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复活的军团》说几句可能让大家扫兴的话 -- 任爱杰

共:💬30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关于《复活的军团》说几句可能让大家扫兴的话

    《复活的军团》拍的不错。编剧导演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是也存在几个问题:

    1。第二集中关于标准化生产有故意拔高的倾向。从影片的解说词来看,作者有意让观众认为秦朝的武器生产是通过一个层层负责的体制将一套工业标准推广到全国,从而在各地不同的作坊里生产出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也就是说,在近代才出现的全面质量管理,在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就在秦国出现了。

    这未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当然,作为一种概念,层层负责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尤其是要在通讯技术极端落后的广大的地域中实施这样的管理就有相当的难度了。

    就说这个误差的问题。要在没有机器的帮助下用手工做到成品和范本的误差在几百分之一之内是需要极为熟练的工匠的。这并不是随便从大街上拉个壮丁来就能干的事。而训练一队这样的工匠是需要时间的。这就决定了工匠的数量不可能太大。也不可能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所以更加有可能性的是最优秀的工匠都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制造中心。这才便于管理。

    即使如此,如果是大批量生产,需要的人手一多,质量也不容易控制。影片中也说了,兵器上只找到十几个工匠的名字。可见生产规模并不是很大。

    皇帝用的东西当然是最好的东西。挖出一大批皇帝的陪葬品并不说明当时普遍的工业水准。这就好比现在能够把人送上月球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上月球一样。

    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为皇帝的近卫军制造的武器的质量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使用的武器。

    2。对秦国的奖惩制度表述不清。商鞅制定了二十级爵位是没有错。但是晋升制度并不像影片中说的那么简单,只要砍下敌人的一个首级就能够晋升一级给田宅仆佣。如果晋升真的这么简单,立刻就会出现几个问题。

    首先是军队中有分工,某些兵种例如步兵容易砍到首级,某些兵种例如射手很难砍到首级。单凭首级记功会造成各兵种之间晋升的不公平。第二,过分注重首级,打仗的时候士兵容易忙着去割首级而忘了打仗。造成没有必要的混乱。第三,爵位一共只有二十级。如果砍下一个敌人的脑袋就进爵一级,那么理论上说只要砍下二十个脑袋就位极人臣了。在战争非常频繁的战国,这会造成多少士兵拥有高级爵位?而且秦军动不动就以几十万计的消灭敌军,这又要多少土地才能够封赏有功的士兵?

    同样,惩罚制度也不是略有过错立即把人变为囚徒甚至杀掉。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战国时战死的人已经够多了。人力资源就显得很宝贵。如果动不动把人杀掉,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打仗,但是没有那么多人钟粮食的话,国家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所以,秦国的奖惩制度必定要考虑到这几点才能够有效的实施。影片中未免过于简单化了。

    3。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解答。例如影片中提到的后勤问题。影片中外古今的一通说,却只说明了后勤供应如何困难,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到底秦军是如何解决后勤困难的。简单来说,并不是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就能够提供有效的后勤了。粮食还要有人运到前线去才行。第一集中提出的那个543万的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一个士兵在前方打仗则至少要有两到三个人在后方作保障还是必须的。

    另外,影片中说的那戍守北疆的30万秦军在起义军逼近都城的关头行动迟缓。但是迟缓并不代表这支军队不存在了。对他们的最后结局如何,影片也没有交待清楚。

    上面只是说一下这部片子里的小毛病。从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篇。

    • 家园 分析得不错,但是也不尽然

      1。标准化,只要有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模具,当然不难实现。和通讯技术的发达与否好像没有关系。

      2。即使砍一个首级也不是那么容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军平均每人砍半颗首级,六国就阵亡几十万,伤几百万,早都崩溃了。何况打仗是跑掉的多,死伤的少。

      3。后勤方面,据说秦国依托关中平原,建设过“高速公路”应该有些作用

    • 家园 加料要猛,挖坑要填----双献花!(先记帐上)

      怎么还不能献花??

