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望海---Farewell -- 路人

共:💬32 🌺1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望海---Farewell

    前些时候的某一天,我正收拾着个人物品,拉开抽屉,又见到跟随自己一路漂泊的那套模板.

    点看全图

    触景生情,忍不住在心里默念:老伙计,咱又该上路了.清理一下思绪,给销售部,工程部,绘图部,采购部以及IT和HR曾经有工作来往的同事写了最后一封信---临别祝福.

    ...

    As today is my last day, I though I should drop a quick note to thank all of you whom I have worked closely over the last 11 months.

    It has been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and I will miss you all.

    Farewell and best of luck to all with the future.

    Sincerely,

    XXXX

    曾经和油人兄通过电话,如果我没猜错,雪个当初的判断有误.当油人听说我是97年毕业的"新兵",脱口而出"原来你是个kid",令我捧腹大笑.如果没有润树,晨枫和油人这些前辈的技术积累,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弯路上,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假如有一天能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我这辈子活的也就值了.

    元宝推荐:晨枫,
    • 家园 咔咔

      铁手咋这样啊,

      送花 关闭

      3 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 6 !

      好在,我刚好每一篇都看完了,也都花了,还有啊,希望喝道你调的鸡尾酒,我们俩的专业有共同的地方,祝福小学弟,生活越来越好!

      • 咔咔
        家园 谢谢,雪君好人品,你得花来我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以后一起腐败,一起谈天说地,外加切磋技术

    • 家园 【原创】望海---301.220.4.9.休止符

      本来《望海》这个系列短篇准备提前结束,承蒙楼下公鲨抬爱,提到了小弟当年天天“战上海”的日子,才想到写此篇收尾。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因为人生的路在一天天向前延伸,而对各位河友来说,我只是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时而停下脚步,挥挥手,说声Hi,留下的是微笑和脚印......

      -------------------------------------------------

      301.220.4.9.

      ???What the hell is this???

      有爱踢的同学踊跃发言,“这象是域名”,可惜这位临门一脚射偏了。

      一场秋雨之后,卡城短暂的夏天就此宣告结束,穿着棉西服的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早上6:45登上了开往市中心的301号快车,7:30准时步入那个“亭子间”。自从换到一家工程公司上班,这种早六晚六的作息慢慢成了习惯,每天8.5小时工作时间,早晚各花一个小时在路上,如果按照过去的处事标准,我肯定会认为这是浪费生命,可现在居然开始享受起坐车的安逸和逍遥。来加拿大两年半多,这还是第一次坐公交车。和过去S、T提供的免费泊车位比,市中心可谓寸土寸金,停2、3个小时或者停一整天,收费都在$25左右,想了想还是决定买月票坐公交车上下班,毕竟这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代表S或T去参加某次会议。301是巨龙车、超长,每逢遇到上下坡,坐在车尾的我都被猛的抛起又重重的落下,仿佛在坐过山车。这种滋味让我想起10年前在上海每天挤公交车的场景,有点苦中作乐,也有点怀旧。

      我上海的家在杨浦区,俗称大杨浦,不少河友对杨浦、闸北、普陀等区都发表过不少评论,有关上支角、下支角的评语也屡见不鲜。怎么说呢,至少到高中毕业我都对此没什么印象,毕竟鞍山中学招的都是区内生源,而且以同济大学教工子弟居多(油人莫笑,上次提到的那几个小区,我可是轻车熟路),谁又会嘲笑自幼长大的这个环境呢。反倒是工作后听到同事有很多负面评论,比如五角场地区96年前后发生的斧头党(也有一说是榔头党),因为身在北京,对此事一无所知,还是从设计院的同事听来的,当然她们把credits都无偿献给了大杨浦的百姓。听到类似的话,我只能尴尬的笑笑,既然人家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自己就成全她们,谁让人家小资呢。扯远了,从家到远在肇家浜路的设计院,单向都要至少换两辆车,每天我在新华医院对面乘220高峰车,到市中心下车后百米冲刺到49路终点站(上海话,始发站、总站的意思),遇到堵车,往往钻到地下,坐地铁到衡山路、宛平路下车,到单位的直线距离就剩下几百米,一路飞奔去刷卡。回家的路更是崎岖,时常错过高峰车,只能坐地铁到南广场,然后从棚户区穿越南北广场,到北广场坐115路回家。几乎每天都是披星戴月、起早贪黑。

      07年回国,重走了当年的曲线救国路线,220、115还在,只是空调车比例高了许多,原先220终点站那家连锁的台湾点心店没了,记得当年常在哪儿驻足,买几客点心充饥。连通南北广场的地下通道非常便利,虽然春节前后抢包包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还是比以前强了百倍。听说地铁8、9、10号线也已经陆续贯通,应该说现在上海的公共交通硬件水平已经和北美不相上下,过去我单程花1.5小时,现在可能不到1小时就能到,当然开私家车是另外回事,高架的轧道常常堵的死死的

      日后有机会回北京或者上海工作,估计自己还是会选择公共交通,十多年了,我还是那个背着双肩背,戴着耳机,行色匆匆的路人,恐怕唯一的区别就是脸上自信的微笑,我相信人群中有你有我,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奔波......

