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警察的反击:全是高科技 -- 同人于野

共:💬71 🌺1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警察的反击:全是高科技

      本文讨论高科技条件下警匪关系的一个根本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两年前中央台拍了一个叫做《案发现场》的电视剧,这个片我怀疑受了美国《CSI》的影响,跟中国以前所有的警匪片都完全不同。比如说以前的警匪片喜欢把警察还原成普通人,也要谈谈恋爱发发牢骚什么的。这个片里的警察没有个人生活,他们只干一件事,那就是破案。但最大的不同是,《案发现场》里面的警察破案简直是砍瓜切菜一般容易。

      

      他们每集45分钟之内破两个案,从来没说有什么过不去的难点。那些犯罪分子就好像写毕业论文的大学生一样,不管怎么写得天花乱坠交到教授手里都能在15分钟之内给你打个分。警察靠的是高科技。

      

      我最近看了《案发现场》的续集,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叫做《引蛇行动》,标题给人感觉好像大动干戈,其实破案还是一如既往的痛快。据说所有剧情都来根据真实案例改编。

      

      比如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河里捞上来一具无名男尸。法医解剖之后发现的确是淹死的,但不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因为其体内把他淹死的水水质很好,而这条河里面有很多水藻和微生物。这当然没什么了不起。

      对水质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是自来水,然后警察们测出了这个自来水中的氯气含量。

      自来水厂流出去的水因为管道等原因,供应市内各个区的水,其氯气含量并不相同。警察们根据这个氯气含量,确定了淹死死者的案发小区。

      如果这还不算牛的话更牛的在后面。警察拿着死者照片到那片小区走访,最后居然确定了死者生前租住的房子,顺藤摸瓜找到了嫌疑人和把死者淹死的浴缸。简短截说,警察还进一步从死者体内的自来水确定了嫌疑人杀人的证据。

      原来,法医分析水质的时候发现水里有两种不同的血。其中一种不是死者自己的血,其来源是犯罪嫌疑人把死者头按进浴缸的时候不慎把手碰破了一点。这样他手上的血溶解在浴缸里面,并最终被死者吸进了肺里。

      

      另一个案例则具有科幻味道,这个是两年前《案发现场》里的。警察为了破一个盗窃案,进门之前先用一个特殊摄像机把空房间拍摄了一会儿。这个摄像机的原理是当一个人走进一个不长有人进入的房间,他在房间里的行动会改变空气分子的热量分布,一直到他离开,这个分布会保留一段时间。而这台摄像机拍摄了这个分布,再结合计算机模拟,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在房间内行走的路线,以及在各个地点停留的时间!本案结果发现小偷行走路线表明他熟悉地形,最终证明是监守自盗。

      

      以前警察破个案查个指纹就是高科技,现在查指纹是全面化迅速化的,比如可以随便查出来一封信上有几个人的指纹,谁的最多等等。现在破案最流行的是DNA检测。我发现基本上只要你到过这个房间,警察一定能在这个房间找到你的DNA。

      

      这个片说明的道理是,每一件事情发生必然会留下痕迹,而警察的技术一定能找到这个痕迹。全是高科技。

      

      这些到底是电视剧夸张了呢,还是现在警察水平真的提高了?真的提高了。现在中国警察强调的是"命案必破"而且还真做到必破了

      

      在这个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中国的暴力刑事案件居然下降了

      

    2005年,全国共立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5.4万起,同比下降2.16%,而且还有力地配合和策应了公安机关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 2005年,全国"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发案总量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下降趋势,共立案 370.3万起,同比下降2.3%。破案142.4万起,同比上升5.3%。侦破命案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整个打击犯罪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全年全国治安大局的稳定。

      这个成绩完全是警察破案率增加给犯罪分子造成威慑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坏人学好了,因为同期的经济案件在显著增加。显然法医学的进步不能有效震撼经济犯罪。

      

      我记得多年前我还在高中的时候有一部引起轰动的电视剧,《九一八大案纪实》,这个片的主角,一个自己演自己的公安局长,就是今天的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我记得当年那个电视剧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现在犯罪分子高科技化,警察必须适应新的形式。

      

      当时对于高科技形势下的紧迫感非常明显,后来的一部《犯罪升级》电视剧说的也是这个主题。(顺便说一句,这两个片是我所看过最好的警匪片,完全是纪实风格,就连警察都是真警察扮演!后来再也没看过那么过瘾的警匪片。)

      

      如果那个时候,犯罪分子暂时在利用高科技这方面占了上风,那么现在则是警察的绝对优势。《引蛇行动》这个片里面有个案例是这样的,一个知名力学专家,利用回音壁原理拿高跟鞋在其老婆吃了过量但不致死的安眠药昏睡期间不停地轻轻击打其前额,造成她脑后出血而死。警察破案一看死法太怪异,首先上网搜索这位教授的论文专著。学会了回音壁力学原理之后用计算机做模拟实验,不但证明了死因,发现了凶器高跟鞋,甚至计算出击打时间一共30分钟!

