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狂的故事-雍正,朱批谕旨与由奢入俭 1 -- 草纹

共:💬91 🌺2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狂的故事-雍正,朱批谕旨与由奢入俭 1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清朝宫廷戏迷,近年来的类似电视剧只看了一部还珠格格。本人也不是九龙夺嫡的狂热爱好者,对于晋江铺天盖地的讲叙四阿哥和他的兄弟们的故事,无论是清穿还是架空,都是避之不及,一般发现是清廷文,立即关闭该窗口。所以本文内容和那些关系不大。

    1.缘起

    闲时读史是自己的爱好之一。一次看到一组数字,一个人在13年间批了2万2千本奏折。

    22000/(365 X 13) = 4.6

    也就是说,这个人在13年间平均每天要审阅4.6本奏折。所谓奏折,不是单片文章,而应该是一部部小论文,有单人提出的,也有多人合作提出的,提出者也都应该具有相当大学以上水平与资格,更可能的是博士以上水准。由此推断此人应该是每天读研究论文5篇左右,还要批意见,决断和结论。而此人仅在夜间做这项工作,白天需要和管理着一个庞大帝国的重要官员们开会,听发表,准备发表或者参加讨论会。

    以清末来中国的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对中国政府工作时间的见证:

    以下摘自北京外国使馆的一位翻译对中国重要政治人物的采访报告:“我曾经询问过一位中国内阁大臣,他一直抱怨日常事务的繁忙使他过于疲惫和劳累。他说,他每天凌晨两点钟从家里出发,因为3点至6点他要在宫里值班。作为内阁大臣,6点至9点他要在朝中议事。他是兵部大臣,9点至11点要在兵部。他又是刑部的要员,每天12点至下午2点要在刑部办公室里。他还是外务部的资深部长,每天下午2点至5、6点要在外务部,这些就是他每天的工作安排。此外,他在工作的空隙还经常为其他各部门工作。他很少在傍晚7、8点之前到家。”

    我们可以推测,该庞大的政府体系白天的工作应该是全天候的,应该不少于8小时吧。所以此人是在8小时以外,以加班的形式审阅5篇左右论文,在全年没有休息日的情况下。

    性格懒散,年休128天以上,还觉得很累的我,对这个全天候工作狂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人就是清世宗---雍正,一个45岁即位后成了加班狂,工作了13年,才得到永恒的休息的勤劳工作者。

    喝口水去

    草纹:【原创】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狂的故事-雍正,朱批谕旨与由奢入俭2

    草纹:【原创】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狂的故事-雍正,朱批谕旨与由奢入俭 3

    草纹:【原创】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狂的故事-雍正,朱批谕旨与由奢入俭 4

    元宝推荐:抱朴仙人,
    • 家园 【原创】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狂的故事-雍正,朱批谕旨与由奢入俭 4

      3,退治奢侈

      看看中国历史,比较有趣的是前朝攒钱,后朝花钱的习惯。

      繁华是需要花银子的。在汉朝,有国库里堆满钱币的文景之治,而后有花完了祖先积攒的财物,霸气直挫彪悍匈奴的武帝时期。在唐代,两个繁荣时期,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7-649)和唐玄宗的始于712年的开元之治,中间不得不相隔了约60年来积攒繁华所需的银钱基础。

      而同样出现在清代的两个繁荣期,康熙和乾隆其相隔仅13年。据说乾隆退位时已花空了国库,清朝就此衰落。而雍正在位的13年间,却扭转了康熙盛世留下的奢侈遗风,为后面的乾隆盛世补齐了经济的储备。记得几年前,我在灯下看到某书中一段雍正如何以一人之力扭前朝奢侈之风的记叙时,如梦惊醒,百感交集。谁说奢侈腐败是不可避免的,谁又说奢侈腐败是无法短期克服的?不是不可,而是不为。可惜那本书,现今书名被我忘记,淹没在我家的大小书橱,和堆堆资料里了,为写此文,久寻仍不知所终。

      康熙年间,平三藩,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与俄国大战,定尼布楚条约,件件是大手笔,同时也不失朴素的风格,厉行节约曾将其宫廷中的仆人从一万削减到几百人,对民间也频频减税。但在位60年,到了晚期,入关的八旗贵族间奢侈之风兴盛起来。

      雍正登基后,只是对他的官员说,“每个人过和他的地位相当的生活是当然的事情,只是清贫也没什么好骄傲的,对你们的要求是,管理下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不过,雍正帝所过的生活却是让底下臣子无话可说的。不光他有成天热诚工作的习惯,而且也许现代的大家能有体会,越是热诚工作加班,花钱的时间和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雍正花钱的机会也不多。他和他的父亲,儿子相比对于对外征战兴趣缺缺,仅仅接手处理了康熙帝留下来的西藏问题,这也节约很多银两。

