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史变态狂想】 1 假如黄帝没有打赢神农。。。 -- 萨苏

共:💬35 🌺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历史变态狂想】 1 假如黄帝没有打赢神农。。。

    中国历史上可以“假如”的狂想太多了,假如想整理整理,从谁开始呢?我觉得从黄帝开始就可以,他的一生功业如果出了问题,大概整个中国的历史,要面目全非了。所以,我第一个题目,就选了“假如黄帝没有打赢神农”,结果我发现自己成了民族罪人,--- 分裂祖国,搞“两个中国”了!

    假如黄帝没有打赢神农,中国的问题大了。

    神农,也就是炎帝,据说是黄河上游的统治者,和黄帝联手消灭了蚩尤,败给黄帝后,两个部落联盟联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才有后来的“炎黄子孙”,也就是华夏族。和蚩尤所属的三苗不同,炎帝黄帝的属下,从人种上更趋近于一个民族。所以,炎黄交战,可算是一场最早的内战 -- 一个民族内部的战争。

    假如炎帝反过来把黄帝灭了,这倒也无所谓,反正中国还是一样发展,不过换个头儿罢了。

    问题是假如两家杠起来打不出结果呢?

    那会怎么样?华夏族从一开始就形成两个不同的国家?

    哦,这是完全可能的。

    欧洲就有这样的一个民族 -- 日耳曼。

    古代有个查理曼帝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查理曼死了三个孙子割据一方,在谢晖踢球那个亚眠签了个条约,就把帝国分了,老大和老三的地盘分别是意大利和法国,这已经不是日耳曼国家了。法国都是高卢人,意大利都是拉丁人,这两个民族盛产英俊的少年和放荡的女郎,跑过来的日耳曼人粗野纯朴,三下五除二就被他们象冰激淋一样给化了。

    剩下老二的地盘是原来日耳曼人的老家,这一地区被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都是一家人,按说应该建立一个日耳曼人的民族国家了吧?没有,南北各有一个强悍的族群,从而久久不能统一,形成了欧洲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两个帝国,一个,是德意志帝国,这个,闹出了两次世界大战,大伙儿都认得了;一个,是奥地利帝国,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哈布斯堡王朝。别看现在奥地利不起眼,当年奥匈帝国可是一直把爪子伸到土耳其的强国,梅特涅伯爵打个嗝,欧洲都要消化不良呢。

    但是就因为两个谁都吃不了谁,结果形成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日耳曼文化。

    看看德国的名人,俾斯麦,克劳塞维茨,布吕歇尔,毛奇,曼施坦因。。。 个个都是穿军装的,名将如云。

    看看奥地利的名人,希西公主,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个个都是文质彬彬,风度娴雅。

    德国不是没有卡拉扬这样的艺术家,奥地利不是没有欧根亲王这样的悍将,但是他们的光辉,象星星一样被别人篝火般的热焰掩盖了。

    假如炎帝和黄帝势均力敌,那真可能演变成“两个中国”了。炎帝统治的中心应该是关中,而黄帝的统治中心大概是河南,这样,两个势力的分界线也大致可以划分出来,就是沿着太行山,或者黄河,直到函谷关这一线吧,这是一道天然的壁垒,而山西台地恐怕会成为阿尔卑斯山那样的地理障碍,分隔开两家中任何富有野心的君主。

    而两势力的风格显然也会迥然不同 -- 当然是发展了几百年以后。

    既然彼此都拿不下对方,就要打别人的主意,黄帝势力的地盘都是平原,东方是东夷这样的海边民族。古代打仗,大体上是高地民族比较善战,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黄帝消灭起东夷来应该如同吃豆腐一样,但是北方的匈奴等等打过来,黄帝就要忙着拉锯了。分裂后的华夏族人也会少,黄帝手中本民族的人看来不会多,那么就只好统统当兵去吧,让其他民族种地养活。这种环境里,他只有进行权力的集中,再集中,把所有的力量攥成拳头,才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推测黄帝势力会成为一个善战的,富有军国主义色彩的集权主意的力量,靠残暴的杀戮和战争建立自己的威权,有可能。。。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策源地。

    炎帝势力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好些,东面的山地和居高临下的地势,显然有利于它的安全,那时候的关中称为“八水绕长安”,富得很呢,周围的民族都比较弱小,北方游牧民族显然进袭东面的黄帝势力更容易,因为那边是平原,骑兵总是不喜欢爬山的。炎帝势力无论西征还是南征,对手都不过是原始民族或者城邦国家,战争胜利大概不在话下,但当地民族的关系和数量令人眼花缭乱,南面的西南夷,西面的西域各城邦有属于古代伊朗系,贵霜系,吐火罗系各种文化,如此发展下去,不考虑航海问题,炎帝部落可能要发展成东方的文化艺术中心喽!同时,如此众多的文化,显然用集中的方法只会产生离心,那么,民主思想的产生就有了策源,可能,这里会成为民主国家的策源地,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两家力分则弱,没力气消灭东夷西南夷和三苗,那东方这块土地,就要不知分成多少块。不过以中国人喜欢挤在一起吃饭的劲头,最后两家走到一块儿建立统一国家的可能性更大。

    这样,到两处考察的外国专家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 比如印度人释迦摩尼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西安,带回宝贵经验,告诉印度人民:我们搞民主吧,你要是不知道民主是什么,到西安大雁塔大会堂看看炎帝老伯伯怎样召开国会的吧!

