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一篇生态农业的实例介绍 -- 林小蒸

共:💬50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推荐一篇生态农业的实例介绍

    关于土地的道德,已经被所谓现代农业遗弃很久了罢...

    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些...

    一个“犟种”的7年

    补充几句:

    我父母当年下放的农场就是棉产区,我从小做过从棉花撒种,间苗,施肥,打顶,打农药,以及最后摘花等几乎所有与种棉花有关的农活.包括最后的棉杆也是要拔出来抱回家做柴禾的.一个循环.

    而杂交种子,化肥,农药等的确已成为现在的农民离不开的东西,大部分的成本也都在这里.但即使如此(或者是,正因为如此),土地却越来越贫瘠,产量也无法保证.而像休耕,施农家肥等传统做法越来越少见.

    文中提到连邻居也不肯学习主人公的做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主人公的做法太辛苦?太麻烦?还是大家已习惯了所谓现代农业的做法?

    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否做到让人与土地和谐相处?

    • 家园 中国不是现代农业

      比如休耕,在农业发达的地方都是普遍的。从资本利用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角度,也需要有适当的休耕,或者更换作物,或者完全休息,这里面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安排,可以通过对土壤成分的情况进行监测等等。

      国内这种榨干土地最后一点肥力的做法,其他地方非常罕见。

      最终还是土地利用制度的问题。

    • 家园 中国不能算是现代农业吧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的管理手段,和一定的规模效应。推广新技术,使用新方法,包括对新产品的市场运作,都需要大的集团。但是中国的土地可是包产到户的。30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情了,谁管你和谐不和谐

      要做到家家户户都像这个例子里面的人一样,除非搞成和欧洲那样的,农产品价格奇高,你搞个两垄葡萄田就能衣食无忧了,那自然就精耕细作了

    • 家园 邻居也不效仿

      说明这里有个性价比的问题。就是说投入和产出,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是不划算的。

      要让更多人来做生态农业,不能从河蟹出发,还是得从利益出发。如果大家觉得生态农业就是好来就是好(不管是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那么这个事情就成了。

      现在有个说法叫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其实比正常消费贵的多,有机食品,环保汽车,太阳能房子……其实说河蟹,不消费少消费最河蟹。但是绿色消费能挣钱,所以绿色消费比较有出路。哪天城市人民普遍吃有机食品了,农民就普遍生态农业了。

    • 家园 感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方面会有所改善的, 人有了钱自然想吃好点, 吃得健康点, 对生态农业的需求就会高。

    • 家园 提和谐,正是中国农业难和谐

      现实考虑,人多嘴多地少还在不段蚕食耕地

      对占农地的要他们多付几十上百倍的粮价

      也许是个调剂

      可咋执行???

    • 家园 花好文,生态农业是一个新方向,目前已经有产业化的趋势.
    • 家园 新闻稿有点误区。他实际上是学者,不是农民。当作农民典型纯属搞笑

      我看了别的新闻稿,主人公熟读老庄、孔孟和其他典籍,不过是以种田来思考和实验而已。哪个农民像这样,理论先行?即使以前是被迫种田的,现在也进入了自由阶段了。只不过他的思想上还处于背书的阶段,但是实践上已经发展了经典。如果他哪天发现自己已经超越了经典,和时代的绿色环保思想合集了,再用传统的思想包装一下,能表达出来,基本可以开宗立派了。

    • 家园 还是难以想象生态农业在产量上能达到石油农业的水平

      棉花不知道,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如果离开了杂交种子,化肥,农药恐怕一半的产量都达不到的,无论怎么的精耕细作。例如解放前河南小麦的单产就不过百把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