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可能通过内需补足外贸的下滑吗? -- 晨枫

共:💬118 🌺1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的人均消费能力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应该还是准确的。

      经济总量来说现在中国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致也差不多。 PPP来算再加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 我以前也说过世界银行去年做了PPP的重估,中国按PPP计算的GDP被修正为六万亿,大致是美国的一半不到一点,再考虑到去年和今年中国的物价上涨(现在中国一线城市里一些食品和住房的价格也和美国差不多了),恐怕还要打一点折扣。

      这样的话中国的市场还是有可为的,事实上去年的消费的增长也是很好的,我以前也说过投资和出口大幅增长的势头也差不多到头,现在就看消费了。内需搞上去就不怕了,现在要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拉动内需,其实就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弄了。 有很多东西可以做,例如让房价软着陆,价格让普通老百姓买的起了,这一块内需自然就拉动了。 一些垄断性质的企业要放开,例如能源价格就应该放开,现在石油价格跌了那么多,中石油中石化这些人还说亏损,还要涨价,简直就是混蛋。 再这样搞下去,今年中国GDP的增长被这帮人搞下去零点几个点不是搞笑。还有医疗,教育,社保,工资待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就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做了。连土地私有化都可以下决心搞了,其他还有什么做不来的。

      最后说一句,说中国内需不畅是因为中国人爱存钱,那是扯淡。

      • 家园 “中国人因为没安全感才存钱”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对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没有安全感就存钱是对了一部分,但是对于有一定财产的人来说,还有别的原因爱存钱,那就是想要扩大财产,也就是存钱来投资。

        我见到过很多人,有基本养老保险、有补充养老保险、有基本医疗保险、有补充医疗保险、有大额医疗保险,还有商业医疗保险,有失业保险、有生育保险、有工伤保险、有住房公积金,无论从现在还是将来退休来看,生病、生活都没有问题,按说安全感应该足够了呀,但是还是要存钱,存很多很多的钱,为什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只是中产阶级(可能还算不上),在这个社会巨大变革,社会阶层迅速分化的时期,他们希望通过积累来得到第一桶金,进而买股票买房子买期货买黄金买外汇来投资,以期待赚到更多的钱,过更加好的生活,这种存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中国过去30年间所做的事情的个人版本:原始积累而已。欧美的原始积累可以靠抢人家的来,到了我们中国人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个机会了,只能靠克扣自己来完成原始积累了。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有点财产的阶层,完全没有财产和有很多财产的阶层也正在或者将要走这个道路,这是中国传统的生财、富裕之路,从来没有改变过。

        以上并不是否定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还做得不好的问题,但是笼统的把中国人爱存钱归结为“没有安全感”也是不全面的。

        • 家园 呵呵,我并没有笼统的把中国人爱存钱归结为“没有安全感”啊

          恰恰相反,我已经做了很多的分析。

          第一是,没有安全感。

          第二,也根本存不下什么钱来。 现在你就是买个好点的手机都不是拿着一个月薪水扣掉生活开支说买就买的。 不存点钱怎么弄呢。

          第三, 就像你说的投资,我也分析了,很多时候不过是说说而已。现在绝大多数人连自己住的房子都买不起,还有什么投资可言? 很多时候不过是把自己的钱抱着一种赌博的心态投到股市或者其他的市场里博一把而已。我很多时候往往劝他们,与其这样还不如去澳门,毕竟那边的赔率还给的高一点(当然,这一点也被国家看出来了,所以新出来规定,每人一个月才准去澳门一次,你又没得玩了,一笑)。最近的银行存款又继续上升,说明的恰恰就是中国人对所谓“投资”的失望而不是相反。

          • 家园 我觉得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总觉得并不全面。

            因为我没有特别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只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比如房子的问题,“现在绝大多数人连自己住的房子都买不起”,我一直在想,如果绝大多数人卖不起自己住的房子,那么他们住在哪里?据我所知以及按照传统,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住自己的房子,很少在租,只不过房子有好有坏,有80年代修的,也有2008年修的而已,而且占一半的农民本身是有自己的房子的,虽然那确实还没有房产证,可也是事实婚姻来着。

            关于手机那个事情,恩,关键就在于为什么一般的普通人要去买一个“好一点”的手机?现在的手机300、400用起来很好的不在少数呀,而那些好一点的手机,卖的不就是一个品牌而已吗?

