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论蒋介石的历史功绩 -- 阿康

共:💬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论蒋介石的历史功绩

    不完全同意其观点,但看看不同的意见也好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Dec 14 18:04:12 2003)

    蒋介石对中国两大贡献:统一中国,重建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崩溃的中央政府(虽

    是名义上的,但以当时实力已不简单了);领导中国取的字自片战争以来唯一一

    次民族主义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与美苏英并列四强(任何政治人物完成其一便可青

    史留名).

    历史的相似之处(转贴)

    可能有些文不对题,但毕竟为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视角。做为国民连知道自己国

    家历史真相都不可以?不要乱扣帽子。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整个现代史被改的面目全非

    。不知大家看过黄建中导演陈道明主演的《我得1919》没有,再看看以前是历史资料是如

    何极力贬低顾维钧的。这种事情太多了,相信随着政治空气的开放,我们会对自己国家的

    历史有更真实的了解。

    当年“上山下乡”之际,曾和同学某聊起在“广阔天地”的心得,有两点令人不胜感叹。

    第一,中国人的刻苦:一个壮劳力可以牵载一吨以上的重量,几乎接近一辆手扶拖拉机;

    第二,尽管没有机会受正式教育,乡下农民其实极有才智。笔者这位老同学后来在美国“

    常春藤盟校”获哲学博士学位, 可见他当年对普通农民智力的评价绝非虚誉。漂洋过海十

    几年后回首往事,再对比在各国所见,才体会到“丑陋的中国人”的这两种素质,尤其是

    他们的“工作伦理”,在世界上各种“丑陋的外国人”中,实在罕有其匹。 “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和教育各方面的社会环境远非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弊端重重

    。这二十年的社会环境,充其量是如下数点: 一,一个大致和平安定的社会; 二,一个

    相对有效、有为(并不意味有守、廉洁、和具备道德权威)的政府; 三,百姓享有一定的

    经济活动自由。 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中国的所谓“综合国力”,仍出现长足的进步,不

    提“民主化”的东欧和前苏联各国,就是向来号称“民主” 的印度,也望尘莫及。此事始

    作俑者邓小平的功过(包括“***” 这场“政治滑铁卢”),只能留待今后的历史评价。

    真正的功臣和无名英雄 unsung heroes, 以笔者之见,非千千万万“丑陋的中国人” 莫属

    。他们创造的经济增长引起“中国崛起”的惊叹,造成亚洲乃至世界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

    ,中日力量消长自然包括在内。 除了“改革开放”和建国至农业合作化(或不如说“统购

    统销” )的短暂几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局部具备上述三点条件的历史时期还有另外一段

    --从北伐结束到抗战开始之间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受其直接控制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

    海一带。由于明显的政治原因,国民党这“十年建国”的成就和功绩,在严肃“学术界”

    之外,极少为人所知。 笔者无意歌颂当时的国民党领袖,因为正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

    就,真正的功臣实在是“丑陋的中国人”。但是至少必须指出两点事实: 第一,中国作为

    现代国家,实在肇自南京国民政府; 第二,中国今天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维持除了

    外蒙古以外的晚清版图,南京政府的十年努力,功不可没。 前些天阅读十九世纪末美国

    ?大西洋月刊?旧文,洋洋洒洒,讨论在中国行将四分五裂的前景下,如何保护美国在远东

    的利益,令人觉得百年后中国尚为统一国家,并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之一,几乎是个奇

    迹,也不得不承认其中蒋介石的功劳。 关于南京政府的“十年建国”,有不少外文特别是

    英文研究资料,笔者不拟详述。就第一点“现代国家”讲,可以举出公共教育的推广,“

    中央研究院”的建立,甚至首次汉字简化的努力。针对改革“ 丑陋性”的则有全国运动会

    和为之建造的南京五台山和上海江湾等大型现代化体育场。自东北沦陷后,每届全运会均

    由“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加上热河,称为陷倭东北四省)”运动员率先入场,

    自蒋介石起所有大员肃静起立,以切记“国耻”,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承继的“

    烂摊子”并不比1949年好到哪里。毛、周没有陈年旧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却承担历届

    北京政府累积的六亿六千七百万美元外债。而且当时中国只是表面上的统一,南京政府控

    制的国家资源极其有限,而且必须将其大量花费在“统一政令,统一军令”的“军阀混战

    ”之中。即便如此,中国的“综合国力 ”在这短短十年中仍出现长足的进步,对中日冲突

    产生极大的影响。  “九?一八”之后的“一二八抗战”,是日本对国民党政府心腹地区

    的直接军事试探。蒋介石不得不把全国最精锐的两师德械德训军队即八十七、八十八师组

    成第五军投入作战。据张治中回忆,甚至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后身)教导团也受调参战。

    据一位美国历史学者调查,当时仅剩的另一德械师(36师)也受命急赴汉口,包围日本租

    界。蒋介石的确是拼上了全部老本,政府迁都洛阳,他本人则留守南京,以示斗志。正唯

    如此,一二八战争的两个重要结果是: 第一,它证明现代装备和现代训练的中国军队可以

    抗衡对等的日本军队,并且获得胜利。 第二,日本从此不敢再以“京沪杭地区 ”为直接

    进攻目标(其后的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主动发动的,一是避开在对日方有利的华北平原与

    日决战,二是希望以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促使西方大国对日施压)。 在此前后,国民党在

    东南沿海的“基本建设”也极为可观:“京杭国道”的开通,浙皖公路和闽浙公路等公路

    网的建设,在抗战前夕抢建苏(州)-嘉(兴)铁路、钱塘江大桥和浙赣铁路(未完成)