    • 家园 【原创】望海---徒弟打败师傅(完)

      从个人的职业规划来看,在S或者T工作都各有利弊。S公司小,项目工程师能独当一面,锻炼的机会多,我也时常下车间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并且从老工人那里学到很多窍门。T公司工程设计的标准齐备,使得我有机会把过去在S摸索出的经验结合T的规范,总结出一个理论性的设计套路,并不断在实践中校正。

      当然,有得也有失,因为T和S的竞争关系,我的前部门老板R曾经非常失望,有那么一两个月我们没有联系,这还跟我上任后的第一个项目有关。当时整个天然气行业如履薄冰,可石油行业正是如火如荼。AB省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只有约20%左右的油砂可以采用表面开采(类似陕西的神府煤矿),其余的都埋于地下深处。就象oiler2在某文中介绍的,IOR公司于60年代在冷湖地区试验新的驱油技术,其中之一就是日后顶顶大名的SAGD,她的关键要领是于地下打两口水平油井(管道),保持一定间距,上方为(蒸汽加热管),下方为生产管,利用蒸汽的热能把粘稠的重油溶化并靠重力汇集到生产管。在这一步操作中,如何保证蒸汽的温度相当重要。而我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为EnCana提供一套SAGD chiller package以保证夏季蒸汽的温度不超过限值,一共有三家厂商竞标,S也是其中之一。出于职业操守,直到圣诞节前收到PO,我才约R出来叙旧。席间我们也很自然的谈到这个项目的得失,由于T规模大,不但能package各种型号的压缩机,而且独揽了F压缩机在加拿大的代理权。对一套以制冷回路为主的气体装置(gas plant)来说,压缩机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没有她,下游的sales gas和liquid recovery都是白搭。然而每个厂家的压缩机都各不相同,比如说L/D ratio,lobe profile, rotor length, A/F ball bearing v.s. sleeve bearing等等,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搭配,选择最佳组合。事实上S公司输就输在他们的选型上,由此造成的马达额定功率比我高200HP(2000HP v.s. 2200HP),而且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接近满负荷运转,而我还有近10%的余量,避免了负偏差的影响。R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拿的起也放的下,他主动举杯为我庆祝在T的第一份PO,同时也是到T的第一个项目。记得刚入S公司的时候,我问R有没有丙烷制冷方面的书,他拍拍自己的脑袋说“书都在这里,这个行业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没有人去写系统性的设计心得,一切都靠积累,年轻人你就跟着我好好学吧,只要你能问出问题,我一定给你满意的答案...”。

      时至今日,自己依然未能将R所有的学识都传承下来,然而我相信某句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 家园 【原创】望海---给我一个支点(ST)

      万事开头难,正如前文所述,刚到加拿大的前两个月,四处碰壁、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有点象晨枫笔下的那类“最尴尬的人”。不过我依然坚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和现在的生活比,那段日子对体力的挑战极大。白天去Staples做Computer Associate,卖电脑也修电脑,入夜,开车去南边的酒吧调酒,收工回家后还要看一些专业书籍来充电。其实今天之所以写这些也是为了激励自己继续向前冲,把握机遇,更上一层楼。

      尽管幸运的找到了第一个支点,但这个机会却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记得S公司第一次面试是由销售经理M出面,第二次是总经理J,最后一次才是工程部经理R,三个月的试用期还未结束,R找我面谈,主动提出涨工资的事情,自己当然表示感谢,至于涨的幅度由管理层定,我不想在钱的事情上表现的咄咄逼人,给一个表演的平台已经足矣。此外,从这次谈话才了解到当初是R竭力推荐,我才得以“上位”,M和J认为我前两次面试的表现平平。当然,自己也从内心里由衷的感谢R,他的年纪和我父亲相当,是老板从BC返聘来的原Mycom(前川)Canada的VP,在压缩机领域的牛人。作为印度裔新家坡移民,R经历了整个行业70s-80s的兴衰,也对移民所遭受的各种歧视深有体会。很自然的,我们成了忘年交,即便是离开了S公司,仍然保持着每月一到两次工作午餐的习惯。