            “最近的银行存款又继续上升,说明的恰恰就是中国人对所谓“投资”的失望而不是相反。” 这不是失望,而是投资渠道不畅通而已,跟美国人现在大肆买国债而不愿意投股市、期货一个道理。但是人们对这些投资的钱本身就没有计划在消费里,投资渠道通畅,他们就拿去投资,不通畅就存银行里保值,总之还是不会拿去消费的,这部分钱如何运转都不会增加消费的,除非他们觉得有很大的不可抗因素要发生,银行不安全、投资没前途,今朝有酒今朝醉,才会拿去消费。

            以上都是一些很无聊的想到哪里问到哪里的东西,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要说的是在下面。

            安全感这个东西,我觉得很难说清楚,按照道理来说,不少人买了N险,工作也算稳定,子女也买了商业保险,家里存款真的不少了,怎么着也可以花钱了吧,我看到的却偏不,人家还更要存钱,为什么?因为想更有钱,所以一直有一个说法,有钱人更抠门。我认识的朋友,买了好几套房子的都是非常节俭的。

            这几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在大面积推广了,我觉得应该立一个项目,研究人们的花钱情况是否跟保险的推广情况成正比,如果不成正比,就应该考虑是否还有其他制约消费的因素在?

            有时候我看到美国人觉得中国的衬衣便宜,就一打一打的买,天天换,就觉得放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再便宜的东西,我妈也不会一打一打的买,她觉得买那么多来做什么?简直是浪费~~不如存点钱来做点别的~~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 家园 嗯,在这里面讨论,想到什么说什么,但说无妨。

              首先,我所说的“绝大多数人连自己住的房子都买不起”,说的很清楚是“现在”,以前买的住到现在并不包括。 我很想知道最近两年中国的大城市里面,有多少人能够拍着胸脯说凭自己的工资,交得起首期,付的了按揭,买一套房子没问题的。至少从我所知,很难很难。 尤其是准备买第一套房子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至少要家里面父母出一部分首期,才买的下来,之后供的也很辛苦。 (我认识的唯一一个靠自己买楼的是中石油一个仁兄,去苏丹卖了两年命,在那里基本上不花钱只挣钱,回来再北京三环上买了一个70平不到的单位,合同才签完就赶着往苏丹跑,因为所有积蓄一次过清掉,不赶紧回去挣钱就没钱付按揭了)

              为此,确实有很多人是在租房子生活,并不像你说的只有少数,我想你认识的那些朋友买了好几套房子的估计不会是放在那里空置而不出租吧。出租还不算了,甚至还将房子的结构改掉,隔出多几个房间来租,去年上海市就专门出台过政策来打击这种做法,闹得沸沸扬扬的。

              关于手机,我不知道你说的不卖“一个品牌”而又用的挺好的手机是什么.难道是山寨机? 有或者是国产机?不过反正时下的中国这两者也差不多意思了。那么我只能说,首先,我不认为买一个没有保障的,并且用不了三五个月就可能不好用的手机来用是一件很划得来的事情,其次呢,对现在中国的很多人来说三四百块钱也不是从一个月的工资里面可以随随便便掏的出来的。(我前几天曾经算过一笔账,算一个拿4600块工资的人每个月扣除必须生活开支之后还剩多少,那些拿两三千工资的可想而知了,你可以去看一看)

              至于投资渠道的问题,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面早就说过,现在中国不要说投资渠道,连公益的渠道都不通畅,你也可以去看。 而更关键的是,只要这个政府的行事方式不改变,那似乎就没有很通畅的那一天。 至于你说这笔钱怎么都不会拿去消费,我看还是太过武断了,你没看到前段时间万科在全国搞促销大幅降价,短短几天就回笼了多少个亿? 这个好像无关通畅不通畅吧,只不过人们觉得降价到这样自己可以买的起,尽管我还是要说是很勉强,就冲进去消费了。