    等等。可以说直到七十年代,江浙一带的交通网基本是“十年建国”的底子,笔者也因此

    得以某次到旧沪杭公路上,戴笠手下刺杀?申报? 老板史量才之处凭吊。铁路界朋友告诉

    笔者,文革期间修建杭-湖(州)铁路,基本按照当年“京杭铁路”的勘探设计,甚至利

    用部份完成的路基。 在经济上,抗战前夕的桐油、茶叶、蚕丝等总产量记录直到五十年代

    后期甚至六十年代方被超过。金融方面成就更堪回顾:自1935 年底发行法币,建立公债债

    券的威信,同时积极清偿外债。到抗战前夕,已经偿还百分之九十外债。中国债券在伦敦

    市场节节上扬,价格超过日本的债券,这是李登辉政权以及其他台独派系所不愿面对的史

    实。法币本来是为了对付英、日、美货币在大萧条期间相继贬值,以及美国以高价抢购中

    国百姓白银等等事件的武器,威信建立以后,行使地方钞票的省份也纷纷改用法币。

    可以毫不夸张说,法币制度是中日战争的充要条件,迅速发展的法币构成中国统一的基础

    ,没有法币,抗战军费便无由筹措。 在亚洲政治上,南京政府的长远策略之一是朝鲜复国

    ,在中国成立的朝鲜临时政府受到南京直接资助和保护。1932年直接策划朝鲜义士尹奉吉

    炸死炸伤日本在沪最高军政大员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脑金九,全靠中国军警的全面保护

    才逃脱日本的报复。事后蒋介石在南京密会金九,指出暗杀并非长策,从此中国开始大批

    训练包括飞行员在内的朝鲜军事干部。这些举动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效果,今天竟然成为北

    京对韩外交的历史资本,继续影响未来的东亚地缘政治。 经济力量的增长自然导致军力的

    增长,从淞沪战争结束到卢沟桥事变,南京政府的德械军队从三万激增至八万。按照当时

    的军备发展速度,这数字可望在两三年内达到二十万以上。根据八一三“京沪抗战”功亏

    一篑的结局,以及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战绩推算,二十万德械军队至少可以确保“京

    沪杭”地区。事实上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仍然没有直接进攻上海的胃口(见后)。只

    要京沪杭不失,中日战争的局面就完全改观。 在军备方面,根据princeton大学出版的一

    项研究,中国在抗战前夕的1936年完成了轻武器装备自给。在空军力量上,居然有洋人认

    为在抗战开始时,双方几乎力均势敌。日本历史上损失的第一艘现代战舰和中国空军轰炸

    台湾(新竹、台北),武汉上空大量歼灭日机等都是这一力量的体现。这里固然有一个补

    给问题,但是至少说明再牵延若干时日,日本要占领中国东南沿海的巨大代价。 国民党当

    时的另一重大资源是在南洋。华人社区在经济上的成功造成教育相对发达,东南亚因此可

    以说是比中国本土更早普及“国语 ”的地区,原来四分五裂的海外华人社区因此实现了相

    当程度的统一,并且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坚。华人子弟几乎毫无例外上华语学校,而几

    乎所有华语学校都在国民党的实际控制之下。这不仅对中国本土提供大量财力人力,也可

    能成为破坏德日结盟的外交武器--能够真正长远损害英国在远东利益的是当地的中国民族

    主义。从九一八起,到英、澳军向日本投降为止,国民党与英国在马来亚(包括新加坡)

    进行长达十年的恶斗,详情有待整理,其中惊心动魄的情况,可以从英国二战期间向加、澳

    、南非、新西兰(即临时排除了爱尔兰的英联邦)四国发出的丑诋中国的秘密文件窥见,

    甚至到了战后的1962年,以*“南洋国语”为主的马来亚败局已成,美、英论客对作为南洋

    民族主义温床的新加坡“中正中学(英语称蒋介石中学,沿用至今) ”还是耿耿于怀,r

    obert s. elegant 的?龙种?便是一例。 南京政府的效率直到抗战初年还非常显著。例

    如“京沪杭”的空袭预警系统:1937年八月中旬,日本空军在五天之内三次大规模轰炸南

    京,中国空军居然击落其中54架,预警系统起了很大作用。“京沪杭”沦陷之后,江浙一

    带的空警仍极其有效。一位当事的老先生回忆,由于沦陷区的特工系统,各地对日军的主

    要空袭行动,至少有一两天的预警,令人感慨的是:当局的首要任务,便是及时疏散中小

    学师生。 再以大专院校疏散为例:抗战前夕,全国有院校一百零八所,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为止,未经迁移而在原址授课的,只有新疆省的新疆学院。许多一再播迁。例如浙江大学

    先由杭州迁到建德,再迁江西吉安,三迁至泰和,四迁至广西宜山,最后迁到贵州,师生

    员工“遵义会师”,“长征”使命方告完成。又如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先由广州迁至广西

    梧州,再迁藤县,三迁融县,四迁广东乳源,五迁连县,六迁曲江,七迁回至连县,八迁

    罗定。天津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图书仪器被劫,北大、清华校舍则沦为日本军营。北大

    文学院地下室更成为虐待“支那人”的地狱,清华也变成日本妓院、酒吧、马房。三校师

    生初迁长沙,再迁云南蒙自、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其中部份师生由湖南经贵州步行至昆

    明,费时六十八天,历尽艰辛,终于复课。其他院校迁移后方的实例同样感人。 东南沿海

    沦陷后,香港成为连接海外的重要据点。以白修德( theodore h.w hite)为主要作者的

    ?thunder out of china?就描述了数以千计的中国派港人员的忠诚,一旦公务完毕,毫

    无例外地冒著被日军袭击丧生的危险,离开珍珠港事变之前的“安乐天堂”香港,回到朝

    不虑夕的重庆。珍珠港事变后,重庆政府交通部驻港人员全部被日军枪杀,无一投降。中

    国驻菲律宾的八位外交官,从美国 princeton大学博士到外交部老首长的年仅二十二岁幺

    儿,也因坚不屈膝投降,被日本违背国际公约,尽数杀害。这样的忠诚,恐怕今天北京外

    交官的质量远远不及。 南京政府另一项意义深远的成功是其回族政策。无庸讳言,满清对

    回族长期歧视,甚至到所谓“同(治)光(绪)中兴”,仍出现许多迫害回族的“恶性事

    件”。而南京政府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赢得绝大部份回族对中国的认同和忠诚。这一点

