥梁结构本身没有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