              至于你说的那些人有钱都不花,存在银行里,说是想更有钱。我到觉得恐怕是说明的我上面说的投资和消费的渠道不畅罢了。原因很简单,就按照现行银行的利率水平,稍微明白一点的都知道放在银行里面是天天在缩水,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从经济学的观点上来说这是一个非理性的选择,经济学上并不排除有个别人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但从一个人群的整体上来说,是会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的。如果一种非理性的现象大量出现了,那么必然是有一种更加非理性的理由存在,使得前面说的行为在权衡之下变的理性了而已。相对于在这里讨论的例子来说,则是你拿出去这笔钱投资或者消费都是亏的,那么多亏不如少亏,我就放在银行里了,很简单。(这里面说投资亏损可能很容易理解,说消费恐怕不太容易理解,就简单的举个例子好了,前几天去万科闹事要退回差价的业主,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

              说到保险,我觉得你把社会保障理解的太狭隘了一点,要让一个人对社会有信心,并不仅是这几个保险就能解决, 例如去年530的“半夜鸡叫”,这个风险哪个险能够包括?

              最后说一点,衬衫的问题。简单的说,那是没有便宜到一定程度, 我上次去香港的时候,看到衬衫打折,150港币两件还是三件(相当于打对折或者三折),很多人堆在那里买,虽然不是论打,但论半打买很多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中很多人明显看出是大陆过来买的。 另外在化妆品店也是一样,即使没有打折,大陆人也是大包小包的在买。因为毕竟还是便宜。

              • 家园 自己要提前消费, 撑死了也要上。

                怎么可以怪别人害自己做房奴呢?

                现在这个要买房子怪房价贵的年轻人, 都是独生子女长大, 从小到大,要什么东西都是伸手的。现在工作了, 看到房子这么贵买不起, 就要父母出钱首付,然后又大骂房子贵,抱怨自己是房奴。

                问题是,明明是年轻人expectation太高了,提前消费, 才造成无法负担的处境的。古今中外, 有多少国家是能做到让年轻人一毕业, 结婚前就能舒舒服服的负担自己的私有住房的?

                美英这么发达的国家了, 都没有做到年轻人能结婚5年内普遍拥有自己的私人住房!

                你想要的东西, 别人就一定要给你?不然就上网骂政府,骂房产商?

                要我说, 30岁前年轻人90%以上无法负担私有住房,靠租房过日子,才是合理的, 也符合经济规律。

                • 家园 如若房地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再“什么东西都是伸手的”,也不会吃眼前亏的。所以说责怪一代人的价值观可以,但是完全靠它来解释问题是不对的。

                  • 家园 有关系的

                    年轻一代提前进去市场抢购不属于他们这代的商品, 市场供求关系会倾斜, 有虚假的价格泡沫产生。

                    其实现在美国的问题也是, 不该买房子的阶层买了房子。美国人本来就属于过度乐观的族群, 总是认为自己的钱是足够, 自己的收入是稳定的, 敢于大胆申请银行贷款给他们, 碰上了也同样乐观的银行房贷部门, 这交易就这么成了。

                    看到过一个调查数据, 5%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收入在美国属于前1%的人群, 另外还有15%的美国人认为,未来10年内,他们能成为美国收入前1%的人群。

                • 家园 大实话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呵呵,我倒是想问问是什么经济规律呢。

                  符合经济规律? 我倒是想问问近几年楼价成倍的往上翻是符合的哪门子经济规律啊? 真是笑话。

                  还什么expectation太高,嗯,我知道了,在中国,要么百万富翁,要么睡街,多励志哦。

      • 家园 在油价上面可不公道

        中国目前的价格仍旧在美国、香港、台湾、甚至俄罗斯这样的产油国之下。外链出处

        港澳的司机传统上都是空油箱进大陆,灌满再回去的。

        石油价格高峰的时候中国不法商人靠向海外、甚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样的产油国走私牟利。