    • 家园 关于秦军的兵器,

      网上有过关于青铜韧性和硬度的讨论。

      前些天在剑桥秦汉史中找到那么一段:在中国早期的冶炼技术中,铸造,而不是锻造,显然是优先采用的技术,虽然有些工具可能已经经过进一步加工,旨在增加其硬度和降低其脆性。总之,到写本文时为止,考古学还不能证实秦拥有压倒其对手的某种冶金技术优势的论点,这个结论,象对刀剑那样,也适用于其他兵器方面。

    • 家园 那30万秦军被项羽灭了

      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战成名。使得“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靠的就是以少胜多,灭了这支秦军主力。

      • 家园 看看这30万的来源怎么样

        del

        • 家园 已经不是囚徒啦.看看项羽为什么坑杀二十万就知道啦
        • 家园 蒙恬的部队估计都被项羽给收拾了

          武装俪山囚徒向起义军反扑,是来不及调动各地驻军时的应急手段,局势稍微缓和一点,势必要集结各地的军队,秦二世再傻,也不会想不到这点。

          北地军离本土最近,肯定是被优先抽调的部队。

          接替蒙恬职务的是王离,王离的部队在巨鹿城下全军覆没,可以认为当初蒙恬的部队经过抽调之后的剩余部分是彻底完蛋了。

          王离军之外,秦军唯一的主力就是章邯了,那些此前被抽调的部队,除去战争中的消耗,剩余部分只能在章邯军中,大概没几个逃脱在新安的命运。

        • 家园 岭南的秦军就没回去

          赵陀?乘着乱世在岭南那边不是立了个国吗。

        • 家园 这蒙恬军还能辩一番,岭南50万那就不用说了

          假如真当会事的话,会被BS的

    • 家园 【闲聊】关于秦代的军功赏赐

      斩首一首,升一爵,是取自《商君书》境内十九,

        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但这似乎只是针对“不更”以下的士卒而言的。

        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出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刭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能。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屯长(疑为“五十人一屯长“),百将以上要斩首33人才能升一级。若没有斩得敌人首,自己要被斩首。

      至于更大的军官升官的要求更高,

      “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将之主,短兵百。千石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人;七百之令,短兵七十人;六百之令,短兵六十人。国尉,短兵千人。大将,短兵四千人。战及死事,而列短兵,能人得一首则复。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从这段看,秦代军制是,

      士卒, (爵位到不更)

      伍长, (士卒担任,管5人)

      屯长,五百主, (管50人)

      令, (根据县大小,管60到100人)

      百将,二五百主,(管100人)

      国尉, (管1000人)

      大将, (管4000人)

      要想要升官,对管4000人的大将来说,攻城围邑必须斩首8000,而野战需斩首2000才能升官。而且如果己方若有战死,必须多杀敌一人才能抵消。

      下面更有具体升迁图,

      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为簪褭。故爵簪褭,就为不更。故爵不更,就为大夫。爵吏而为县尉,则赐虏,六加五千六百。爵大夫而为国治,就为大夫。故爵大夫,就为公大夫,就为公乘,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故爵五大夫,皆有赐邑三百家,有赐税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故客卿相论盈,就正卿,就为大庶长,故大庶长就为左更。故左更也就为大良造。

      白丁升为最低一级的公士,公士以上就算有爵位的,

      公士(校徒操士)

      上造,

      簪褭,

      不更(以上都是卒)

      这些都是斩首一级,就能升的。但“不更”以上就是官了,叫做大夫,这是个分水岭,不是每个人都能升到大夫的。如果还是吏的话就升到县尉,否则若当官“为国治”就升到大夫。

      大夫以上才是正式的官员。

      大夫 (应该可以担任屯长)

      公大夫

      公乘

      五大夫(公大夫到五大夫,应该是令、百将、国尉等)

      这些都是要按照屯长百将的要求才能升官的,即斩首33首以上。但到五大夫又是另一个分水岭,一般是不再升官,而是增加税邑300户,最多可以到600户,已有600户税邑的,则可以养门客。

      只有再以上高级军官大将,御,参才能“赐爵三级”。五大夫以上就是高级官员“卿”了。

      客卿、相 (可以担任大将)

      正卿,

      大庶长,

      左更,

      大良造

      客卿、相以上是帝国高级军官,商鞅这个时代大良造已经最高武职了,商鞅本人在封商君前担任的职位。后来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的白起的级别也是大良造。

