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剖析《集结号》,边看边聊 -- 大鹏翔宇

共:💬86 🌺1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剖析《集结号》,边看边聊

    昨天晚上看完刚下的《集结号》,虽说枪版不太清楚,过瘾之余觉得意犹未尽,好久没在河里挖坑了,今天正好一边反刍一边写感想。不过咱这圣诞不休干了一天的活,加上现在还壶里温着酒,锅里炖着肉,一下子全白活完了肯定是mission impossible IV,俺一粗人,不懂什么梅斯布蒙太奇镜头人性啥的阳春白雪,就是拉呱侃山闲聊天说家常摆龙门阵,拿着切肉的小刀给这部片子做个局解。咱就先聊他1镑25p的吧,在英国的兄弟姐妹都知道,一般打一小时工挣5镑,所以就聊这前15分钟,即从开始到巷战结束九连兄弟私分战利品这一段,后面的看今晚有没时间吧,明说了啊,这是个坑,而且没工期。

    ―――――――――――――――――――――――――――――――――――――――-----

    影片一开始九连连长谷子地向国军168师喊话(这数挺吉利啊,不是土木系的吧?),这段我觉得喊话如果是指导员应该更好些,连长这个时候更应该去分配战斗任务,从他的话里应该可以知道以下内容:

    1. 双方交火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清楚彼此的番号,这种情况不是搜了尸体就是抓了俘虏,或者在交火前表明身份时弄明白的。

    2. 国军后援不济,而且被包围了很长时间,弹未尽粮已绝,因为谷子地说放下枪就能吃饺子,令人想起《淮海战役》里陈官庄之围,解放军用猪肉包子招降国军的情节。至于会不会是行进中遭到突然袭击被包围而和后勤队伍脱节,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九连领了营里的主攻任务,如果是突然袭击是没有时间开会分派任务的,而且里面国军的精心布置也证明了他们经营这段防区时间不算短。

    3. 里面的国军困兽犹斗,并且仍有相当战斗力,所以谷子地要尽可能的劝降,这块骨头他也觉得啃起来有点硬。

    4. 谷连长普通话比较标准,甚至是北漂腔(听碎片兄说是专业译制片配音演员),作为二野的基层军官,如果他说一口山西或者陕西话就更真实了,比如亮剑里的特务连长段鹏就是山西人。

    再说喊话完毕,谷子地叫正在吃烙饼的焦大棚(字幕上是大棚,但网上是大鹏,觉得两个都有可能)带六个人戴钢盔做尖兵探路,而且要先用烟雾弹掩护(想起兄弟连十字路口那集了)。很明显,钢盔和烟雾弹都是缴获国军的,但解放军很快就会用而且用得好,说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很强(也可能是解放战士的作用)。焦大棚带上许三多(改不过来了,总觉得姜茂财听起来像角斗士里那个篡位的皇帝康茂德)是个明智的选择,神枪手的关键作用在之后的战斗中就体现出来了。

    之后是大家广泛非议的战术手语,的确这动作有很浓的特种部队味道,也许是从兄弟连里学来的。但是我觉得即使这手势是周老虎,也并不说明终南山上就没大虫。解放军的手势完全可以有另一个来源,别忘了,这是一只由翻身农民为主干的军队,各位有逛过农村大集的吗?哦,在河里可能不多,那么看过《大宅门》的有吗?你看,还是不少的嘛,看过《天地英雄》的呢?你,说你呢,把板砖放下,别急,我这就揭扣子。

    看过的人可能都记得《大宅门》里赵掌柜在参茸行和老板辨人参的真假,《天地英雄》里起驼的和老不死的砍价的场景吧?对,他们把手拢在袖管里,靠打手势摸手势做生意,这种手语在今天的农村大集上还在使用(我爷爷就会,这次回去有时间学一学),既然这种手语丰富到可以用来讨价还价甚至说明货物真假优劣,那么用来作战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九连战士里,解放军里赶过集会做小买卖的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由讨价还价演化出战术协同手势在一贯“讲究战术”的二野里不是没有可能的。何况后面还有学蛐蛐叫的情节,生活里的东西应用到战争中是很自然的事情。

