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学习巴老讲话 展望2008 -- 老拙

共:💬41 🌺1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学习巴老讲话 展望2008

    2007即将过去,2008就要来临。关于2008,您怎么看?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老拙先来抛砖,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轻松一些侃侃山。

    如何来展望2008呢?最近,中央电视台采访巴非特,有人把巴老的讲话归纳为以下几点,我觉得很有启发,不妨通过学习巴老的这段讲话,来指导我们在2008年的投资。

    巴老说的第一点是: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轻心,要更谨慎。

    这话可以作为我们2007年的主要问题和2008年的重点注意事项。

    今年的前期,我们的投资一直很谨慎,持有的股票一旦上升20%-30%就开始少量减持,保持一定的机动资金;同时不断地将动态PE较高的个股换成动态PE较低的个股。这个策略在530之后的蓝筹股大涨时,丢失了很多的利润,加上中信证券的一系列业绩增长利好,使我有些掉以轻心,不够谨慎,以至于在满仓的情况下,虽然判断出会有一次“时间较长的象样调整”,但是没有乘中信证券涨停的机会果断减持。结果造成实盘再次丧失良好的波段操作机会。而且,辽宁成大的建仓价位高于动态PE20倍,违背了市盈率低于平均值50%的操作原则,致使在高点被套,也使许多跟盘的朋友同时被套。这是必须检讨的问题。

    展望2008,有一点是我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股市不会象去年和今年这样持续大幅度上涨。所以,“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轻心,要更谨慎。”,控制风险,应该成为我们2008年摆在第一位的指导方针。

    总结07年的教训,08年的操作应当明确以下两点:

    第一,低市盈率的买入点。之前我们曾经定义,所谓“低市盈率”的买入点,是指买入时目标股的动态PE应低于市场平均动态PE的50%。当前沪深300平均动态PE为36倍,那么只有PE在18倍以下的个股才能建仓(建仓是指首次买入,而不是指卖出之后的回补),金融和地产的龙头股可以放宽到20倍。按这个标准,中信证券的建仓位为78元(07EPS3.9元的20倍)以下,辽宁成大的建仓位为47元 (07EPS2.63元的18倍) 以下。当时我预测辽宁成大07EPS2.8元,在61元买入的动态PE是22倍,高了很多。

    第二,短卖的操作规则。过去,我们的操作规则里有一条“买入后上涨超过20%,逐步卖出20%,以降低持股成本”。按此操作的结果,无一不是卖得太早,接不回来。于是后来就改为“市盈率过高时分批卖出”。什么叫市盈率过高?没有明确的定义。结果是高了还想再高,最后错失减持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市盈率过高的量化标准。根据过去和当前市场的情况,我想把“市盈率过高”的标准定为动态PE30倍。记得97年四川长虹和深科技成功逃顶,就是采用了这个标准。当时是全部卖出,现在是30倍以上分批逐步减持。因为当时已经不太看好四川长虹和深科技的长期发展,而现在依然看好中信证券的长期发展。30PE倍这个标准是否合适?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格子组的标准,每个人的标准必须自己确定。

    面对08年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操作更应该首先考虑控制风险,在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扩大盈利,而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盈利。控制风险的方法,就是预先确定谨慎的投资原则,并坚决执行,切实做到“无组织、有纪律”。

    巴老说的第二点是:投资的精髓是,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看股票,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5年10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你是否喜欢并且信任管理层,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

    我们现在大量持有中信证券。对于中信证券,相信大家对它已经比较了解。2007年的业绩经过反复的跟踪和分析,比较心中有数了。今后5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大趋势下,中信证券作为中国投行的龙头,其中长期的成长性应该也没有太大的疑问。问题在于08年,它的业绩及其估值水平可能如何?轻阳正在做一个模型,我们先来匡算一下中信证券08年的大概业绩情况,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经纪业务