    对中国统一的贡献至大。

    例如对中国各种内部矛盾,从国共、满蒙及至西藏,日本无不利用尽致,可是对回族却始

    终乏术。更重要的是甘肃青海一带的回族马氏势力对中国始终忠诚不二。在白崇禧(字健

    生,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吻合,天衣无缝)的细致工作下,马氏兄弟

    和回族对英国策划的“藏/独”运动的致命障碍,从今天十四世达/赖喇嘛的著作里还可以

    经常品味。 中国军事实力上升的最好证明是上海抗战。

    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大部份人并不注意八一三是中国的主动。德国顾问团领导、总顾问 f

    alkenhausen将军的传记和其他资料清楚表明蒋介石选择上海为与日本军事摊牌的地点。当

    时英国从上海发出的情报报告以及日裔学者入江昭在?剑桥中国史?都明确说明日方对中

    国的进攻措手不及。一个颇有些历史后果的小插曲是中国空军在日租界炸死了现代美国亲

    日游说势力的“教父”赖世和reischauer的兄长。 笨拙的政治手段和欠佳的政治运气,再

    加上日本唯恐中国复兴,急不及待,使得蒋介石在七七事变后,已经没有内部政治回旋余

    地,中日战争遂无可避免。“京沪抗战”功亏一篑,说明中国即将达到可以抗衡日本的“

    临界点”。 毫无疑问,在抗战之前十年中,日本的实力始终强于中国,然而关键是中国实

    力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日本。时间越长,双方的实力对比对日本越不利。法国学者jeanesca

    rra断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对日本来说,已经晚了两年,对中国而言,却早了两年,

    故此旷日持久,僵持不下,真是一针见血的精辟之论。 总之,日本当时对中国军事野心的

    代价正在迅速增加(抗战的实际历史也证明这一点),相比的是英、荷等“老牌殖民主义

    ”在南洋的实力日益衰弱。假以时日,缺乏自然资源的日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主次

    。和苏联交手的经历,充份说明日本“吃软不吃硬”。 在国际上,随著实力的增长,中国

    将成为在远东抗衡日本正式盟国--英国的重要力量,这将使得德国慎重考虑在中日之间的

    选择。等到德苏矛盾爆发,中国更将成为两国争盟的对象。escarra已经预言,只要再有两

    年,中国就可以独力击退日本的全面进攻。中国如果掌握时间主动,等到欧洲战争爆发,

    不难在德、苏、美之中择盟,击败日本。 总之,如果蒋介石有足够的政治能力或运气,将

    中日战争再拖延两三年,今天亚洲的政治局面将会完全不一样。某些细节固难拟测,但是

    下列要点可以大致肯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有否决权的大国,更是全亚洲独一无二

    的当然领袖; 苏联被迫交还外蒙古(包括唐努乌粱海); 英国被迫撤出印度次大陆、马

    来亚和西藏、香港; 台湾(包括钓鱼台列岛)回归; 朝鲜复国并保持统一,琉球复国;

    在南洋出现一个包含马来亚、新加坡和北婆罗洲的中文为主国家; 在东南亚其他地区出

    现许多如今日新加坡那样的独立中文城邦国;等等。

    日本投降之时,不仅港九出现令英国毫无颜面的清一色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因此被迫接受中国新一军驻港。据美国政府资料,新加坡的游行队伍打的是“大中华民国万岁”的标语(注意此处的“大” 字)。由此可知中日战争的过早爆发,海内外中国人损失之巨。南海诸岛争议和印尼华人浩劫,只是其中两项而已。 “一失足成千古恨”,蒋介石的政治失败,不仅使他本人丧失了成为中国凯末尔的机会,中国此后经历的灾难也有他一份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可是在历史长河中,这无非是一瞬之事。具体细节固然难以再演,历史大势依然照旧。天道周星、六十甲子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与抗战前夕极为相似的局面: 一个道德权威颇逊于政治权威的列宁主义政权; 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或曰市场)经济; 以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作为内陆发展的先导和资本; 国内政治矛盾深重,但社会尚大致安定;等等。 在这些条件下,“丑陋的中国人”胼手胝足,使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在过去二十年中出现惊人的增长。同样不出意外,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消长也和抗战前夕的局面极为相似。美国被迫调整地缘战略之外,?华盛顿邮报?在***访日时尖锐指出,在“道歉”闹剧幕后,是日本对中国复兴、超过日本的深刻恐惧。

    -------------

    ddwssss

    老蒋虽然长期被人屎盆子扣头,但在抗战8年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中大学却绝没有停办过一届(如浙大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那个时期出身;许多著名大学一搬到西南,大树下、磨房边、庙宇里挂块小黑板就上课;从沦陷区来的教师,教授每月还有200块法币)......相对之下,伟大领袖(阿门,愿仁慈的主保佑他老人家在天的灵魂能得到安宁)一挥巨手,大学就立即停办10年!

    sharpstorm

    两弹一星小印度阿三也早有了,朝鲜星星也早有了,弹弹可能也有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核

    心人材都是美国培养的,没有这批人,凭太祖对知识对人材的态度,打打弹弓看看天上

    的星星还是做得到的。现在还在饱尝太祖造成的落后的经济科技体制一代人材知识断层

    的苦果。抗战结束后,除了毛,国家已基本统一,其它军阀至少在表面上都已归顺老

    蒋,如果其它军阀不服从中央,老蒋也会以战争对付他们,老蒋打仗远不如毛,但对

    付其它军阀问题不大,最迟到1949年应该也能实现国家名符其实的统一,独立, 建立清亡

    后的新中国。老蒋完成国家名符其实的统一,独立后,不会不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不会

