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控股中国银行——劫难第一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 -- 老船长

共:💬27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控股中国银行——劫难第一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

    张教授文章的主要热点:

    1.西方控制中国金融,让中国为西方信用危机买单。现在第一单已经下来了,中国银监会刚刚发布的《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规定,外资单独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5%),中国将成为有史以来国有银行任凭外资控股的唯一国家

    2.通过这种种法律限制,美国成功地把外资银行排斥在银行业的主流业务之外,完全剥夺了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开展平等竞争的条件,最终使外资银行要么就是根本进不去,要么就是即便进去也活不下去,从而保证了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和发展。

    3.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最近几年中国各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却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银行的大量股权以低得惊人的“价格”“卖”给了外国的私营大企业,实际上是将中国人民的上万亿元财产白白送给了外国的资本家。

    请河友们分析一下是否符合事实,如属实的话将对以后的股市产生何种影响.

    相关链接1:外链出处

    相关链接2:外链出处

    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链接:外链出处

    • 家园 我记得葡萄好像说过这是签订WTO条款时就定下的事情了

      没那么夸张了,就像贝尔斯登一样,条款同意卖,自己不卖就好了。

    • 家园 都看偏了。这其实是要为中资银行收购外国银行扫清障碍

      目前四大行除了农行都已上市。其中工行更是一度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这样的形势下不挟股市之实力实施对竞争者进行并购之事实,就太浪费资源了。

      大家都知道上市公司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极少有使用现金的,而是换股。换股的结果就是被收购方的股东成为收购方的股东。试想,某间中资银行随便打打窝边草如汇丰、渣打什么的,换股的结果肯定会让对方所持自己的股份超过25%了。如果国内法规不放开,这样的收购是没法做的。

      但是,也不排除管理层临场放水的可能性,比如2年前的徐工案。不管凯雷上下打点花了多少钱,那些钱在外资大银行眼里绝对九牛一毛。但是发生这种事情不是法规管理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题目太大,我们做不出来。看张教授的文章就有点这种感觉,不过感觉偏左,只有无限惊叹,没有解决方案。

    • 家园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金融管理能力比美国差的太多,如果放开我真不看好

      千万不要低估美国的金融战技巧,也不要太高估国内那些管理层对金融的管理水平,能搞出前几年那样的熊市,我实在太佩服国内的精英了.同样的情况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 家园 区区猜吧,是不是WTO签好了的时间表到了?监管办法具有中国特色,

      一切解释权,放谁不放谁,什么时候放,归银监会所有。故而,谁控股都一样,都要听话的。这是中国特色,比老美的不让进来讲道理多乐。

      这个时候让外资进来,是不是有或者将有很多坏账了?

    • 家园 崽卖爷田心不疼

      只要反省一下,中国同美国做金融交易总是亏:资产管理公司,国有银行上市,投资黑石,还有差点被绕进进去的中信。

      中国不缺美元,引进公司结构也不是只有出售股权这一条路,想通过被控股来增加对美国的影响也是无稽之谈。

      至于抱怨银行亏损,其实这很好,亏损了还IPO卖个高价,说明当初的买家意识到亏损背后的价值,亏损背后被单纯的会计计算忽略的价值。现在不去考虑当初为什么做买卖亏了,反而坚持说因为被控股才使企业价值上升,不知道这是不是符合经济规律。

      想起了一个研究: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即使美国的研究表明这总体上无法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因为高管们可以在交易中获益。

      不知道开放股权的中国高管们,有没有获益呢?

      • 家园 并购不是高管们拍板就能说了算的

        想起了一个研究: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即使美国的研究表明这总体上无法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因为高管们可以在交易中获益。

        不了解您说的研究的具体依据是什么,不排除有利欲熏心的高管浑水摸鱼的现象,但是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不是高管们拍板就能说了算的,通常要招开特别股东大会批准才算数。真有猫腻的话,不同利益的股东在股东大会闹场干架的情况,也不少见呢。

        • 家园 并购

          关于并购是否能有效提升价值,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的,我的印象,持否定结论的多些,特别是跨国并购,更有问题。以前念书时,我的老师也做过一个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是多数不成功。不过这是在我念书前就做了,并且我自己现在离理论也是远得很,不知现在又有什么考古新发现了。

          至于高管利益,那个不用研究也知道啊,当过兵就知道,军长威风还是师长威风嘛。当然两边是不对称的,特别是嚎嘶打,所以有平衡因素。而股东大会当然更是一平衡因素。但从实践而言,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问题。而大股东又是一个潜在问题,大股东利益不等于股东利益,在某种结构的情况下,有大股东利益更类似高管利益的可能。

        • 家园 不矛盾

          高管有动机去搞并购,同股东大会批准没有矛盾。高管们很容易搞出并购有利企业发展的计划书,至于结果吗,研究表明没啥用。

    • 家园 危言耸听而已

      当年银行改革的时候,4大国有银行都在技术上破产了,国内谁敢去投资?外国人来了,付出真金白银,要有回报很正常。

      退一步说,外资股东他们的收益都是账面收益,要是他们敢抛售股份,那么股价下跌,他们那么大的股份也很难一下子卖出去。他们要走人也绝对不会走2级市场,而是走协议转让的,那时候他们找谁去接盘呢?

      外资的还有禁售期的限制呢,在禁售期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人家外资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也在承受高风险呢。

      最重要的是他们只要不绝对控股就可以了,企业的行为还是要财政部这个大股东说了算。

      要想控股,想想财政部会卖么?财政部不卖那就只有增发或者发动收购战,为了解决反收购,手段多了去了,啥白衣骑士/毒丸不一而足。最近Yahoo和Microsoft之间的收购战就说明这一点,这不,今天Microsoft向Yahoo发最后通牒了不是?

      这种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商业行为为啥老是要向阴谋论靠拢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未必

        控股就让人掐住脖子了,那时候再反省就只能通过国有化了。

        高风险?对于信息经验不足的中方来说是高风险,对于她就未必,否则他会哭着喊着买?

        现在还说外国人赚国有银行赚的应该,还不反省一下?国有银行就不能讲技术上,假设美国各大银行技术上破产,美国会卖给你么?银行后面有国家信用,就像美国政府双赤字一样,到时候发钞票就解决问题了。

      • 家园 说得不错,花!

        这位教授和上次反对《物权法》的那位一个调调,不过应允许他们有发表意见的自由......

      • 家园 谢谢分析,请教关于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入门的好书

        想补一补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感觉国内某些专家的说法不是太左,就是太右,还是自己增加点知识加强分析能力的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