    07年中信佣金收入约为126亿,08年我们按下降20%预测,全年佣金收入100亿。

    2、承销业务

    之前我们分析过,明年公司债将大发展,而中信的发债能力很强。最近,央行金融司又提出大力发展次级债(并非“次级房贷”),中信又跑到前面。近日浦发银行公告发60亿次级债,主承销是中信证券和工商银行。公司债加次级债,按4季度中信的承销量(720亿),08年做到3000亿的水平可能性很大。这里就要说一下中信的管理层,据我观察,中信从01、02年就开始培养债券承销能力了,所以我个人很喜欢并信任中信的管理层。3000亿债券的承销费收入超过40亿。再按07年股票承销收入大约10亿,合计50亿。我们谨慎一些,按40亿预测。

    3、自营业务——新股认购

    07年截止到11月底,全市场新股认购的平均收益率为25%,而中信动用的新股认购资金已达600亿,而且中信可以网下认购所以收益率应该更高。我们还是谨慎一些,08年按400亿资金,全年收益率25%,则08年新股认购收益为100亿元。

    4、自营业务——权证创设

    08年南航价格还剩0.6元,中信创设31.2亿份,收益预测为20亿。

    5、自营业务——其他

    包括股票自营和债券自营。中信投资深南玻增发8000万股,每股成本8元,现价21元,明年9月20日解禁,仅此1项投资收益就达8-10亿。所以08年其他自营业务收入可以按15亿预测。

    6、华夏基金投资收益

    我们按1季度转让30%估算,华夏转让按管理资产规模3000亿的4%计价,总值120亿,转让收入36亿,减去成本的转让收益约为32亿。华夏基金全年管理收入预测为36亿,净利润预测为20亿,持股70%的投资收益约为14亿。两项合计46亿。

    7、利息收入

    根据3季度报告预测,07年为7.8亿,08年按8亿预测。

    8、资产管理收入

    根据3季度报告预测,07年为1.5亿,08年按2亿预测。

    9、香港中信国际

    经过两次增资,中信国际的净资产已达30亿人民币以上,投资收益按5亿预测。

    以上各主要项目合计营业收入为335亿元,07年营业收入为296亿。中信证券07年净利润约为129.6亿,营业净利润率约为43.8%,考虑到08年的减税因素,营业净利润率按45%估算,08年净利润为150.75亿元,增长约16%,08EPS约为4.55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没有考虑股指期货和创业板推出、直投等创新项目对中信业绩的影响。或者换句话说,08年中信证券业绩的进一步明显增长,有赖于创新业务的贡献。

    说完了业绩预测,下面说说估值。

    对于中信证券的估值,政委和许多朋友都表达了意见。我的看法,不必那样复杂,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大一些的区间。先来看市场交易形成的估值区间:市场大多数人对07年中信证券每股盈利的预测平均值是3.32元。本次调整的最低价是79元,PE为23.8倍,这应该是投资者考虑到明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给予中信的估值;07年的最高价是117.89元,PE为35.5倍,这应该是投资者最乐观的情况下给予中信的估值。

    我们可以把这个估值区间再放大一些,就是08年中信证券的PE在20-35倍之间波动。按这个估值区间,到08年3月中信年度预增公告出来之后,其股价的波动区间可能为78-135元。相对来说不太看好的朋友,可以按20-25倍掌握,就是超过25倍就减持,低于20倍就开始增持;相对比较乐观的朋友可以按25-30倍掌握,就是超过30倍就减持,低于25倍就开始增持。巴非特说:“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这说明巴老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合理价格,这个价格是否合适是每个人的主观认识,而没有客观的严格标准。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持有区间和增减仓位的界线。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不管波动,只要中信证券业绩在继续增长,我就长期持有了。我看这也没什么不对,但前提是,当它大幅度下跌时,心理承受能力足够,不管外界说得多么可怕,也肯定不会在底部杀跌。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就看大盘,大盘一旦到顶我就全扔了;等大盘到底了,我再接回来。我看这也没什么不好,但前提是必须相对准确地预测大盘的顶部和底部。

    那位说了,这也没什么不对,那也没什么不对,那到底什么是不对的?我认为有两种肯定不对:

    第一种,没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对。要注意,每个人包括实盘都有他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征,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任何时候别人的意见(包括实盘的看法)都只能是参考,而不能代替自己的方法和决策。

    第二种,追涨杀跌不对。看法可以调整、改变,但是切忌由于看法的改变而追涨杀跌。我这里所说的追涨,是指卖出后在更高的价位又买入;杀跌,是指买入后在更低的价位又卖出。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抬高了持仓成本,增大了投资风险。