      这个力学教授最后跟警察说,你才是真正的力学专家。

      

      高科技时代以前,破案过程中是犯罪分子有优势,因为信息不对称。但一旦到了高科技时代,一般犯罪分子就彻底劣势,因为技术不对称。技术的门槛已经高到了一般人不可能掌握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跟警察较量。更何况大多数犯罪分子并不是紧跟时代的高智商。

      

      但警察反击胜利之后并没有停止,警察正在出击。中国的第二代身份证除了具有不可伪造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内涵RFID无线识别芯片。而传说中国正准备广泛安装RFID接收装置,这种装置的有效距离是2公里!也就是说你不需要什么定位手机,只要你带着身份证,警察随时知道你在哪里。已经确定的是警察已经在主要城市的主要路口安装摄像头,你只要一出现就能被看到。这叫"金盾工程"。将来可以设想比如说10年之后,城市所有街道都被置于摄像头监视之下,美国好像就有这方面打算。RFID植入人体早就不是科幻,警察完全可以实现给每一个有前科的人体内植入这个芯片。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警察能不能打击犯罪,而是警察是不是有点过了?现在已经有了民间反RFID团体。但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

      

      以后怎么犯罪呢?第一是国家不行了太乱,犯罪分子太多警察抓不过来。第二是打入警察内部。除此之外恐怕没什么办法了。

      

      低犯罪率时代已经到来。

    关键词(Tags): #证据(当生)#犯罪#警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很多犯罪分子都研究公安人员的破案手段

      所以侦破技术应该是保密的,至少侦破技术的精度范围应该是保密的。但是如果自己的专业是化学,或者生物的,稍加留心,对于某些技术的精度应该能有个大概的推断。自己知道就行了,可别说出来。

    • 家园 说起RFID,其实没那么邪乎。

      国内的二代身份证用的标准是ISO14443 type B,通俗点说呢,就是和地铁公交用的一卡通差不多的一个东东(一般公交卡用type A),甚至和某些写字楼用的售饭卡门禁卡停车卡没有啥大的区别。

      不用太过担心安全性,读出卡的内容需要有SAM卡,没有相应的SAM卡,身份证也就是个纸片片,另外type B的卡有效作用距离在10cm左右,也就是要挨上去才能读出来。

      要是能在2公里外打卡,偶起码又能多睡5分钟,残念。

    • 家园 后台够硬……

      警察以政府为后台,当然拥有技术和资金的绝对优势了。所以要想“安全”,学习本拉登去吧……

    • 家园 关于自来水

        对水质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是自来水,然后警察们测出了这个自来水中的氯气含量。

        自来水厂流出去的水因为管道等原因,供应市内各个区的水,其氯气含量并不相同。警察们根据这个氯气含量,确定了淹死死者的案发小区。

      自来水的余氯又不是不变的。衰减速度网上随便搜了一下: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dlscxyxb/dlsc99/dlsc9904/990406.htm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余氯含量从出厂水标准值0.3mg/L降低到管网末梢水标准值O.05mg/L。按照这篇论文的说法,在任何条件下,0.3 mg/L的有效氯在24 h内基本耗尽,更不要说管网末梢水的余氯了。

      退一步讲,就算时间很短,还能测出肺内自来水的余氯,那么还原到案发时间的余氯含量,准确度也不知道会差到什么地步。如果再考虑体内生化环境对余氯衰减的影响,不知道哪个法医还有本事还原出案发时间的余氯含量。

      这个片说明的道理是,每一件事情发生必然会留下痕迹,而警察的技术一定能找到这个痕迹。全是高科技。

      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扯淡。

    • 家园 关于RFID

      所谓长距rfid,基本都是主动式的,作身份证不合适。难道隔个三五年全民换电池?