    再看这只尖兵的战术动作,两人一组,交替掩护前进,随时注意找掩护,瓦砾,汽油桶,墙角,沙袋,动作有跃进,匍匐前进,低姿前进,而且两翼的小组后背贴墙(黑鹰坠落?),体现了很高的战术素养,48年的解放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教科书般的动作。一番运动之后,尖兵小组来到一片相对开阔,但三面被砖房包围的空地(围三阙一,打伏击的好地方,不禁想起94年的格罗兹尼)。

    之后全体(注意是全体)尖兵进入被伏击的地方,之前的战术素养这时踪影全无,不贴墙,不交替掩护前进,被拍了手榴弹袋的尖兵也没解下手套把手榴弹拉环套在手指上,就那么大大咧咧成密集队形进去了,可能被一路的平静麻痹了,但最大的可能是导演让他们这么干的。

    “砰――”狙击手的一声枪响,伏击开始了,但是这个狙击手虽然手里家伙很专业,自己的专业却学的不怎么样,你看人家成才,即使周围都是自己人,一枪过后立即转移,不管击中没击中,毫不犹豫。我对这个狙击手不理解的是,周围那么多好掩护,怎么不采用跪姿或者立姿射击?偏要用不好做动作的卧姿,反正这么近的距离,不用瞄准镜都能打的准。还有狙击手的助手哪里去了,或者根本没有助手?在三多开枪前足有一秒半(三多的枪法不输他,而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就算不在脑袋上开眼,打中三多让他不能开枪总不困难吧。可能的解释是:1,国军狙击战术有问题,没有两人狙击小组的设置或者助手失职,掩护不到位。 2.这个狙击手是头独狼,枪法好(打手腕)而且自傲(打手腕不打脑袋来炫耀枪法),并且和同袍处的不是很好(没人和他协同或者协同慢了)。

    之后的国军枪手居然是半自动步枪,被打死之后上来的才是自动火力,说明这也许不是一场精心布置的伏击,刚才的狙击手起到的只是个哨兵的作用。可一想不应该啊,都那么近了,除非他们都在打吗啡抽大烟,不然狙击手枪声一响,所有火器齐射,尖兵队就是全身都是钢盔也成筛子了。(纯属讨论战术啊,没有偏向哪一方的意思)。

    顷刻间尖兵队伤2死2,焦大棚和许三多被压制在掩蔽部下,活动空间很小,有一个伤兵让焦大棚救他,焦大棚如果要救人,把枪伸过去不好吗?干嘛非要伸手?可能因为情况紧急,完全是自然反应。结果伤兵很快牺牲在轻机枪点射下,这个机枪手操之过急,完全可以利用伤兵把焦大棚引出来,至少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无暇还击。

    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很快,机枪手的报应就来了。在许三多的点射下,先是一旁掩护的冲锋枪手被打死,这时机枪手居然掉转枪口向他的右侧长点射进行压制,可许三多明明躲在他左侧的断墙后啊(许三多朝自己的右侧射击,根据自己的右翼就是对方的左翼,推断而得),是我看错了还是个bug?

    这时,大部队赶到(又是一个类似兄弟连的镜头),距离尖兵进入遇袭阵地已经过了1分40秒,也就是大部队等了1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跟进,国军轻机枪手被解放军的轻机枪手长点射干掉。指导员拿着司登冲锋枪(好像是,看不太清楚,有误请指正),这没准星枪就是用来过扫射瘾的,一片弹雨泼向窗口,国军被压制住,后续的部队才有时间展开队形发起攻击。

    在一片扫射中PPS-42波波斯的身影一晃而过(我觉得实际上电影道具用的是仿43式),有人怀疑解放军不可能有这种枪,实际上中国在抗日后期接受过少量的苏军援助的武器,其中就有波波斯冲锋枪,是缴获还是老大哥给的?都有可能,为啥不是PPS-41波波莎呢?波波莎是木托,波波斯是金属折叠托,姐姐解放后有仿制,叫50式,就是雷锋同志握着的那杆,弟弟叫仿43式,却是仿自波波斯的工艺简化版PPS-43,雷锋同志也拿着他照过相。今年夏天我在一次战场重现活动中还见过,当时就感叹即使在满眼都是英美苏法德产古董枪的这种活动中,中国货仍然无孔不入。图在我的老坑《激战一日,无一伤亡》的后续中会贴出。

