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认证贴:坡上人和事之Bengawang Solo -- zhonghm

共:💬57 🌺2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新加坡的军队训练是分别放在几个国家进行的

            新加坡实行的是全民武装政策,男人中学毕业或国外留学回来都需要服2年左右的兵役。所以你碰到的新加坡中青年人基本都当过兵。 要说新加坡的军事力量还是有点份量的。空军号称东南亚第一。

            问题是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我就和新加坡同事开玩笑说你们咋个训练哟,放个枪都要担心子弹是不是飞到邻国去了。

            所以新加坡的军事训练是没法完全在国内进行的。他们采用的方法是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协议,到国外进行训练。分别是台湾(主要是“星光部队”,陆军为主),泰国。空军分别在澳大利亚,南非,美国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开展训练。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关系不太好,所以经常搞点小动作整治新加坡。新加坡岛三面与大马柔佛州隔水相望,只有南面朝向大海。本岛除了樟宜国际机场外,还有几个军用机场。这样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机场跑道必定有一头朝向大马。所有飞机几乎一离跑道就进入了马来西亚领空,在平时马来西亚是允许的。有段时间新马关系紧张,马来西亚就宣布不允许新加坡军用飞机使用其领空,逼得新加坡空军飞机一律朝跑道南边起飞。

            • 家园 补充一点点新加坡的驻外部队

              新加坡的飞机有不少部署在泰国,目的就是在开战时有部分力量赶回本岛勤王。就新加坡那芝麻点地方,如果对手先发制人,飞机还没起飞就被火炮给轰了。另外还有不少雷达兵也部署在泰国。

              陆军的坦克,很多部署在澳洲和南非的沙漠里面。至于战略目的不很明白。去伊拉克?

              台湾不用说了,星光部队在那,号称新加坡的精英部队。不知台海开战,他是当炮灰呢还是当卧底卧底可能性不大,不过到时候见风转舵的可能性很大。前几年曾经传过星光部队转驻海南岛的事情,不过我情愿他还留在台湾。

            • 家园 曾经在新西兰看到新加坡的炮兵在训练
            • 家园 哈哈,所以SAIS后,大陆卖大马防空导弹的.
          • 家园 飞机在美国?

            炼油厂上空每15分钟飞过的飞机是谁的?

            • 家园 当然本土也有一部分,我也有一个错误

              在海外基地的战机都是以训练的名义放在那里的。新加坡有7个机场,你看到炼油厂的战斗机应该是Tengah空军基地的飞机,根据wikipedia的资料是新加坡主要的空军基地之一,驻扎着111,140,142,143飞行大队和黑骑士特技表演队。主要飞机是24架F16,16架A4和4架E2C预警机。

              我曾经在Paya Lebar Air Base附近看到过美军的运输机降落。

    • 家园 【原创】坡上人事之联合早报

      可能在中文网络媒体中,联合早报网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新加坡网站。其实要说他是新加坡网站,也到未必,根据统计,该网站的访客主要来自中国。而网站的新闻内容也是针对中国国情进行了删改,和真正的联合早报的内容是有区别的。

      今年是联合早报创刊85周年。你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人家确实是这么自称的。联合早报源自两份互相对立的报纸《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在1983的合并。而这个创刊85周年,则是按《南洋商报》的创办日期开始计算的。不过这两份报纸的合并,仅仅是发生在新加坡。如果你跨过海峡,来到马来西亚,你会赫然发现报摊上陈列的依然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

      说起《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要从他们的创办人说起。《南洋商报》由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而《星洲日报》则由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华侨胡文虎创办。如果你没到过新加坡,你可能没听说过“胡文虎”这个名字,因为他爱的是另外一个中国,中华民国。不过没关系,你应该听说过“虎标万金油”,这个就是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发家的产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份报纸,由于各自的背景不相同,因此立场各异。背后也分别受到不同的政治势力的支持。《星洲日报》的标题是蒋中正提写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蒋更推荐了朱宝筠来新任该报的主笔。而《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则是周恩来推荐的秘密共产党员胡愈之担任。国共两党的争执和分歧,在坡上则变成了《南》《星》两大华文媒体的斗争。由于台湾在新加坡建国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东南亚华侨运动在国内文革的影响下日趋激进,造成东南亚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打压。《南》作为亲共媒体,在70年代起受到了极大打击。1971年,继政府公开批评《南》鼓吹沙文主义和仇外情绪之后,《南》报的总经理,总编辑,主笔,人事兼公共关系经理4人被政府援引内安法令逮捕。此举被称为报业大风暴的“黑色行动”。而随即《南》报发表措词强硬的社评,抨击政府的举措。社长李有成还举行记者招待会,否认政府的各项指责。1973年李有成同样被政府援引内安法令逮捕。失去脊梁之后的《南》报和失去对手的《星》报便成为纯粹的商业竞争对象。在1980年政府正式宣布以英文为第一语言之后,面临读者群急剧萎缩的状况,两报在1983年宣布合并,出版《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两份报纸。由于《晚报》的特殊性,《联合早报》作为唯一一份高水准华文媒体,面对日益萎缩的读者群,苦苦挣扎。他不再是一份单纯的报纸,而是维系着华文知识界对中华文化在坡上传承的希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华语仿佛在南洋又迎来了另一次复兴的希望。可惜的是,这次的复兴和上世纪50年代的华教运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华教运动是华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灵魂而推动的,那么这一次的华语“复兴”,则纯粹是以功利为目的的。究竟这一次的“复兴”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还需要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问个问题哈