    不搞两弹一星,而且完全可能强得多,快得多。我们的国威、军威真的很强吗?有真正的

    实力作支撑吗?如果真的强,怎么周边这么多弱国小国不怕你?怎么八十年代以来这么多

    美女争着外嫁?怎么有这么多极度自卑极度自尊嘴巴上巨人行动上无影无踪的愤青?抗战

    结束后至今,日本败了,苏联要对付美国,周边已没有强国的威胁,老蒋完全可能在美苏

    间左右逢缘坐收渔利。至少也会是美国的盟国。无论谁当政,无论有没有抗美援朝,国家

    的30年和平都是必然的。而且远比太祖给人民造成的天天挖洞洞数次面临核危机的所谓

    和平更和平。如果老蒋当政,台湾问题不会存在,藏南,江心坡,白龙尾岛等很可能不会

    丢,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争议可能不会有,即使有争议,中国也有现实占领的主动权。琉

    球群岛也很可能会属于中国。

    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自然的客观规律是封建社会-封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打

    个大问号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太祖违反了这一客观规律,中国实际上走了和即将

    走封建社会-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封建she hui zhu yi社会-封建zi ben zhu yi 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打个大问号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进程。走了几十年弯路,错过了

    战后极好的黄金战略发展期。毛蒋之争的胜者实际上是老蒋,太祖建立的东西已被人民

    一天天丢进垃圾堆,老蒋的东西正被人民一天天恢复,老蒋的光复大业实际已经完成得差

    不多了。至于叫什么名称是没多大关系的。

    总尔言之,1927-1937年,十年之间,内忧外患中,蒋主要功绩如下

    1。九一八事变后,不顾日本一再抗议,国民政府转而大力扶持大韩民国流亡政府,并帮助

    其训练大量军政人员。翻翻历史,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三四十年代主要活动基本都是在中国

    (光复军亦是如此)。

    2。二战中,四十余万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为缅甸独立解放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

    大贡献。记得第一次看到缅甸国旗时还以为看错了,也是青天白日满地红,只不过“日”

    不一样罢了,不敢肯定到底是何原故。

    3。二战中,纳粹迫害犹太人,许多国家均不容许其避难,蒋介石指示收容之,几万人不远

    万里来上海避难。翻翻上海报纸杂志,时常可看到世界各地犹太人来沪故地重游,并能说

    一口三四十年代地上海话,其对中国感情之深可见一斑。直至现在仍是我对以色列外交一

    张牌。放在眼前的就是歼十,地球人都知道其技术来源于以美F-16为蓝本的狮式战机(其

    中自然有犹太人的精明因素,但包括以前的许多军事项目,多与美技术有关,单以精明不

    至于如此吧。)

    4。珍珠港事变后,盟军成立独立的中国战区(包括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蒋介石为最高统

    帅)及中印缅战区,中国与美苏英并列四强,地位在法国之上。1942年元旦,美、英、苏

    、中为首订立《联合国家宣言》,中国首次以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46年成立联合

    国,又成为五常之一。

    5。作为对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巨大贡献的回报,罗斯福欲与中国共同维持战后东亚和

    平,并告蒋介石将将越南老挝柬埔寨划归中国版图(此为蒋介石谢绝,只能说国家并非越大

    越好吧,此事留给后人评判吧),中美共同确保朝鲜越南(蒋谢绝罗斯福提议后)战后独立

    6。珍珠港事变后宋美龄访美,除取得大量美援等收获外,中美发布公告,战后琉球群岛归

    还中国。开罗会议后,中美宣布战后琉球群岛中美共管(毕竟还要靠老美攻占琉球)7。现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提到最多的就是开罗宣言,此乃蒋介石赴开罗与罗斯福邱吉尔会谈

    结果。

    8。美军有只特种部队-麦之队,越3000人左右,在缅甸作战时多次受中国远征军保护,为

    示感谢,其队徽上特意加上象征中国的青天白日标志,一直延续至今。

    最近在《纵横》杂志第5期上看到一篇文章:“抗日名将廖耀湘的荣辱一生”,方知此公不

    但参加昆仑关等多次战役,在缅甸更因战功成为国军中为数不多的获中美英三国颁发多枚

    荣誉勋章的将领。真不知还有多少历史真相被掩埋,不知以后历史还会怎么写。这些可都

    是威国家为民族流过血的人阿,现在有几人知道?悲哀!

    • 家园 【文摘】9?18”反思――中国为何三日亡国

      “9?18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9?18事变”的教训。

      事变经过

      日本军阀为发动“9?18事变”做了周密的准备。事先组织了多次“参谋旅行”详细调查了东北地区的兵要地志情况;特意安排熟悉东北地区情况的本庄繁担任关东军司令官,因为他曾经做过张作霖的军事顾问。1931年4月,从日本本土调来了适合寒冷地区作战的第2师团(又称仙台师团,二战时日本军队是按地域招募的)。驻朝鲜的第19和第20师团也秘密向中朝边境调动,以便支援关东军。为了攻击坚固的北大营,日军从旅顺要塞秘密运来2门240毫米重型榴弹炮,并安装在沈阳站附近的军营里。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第7旅,1夜之间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1周之内,日军占领了吉林、辽宁两省的30座主要城市、12条铁路线。11月19日,日军占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由于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东北军没有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统一协调的反击行动,驻扎在辽宁、吉林的东北军仅少数部队进行了自卫,并很快撤离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驻扎在黑龙江的东北军进行了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几次大规模战斗,但最终因孤军奋战而失败。这样,“9?18事变”爆发4个月之后,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被沦陷了。