    姐姐PPS-41 波波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雷锋同志手持的50式冲锋枪,曾经支援过越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弟弟PPS-42 波波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简化猴版波波斯 PPS-4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雷锋照流传更广泛,但是手持的是中国版波波斯-仿43式,注意机匣上的折叠金属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后的救伤员过程中那句“他俩死了,快来救我!”比较有意思,以前的战争片里解放军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咬牙坚持,那是在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现在敌军被压制了,解放军战士也是正常的人,不是西方媒体宣传中被洗了脑的精神奴隶,受伤了也是知道疼的。

    墙后,满满的国军,一刹那间我产生了这是Easy Company的错觉,虽然E连没真和解放军交过手,可志愿军在朝鲜打过美国伞兵(河里朝鲜战争研究还在进行吗,最近咋没动静了?),在朝鲜之前和美国伞兵的徒弟打过,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期待王外马甲兄的续文吧。

    之后谷连长的战术安排还是有板有眼的,但是执行的实在糟糕,从国军的角度看过去简直是一群活靶,队形太密集了,跟之前尖兵的战术动作(遇伏前)完全是精锐老兵和新兵蛋子的差别。想必解放军各级也深刻体会到了单兵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不必要伤亡,这也是建国后各种军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

    真想不到国军也会玩“不见‘共匪’不挂弦”,不过血肉横飞的场景在我看来还好啦,可能看完拯救大兵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了。谷连长可以说是奋不顾身,叫别人隐蔽的时候自己还站着,看来这个连长平时在战士们中是个敬如父亲似兄的角色。不过这rp也太好了,弹片横飞却貌似连个擦伤都没有。突然发现这雷爆的怪,按说一下子把起爆器压下去,电雷管应该同步爆炸,这里却是一响又一响,倒像是用串连导火索引爆的,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大哈瑞和去年在河里搞爆破的河友们,不知有何高见?

    战斗继续进行,在指导员的敦促(卡灵顿镇外围的温特斯?)下,战士们向前进攻,敌人机枪火力很猛,直挺挺冲的战士死伤惨重,这时在秦记春和大×(这个字只有右半边的戈字,推测是“秦记春和大戲院”,为啥是大戏院呢?因为总不能是大-纪-元吧。还好,这招牌是从右往左写的)上准备扔手雷的国军被焦大棚打中手腕(又见手腕!建议公安机关调查一下这片里的是不是以前都干过砍手党。)结果手雷掉下去引发了大爆炸,可能这是个投弹手,上面有N箱手雷(手雷要是一块钱6个,我先扔他一百块钱的)。

    接下来谷连长的指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还算中规中矩,尤其没忘了让机枪手老罗上房顶占领制高点,但是不知道老罗带没带掩护的,一挺轻机枪怎么跟人家的轻重机枪交叉火力和山炮干啊?

    原来老罗是给别人打掩护的,爆破手吕宽沟,狙击手许三多(真别扭啊)要前出实施爆破,后面老谷说他的人擅长玩炸药不是吹的。

    至于领着打冲锋的指导员,貌似任泉以前是以演白面小生出名的,这次改武生貌似拓宽了戏路,不过吼归吼叫归叫,以后把嗓子放亮点,学学人家姜文,别丢东北爷们的脸!