    先说到这儿,有空接着说。

    • 家园 【原创】学习巴老讲话,展望2008(续)——兼答[雪上飞]

      这篇本来是回复[雪上飞]河友问题的,说着说着,就说到2008年去了。所以还是跟在《展望2008》之后。

      先回答[雪上飞]何友的问题:

      基金是按净值计价的,而参股券商却按PE估值,那么,是不是参股券商存在高估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在河友们中间一直存在着模糊概念,有必要做一点解释。

      是这样的:

      如果持有的股权按公允价值记帐,则公司(或者基金)就应该按净值计价;

      如果持有的股权按权益法记帐,则公司(或者基金)就应该按PE估值。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先假定辽宁成大除了持有广发证券外没有别的资产,那么它就基本上可以看作一只基金(这个基金只持有一只股票)。

      目前,辽宁成大对广发证券的投资按权益法记帐:

      初始投资成本 : 455,655,483元

      持有广发股数 : 518,813,946股

      占有股权比例 :25.941%

      期末帐面价值 :2,791,406,512元(3季度末,按净资产折算)

      1-9月投资收益:1,658,442,080元

      好,如果我们决定,按净值对这个仅持有广发证券25.941%的辽宁成大进行估值,我们用哪个数值作为它的净值呢?

      用期末帐面价值?这个等于净资产,也就是按市净率1倍估值,显然是太低了。

      实际上,在广发证券没有上市之前,不存在公允价值(也就是没有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我们只能用市盈率PE或者市净率PB来进行估值。这时候,是否高估只能看PE或者PB的倍数。我个人认为,如果把PE定在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以下,就不能算估值过高。比如说,HS300平均动态PE38倍,我们按当前宏源和东北证券的实际PE22倍估值。根据1-9月已辽宁成大从广发证券取得的投资收益实现数简单预测,07年净利润221126万元,按22倍PE估值为486.48亿元。公司总股本8.97亿股,相当于每股估值54.23元。

      有朋友可能觉得还是象基金那样按净值计算来得牢靠。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按净值对这个辽宁成大进行估值呢?等到广发证券上市后就可以了。这时,如果这个辽宁成大公司将持有的广发证券的股权调整为(先说明,根据新会计法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只是打个比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就可以而且必须按净值来给这个辽宁成大估值了。

      这里我们补充一句,内地公幕基金只能买入上市证券,因此基金持有的资产都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就必须按净值计算基金的价值。而公司除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还有权益性投资和自营业务资产,所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净值计价,自营和权益性资产应按PE或PB,分别进行估值。

      好,假定广发证券上市了,现在我们这个辽宁成大把它持有的广发股权调整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了,我们改用净值来进行估值。

      根据延边公路股改方案,完成后总股本为25亿股,改名为广发证券。广发证券07年净利润预测为85.24亿元,07EPS约为3.41元。如果上市后,广发证券与当前宏源和东北证券的实际PE22倍相同,则其股价为75.02元/股(公允价值)。按照0.83股广发换1股延边的方案,辽宁成大持有上市的广发证券625,077,043股,公允价值为468.93亿元,相当于每股52.28元。

      大家看,对于这个辽宁成大,按净值计价和按PE估值,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再把辽宁成大的其他资产取得的盈利估值加上去,这一部分主要是医药业务取得的利润,只能以PE估值。截止到3季度末,辽宁成大主营业务取得的净利润为2.16亿,全年预测为3.3亿。医药业务包括连锁药店和生物疫苗,均可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PE估值,但我们还是按HS300当前平均PE38倍估算,其价值为125.4亿元,相当于每股14元。加上广发股权的估值,合计为66.28元。我们知道,由于市场对于成交量下滑的担忧,目前是券商股动态PE最低的时候。随着大盘回升成交量很快恢复(今日股债基权已回升到2400亿的正常水平),券商股的PE水平也会不断恢复,如果上升20%达到26-27倍,辽宁成大的估值(不论用前面哪种方法)就会达到77元;如果券商股的PE水平达到30倍,辽宁成大的估值就会达到82元。当然,这时我们不妨认为已经高估进行减持。但实际上,这个水平离HS300的平均PE38倍还有20%以上的距离。