      不抵抗主义

      虽然日本的军事传统一贯采取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的手段,但是日本在事变前的军事行动并没有瞒住中国军队的眼睛,“9?18事变”之前几个月,当地驻军不断发出日军可能异动的警报。

      可是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不但不作任何应变部署,相反一再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同时把30万军队调往江西,准备发动对红军的第3次围剿。蒋于1931年7月23日《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提出“先安内再攘外”,不消灭“共匪”和“粤逆”就不能抗日。这是蒋首次公开发表“不抵抗主义”的国策。

      “9?18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也没有采取任何抗日军事行动。只是通过外交部向当时的国际联盟控告日本侵略。蒋的不抵抗主义遭到,全国上下一致反对,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批判蒋为“三无主义”,即:“无办法、无责任、无抵抗”。面对国内压力,蒋打出了“外交”、“反共”“亡国论”三张牌。其中“外交”是用来为不出兵抗日遮丑的;“反共牌”用来拉拢地主、商人等上层势力;“亡国论”用来恐吓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和普通士兵。

      蒋多次喊出“我们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产党”,汪精卫甚至说中国抗日是为俄国打仗。1932年1月11日蒋在浙江奉化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时,抛出了著名的“3日亡国论”:“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之内侵占吉、辽之范围,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见1932年1月21―23日上海《时世新报》)

      破产外交

      向国联呼吁干涉的外交活动并不能阻止日本的侵略,后来的李顿调查团无非是一场闹剧而已。因为在中国不做丝毫抵抗的情况下,列强都不希望得罪日本。

      苏联虽然收容了大量退入苏联境内的抗日义勇军,但公开政策还是宣布严守中立。而美国、英国早与日本做了利益交换,一方面希望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一方面又希望日本进攻苏联。美国、英国甚至宣布支持日本的行动。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公开发表讲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也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

      1931年“9?18事变”不过是1928年“济南惨案”的翻版,只是损失更惨重而已。在济南惨案中,蒋介石手握重兵,却不敢抵抗几千日本干涉军,结果7000多中国军民被杀害,蒋派去对日军交涉的蔡公时等17名外交人员被日军割掉耳朵、鼻子、挖去双眼最后残忍地杀害了。

      无数悲惨的事实证明,面对外敌侵略,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的外交必然破产,如同一个赤身裸体人落到狼群中。周恩来总理谈到蒋介石时说:“我们看他的过去,知道他的现在;看他的现在,知道他的将来。”

      1931年中国能抵抗吗?

      “9?18事变”爆发时,东三省的日军正规军只有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能迅速支援的日军只有驻朝鲜的2个师团,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多万,平津一带还有东北军11万主力部队,可以迅速回师关外。因此兵力方面中方占绝对优势。

      总体上,中国军队的火力是不如日本军队的,但是在“9?18事变”时,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仅沈阳一地白白丢掉的武器就有飞机260架,重炮、野战炮250门,炮弹10万发,步枪15万支。这些武器如果用于对日作战,在日本大举增兵之前的1~2个月内,火力上也可以完全压倒东北和朝鲜的日军。918事变前,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秘密把20万支枪分散到各县,为后来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准备了大量的武器。

      即使在火力处于劣势情况下,只要有坚强的组织、正确的作战指挥,中国军队也完全可以和日军作战。就在蒋介石发表“3日亡国论”之后17天,蔡廷锴将军指挥的19路军就违抗蒋撤退的命令,在上海奋起反击日军,奋战30多天,这说明中国军队是完全可以和日军作战的。那么东北军能打仗吗?同样可以。就在918事变后不久,驻黑龙江的东北军22旅在双城车站袭击日军天野旅团,杀伤日军600~700人。但是上述个别部队的孤军奋战都因为得不到主力的支援而失败,因为现代战争需要协同作战和大量的后勤保障。同样是东北军,1937年吕正操指挥的第691团奉命掩护几十万“国军”南撤,691团完成断后任务后决定留在华北坚持抗战,后来加入了八路军,在冀中地区坚持了8年游击战。抗战中,东北军第111师参加了山东八路军,后来成了中著名的38军的一部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8军屡建奇功,被誉为“万岁军”。无数事实证明,东北军是能打仗的,但是蒋的不抵抗主义断送了国家、断送了军队。

      火力强和火力弱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方法打的问题。以30万东北军的实力,完全可以采用主力军的运动战结合民众的游击战与日军周旋。东北人民曾经组织起大量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了长期斗争,但因为得不到正面战场主力军的援助而失败。抗美援朝初期,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25万左右,1950年中、美军队之间的火力差距远远大于1931年中、日军队之间的差距。

      就人力、财力、物力而言,从“9?18”到“7?7事变”,中国军队没有一天不在打仗,只是这些力量大多数没有用在抗日的战场上,而是白白消耗在内战中。东北3000万人口中,如果以10%的保守比例计算(二战中德国征兵达到其总人口的16%),本来能够用于对日作战的兵龄男子就达300多万,几乎相于8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的总伤亡。“9?18”之后,日本从关内骗到关外的劳工又有300万,这些人力都被送到矿山、工厂、或修筑秘密工程,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节省了日本大量劳动力用于战场。战后在东北地区日本工、矿企业及军事基地附近发现的万人坑中就有50~60万具劳工的遗骸。

      到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蒋在1931年以后立志要消灭的共产党、广东、广西等地的地方势力他一个也没有消灭,而且后来还和这些力量一起合作抗日了。这说明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力量,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是可以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日的。即使仍有不顾大局的反对势力,也会由于抗战一方维护民族利益的正义行动而陷入孤立,最终加速其失败。比如1950年中国境内有国民党残匪170万,但是随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这些残匪很快都土崩瓦解了。这个事实说明,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捍卫整个民族生存与安全的能力。