    在门洞前队伍遇到了敌人轻机枪火力的阻击,进攻受阻,敌轻机枪手和步枪手撤退时不顾后面被击毙,随后冲进门的队伍遭遇敌人重火力全面发言,看来这是敌人的核心阵地,很可能是指挥部的所在。老谷命令两个轻机枪手顶上去,效果立竿见影,敌人几个机枪手和步枪手被爆头,这俩机枪手不仅准头好而且胆色过人,这可是近距离机枪对射,敌有掩体而我暴露在敌前,不过这俩机枪手随后估计也光荣了。

    阻击吕宽沟的冲锋枪手用的武器很有意思,看上去好像居然也是波波斯!当时两边都有这种装备?还是苏联的援助只给了国军?不过准头实在差,那位好像有点精神崩溃了,乱扫,随即被许三多一枪爆头。

    至于那门炮,我认为应该是75毫米山炮,国军美械师(片中的168师)有山炮营的编制,一个山炮营配75毫米山炮12门,至于用的是李中堂的克虏伯(阿姨海量!),马亲王的施奈德(祥瑞御免!),还是萨老大的博福斯(挖坟无罪!),抑或是缴获日军的41和94式,看不太清,反正威力比九连手里的家伙都大。

    下面就到了那个醒目的军事政治两主官争吵的话题了,虽然我认为在前面指导员貌似只会喊冲不会战术,但是他的选择是对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歇,敌人大炮都上刺刀了还不贴上去,等什么呢?等着敌人拿大炮挨个点名吗?

    或许老谷是在等爆破组,可是万一爆破组来不了怎么办?兄弟们是需要喘气,但是在山炮近距离直射的恐怖阴影下,谁还能喘的动呢?

    就在这一来一回的争吵中,至少半个班报销了,爆破组也举步维艰,指导员的牺牲惊醒了谷子地和其他人,我猜想指导员可能也是谷子地在教导团的战友,多年的战友却死于自己的判断失误,惊讶悲伤悔恨痛苦在一瞬间使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离开了指挥位置(差点就被.30报销了),抱着老战友在自己怀里因为失血过多而渐渐冷下去的死不瞑目的残躯,所有的情绪开始混合,发酵,危险的因素慢慢汇集,预示着最后的爆发。

    爆破组终于就位了,吕宽沟没有掌握好时机,差点被人把炸药包扔回来,最后还是砍手党党魁许三多一枪定音,这一幕估计双方都看得清清楚楚,剩余的国军士气因此开始崩溃,神枪手的价值啊,唯有另一个神枪手可以比拟!

    这时老谷已经失去指挥能力,焦大棚及时命令冲锋,精神崩溃的国军举手投降,听到这个消息,这时的谷子地静静地爆发了,他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复仇!于是命令焦大棚不接受投降, 焦大棚执行命令(感觉他很像兄弟连里的上士梨脯炖或者是少尉扒客-糠脯炖,当然,杀俘这一点像上尉失皮而死。)

    指导员走了,指导员的灵魂还在,九连其余的骨干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拒绝杀俘!优待俘虏是这只军队所向无敌的法宝之一,如果指导员此时泉下有知,也能闭眼了。

    当九连的人抬着那门已成拿破轮的大炮经过谷子地所在的战地医院的时候,我们能看清那门炮的侧影了,应该不是92步兵炮,92步兵炮的炮管短很多,轮子直径也小。见下面的图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加上俩轮子才424斤玩具式的玩意几个人就拉走了。

    九连这次伤亡惨重,估计主要伤亡是地雷(或许是预埋的炸药)和大炮造成的,跟真实的战场伤亡情况一致。另外,全连只有一个人会四则运算(或许只会加减法?),没人认字更加反映了这只农民军队的对文化的渴求。

    不行了,酒也凉了,肉也冷了,人也累了,先去回回锅,让土鳖抗会铁牛,送花的十分欢迎,送宝的热烈欢迎,拍砖的倒履相迎!!!

      • 家园 “数学”也就是一只会扯淡的主。

        撇开河里对《集结号》争论的一些观点不谈,数学也是纯属胡扯。

        《集结号》拍摄的目的,就是宣传战争恐怖论

        自从《大兵》以后,后来还有《太极旗》,《兄弟连》,近年来的各国的战争片基本走的都是“真实”“血腥”的路子。 撇开对其评价不谈,通过电影,该领略过战争残酷的都已经领略过了。战争本来就是恐怖的,不恐怖的是儿戏。只不过小刚同志赶了把时髦,事实上,国产战争片表现战争场景趋向真实早就开始了,大片里《太行山上》声声到肉,央视6的电视电影《狩猎者》(讲一个抗战中的小孩“狙击手”的),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向《大兵》学习的痕迹。