      这样,我们费了很大的劲,终于又回到原点:上周的汇报中,我们提出当广发证券上市时,辽宁成大的目标价为65-79元。

      上面,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是否按净值计价,要看公司持有的资产是否已经上市,没有上市的资产没办法按净值计价;如果是权益投资,无论资产是否上市,都不能按净值计价,而应该按投资收益的PE计价;对于按权益法记帐的资产,按PE估值未必不合理或者被高估,关键要看PE的取值,只有当PE取值高于市场实际PE水平时,按PE估值才会高于按净值计价。

      下面我们再说投资辽宁成大的问题。从上面的分析看,目前辽宁成大的价格是被低估的,但是实盘的买入价的安全边际太小,离我们估算的合理目标价只有6%-30%,可见建仓时没有坚持在18倍PE(也就是47元)以下买入是个失着。

      怎么办?如果现在卖掉,那么买什么?有没有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的投资目标?这是个根本问题。

      有朋友可能会说医药股。象000513那样的,按趋势投资来做可以,但是按价值投资就不行。因为,医药股中市盈率低到符合我们要求的,例如丽珠集团、健康元,其业绩增长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投资收益,不是辽宁成大这样成为大股东的长期投资,而是短期股票投资,所以不符合我们实盘的要求。但是趋势投资不用管这些,只要它在上升趋势中持有就是了。

      其他的行业呢?好,咱们来数数:

      银行——市盈率都很高,且准备金率调到历史高点,严控信贷增长,增长速度恐怕减缓;

      地产——市盈率都很高,且政策调控。万科谨慎考虑,我预测08EPS1.5元,但也战战兢兢;

      钢铁——市盈率低,但是行业限制发展、成本上升、宏观调控,“良好的政策支持”不成立,“确定的价值提升”也看不见。

      有色——跟钢铁差不多,还有一条:资源税。

      零售——市盈率都很高,成长性都一般。而且我不认为能够“启动消费”。

      交通——市盈率低的是高速路,但成长性也是一般。成长性最好的赣粤高速也在20倍以上。

      总之,07PE20倍以下,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的中长线投资目标已经很难找到了。

      当然,朋友们会提出其他的目标,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统一按“四项基本原则”衡量。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不到一致的看法。也就是说,如果按不同的标准,比如不管市盈率高低,是可以选出股票的,但实盘不能建仓,因为不符合实盘的要求。

      有朋友可能会问,实盘能不能降低一点市盈率的标准?不能,因为我们是价值投资,必须价格低于价值。现在1年期存款利率4.14%,对应的市盈率24倍,考虑到股市的风险,投资股票的资本收益率必须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水平。原则问题一定要坚守。

      还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咱们就转为趋势投资,000513不就很好吗?

      应该说明,我不主张搞趋势投资。研究研究,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趋势投资的技巧可以。尽管不能说000513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但趋势投资的风险很大。更重要的是,我自己用趋势投资总体上没有成功经验,只有失败教训,因为不是相应的那种心态。比如000513,我可以用趋势投资的方法把它挑出来,但我自己也不敢买。大家知道,我一向是下跌买入,因为股价越低我才从心底觉得越安全,而不是相反。退一万步说,实盘做趋势投资大家(特别是上班族)是跟不了盘的,因为技术指标出现相应操作信号通常是在盘中,需要很快作出反应,不可能提前通知。比如000513,实际上买点是在我说的当天盘中震荡盘整下探5日均线时,而第二天跳空开盘,必须等到它启动拉升时才可以介入,这时已经上涨3%以上了,即使追上去,到目前的收益也就8%,而且还不敢重仓投入。其他种种问题,等我有空理清楚了再跟大家聊。

      那么,08年咱们怎么办?我觉得,还是上面巴非特讲的两点。

      第一点: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轻心,要更谨慎。

      在这个基础上,考虑08年的基本投资策略。就是巴老说的第二点:

      看这个公司将来5年10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你是否喜欢并且信任管理层。

      特别是:看你是否喜欢并且信任管理层。

      我认为,中国股市由于制度变革而引发的全面增长与价值重估即将随着2007年成为过去,随之而来的2008年应该是少数龙头企业的继续高成长与大多数企业的增长速度降低甚至停滞。象2007年这样所有行业全部盈利,大面积高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因为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2008年在国际经济危机四伏,国内经济严控过热的大背景下,全面高速增长已不可能。而恰恰在这种时候,才能考验并突显真正品质优良的企业。比如房地产业,在全民买房、政府温和的情况下,地产业个个英雄好汉,家家业绩翻番,其实这算不了什么。只有在政府严厉调控的情况下,反而能够乘机收购兼并,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的那几家,才是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明年关注万科,不是一定要买,而是可以看看它在这样的市况做了些什么?券商、银行,等等其他行业无不如此。因此,2008年将是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脱颖而出的年头。

      那么,那些企业会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分析,什么是使企业在不利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甚至根本因素?

      高层管理团队。对于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整不利因素的解决,最根本的是靠管理团队。一流的管理团队,并不是在不利因素来临时才采取措施,而是之前就已经预做了准备,埋好了伏笔。所以,看管理团队的能力,是看他过去做了什么,而不是猜他今后会作什么。

      所以,2008年的价值投资主题,是投资高层管理团队,这是公司将来5年10年的发展的根本保证。

      比如中信证券。几年前大熊市,许多大券商热衷于坐庄炒做,他们却在收购兼并,培养“大项目承销”的能力;去年以来佣金收入大增,他们却在扩大买方市场收购基金;人家拼命挣抢IPO,他们却抓住债券承销业务。结果抱住了一个又一个大金娃娃。他们去年开始收购华夏基金时,未必知道今天能卖这么高的价钱,但是扩大买方市场,解决“靠天吃饭”问题的大思路十分明晰。

      反过来看金信信托,当年的“江南第一猛庄”,从上市公司拿钱,做上市公司的庄家,结果赔了40个亿,破产清算,连累了一批上市公司。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投了4800万,没有当回事的博时基金48%股权,今天卖了60多亿,把窟窿都堵上还赚了20多亿。

      再看辽宁成大,做进出口贸易出身。WTO以后,单纯的进出口贸易肯定越来越不行。怎么办?必须转变经营方向。管理层投了广发证券,那可是在大熊市中,券商人见人不爱的日子里。管理层还投了药品连锁和生物制药,都搞得不错,销售额和利润都在快速增长。正是这两项决策,使得辽宁成大今天过上了好日子。

      从这个角度说,我还是很喜欢这两家公司的管理层的。

      除了抓住管理层这个主题外,我认为2008年的投资还应该领会巴非特说的第三点。

      巴非特说的第三点是:投资股市一般的智慧就可以,但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稳定的情感和态度。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展望

        的确,在2008满盘皆赢的情况不可能再有了,更要坚持老拙阐述的价值投资

      • 家园 这篇确实写得好

        这篇确实写得好,值得好好体会。尤其是说出了进行趋势投资的一个限制条件(盯盘),值得羡慕趋势投资者深思。也希望在老拙的帖子后再不要有争论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优劣的帖子出现--争不出个结果,反而会破坏河里的气氛。

      • 家园 爆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这篇写得太好了

        周四我拿点儿钱买了两个医药股,也没想清楚就买了,打算周五要是大涨了就卖掉,否则就做股东。

        这两只股都处于即将突破前期高点的时刻,我也不懂技术分析,听说如果突破了就会大涨,就买入了,没怎么想着赔钱的事情。其中一只“带柄的杯子”画得出奇的标准,我倒要看看它怎么折腾。另外,一只股在软件里显示市盈率22倍,当时觉得还可以就买了,现在一看帖子,20倍都不便宜,教训啊;另一只股的每股收益是负值,市盈率没法算,买的时候是想测试一下到底哪只股涨得快些。

        当时还看到[海星科技],正在奔涨停的方向,不敢追,结果周五又涨停,还是不敢追。

        新年要到了,我得加紧学习了,就当交学费了吧。

      • 家园 新兵学习中。。。
      • 家园 【讨论】似乎老拙并不考虑能源

        是因为它们成长性有限吗?