      被动式RFID距离很有限,两公里不大可能。一般被动式RFID工作原理靠吸收询问端发出的高频驱动无线电信号的能量来驱动计算和回答发射部分的电路。可以用到回答信号上的能量极为有限,所以作用距离很小。要加大距离,一个是加大能量吸收能力,这就需要更大的体积;另一个是加大高频驱动波束载的能量,但这又涉及安全问题,高能无线波束在人群里乱扫,想想x光吧。比如有些地方植到牛身上的RFID,安全方面没做太多考虑,最多也就作用几十米而已。用在人群上。。。

      从另一个角度想,在大都市里两公里半径之内有多少人啊。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带这一发查询信号,大概几万几十万个回答信号,还不全撞一块了。防撞协议效能很差的,根本没法应付这么多。美国的新发护照内有被动式rfid芯片,但是一样作用距离是很短的。

      对付这类东西除了包上有金属镀膜的塑料纸,永久性的办法有比如使劲用锤子砸(如果知道芯片位置),或者把卡在微波炉里转上一会,保证把电路全烧掉。

      • 家园 主动式的电池

        据说已经可以到10年了。

        from wikipedia

        Active

        Unlike passive RFID tags, active RFID tags have their own internal power source, which is used to power the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broadcast the signal to the reader. Active tags are typically much more reliable (e.g. fewer errors) than passive tags due to the ability for active tags to conduct a "session" with a reader. Active tags, due to their onboard power supply, also transmit at higher power levels than passive tags, allowing them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RF challenged" environments like water (including humans/cattle, which are mostly water), metal (shipping containers, vehicles), or at longer distances. Many active tags today have practical ranges of hundreds of meters, and a battery life of up to 10 years. Some active RFID tags include sensors such as temperature logging which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of perishable goods like fresh produce or certai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Other sensors that have been married with active RFID include humidity, shock/vibration, light, radiation,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s like ethylene. Active tags typically have much longer range (approximately 500 m/1500 feet) and larger memories than passive tag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stor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transceiver.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s successfully used active tags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s and improve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for more than 15 years.

        主动式携带的位数多,信息量大,也就不会有你说的撞车的情况发生。

        • 家园 细说起来这里涉及很多因素了

          首先是电池寿命。这个问题倒不是太大,可充电式电池寿命很难有这么长,但是一次性的锂电池还是可以做到10年shelf life的。不过说老实话,作为身份证件,即使10年一换恐怕也太频繁了一些。

          另一个则是尺寸限制。要做成让人整天带在身上的,证件尺寸尤其厚度大不了,再考虑抗摔抗折抗弯等要求,这样电池的体积就更是小了,电池容量也就大不了。

          用电量则是另一个因素,要通讯距离两公里,发射功率没法太小,恐怕得上百毫瓦的样子。还有你总不能限制比如每天只能接受10次查询吧?那么每天的设计使用频率该是多少次呢?

          综合来说,电池尺寸,传输距离,使用频率,寿命等这些因素无法全顾到,要追求某些指标必须放弃另一些。你可以做出用10年距离几百米的rfid,但这尺寸小不了。对于身份证这种应用,一个体积很小的电池,每次发射距离两公里,每天可能还得接受很多次查询应答,还要用10年,这个很难很难。

          对比一下几个现在在使用的rfid例子。一个是美国部分地区用的过路费系统ezpass。这个是主动rfid,设计使用寿命10年。但是通讯距离不到10米,尺寸大概是两副扑克并排放一起那么大,放车里还行,反正我是决不愿随身带的。另一个是一个追踪宠物狗的系统,同样是主动式,尺寸倒是小了,但每两年就得换一次电池,这还是同业中寿命最长的。

          便携式的,比如东京的suica,伦敦的oyster,都是被动式的rfid,作用距离不超过10厘米。

          关于撞车问题,这是无线通讯本身决定的,和主动被动无关。主动式可以用稍微复杂些的协议,但情况只是略好,一样无法根本解决。而且数据量越大越易撞车,这个很好理解,数据越多,需要越长的时间来传输,这段时间有其他rfid决定发送的概率也就越大,这样撞车概率也就越大。

    • 家园 金属屏蔽能防住不?

      身份证放金属烟盒里面.

    • 家园 太可怕鸟,如果这个金盾真的做

      岂不是1984了?

      美国号称要在2010?年统一全美的驾照,现在阻力很大。想想看联邦执法单位能随时取得任何一个人的个人资料,美国人就觉得不舒服。其实人家想要总是可以拿到的,但是不能让他们太容易了,要不容易滥权。

      去年还是前年,美国有个很著名的钉子户案例,最后虽然动迁了,市政府道歉补偿,还把那房子原样搬走,好像是要做博物馆纪念这个案例。

      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这一条,确实是需要小心对待的,因为个人太过脆弱,社会利益又太容易操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