        常孟兰率领的是七个人,(但是故事中说连长命他带一个班阻击,一个班怎么只有七个人?常孟兰没有讲,而且他去世了)。

        一个班怎么只有七个人?或许数学可以解释下狼牙山五壮士的一个班为什么只有五(六)个人。

        《集结号》发挥战争恐怖论功能,说是一个连四十八个人都战死了。但是常孟兰呢?并没有说他率领的七个人都战死了,而是在天黑后各自突围,失散了。瞧瞧这死亡率就不能够达到“战争恐怖论”的标准。

        全体战死的战争恐怖,伤亡轻微的战争也未必不恐怖。看美国人写的一些关于战争的回忆,都不厌其烦诉说自己所经历的战斗如何恐怖,如何让人绝望,然后一看数字,总有伤亡寥寥的感觉。

        我军也还是有一定的时间灵活性的,并没有象《集结号》中说的那样,听不到号声就一定要坚持到死。因为坚持到天黑他们听不到号声,也就突围了,在突围中失散了。这和我军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素养是很有关系的。

        这两天没事在看《战争秘史档案馆》(战沙)里DAIZUI写的西北解放军与青马拉锯的文章(战沙里既有伯玉这种烂人),但有些文章客观说写的还是可以的,文中记载(真实与否再议,但个人认为尚可信),与青马一次战斗中,一个游击队整编成的共军团(旅?)奉命阻击,一时与野司联系不上,首长擅自将部队带离,结果差点造成野司被全歼。所以,用“是否突围”来推论《集结号》中抵死不退不符合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实为荒谬。

        文中讲到常孟兰找了四十八年,又很奇怪,难道他不谋生?如果他谋生,他没有太多的功夫在找。

        此句完全属于抓着文字的一些语病作无聊的纠缠。举一例,我念及失散多年的旧日好友,多方打听,也曾顺便或特地到某处寻访(这与我要工作,要谋生并不矛盾),日后偶遇,说声:我找了你十年啊。又有何不可?

        因此,他可以说是战场上的失散人员。而且,因为他不是大干部,(说是排长?我觉得奇怪的是,共产党的军队向来论资排辈,董存瑞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且在解放战争中是战斗英雄,牺牲前就是战斗英雄,在牺牲的时候才是班长,常孟兰就当上排长了?反正都听他一面之词。而且,报道中并没有提到他入党的事情。董存瑞是党员,却仍然是班长,常孟兰不是党员?因此,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面之词。

        是“一面之辞”,但用之和董存瑞比较来证明“不可信”实为荒谬。董存瑞是1945年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的八路,当然也算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但以此来证明董存瑞老资格则十分荒谬。况且,战争中人员大量损失,尤其是大战役中较快补充到基层指挥员岗位上完全是正常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似乎没有遭受过严重的损失,若董存瑞能活到解放战争后期,便是作排长,连长乃至营长,也未必不可能。

        影片中将连长的名字诬蔑为谷子地,那也是一种诬蔑。
        “诬蔑”?真亏数学同学说的出来。旧时中国人取名有以地为名,以物为名的习俗,若说后世有“沪生”“京生”的,便取名“谷子地”又如何?若说“狗娃”“狗剩”之类的尚属“贱名”,但本就有“谷”姓,“子地”为名,也不是一个“俗名”,便叫了这个名字又如何?

        从常孟兰的经历,就知道国民党军当时有多么烂。你想想,他也是掩护一个团转移,(至少故事是这么说),那么相信一个团都到了要转移的地步了,敌人的兵力应当是更多的,至少大于一个团吧?很可能有一个旅,也有几千号人了,但是常孟兰就七个人,能够把几千号人给阻住,坚持到天黑敌人不能够前进一步,而且这七个人还不是战死,而是趁着夜色基本上突围了,你想想这几千拥有飞机大炮的国军,是不是特笨蛋?从这个角度讲,和国军打仗,是没有什么可恐怖的。冯小刚为了他的暴力效果,把国军的力量给夸大了。
        前面提及的关于西野与青马战斗的文章里便讲到,青马预围歼西野某旅时,该旅便有最后的掩护部队为班、排级,有全部战死者,也有突围而出者。