      回顾在S的这段日子,坦率的说我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为日后拓展气体加工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出身化工的我对机械加工毫无经验,而S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提供天然气压缩机成套设备,我从第一个EnCana项目做起,到Shell、CNRL,逐渐从一个生搬硬套的门外汉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些知识将会受益终身。今天看到Carman和晨枫有关中国技术产业落后根源的讨论,深有感触。在我加入S公司之前,她拥有的工程师几乎都是机械专业出身,没有一个有工艺背景,可是那些老工程师对于介质物性、压力、温度、露点和粘度计算了如指掌,对于氨制冷、丙烷制冷的流程模拟比我这个搞工艺的还熟。我只能说国内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所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其次,还有工程技术软件包这一块,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产品,比如压缩机(往复式/转子)、换热器、燃气引擎等高端产品都已经完全实现了软件模拟,从工程技术上来说,这不再是建立在简单方程式上的某种“计算器”,而是实实在在的模拟器,所有数据都从试验台上复核过,这意味着研发初期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当然收获也是巨大的,有了这些实证数据,我可以模拟不同的运行环境,并且给予客户+/-5%的performance guarantee。而Hysys之类的流程模拟软件更是把每个单元操作连贯成一个整体,为管道阻力降,露点控制等工程计算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平台,工程师们如虎添翼。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你做的好好的,待遇似乎也不错,那为何还要跳槽?迄今为止,我在加拿大正式跳的两次槽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职业发展,不巧的是每次都发生在油气行业的相对低潮。07年10月,我加入了T公司的销售部。彼时,恰逢天然气行业的隆冬。天然气的单位价格从05、06年最高时的$16一路暴跌至$8.X,市场是无情的,当时S公司把车间里的工人裁了80%,而作为上市企业的T公司整整砍掉一个工厂几百号工人,据说当年第三季度的季报创下了近10来的最高利润率。虽然S短期内不会裁工程人员,R也明确说要保我,但自己还是决定要走,也蜿拒了老板的Counter Offer,当时我还有一位残疾的同事L,如果保我,很可能会牺牲他。而L刚经历了离婚的波折,80年代能源行业危机时也不幸被裁员,我走对他是有帮助的。老外也懂得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我两次跳槽的背景推荐人都有L。加入T的另两个原因也在于她的技术优势,我将有机会接触整个气体工厂,而不再仅仅是其中的制冷回路,还会做Amine、CO2液化等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作为销售工程师能参与到项目前期的feed study到commercial terms and conditions,这对我是个挑战。河里有网友批评我的英语憋脚,没错,我的确是半路出家,时常露出马脚呢。

    • 家园 逐篇花同行。

      说到化工行业的设计院,现在真的有问题。很多新人都是从学校直接到设计院的。缺乏生产现场的实际经验,使得设计的东西有很多小毛病,尤其是施工图的质量,真的没法看。施工的时候更改设计的联系单一大堆。

      早期的设计院基本上都是从工厂进人的,虽然也带进来很多吃白饭的关系户,但是工程师们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你的运气很好,能遇到这样有实力的老师带,最近几年就碰不上这样的好事了。

      要搞新厂,又得自己画工艺图了。还好我只要出草图就OK了,CAD图让设计院的小鬼们出。不过配管和周边公用工程的计算还得自己来,真的信不过他们啊。

      • 家园 Dude, sorry for the delay.

        I still consider myself as an apprentice in the industry even though I do more studies and PFDs than P&IDs now. With regard to the Change Order, we can blame the designer, viewer and checker. However, there was a whole generation left behind without formal education during culture revolution. Gradually, the impact starts to be unveiled after 80s. Canada is ironically facing the same problem as China has because her energy sector suffered a huge loss in 80s. As the result, there are very few experience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late 40s or early 50s now. I was lucky enough to have three bosses who gave me the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to establish myself.

        HVAC and other utilities can be outsourced to manufactures. You don’t have to pay overheads on these items unless it’s a turnkey project. Well, I didn't mean it when I say TURNKEY.

        • 家园 配管和周边公用工程应该是utility和OSBL

          不简单是HVAC。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不知道多少人在这里阴沟翻船。

          • 家园 Happy Anniversary!

            你和老卡的对话我看了,打算在自己的日志中补充相关部分。

            对老驴的贴,我的本意是强电和给排水(包括HVAC)这两个专业非常,别看很多设计院是工艺挂帅,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遇到过强电和给排水工程师,不管客户利益,把材料表往贵里整的。配管在国外是个专业,在国内设计院是个唬人的衙门,过去是把老弱病残、大专毕业生往管道室塞,现在不知道改进些没有。问题是轴侧图ISO谁都能上手,可真正懂应力分析与计算的寥寥无几,这才是香窩窩。

            • 家园 【为何给你上花】因为你曾每天去上海。等着你的日志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Thank you!

              我们做项目的时候,utility和OSBL都是老甲鱼管,造好工厂后,就是新毕业的管了。

              你的日志很好看,坐等后文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