      即便如此,他还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环保主义者,和今天一样提倡把用过的字纸,如果不是重要文件,可以翻过来继续使用。地方官如果用绢为折子上奏,他会让人家用纸就好。而他设立的军机处,掌管一个帝国的最重要权力的机关,因为仅仅只有几位军机大臣,和20人左右的军机章京,就用了宫中的通用门-隆宗门旁边的一个传达室那么小的黑乎乎的屋子而已。不知道那些今天在自己号称贫困地区的乡镇建起貌似白宫,和天安门一样建筑的官员们在参观故宫,看到这个前前王朝最具权利的机关所在时,会不会有一丝羞愧。

      正如我们可以从朱批谕旨中看出他的细心的性格,这位朴素的皇帝终于给剩饭下了一道圣旨......

      雍正十年,他发出上谕:“御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

      一国最高首领过这这样清贫的日子,虽然没有下旨,皇族大臣,下面的官员看在眼里,纷纷效仿,改到行为上。这样,国库充盈起来,常常给人民减税,或者赦免拖欠的税金。

      写至此,想起自己听到的一则故事,讲述者是当年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的后人。刘光第当年中了进士后,因其才华被选入军机处,成为军机章京之一员。但为人正直,仅靠薪金维持生活,家中人丁又兴旺,因而极穷困,以至上朝只能坐牛车,家也只能安在同乡会的会馆里,大小一群孩子都只能靠夫人打理。被去抓砍头之时,抓人的人把他夫人当成了家中打扫的女仆,棺木也只能由乡人资助运回四川。看起来在清末那样没落的年代,依然有如此清廉之士。不过在当时恐怕也是凤毛麟角,无法阻挡一朝之势。

      雍正退治了前朝奢侈之风,给乾隆帝留下充裕的国库,在忙碌13年之后,离开了历史......

      元宝推荐:抱朴仙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满清皇帝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明皇权的强化和相权的彻底弱化

      这么搞也就是雍正这种工作狂可以,但是谁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工作狂?相比之下别说汉唐宋的制度,就是明朝也比满清制度好的多.

      • 家园 皇权是否大过相权不在于皇帝是否勤政

        或者皇帝是否工作狂.而在于制度.

        和前代相比,明清两代的皇权彻底战胜相权的标志是在制度上,政令从朱元璋之后只能出于皇帝,而丞相(六部尚书,大学士,内阁,军机处等等)无权主动向地方发出政令.内阁之类的机构说到底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这个班子可以为皇帝提供建议("票拟"),但皇帝不点头,建议不能成为正式的命令.而明朝皇帝不管事,政府等于瘫痪.内阁固然可以借皇帝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但这个权力是皇帝赋予内阁的.皇帝看那个内阁学士不顺眼,立刻就可以把他干掉.而有些看似不干活的皇帝,例如万历,在碰到重大问题时,例如"三大征",一样反应迅速.

        这种情况下,皇帝如果像明朝的几个偷懒的,太监就成为沟通中外的桥梁,于是地位上升.而碰到像天启那样的木匠皇帝,魏忠贤之类的太监就可以上下其手,窃取权力.但是,由于制度的原因,不论是内阁还是大太监都无法掌握军权.于是只要皇帝动手,像魏忠贤这样的权臣也是说搞掉就搞掉了.

        • 家园 我总觉得万历没有黄仁宇所说的那么糟糕

          在援朝之役中的几次关键决定好像还挺正确的。

          • 家园 皇帝需要勤政吗?端看当时的情况。

            雍正得位不那么正。改遗诏之类的虽然多半是子乌虚有(其实他根本不用改,直接让隆科多写个新的就完事了。),但毕竟上台后对以前的竞争对手大力打击。而且他父亲文治武功的光环压在头上,是很沉重的。偏偏他本人的武功不著,只好用勤政来弥补。而历史上以勤政出名的几个皇帝,得位不怎么正的情况不少。李世民的勤政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雍正得位不那么正,所以他对特务工作更感兴趣。他老爸也搞秘密奏折,到了他手里才发扬光大。有趣的是,明朝搞特务政治,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等等特务机构一大堆,各地却叛乱不断,特务机构基本起不到任何预警的作用。如果说老百姓造反,比较容易被忽视也就罢了。明朝动不动就是亲王造反,这些亲王可是各大特务组织份内的监视对象。而清朝基本就没这个问题。

            和雍正相比,万历的皇位基本没有任何争议。明朝虽然有亲王不断造反,不过基本都是明刀明枪的干,而且从朱棣之后就基本没有成功的。万历即位时帝国已经建立几百年,就算他这系的帝统也已经数代,所以他根本不担心竞争对手。但万历幼年即位,随即被权臣控制,对于皇帝来说自然非常恼火。等到权臣死了,他打击报复完了,却失去了目标。