        至于说和国军打仗没什么恐怖,更是显得数学同学调皮了。莫说解放战争早期共军有局部失利者(如皮旅中远突围、西野×纵×旅(番号须再查一下)遭重创(据说几遭全歼,是几乎遭到全歼,而不是几乎被全歼)),便是在共军处于攻势的淮海战役里,也是“王牌对王牌”,一些战斗极为惨烈,后期还有青树坪遇俘,金门覆没,国军在大势上已然去了,但在局部仍然是有力量的,又哪里需要“夸大”。大概也只有数学这种看惯了只讲胜利,不讲失利,共军是金刚不坏,国军是一触即溃的“宣传”(本身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个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记得当年有部讲淮海战役的《今夜星光灿烂》反映后就有人说“表现战争太残酷了”“我军死的太多了(其实不超过5个)”云云)的人,才会有如此无聊的想法

        • 家园 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

          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对照下面对刘老庄战斗的描述,你难道看不出来“集结号“里的军队不是刘老庄战斗里的那支军队!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左“,但我不能忍受对我父辈们战斗过的军队的歪曲!说句题外的话,很多人一直惊讶前苏联跨的那末快,其实,那一切早就开始了,当既得利益者积累了财富之后,他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一切固定下来,舆论上的攻势势必要展开,类似“集结号“这样的东西只是被拆去的第一块砖而已。

          • 家园 我还真没看出来

            我的意思是我还真没看出来《集结号》刻意要传达给观众这是不同的一支军队。也实在没有看出来蓄意的“歪曲”。无非是几个地方:

            1、杀俘

            2、分战利品

            3、拣死人手表

            4、团长故意抛弃9连

            5、解放后调查人员的冷漠。

            大概就这些吧。

            其中4是争议最大的,争了许久,没必要展开了;5、见仁见智,我认为不奇怪

            除了这两项,之前的1.2.3在剧情里都做了交代,基本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 家园 在说什么歪曲之前还是先把电影看了比较好吧

            你这没看过电影的在这里大谈“‘集结号’里的军队”如何如何,扯了点吧?

            • 家园 我看过小说。
              • 家园 补一段

                29日,大雪纷飞,在严寒中,西野主力与国军整29军在瓦子街激战竞日。至3月1日,国军突围无望,遂瓦解,数万大军短短两日灰飞烟灭。此战国军在一弹丸之地阵亡将官之多,乃国共内战期间所罕见。整47旅旅长李达在指挥部队攻击前进时被流弹击中,长叹道:“我不行了,弟兄们继续干!”,言毕身亡。整31旅旅长周由之身先士卒亲自指挥部队进行集团冲锋,试图夺回瓦子街北侧的制高点,在攻击途中中弹阵亡。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解放军也蒙受了巨大损失,西野一纵的著名战斗英雄刘四虎在拼杀数名对手时,他所在班全部战友均战死。一纵三八五旅七一六团团长在阻击战中战死在前沿。最令人痛心的是六纵教导旅第三团,这个团的领导在26日的牛家塬就遭到一次炮击,除政委外所有的干部均重伤。此次大战瓦子街,三团领导正在山凹开会研究战斗方案,再次遭到国军炮击,上次躲过一劫的政委匡唐伟这次不幸中弹牺牲,刚担任代理团长才3天的朱廷云和一帮参谋都被炸伤

                以上这段话也是摘自我前面引用的关于青马与西野的战斗。这还是在歼灭战中,我军仍然遭受重大伤亡。数学那种“夸大国军战斗力”“和国军打仗一点都不恐怖”可见是扯淡了。

          • 家园 说得不错。花之
      • 家园 冯小刚就是个小痞子。。。

        丑陋的小资。。。

    • 家园 这个片子的设定有问题

      先别说那个杜撰的“集结号”