      由此可见,并不是斩首一级就能升官,而是在当士卒的时候才可以,而且不是每一个士卒能升到军官,也不是每一个低级军官都能升到高级军官。

      这其实与今天一样的,士兵提干送到军校进修升到排长是一个分水岭,同样军官可以按部就班一步步升到大校,但要到将军又是个大跳跃,大部分军官终其一生,就在上校、大校这一级退休了。

      关键词(Tags): #秦代#军功#爵位
    • 家园 二级爵,要1+2 个人头,3级爵要5个人头,在网上就不是人头的事了
    • 家园 关于第二点任兄提出的疑问在下非常不解,摘抄一段任兄看看吧,呵呵

      秦法规定,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杀敌一人,他家就可获赠一百亩田地。真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杀敌两人,就double,依此类推。多杀多得。杀得越多,得的土地就越多。而且杀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每杀一个敌人,除了土地以外,他还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的晋增。你每获提升一级爵位,坟上的树就可以多一棵,你还可以申请叫没有爵位的人当你的家臣。每月家臣要给主子服役六天,打仗的时候就跟着主子,给主子做饭、做菜、洗脚、喂马(这实在是个奢侈的大兵啊)。爵位达到四级以后,就可以申请当官,那就更有地位了,还不必再服徭役了(徭役是当时政府摊派的一种公益劳动)。第九级以上爵位,有食邑之权,譬如划给他三百家民户,他可以从中抽取租税,属于迷你型的封君了。

      秦国一共二十等级爵。

      但是,如果一个士兵杀敌累积二十人,那岂不就从最低一级升到最高一级爵位——关内侯了?那岂不要咸阳朝堂里都挤满了泥脚大兵的“侯”?哼哼,其实早在商鞅改革初创这些法家制度的时候,他就考虑了这一点。商鞅规定:士兵累积到第四爵“不更”,就不能再“更”,不能再升级了。但是,他斩首立下的功劳,可以用于给他的亲属升爵。

      • 家园 斩首20可不似说说那么简单

        即使用现代枪炮,即使经历多次大战,一个士兵也经常不知道自己是否杀过敌人。我曾经接触过几个老兵,说确实杀过自己兄弟的有(自己兄弟重伤,生不如死),说确实杀过敌人的没有。能干掉5个敌人,已经是少有的英雄了。

        冷兵器时代,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几个人能杀敌10人,还同时提首级回来的?何况假如自己战斗受伤,还有很大可能会感染身亡,领赏受封也没用了。

        所以,提两个脑袋活着回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 家园 关于二十级爵位

        我记得,靠“首级数量”作为晋升标准的,只是士兵类的爵级,(即最基础的公士、上造、簪裹 、不更),而且也不是一个脑袋升一级那么容易。不过,基本上杀过一个敌人就算有战功(成为“公士”),有了战功可以有一份基本的土地,这倒是确实的。

        到了“吏”以上(大夫以上),颁赐不同的爵位,就要“论”了。这是有名额限制的,和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定一样,先要有个什么委员会来研究一番。在颁赐军功爵程序的三个步骤中,劳(军功、劳绩)是决定条件,论(评议、核实、查证)是必经程序。经过评议、论证所报军功,再决定赐给几级功爵。另外,据《商君书·境内》上说,“赐”是由军队决定,但赏赐的田、宅则是由获赐者的家乡落实。就是说,由军队向获爵者的家乡政府发出通报,由其家乡根据决定,分配给田、宅,并把获爵者的爵位登记在户籍上,赐爵的程序才算结束。

        “吏职”的颁赐只到到第十七级(驷车庶长)为止。因为再上到第十八级(大庶长),就已经是“卿”了。这以上的颁赐属于王(皇帝)的特权,具体赏赐应该怎么给,则要看大老板高不高兴了。

        总的来说,秦的赐爵是以军功、军劳为标准的。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靠“斩首级”或者“有力支援前线”都可以得到基本的颁赐,从而步入小康水平。两者相比之下,或许用砍脑袋的办法会更快一些,所以大家都去关注“首级”了。

        至于《复活的军团》说:只要砍下敌人的一个首级就能够晋升一级给田宅仆佣。只能说明编导读书太马虎了。

        附:二十级爵位:

        公士、上造、簪裹、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