            对外,万历和雍正一样,也面对一个困局。甚至更糟。对于北元的不断袭扰,明朝始终处于战略守势。而对内,经过张居正的改革,万历基本不用再做什么改动。而帝国已经暮气渐重,各大贵族世家已经形成多年,对于财富的兼并也已经形成各种规则。作为皇帝,他无法打破这个局面。归根到底,他这个皇帝是要靠这些人来支持的。在这种情况下,万历自然就做甩手掌柜了。

            但是,做甩手掌柜不等于把权力让出来。不过是把权力分散、委托下去、不管一些琐碎的事情罢了。最后决定权仍然是在皇帝手中。而皇帝之下的过度分权,平衡,事实上使得政府离开了皇帝的决策权就无法有效运作。于是皇帝就可以绕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污成风的政府而另立一套相对效率较高的班子来执行某些他的命令。这种现象,在各朝中后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明朝是较为显著的一个罢了。

            • 家园 这句话是否需要讨论一下

              明朝动不动就是亲王造反,这些亲王可是各大特务组织份内的监视对象。而清朝基本就没这个问题。

              明代的藩王是不准留在北京的,而清代的王是要呆在皇帝老子脚底下的,并且除了铁帽子王,下一代都要降级。

              让清朝的王爷造反,难度太大了。

              • 家园 清朝的王爷是有实权的

                明朝采用和汉朝类似的制度,王爷大了就要弄到封地上看起来。可这也架不住他们要造反的心思。这主要是朱棣造反成功的恶劣榜样树得太高了。

                古代虽然通讯不畅,诸侯之国后在地方上干点什么中央一般很难知道,但象明朝这样特务发达情报网遍布全国的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王爷还造反不断,而中央事前一般毫无察觉就不正常了。

                清朝的王爷却往往是有实权的。清朝有一点做得比以前各朝代都好的地方是皇室子弟一般都放在一起教育,成人后授予一定职务来锻炼他们的能力。从这些有实际能力的人中进行考察再选拔出的皇帝继承人自然要更有能力一些。

                • 家园 所以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内行厂的职能和作用需要重新审视。

                  古代虽然通讯不畅,诸侯之国后在地方上干点什么中央一般很难知道,但象明朝这样特务发达情报网遍布全国的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王爷还造反不断,而中央事前一般毫无察觉就不正常了。

                  那些造反的王爷其实有很多弱智举措,居然都没有察觉,那么,要么是特务机关其实根本就不得力;要么,特务机关虽然得力,却不能影响朝政;要么,特务机关既得力又能影响朝政,就只能说明特务机关的工作重心不在这个上头了。

            • 家园 对于雍正之位,

              应该不存在谋篡,而他的功劳在那里.至于造反没有那是他也是个治国能人.关于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得罪了一些孔圣人.比如李绂等!这些人生的时候干不过雍正就弄了个四子夺嫡的传说来.金雍比他们更神,硬是弄出个吕四娘来.这其实都是五十年代一些对大陆反感的文人搞出的反清复明的事来暗示中共得位不正.

              雍正时代也有人造反,比如就有文人张静和秦凤吾去册动岳中其造反,但没群众基础呀.明朝的造反就是因为“民主”过头了。各番王都要做主!其实雍正是否勤政不知道,但他的功劳真的不少,可惜给乾隆硬是和平演变成一个腐朽的儒者的家天下。其实清之盛世当开于雍正之劳,都传位于乾隆也是葬送了大清。

              乾隆做了两样杰出的事,一就是罢黜田文镜,二是起用尹继善。这两样就成为儒者得于在大清横行而大开文章狱之门和革新狱之门。

              田文镜是糊涂,但他在河南改革了教育。把孔老夫子的孝子们不再河南有最高地位。所以整田文镜就是那些文人为自己的仕林计而整掉的。

              随着田文镜的罢黜,宣告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失败。也就是官民一体纳粮宣告失败。这就社会又会到了儒家理想的他们的天下了。

              而主持改流的尹继善一架空,民族问题就从原来的基础柔和又走到了分裂。导致二十年后的大小金川之乱。

              而乾隆的民族政策的失败更导致清中期回人的动乱,一直遗祸到今天。

              而雍正时代对民族政策我看还是比较有力的,但他偏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涂叹奈何呀!

              • 家园 他的民族政策还是别吹了,他想不用智力也不行

                在他老子儿子手里屁也不是的外蒙古,在他那会儿偏偏发威,他还和人家签订了和平共处条约,没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新疆还回不了祖国的怀抱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