      就说开头这一段吧

      很显然 敌人已经被包围了 已经打了一段时间了 阵地 火力 早就组织好了

      这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指望什么突然性了

      只能是土工作业逐步缩小包围圈 缩短冲击距离之后发起冲击了

      结果 这些都没有

      居然就既没有火力掩护也没有友邻部队

      一个连就这么傻呼呼的一窝蜂摸上去了

      好待你是一个连 再怎么着也得有个一排二排分分任务 有点章法吧

      开头那几个兵是去侦查的 按理来说肯定应该是 有经验有战术的老兵

      结果 到了最容易被伏击的地区却放松了警惕

      还不要说他们那端枪警戒的姿势 实在是像极了大兵瑞恩

      (那一句 把手给我 更是像了个十足十 我不相信中国有那个地区的农民会有这种好莱坞句式 他们最可能的说法 似乎应该是 伸过手来 或者是 抓住我的手)

      总起来说 这些导演编剧们 有点像土包子学小资们跳拉丁舞

      偶尔学得似乎凑合了 但是一不留神就踩别人脚上了

      也想着搞点剧情 搞点人性的光辉啥的

      结果到最后都弄得不伦不类

      这些导演们那

      • 家园 主要是李安这孙子闹的

        不可否认,丫水平是比较高,是有资格作大陆电影潮流带头人的。当年,他整了部武打片,搞的张导,陈导,冯导这些以前估计大陆热播香港武打片时不屑一顾的艺术工作们五迷三刀,都开始拍武打片,尤其是老张,多么淳朴的人,一部接着一部的拍这种他没体验过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真是难为他了。

        现在安公公又靠人性火了一把,俺预言,以后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情节极端弱智的人性片出来

    • 家园 推荐个背景片,感兴趣的不妨LOOK LOOK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Q0MzA4Njg=/v.swf[/flash]

      推荐个背景片,感兴趣的不妨LOOK LOOK。

    • 家园 细节上问题不少,不过也有进步之处。花楼主。

      转一段铁血网友的评论:

      我不去评说《集结号》中更多的场面,我只提一场在外行人看来很普通的戏,那就是谷子地与赵二斗等人去开设前进观察所的那一段。首先从装备上看,大家可能都记得在一个战士身上背着个帆布的硬盒子,那是苏式炮队镜,是炮兵部队指挥分队的观测器材。在占领观察所后,那取出炮队镜以及安装的动作虽然只有一刹那,但非常专业,特别是像我这样在炮兵部队多年的人看来非常亲切。这种炮队镜一直到了七十年代我军都还在使用。再说赵二斗边观察边指挥射击的口令,几乎是无可挑剔的炮兵指挥员标准口令。在此我列举一段指挥营射击时的炮兵口令来参照。“全营射击,101号目标,炮兵连,榴弹瞬发短延期引信,基准射向,射向0-04,四连表尺345,向右0-35,五连表尺362,向右0-51,六连表尺323,向右0-75。五连四炮一发放!

      从当时赵二斗的口令来看,应该是指挥营射击,他的口令除了部分可以省略的其它应该是比较标准的炮兵射击口令,大家应该记得他曾下过一个口令:五连一炮一发放!这是符合当时志愿军炮兵的实际编制,其实一直到七十年代,我军的炮兵部队很多都是四门制连,而营是炮兵的基本火力单位,这样每个连的一炮就是该连的基准炮,而五连一炮就是理所当然的中央连基准炮。所以说赵二斗指挥五连一炮一发放,就是为全营射击进行的试射。我记得一发试射后,赵二斗就下达了修正口令,转为全营两发急促射,这说明赵二斗使用的是炮兵试射法则中的“偏差法”。如果是还下达放的口令,再转全营急促射,那就是运用了“夹叉法”。我想如果冯小刚导演如果不是请了部队的人作顾问,就是编剧在这之前找了炮兵专业人员提了建议。因此,这么一段专业的炮兵射击指挥情节就出现在《集结号》中了。我想冯小刚也可以不必这样认真,完全可以将这些看似无碍大局的口令省略,或者随便对付一下,反正在观众中看热闹的肯定多于看门道的。

      我觉得国产电影有一个容许他们进步的过程,慢慢的细节上的东西多注意到了,下次就会好一些,宽容一些吧。

    • 家园 听声音听出一个人没有?

      平常心也在里边客串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