        中国一个非主要产油国,为什么会那么低,当然是政府补贴。现在国内开车的都是在烧民脂民膏啊。

        • 家园 我在这里说话,都是有本的,不会乱讲。

          油价的问题,你用的那个网站是几个月前的数据了(例如你引得网站上面澳洲油价最新更新是在6月25号)。油价这个东西每天都在起落,用几个月前的数据可不行。

          我以前在别的帖子里面也分析过了,中国油价和香港美国台湾等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那些都是包括了燃油税在里面的,而中国没有。

          下面就贴一下新加坡市场上成品油基准价(这个价格是作为澳洲的市场上的销售基准价,最近看曾荫权的施政报告答问,发现香港也是用的是这个价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来源: http://www.fuelwatch.wa.gov.au/news/dsp_fuelfacts.cfm

          可以看到最近的汽油价格也就是在0.85澳元附近徘徊。 最近澳元暴跌,一块钱只能换4.7人民币,也就是折合每升人民币4块,再加17%进口增值税(按照道理现在这还是先征后返,只征四分之一的),也就是4.68元不到(如果按照返还计算则只有4.17元),再算上运费,以及零售环节的利润损耗每升4-5毛钱,也就是最多5块出头的样子。而现在的汽油零售价是6.2元,我说从新加坡贩一升油过来到广州,每升净赚1块人民币,不过分吧?

          还什么亏损,还什么补贴,还什么要上调油价,中石油中石化这群人就是混蛋而已,当中国人民是傻子吗?

          • 家园 真的发现你的心态有问题

            纯粹为了说明中国的政府有问题而拿着放大镜找可能的漏洞。你拿目前的新加坡成品油价对比国内的油价却不让别人使用6月份的数据,因为六月份原油期货140多美刀一桶,现在70多美刀一桶,但中国这一段时间从来没有变过价格!按你的计算,那时候拿新加坡的油贩到广州卖,每升亏3快多,这个不能考虑,必须屏蔽;而必须要考虑现在已经能每升赚1块了,TG太邪恶了!更何况你只算17%的增值税,难道成品油进口哪个国家没有关税吗?听没听说过中石油中石化还要交暴利税?还有25%的所得税?再退一步,6块钱的油赚1块钱,百分之十几的利润很过分吗?平和平和,用平常心看身边所有的事情,不要让激愤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 家园 你少来了。

              谁告诉你我没有算过六月份的油价? 真是。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687687/1#C1687687

              自己去看吧。我在里面算的清清楚楚,就算是油价上涨最快的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也应该没怎么亏钱,如果不说是赚钱的话(注意我这里算的都还只是炼油这一块的,开采的那一块大赚都没有算了),中石油的人都无话可说,你那么来劲? 呵呵。还什么每升油亏三块?什么时候的事情啊? 不会是昨天晚上发梦吧? 少来了。

              呵呵,还什么进口关税? 你难道不知道从今年一月起,应中石油中石化的要求国家已经将成品油的进口关税从2%降低到1%了吗? 我把增值税按全额缴交计算(实际上按照政策是先缴后返75%),这点关税还不早就包在里面了。

              至于什么暴利税嘛,是针对那个环节征收的自己去搞搞清楚,我这里针对的是所谓大亏特亏的炼油环节,别搞错。还什么所得税,按照中石油中石化的说法,现在人家还亏损呢,还好意思收所得税? 不要搞笑好不好。

              还什么百分之十几的利润,要真是按照增值税实际先征后返计算的话,利润超过30%了,不过分? 就这还不赚钱要涨价呢。

              呵呵,你还是好好弄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再叫别人擦亮眼睛不迟,要不然纯粹没有任何意义嘛。

            • 家园 骂油价高的人都是造不了反的人

              就让他们骂去吧

              没有开上车的老百姓不会同情他们的

              老百姓只会觉得油价越高越好 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