        由于《晚报》的特殊性

        什么特殊性呢?

        送花了

      • 家园 吓我一跳

        而《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则是周恩来

        推荐的...胡愈之担任

      • 家园 赞,以前经常看联合早报的网站的,

        赞,以前经常看联合早报的网站的,

        这个网站在中国大陆是可以看到的,即使是有些政治敏感时期,这个网站也是可以直接阅读的,能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视角。只是里面的内容相对较少,更新速度也慢,慢慢看的就少了。

        上海图书馆可以看到印刷版的联合早报,看了以后才发现,原来版面也是花花绿绿的,和根据网站想象中的一本正经的正统媒体有些距离,呵呵。

    • 家园 【原创】坡上人事之大众书局

      来坡上旅游的游客,说起新加坡的书店,通常会想到位于义安城内的纪伊国屋(Kinokuniya)。可是如果你问本地人去哪里买书,超过90%的答案是:大众书局。

      1924年,年仅19岁的周星衢(Chou Sing Chu)从上海来到新加坡,创办正兴公司(Cheng Hing Company),售卖从上海进口的年画。在多次往返上海和新加坡之后,周星衢发现了新加坡的中文图书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他尝试将一些上海积压的图书运来本地销售,结果市场反应热烈。周星衢于是决定投身这一行业,并先后创办世界书局和大众书局分别从事图书发行和零售业。

      正兴公司的照片,可以发现公司的全名是“上海正兴公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位于桥北路(小坡)的第一间以“大众书局”命名的书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着日本入侵新加坡,并展开对华人的搜捕和屠杀,大众书局在日据期间停止营业,而周星衢一家也逃往中国内地避难。

      二战结束后,民族自觉风潮席卷各个殖民地。华文学校在华侨的捐助下在南洋各地纷纷建立。这些学校大量使用中国出版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华侨的民族自觉带动了南洋的华语文化的复兴,也为后来的反华浪潮埋下了种子。在这种形势下,重新开张的大众书局在业务急速扩张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华语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发展。大众书局也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书局,南洋书局等成为本地中文出版业的中流砥柱。直至1949年,中国解放,中国大陆和南洋的通商纽带被截断。大众书局开始在香港开设世界出版公司,以香港为中转地,印刷出版中文书籍和杂志在南洋等地销售。

      随着中国的解放,共产主义理论也随着各种出版物在南洋广为传播。华文教育和华人团体中,接受共产主义理论的力量越发强大。从1950年起,华人团体开始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华文教育的正当性。殖民地政府在1953年首次承认华校教育的合法性,并对华校发放补贴。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联合会等激进团体也不断呼吁政府及各界人士对华文教育的重视。终于这场运动在1956年已全华文教学的“南洋大学”正式招生而达到高潮。

      在整个50年代的华文复兴运动中,作为一间纯华语书店,大众书局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南洋大学一经成立,便引起殖民地政府极大的不安。在50年代共产主义思想广为流传的时代,华文教育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从而也导致了整个运动被官方镇压的必然命运。这里面的是是非非,远非几句话可以说的清楚。

      “南洋大学”的改制以及并校(实际上是关闭),标志着华文运动的衰落。这也给大众书局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书局的第二代掌门人,周星衢的儿子周曾锷在父亲的压力之下移居香港。(传闻周星衢对他说“你若留在新加坡,不乞食便坐監。”)

      随着生意的每况愈下,到1980年,周曾锷不得不痛下决心,丢弃了52卡车无法售出的图书,毅然将大众书局改成中英双语书店。而他的这一举动也使他背负了“只要铜臭,不要书香”的骂名。今天的大众书局,不再是一间只卖中文图书的小书店,而是在全岛拥有44家连锁店,并且业务拓展至马来西亚,香港,中国,英国等地的大型文化产品销售商。而当年和大众书局一同叱咤风云的中文书局,现在也只能在“百胜楼”寻找他们的踪迹。(关于百胜楼,有时间的话,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

      今天的大众书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