      无论从人力、物力、军队、民心、士气等各方面看,中国在1931年,是完全有能力奋起抗战的。

      1931年日本国力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31年,日本是否有能力3天灭亡中国呢?实际上,1931年的日本并没有足够的国力来侵略整个中国,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治体制、动员程度、军事能力都不可能支持一场大规模战争,甚至无法支持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

      由于1923年东京大地震和1929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整个20年代日本都不得不压缩军费开支,甚至裁减军队。30年代初期的日本并没有完成工业的军事化,重工业只占其工业的38%,军费只占财政支出28%。如果日本经济按正常经济规律运行,其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全面侵华战争需要。例如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飞机410架。甚至弥补不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的消耗。

      “9?18事变”时,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调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销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

      1932年“1?28事变”时,由于19路军积极抵抗,日军4易主帅,3次增兵。在战局僵持不下时,日本藏相高桥是清曾说:“我国海外信誉正在急剧下降,目前在海外筹划资金已不可能,这样下去,军费连3个月都维持不了”。

      由于日本的财政能力和侵略扩张野心之间的矛盾,造成军方和政府的矛盾激化,不断发生倒阁、兵变和刺杀事件。1930年由于滨口内阁压缩海军军费,签署了《伦敦条约》,同意限制日本海军规模,因此日本海军杀死了滨口幸雄首相。1932年“5?15兵变”,日本陆军杀死犬养毅首相。由于不能满足日本军阀对战争经费需求,在1936年日本皇道派军人发动的“2?26兵变”中藏相高桥是清被作为“国贼”乱枪打死。1930年到1937年间,日本共有2位首相2位藏相被杀。

      政治动荡的背后的实质是日本财阀改变了他们的投资方向。财阀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投资于风险小、利润大的行业。“9?18事变”日本轻易夺取了东三省,使日本财阀改变了主要依靠商品和投资掠夺中国财富的老办法,转变为主要依靠战争掠夺的手段为主。因此他们在经济上投巨资于军工产业,在政治上抛弃了政党政治,转而支持法西斯政治。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不可少的政治、经济准备。

      “918”是日本侵略扩张的又一场赌博。占领东三省,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帮助日本摆脱了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支持了日本以后进行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军费增加到32.7亿日元,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增长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长20倍。这时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

      关于侵略东北三省与侵略全中国的关系,《田中奏折》里说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不夺取东三省的资源,日本就没有能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假如日本从华东方向侵略中国,那么日本就无法夺取足够的铁、煤炭等战争物资。日本的扩张战略带有强烈的赌徒色彩,它必须把本钱和一次赌博赢到的钱全部压上去,进行下一次更大的赌博,只要一次输掉了,它就只有倾家荡产,退回最初的起点。

      如果中国在1931年能够奋起抗战,不但不会3日亡国,还可以避免后来半壁河山惨遭战祸的结局。

      什么时候开始抵抗?

      这个问题对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既然中国有过汪精卫、蒋介石,所以还是值得讨论一下的。

      投降派有个著名的三段论:(1)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2)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3)因为需要和平,所以必须投降。

      投降派这个三段论是一种孤立、静止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这里有两个致命的错误:

      (1)他们假定敌人也是静止的。但是敌人的胃口不会因为第一次得到的利益而满足,既然轻易取得了利益,自然就会不断打上门来。历史上无数先例证明投降派总是麻烦不断,越是怕打仗越是要挨打。

      (2)他们假定投降的代价小于发展的成果,但实际上投降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投降后发展的成果。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国际信誉、政权的道义基础、军民士气等等软实力的损失。

      正确的结论是――必须从受到侵略的那一秒钟就开始抵抗。当一个国家面临侵略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敌我力量对比处于不利境地,在这时已经不能追求什么最好选择,只能使事情不要变得更糟。这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

      坚持这个原则,既是唯一正确的自卫方法也是对潜在威胁的威慑。例如越南战争时期的北纬17度线问题,有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越过38线后招致中国出兵的先例在,美国军队始终没敢越过北纬17度线。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信用也是她的实力之一。

      抵抗失败也比不抵抗而失败要好。芬兰就是个抵抗战败的例子,强大的苏联红军攻占了柏林,但是没有占领赫尔辛基。因为芬兰军队在1939年苏芬战争中进行顽强的抵抗,使苏联认为占领芬兰得不尝失。假如芬兰也采取不抵抗主义,那么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早已找不到芬兰了。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虽然打了很多败仗,但由于坚持持久战,终于把日本经济拖垮。1937年的日本经济在高度动员情况下只能维持2年,后来尽管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到了1941年,日本不得不实行粮食配给制,成年人每天只有330克粮食。因此日本只有冒险与掠夺东南亚,与美英开战,走上了加速灭亡的道路。

      弱小的一方也可以越战越强。内因反面,国家可以更紧密的团结,调整投资和建设方向,从实战经验中检验平时建设的得失。军队也可以从战争中得到锻炼。外因方面,弱国对抗强敌,争取国际援助是很重要的。但是打胜仗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力量。人不自救,天莫能助。往往是先靠自己的力量打几个胜仗才有外来援助。如抗日战中的国民党军队在得到美国大批援助,火力大大增强。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胜利之后,苏联才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1941年12月苏德战争莫斯科大反攻胜利之后,美英援助才源源不断运到苏联。毕竟谁也不愿意投资给失败者。

      战争中总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力的强弱是一目了然的,但是胜负却不一定。双方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一个国家必须从受到侵略的哪一秒钟就必须开始抵抗。

    • 家园 【文摘】亡国的买办利益集团

        1931年8月22日蒋在南昌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

      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9?18”的夜里,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打电话给北大营下令说:“不准抵抗,不

      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蒋说的“我们”是谁呢?

      荣臻说的“国”是谁的国呢?

