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古文及繁体字学习方法 -- 九合诸侯

共:💬52 🌺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古文及繁体字学习方法

    古文和繁体字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对现代人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在这里我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不胜浅陋,敬请指教。

    我国古代文史不分家,许多优秀的散文同时也是伟大的历史作品,比如《史记》。《古文观止》中《史记》就占了许多篇幅。同时,古代文人常鼓吹“文必秦汉”,其文章多有秦汉之风。因此,只把《史记》等史书读通,秦汉以后的文章,大多可以融会贯通。

    读史的第二个好处便是可以了解典故。唐宋散文用典用得厉害,比如《滕王阁序》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你看,短短一段话就提到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马援、孔子、庄子等人的典故,若不读史,则无以理解。即便是现代文章,也多有用典故的。成语是比较普遍的例子,而这些成语也多来自史书,特别是记载先秦历史的史书。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经典辈出。然诸子百家实在驳杂,不易理解。这时候,《史记》中诸子的列传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这个是第三个优点。

    《史记》读通,便可进一步研究先秦诸子百家。不少先秦文章晦涩难懂,这个时候注释、译文比较重要。为求速成,可选经典阅读,比如《论语》、《韩非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但《老子》、《庄子》、《周易》此时不建议此时阅读,这是讲哲学的,字面上好理解,真正意义需要花时间揣摩。

    至于繁体字,从小学简体字的确实看着头大。这个您可以经常看看凤凰卫视,注意一下字幕。同时您可以通读整篇文章,不认识的字,联系上下文就可以认出。在不行,简繁转化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 家园 繁体字难在写,认倒是好认

      其实多用就自然学会了。

      不过确实很麻烦,怪不得古人有行草书呢。

    • 家园 最近无聊在学繁体字。感觉实在是不方便。

      认字是很多年前就会了。可是一直不会写。最近写着玩。

      有的字还好,,写出来比较好看,比如万变成萬,征变成徵,(感觉“万”其实更不容易写好)。但有的字实在是麻烦,比如“寫”,“韋”,“憂”,“為”,“邊”,“過”;有的字也不好寫,比如“肅”,“與”,“關”,“亂”。另外,由于笔画多,感覺繁體字对字结构安排的要求更高,并不容易写好。对于写不好简体字的人,并不会换成繁体字,字就能好看。换句话说,字写得一般的人, 其简体会比繁体好看。

      写字最多的,恐怕是中小学生。如果让我用繁体记笔记,我估计得累死。那些主张写繁体的,估计平常都不怎么写繁体字吧?

    • 家园 我读的第一本繁体书是三国演义
    • 家园 看战国策,短小精悍,又得权变之术。
    • 家园 我是看日文动漫

      字幕一般是繁体,连蒙带猜就会了

    • 家园 我的经验是看《聊斋志异》

      当时念古文,觉得有点吃力。后来看聊斋,前后凡十余遍,觉得越看越有味道,不知不觉间古文大进,又兼看了许多鬼故事,从此不怕没东西吓女孩子。

      后来看《阅微草堂笔记》,又十余遍,现在看一般古文和看白话文无异了(《尚书》《楚辞》之类不算,那个太搬字眼)。

    • 家园 没什么难的,鸟语都能学会,还怕繁体字和古文么?

      用多了自然就会了。

    • 家园 我是读的《资治通鉴》

      其实阅读繁体字和古文主要是习惯的问题,能力方面没多大要求,中学以上水准都能胜任吧(我就是高中学历)

    • 家园 史记确实是必读项

      《史记》先读,然后再读《通鉴》,这样古代人物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不过我读的都是简体版。

      繁体字的第一本书,我读的是《杨家府演义》,纯娱乐小说,顺着读下来,不会的字也就猜出来了。

    • 家园 这里有一个误解,古文根繁体字并不是相伴的概念

      从甲骨文算的话,简体字的历史甚至还早于很多繁体字

    • 家园 有必要学点繁体字

      反对学繁体的人是有点让繁体吓着了,其实都是中文,有心学并不难。

      繁体字的书看得少,也就看得慢,显得吃力,就有人认为繁体字不好,其实这只是习惯不习惯而已,繁体字写起来麻烦,看并不麻烦。

      我当初想看书时,书籍难寻,抓着什么看什么,管它什么简体繁体,从没人教过的繁体字自然而然就看懂了。

      繁体转简体绝大部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初中语文教上两学期,孩子们定然会了。

      学繁体有好处,一是文化传承,二是有利国家统一,不然台湾人还认为“正体字”是他们的专利。

      • 家园 我倒觉得用繁体字的人有必要学学简体字

        我小时候虽然没系统学过繁体字,但也是看着繁体字书长大的,西西河学简体字长大的各位,对繁体字一般恐怕也没什么问题,但反过来就不成了。

        再说说到文化传承,简体字和繁体字其实没有什么先后之分,很多简体字恐怕还要早点,比如“众”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是三个人,到了秦才被弄得那么麻烦,而且即使是秦朝,从里耶秦简来看,日常公文以及史书中的字也基本都是简体字而不用小篆。

        对于繁体字我觉得没必要刻意提拔,但也不要抹杀,顺其自然就是了,比如作者出书的话,可以让其任意选择繁体或者简体。如果说是书法教育中弄点繁体字,这个窃以为还是不错的。

        至于说竖排,这个是跟书写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在使用硬笔书写的今天,竖排是相当不自然的方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