        觉得如果石油价格上涨,水电的利润率应该是上升的,而且它们明显有政策支持,今天翻看了一下长江电力,主营业务的确是在环比增长的,而且注意到它的投资收益不错——对比潍柴动力的负投资收益,俺倾向相信他们的投资行为应该象社保基金一样,是稳赚不赔的政府行为。

        不过,他们的股价倒是的确增长缓慢。不过,如果其他的条件都在改善,股价并不增长,是否逐渐就能进入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低市盈率”了呢?

        • 家园 我觉得资源类股票,需要新的估值手段,呵呵

          用四项基本原则,恐怕很难估算出来,当然不是不可以啦。

          我觉得脖子以前说的市净率的估值,很有启发的。

          主要是,考虑到资源类股票,真正的生产销售加工的利润率,都是平均化而且趋于微薄,那么企业真正掌握的资源数量,就应该是股价的决定性因素了。比如说,某个铜企业,我们如果能够估算出他掌握精铜矿储量折算的铜的数量,再考虑到市场上未来对铜价的预期,那么企业的估值就应该有数了,这也是为什么能源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紧俏以后,资源类企业即使高市盈率也在上涨的缘故啊。因为按照高价资源的预期,企业的净资产应该会出现大幅度上扬,呵呵。

          但是,这个估值方面的问题在于,要结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资源价格的大体走势,而且要对企业本身的情况做更加详细的了解,呵呵。

          我觉得这个对于小散户而言,真的是挺难完成的工作了。至少我手里拿的江铜,我自己都没信心分析它,呵呵,至少我自己卖掉之前都没怎么分析。

          • 家园 这个你可能误解了

            看看拙总去年底和今年初推荐的豫光金铅和驰虹锌锗就知道四项基本原则能不能找出资源类股票了.

            • 家园 四项基本原则是最苛刻的要求。

              一般来说,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的股票,一定是最好的。年初的情况,牛市的开端,可以在市场中找多很多这类股票,平均市盈率很低么!呵呵,当时对有色板块的看法,并是不是做为紧俏资源类,而是作为周期性板块对待的,所以估值水平相当的低。

              但是在牛市发展到中期的时候,我觉得一般资源类股票,都不会满足四项基本原则,就像现在的样子了,几乎都是市盈率偏高了。

              此时,应该说,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就像老拙很早以前说过一句话“现在市场里面基本找不到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筛选出的股票了”,当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开始更加重视风险控制了呢?

              而另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在那时就推出,那时候好像5000点都不到呢。我觉得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同时,应该多考虑写其他的估值方法,对于资源股,我觉得市净率和净资产的原则,就是个略微激进的方案,因为这个估值原则是基于商品牛市和资源长期紧俏的基础上的。但是这个原则,至少可以让我们挑出资源类股票中最有投资价值的几个,我想在四项基本原则已经没法找到好股票的时候,应该是个有益的补充。

              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最苛刻的要求?因为只要能把企业的成长性再三的确认了,即使在最恐怖的熊市,四项基本原则都能够让你稳如泰山,因为在熊市中,基于成长性所带来的市盈率不断下降,会极大的突出个股的投资价值,思想基本原则所看重的成长性,就是关注即使在股价不上升的情况下,每股盈利能力的上升,原理上这个是和股价无关的,所以能够很好抗击熊市。

      • 家园 谢谢老师~

        虽然我今年年初在32元左右就开始投资中信,但是那时根本对中信没有了解,在40左右清仓出了,在44左右又杀回,其间也做过其它的~最重要的是,那时候根本没有系统的投资理念~

        其实今年大家收益都不错~我也是~但是我最开心的是,慢慢体会到了价值投资的思路,和认识像老师政委等这样素质很高的朋友,大家在交流中都进步了~我可以骄傲的说:我比去年的这个时候成熟多了~

        再次谢谢老师~

      • 家园 花拙总.

        理智,清醒,严谨,谦谦君子之风是拙总的风格,这应当就是价值投资者的气质吧.另外代表上班族谢谢拙总,那可是拙总当初开创价值投资实盘的考虑之一啊.

      • 家园 送花,送花

        实实在在,清楚明白,不花不行.

      • 家园 呵呵,华邦制药如何呢?

        我分析不出什么头绪,先花队长一个,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