        显然不是农民,从清末以来,每一次割地赔款的负担最终都落到农民身上,早就

      知道“最恨条约”的道理。不是工人,因为工人一向在列强和买办的血汗工厂里被敲

      骨吸髓。也不是知识分子,9?18之后不知有多少青年学生在请愿时被打得头破血

      流。也不是军人,保家为国是军人的本分,绝大多数军官和士兵都是坚决要求抗日

      的。甚至有不少地主,因为在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大部分土地被日本人霸占了,在东三

      省,日本也计划霸占1/3的耕地分给日本的“开拓民”。

        总是有人要求别人牺牲,牺牲工人,牺牲农民,牺牲知识分子,牺牲军队,牺牲

      一代人,牺牲国土,牺牲盟国……试问一个国家里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队都

      牺牲了还剩下谁?谁的利益如此崇高?竟需要整个民族为之牺牲?

        这个凶狠的怪物就是买办。蒋发表的讲话正是官僚买办集团利益宣言。蒋的不抵

      亡国的抗主义正是买办利益的要求。

        买办诞生于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结构、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列强必须通

      过买办在中国谋取利益。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武力掠夺三种手段,不同历史时

      期的主要侵略手段也不同: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靠商品输出(鸦片贸易就是典

      型的例子);北洋军阀时代重要依靠资本输出(主要依靠借款给军阀们打内战,作为交

      换攫取中国的铁路、矿山、关税等利益);1927年以后主要转为武力掠夺,因为日本

      已经不满足于从半殖民地的中国获得的利益了,因此发动“9?18事变”夺取东北三

      省做殖民地。

        在这三个阶段里,买办始终为帝国主义服务,同时分得一份利益,因此买办的势

      力也逐步增强。

        最初买办除了有几个钱之外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到了洋务运动时期,由于封

      建势力需要加强和列强的联系,于是出现了所谓“红顶商人”。如1900年,上海40

      个大买办中有15个花钱捐了“候补道台”。但这仍是一个尴尬的形象,因为社会主流

      还是科举制产生的封建士大夫,因此很多买办还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出现了江浙、华南、北方三个买办财团,这时的买办通过资

      助各派军阀,积极参与政治。在广东,英国汇丰银行的买办陈廉伯甚至组织商团武装

      和孙中山的革命军作战。在上海,江浙财团导演了著名的“4?12事变”。

        1927年后,由于江浙、华南两大财团和蒋介石政权的结合,买办发展为官僚买

      办资产阶级,不但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掌握了军政大权。1927年的蒋政权

      是个买办和大地主联合执政的政权,而1940年汪伪政权已经完全成为彻底的买办政

      权了,伪中央政治会议的30位委员大部分是买办。这时买办对帝国主义武力掠夺的最

      好服务就是不抵抗主义和投降,他们得到的利益就是继续掌权。

        对于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国民党逃台之后曾美化为“黄金十年”。在这

      十年里,一次次外敌入侵,一年年国土沦丧,没有一天停止过内战。虽然军费一直占

      政府支出的80%,但是中国军队的装备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步。中国仍然不能独立设

      计和制造国防需要的飞机、坦克、重炮。“黄金十年”竟是以南京大屠杀为结局

      的。

        然而买办们在这十年里却大发横财,从1928年建立中央银行开始,到1937年,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已经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业。至今还有人怀念三十年代的上海

      滩,怀念黄浦江里的外国兵舰,怀念租界里手持棍棒的红头阿三和安南巡捕。这些人

      就是买办和租界文人,那是他们淘金的十年。

        买办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卖了农民卖工人,丢了东北丢华北,至于从日本手中收

      复朝鲜和台湾更是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总之只要买办们能苟且偷安,继续捞钱,一

      切都可以出卖。唐朝时武则天有个男宠叫张易之,有人在他家门上贴了个纸条上写:

      “看你横行到几时”,张易之竟狂妄的回贴:“为欢一日已以足”。后来张易之果然

      被愤怒的羽林军斩杀了。然而买办的本事比张易之要大得多。他们一面把中国当成淘

      金场,一面把自己的根扎在大洋彼岸,一有风吹草动,只要拿上一本护照,再记住瑞

      士银行的密码,就可以一走了之。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宋美龄,她豪华别墅的每一块砖

      都浸透了南京30万中国人的血,她余生中的每一天都在向人们证明这样一个道理――

      买办没有祖国。

        因为买办没有祖国,所以买办不需要国防。蒋介石时代对海军的投资还比不上满

      清。30年代蒋军的炮兵实力甚至比不上北洋军,北洋军参照德国、日本军制,1个正

      规师里还有1个炮兵团,而1937年的国民党军最好的嫡系师里也只有1个炮兵营。买

      办经济只偏重于列强需要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等轻工业,而所有和国防有关的航空、

      化学、钢铁等重工业买办都不能使买办获利。宋子闻有句名言:“外国进口的盘尼西

      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

        买办也需要军队,但这是内战型的军队,专门用于镇压人民的军队。无论从装

      备、编制、教育、训练都是如此。由于缺乏火炮等重武器,蒋的200万军队按当时国

      际通行的标准,只是一支治安军,远远不能算国防军。1935年庐山军官训练团学的

      是《剿匪手本》,德国顾问教的是堡垒战术。这一套对付江西红军是有效的,但搬到

      凇沪战场上就成了日军飞机、大炮的活靶子。对红军的围剿动辄出动30万、50万、

      100万兵力,3000万军费。围剿抗日的19路军和抗日同盟军都出动了15万以上的兵

      力。而每次用于抗日的中央军不过几个师而已,19路军作战的经费竟是靠各界捐助

      的。

        所有这些倒行逆施都说明,买办的利益依附于列强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是背道而驰的。买办经济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脊梁。一旦买办的意志上升为国

      家意志,则必有投降政治、消极军事、破产外交和殖民文化。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就