    于是印度人就搞民主,搞得会数数的都跑到西安编程抢绿卡去了。

    -- 比如阿根廷人坐着独木舟飘洋过海,在途中被黄帝手下的北太平洋水师给救了,看的眼晕,回国就要求大家:让我们独裁吧,独裁,就象黄帝老伯伯那样想打谁就打谁!话音未落,有人喊着就进来了 --

    中国人炮击布宜诺斯艾利斯啦!

    得,天知道世界历史会怎么写。

    还好黄帝打败了神农,中国统一了,扩大了,有点儿不思进取,但是文化也相当的有特色。。。

    [完]

    刚才又想到一个题目:罪恶的宋朝黑奴贸易,这会不会可能呢?想想。。。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灵气。
    • 家园 不会的,中国是东亚地理区域内可以形成的最大国家

      任何一个强大的势力,都会在高峰的时期占据东亚地理环境所包围的生存空间,也就是中国的地理轮廓。

      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帝国,也大致只能把实力扩展到今天中国的版图轮廓之内,几乎没有力量向更外更远的地方延伸。同时,外部的势力也没有能力把实力扩展到遥远的东亚----也是地理隔离的原因。

      总结起来说,就是东亚的地理地形环境决定了1)容易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也决定了2)大一统国家的基本轮廓。

    • 家园 一个小问题

      看看奥地利的名人,希西公主,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个个都是文质彬彬,风度娴雅。

      贝多芬可是德国人,希茜公主我记不大清,但是好像是德国南边的巴伐利亚什么男爵的女儿吧?

      不过4月1号嘛,大家真真假假就完了。

      愚人节快乐(虽然这话晚了些)

    • 家园 扑通
    • 家园 <罪恶的宋朝黑奴贸易>这个题目留着明年四月一日再写吧!!!
    • 家园 挑个刺

      谢晖踢球的地方是亚琛,亚眠在巴黎上面一点的地方

      即使这样,条约签署的地方也不是在亚眠,是在旁边的一个叫Ribemont的地方

    • 家园 德意志历史上就是欧洲的前“擦鞋垫”

      在普鲁士武人集团最终统一德意志地区之前,所谓“德意志”就是欧洲任人宰割的羔羊,就像现在东欧的大波波一样,谁崛起都要欺负两下。而普鲁士从血统到意志上是条顿骑士团和斯拉夫土著的混种。至于哈布斯堡帝国,身上的阿尔卑斯血统和地中海血统要多过日儿满。另外导致一次大战的是英法对新兴帝国主义普鲁士德国的敌意和压迫以及维也纳体系的破产,第二次大战不过是一次大战在20年休战后的继续,祸根还是自以为是的英法,不过挑战者换成了来自奥地利的黑头发的元首(黑头发是阿尔卑斯血统的特征之一)

      1908年欧洲的态势,和今天世界上的西欧英法德集团和美国对某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出奇的相似。

    • 家园 蚩尤也是炎帝系统的,不属于三苗

      蚩尤势力败亡以后一部分人与三苗融合了,但在山东还是有一些蚩尤势力残余下来的,我有个同学是沂蒙山那边一小地方的,说他们那边现在还年年祭蚩尤。

      其实黄帝炎帝之间也都是有关系的。就是现在的苗族,虽然号称以蚩尤为先祖,实际上他们也有很大部分来自黄帝系统。黄帝和炎帝的战争多半无法僵持,是一定要决出胜负的,因为他们占据的地域彼此交错,无法划地为界。

      • 家园 下面的别争了,人家韩国人说了,蚩尤是他们的祖先,马上就要申遗了
      • 家园 夜月兄看贴不花,不厚道啊:)还有蚩尤也就是炎帝的说法呢。不过我

        觉得还是蚩尤与三苗、九黎的关系更牢靠些,我看到过苗人祭奠蚩尤的隆重。其实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确实是血脉相通,相信将来融合也是趋势

        • 家园 (花了)“蚩尤也就是炎帝”似乎也不好这么说

          也许就好像我们用“印加人”称呼印加帝国的人,蚩尤和炎帝可以理解为首领位子名称叫做蚩尤和炎帝的两个集团,而蚩尤集团包含在炎帝集团的范畴中。这样的话,完全有可能某一代蚩尤兼任炎帝的位子。

          如果这样来理解,似乎我们上古传说中的很多部分就要合理许多了,呵呵。比如尝百草的神农,跟末代的炎帝榆罔是否同一个人的问题。

          至于九黎,应该是蚩尤集团的别称,或者主干。现在的苗人跟三苗还是有区别的,也许苗人的主要成分来自三苗,但就好像满族和汉族一样,苗族也同样是很多民族演化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