      会坠入黑暗的深渊。

    • 家园 应该题为国民政府的功绩呀,根本没有提蒋本人干了什么

      就象在美国大选,总统不能说"在我的带领下,就业多少,成长多少“就完事一样。

    • 家园 兄弟对政治这玩意儿一向敬而远之

      不过这篇文章的确有可观之处。只要不把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统治当作黑与白的割裂开来,而看作中国两代政府的更替,那么就无可否认的将看到各阶层中国人不变的努力和贡献。

      我的看法蒋介石是一个不佳的统治者,甚至他的人格也不是很可靠,-- 他对独裁的热衷就很要命。然而,这正反映了当时中国一般的情形,也就是说在那样的土壤上长出那样的领袖非常自然。

      然而蒋为首的国民政府绝非文化大革命中批评的那样十恶不赦,人民公敌卖国傀儡。这篇文章的优秀之处是提出了几个应该注意的历史事实。

      首先,就民族主义而言,国民政府的主干,依靠黄埔军人建立的军政首脑,基本是强硬坚定的抗日派和爱国者。比如一直认为蒋介石卖国的证据之一 --- 阻挠淞沪抗战,其实情也如本文所说,国民政府迁都表示不屈,并以政府警卫第一,第二师改编的87D,88D精锐,教导总队(文中误为中央军校学生)投入战场。作为局部战争,这也是国民政府军打的比较不错的战役。抗战中国民党的对日和谈,条件也很苛刻,自始至终连满洲国都不承认,这在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的确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蒋本人并不热衷和谈,这人在此方面属于“又臭又硬”,日本人到后来对蒋已经是恨之入骨。对蒋在民族主义方面动摇的描写,至今我还没有看到可靠的证据。国民政府的另一个贡献是废除了租界和各国对华的不平等条约。有人说《中美通商航海友好条约》是新的不平等条约,那是教科书的定义,是不是,最好自己查查看。

      其次,国民政府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和北洋政府一样承担了把一个腐朽封建帝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从软件方面,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今天我们认为大学教育,电气化,男女平等,文明民主等概念是正常的,放在清朝,这些就象今天要巍巍缠小脚一样不可思议。从硬件方面,中国铁路建设的勘探,航空事业的开端,乃至于工业化生产的开始,都是这个时期展开的。此外,在人才方面的储备也成绩斐然。国民政府是一个采用“精英治国”理念的政府,因此可以卖掉巡洋舰培养留学人才,这一点是解放后长期没有重视的。它培养的人才直到解放后都是中国科技文化领域的主要力量。至今,我们还很难成批的培养出华罗庚,钱学森,胡适,林巧稚,梁思成这样的宝贵人才来。

      最后,有些历史事实是需要重新判断的。比如抗日战争,传统的看法是如果不是国民党腐败落后,而采用共产党发动群众的做法,抗日战争的胜利不需要外人插手。然而,无论是东北的抗日联军,还是冀中的根据地,都是共产党控制的,面对日军针对性的“集团部落”,封锁战术,单靠发动群众显然战果也不佳,这不是一个百试百灵的手段。你可以指责蒋的战术问题多多,然而在战略上他稳定的“投靠英美帝国主义”,依靠得道多助的办法确实为中国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须知,这个胜利的意义实在是不平凡的,不但是因为它是百年来中国的第一次反抗外敌胜利,而且因为只有这次战争的敌人,是抱着灭亡中国的信念和计划来进行的。

      胡言乱语,智者可一笑了之。

      • 家园 然!此文上佳

        萨兄,可否用于转贴?

        • 家园 您客气了,请随意

          不过似乎阿康所发的第一楼资料更为详尽。

          • 家园 阿康那个看过的

            您的文趣味性比较强,对历史事件的背景也比较熟。

            要是再有点对性质的“归结”就最好不过了。:)

            谢了。

      • 家园 关于取消不平等条约的一个问题

        南京政府成立后, 陆续完成收回几个租界, 取消领事裁判权及关税自主等谈判, 也是相当引以为豪的成绩. 无疑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曾经看到一种论调, 认为这种外交活动图虚名受实祸, 舍本求末, 埋下918的根苗.并斥南京政府外长大而无当, 误国奸人.

        我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但是有点好奇,这究竟是918之后的激愤, 派系间的攻击, 抑或真有一点道理?

        • 家园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倒是向南京政府转达过英国人对此的不满

          见于张给顾维钧的电报中。

          不过我以为此事,列强纵有不满,对九一八事变的成因,事后的处理影响也不大。

          日本发动事变,在于经济危机和眼看中国的发展壮大,迫不及待,内地虽有“革命外交”之说,但东北作为特区,对日政策并不激进。

        • 家园 哦,我所见也比较片面的

          但是完全废除各项不平等条约,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参战各盟国共同对华提出的,甚至连在中国的“炮舰政策”执行用舰艇,如法国和英国的炮舰,也送了给国民政府 -- 当然,他们已经逃进了长江,不送给国民党,早晚也被日本人捉去。当时重庆曾经有过提灯游行。所以中国共产党解放的时候,就没有租界问题了。

          • 家园 原来租界是这样解决的,共产党也不可能承认这些租界

            有意思,把已不属于自己的地盘送给别人,象征意义多过实在意义。

      • 家园 好文。

        同样,共产党也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完全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共产党,尤其是解放前的共产党(还有今后的共产党)是进步的。也是为中国做了贡献的。

        • 家园 这一点我坚决支持

          否则就无法理解它能够存在的理由了。邓之后,中国政府总的来说走的还是不错的 -- 比之历代吧。

    • 家园 只简单提一句,1900年与1937年

      时隔仅37年。1900年时,两万联军打得中国中央政府完全崩溃,亡国在即;1937年,几十万日军妄想三月亡我中国,可仅是清秋一梦,仅上海一地,日军集二十余万精锐及海空军三月仍不能下。中国的进步不可不可谓之神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