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穿凿与考据及其他 -- 丁坎

共:💬19 🌺3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穿凿与考据及其他

    我在多年前读燕山夜话时,实在没有想到今日会有人用此书来给我上课。

    也罢,我就谈谈由此书得到的关于穿凿与考据及其他的一些杂感。

    1

    考据而穿凿者多有,正如读书而不通者多有。然而读书不通者的存在,不是禁止读书的理由。

    所以,穿凿者的存在,也不是禁止考据的理由,

    当然,更不是任意指称天下考据者为穿凿的理由。

    邓拓先生反对穿凿,并不反对考据,他的考据文章亦多有精彩的篇章。

    列举一二:

    [SIZE=3]自固不暇:[/SIZE]追本溯源,揭示出人们常用的自顾不暇来自

    《晋书》上的这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王翼光自厘城觇之,以告粲。粲曰:征北南渡,赵固望声逃窜。彼方忧自固

    ,何暇来耶!且闻上身在此,自当不敢北视,况敢济乎?不须惊动将士也!”

    外链出处

    [SIZE=3]“扶桑”小考”[/SIZE] [URL=]

    http://www.cnread.net/cnread1/xdwx/m/mananchun/ysyh/035.htm[/URL]和 [SIZE=3]由慧深

    的国籍说起 [/SIZE][URL=]

    http://www.cnread.net/cnread1/xdwx/m/mananchun/ysyh/036.htm[/URL]

    从古书和出土文物资料等方面提出,扶桑不是传统认为的日本,而是美洲的墨西哥。

    无论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其价值是不容否定的。

    他所提出的中国文明在古代时期与美洲的接触,在今天仍然是大家研究的对象。

    2 说人穿凿者未必自己就具有豁免权,就注定不穿凿。

    邓拓先生反对穿凿,恰恰犯下一个震古烁今的大穿凿---把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解释为原子核: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本质的时候,指出了“玄又之玄,众妙之

    门”。汉代张衡认为“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扬雄也认为“玄者

    ,幽摊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这里所说的“玄”,用我们现代所谓的“原子”来解释它,似乎

    更为恰当。而且,玄、元、原三字本来可以通用。清代刊本将玄改为元,一方面是为了避讳;

    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两个字可以相通。我们要是把原子这个译名,改称为元子或玄子亦无不可。

    现在研究原子理论的人,认为德谟克里特发现了最高的不可分的单元,即所谓“万有分子”,

    并且竟然把它解释为原子核;那末,我们更有理由解释老子所谓众妙之门的玄,便

    是原子,而玄之又玄甚至也可以说是原子核了。

    外链出处

    关于邓拓先生我们就说到这里,现在谈谈在诗经诠释中出现的穿凿。

    毛传郑笺的说法在相当长时期里统治着对诗经的理解,流毒至今。

    要注意的是,毛公在当时并非主流意见,齐鲁韩三家才在朝中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毛诗的地位是由郑玄一手捧起来的,因为他为毛公的传作了详细的笺注,使初学者容易理解。

    而三家诗没有好的笺注,普通人难以理解,出于舍难就易的正常惰性,就舍三家而趋毛诗了。

    长久以往,三家诗逐渐衰微,乃至落到几乎失传的地步。

    不过,我所讨论的《旄丘》一诗,三家诗的说法还可以见到,齐诗对此篇的主题解释为:

    阴阳隔塞 许嫁不答 旄丘新台 悔往叹息

    这个说法与我们根据语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受冷落的女子,和列女传的相关论述是吻合的。

    而毛诗的说法--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在时代上与其他资料相比并无优势,也没有任何史籍

    支持。

    相反,毛公解诗喜用 刺XX也,美XX也的公式,这一公式的拙劣在今天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下面略举一例以说明。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稍微有点古汉语知识的都可以不借助工具书读懂其内涵:

    仲子哥哥,别翻墙爬树来找我啊,我也很想你,但父母兄弟旁人知道了会骂我啊。

    大家很容易读懂,是因为对这种场景很熟悉,

    甚至很多兄弟都会会心地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来。

    而伟大的毛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祭出无往不胜的万能公式刺XX也,说道:

    《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就把这首诗跟左传开篇,古文观止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扯到一起了,生把一首活泼泼的情歌说成针对郑庄公的讽刺诗。

    得,这还有什么话可说?

    把普通的直抒胸臆统统与历史事件拉到一起乱点鸳鸯谱。

    这叫什么?

    [SIZE=3]穿凿。[/SIZE]

    穿凿久了,人人习以为常,以致后人发现错误,出来指谬,

    就有判官出来宣判:毛公无误,后人穿凿。

    笑死个人呐。

    邓拓先生原子核级别的穿凿

    和后人对毛公穿凿的誓死捍卫

    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根源:

    民族自尊。

    原子科学我们落后,

    不干,

    一定要说成古人早就有了---邓拓先生那篇文章的题目叫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毛公错了,岂不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都错了?不干,不能同意。

    老实说,民族自尊能这样维持吗?

    不是两弹元勋们呕心沥血地搞出原子弹,你把所有现代科学都说成中国人最先研究的,

    又有何益?

    毛公的错误自己不纠正,要等到日本学者韩国学者来纠正就爽了,就有自尊了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现在大家谈历史言必称陈寅恪,而陈先生的话言犹在耳:

    [SIZE=3]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SIZE]

    • 家园 丁大师能否把您的贴子做个集子,俺好下载收藏?

      俺不是搞文科的,但看您的分析思路很有意思,可谓别开蹊径,不管对错都可以成为一家之言。

      • 家园 大师绝不敢当

        凡河友称我为老师的,我都一概声明不敢当,大家彼此称兄就好,兄台就别再让我难堪了。

        解字系列号称庖丁解字,您实在要冠个名,就把我当个厨房的大师傅吧。

        我的帖子也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一些读书笔记,您欣赏,我感谢,但要做集子我还是觉得不必了。

    • 家园 微微一笑,不知道该对某人的眼神还是脸皮表示敬佩

      旄丘篇谈完,某人无言以对,惟以穿凿名之---同过去一样,少论证而多判语,在判语中尽情享受胜利的快感。

      可惜这快感全无底气,所以要把暴虎冯河拉上来说事,大概以为我上次没有回复他是无词以对吧。

      好,我们就在这里辩析一番。

      先把各自的文字列举出来。

      我说: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善搏虎的冯妇完全是孟子杜撰出来的。

      因为暴虎冯河,冯河暴虎经常作为熟语连用,当孟子想举一个打虎人的名字时,自然就想起了冯河,而他当然不能直接把冯河当名字给出去--这样谁都知道他在杜撰了。于是他将河字,稍稍改了一下,改成了妇字--就象伯爵夫人那样。

      河为鱼部字,大致韵母为O,而妇为之部字,大致韵母为U。声母也相近--有些方言区的人今天都分不清H和F,这个大家一定有体验。

      这冯妇,简直就是孟老先生说:冯---在最后关头才改变口型,说出个妇字来。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29898

      以上是臆测,应该没有前人这样讲过,但我觉得道理还是比较充分的:

      1 冯妇这个人,只有孟子一人提过,不同于孟子说过的别的人,通常都有很多旁证,为众人共知。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29898

      2 声韵方面的接近。

      3 因为连用而造成讹误的例子很多

      某人对此的评论是:

      呵呵,此兄的才华真是可比故事里的王荆公。

      孟子是山东人,战国时的山东方言或者雅言的“河”与“妇”发音是否相近?这一点我们根本无从知道。

      孟子说理多用譬喻。“冯妇”云云固然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譬喻。就如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又焉得许多鸡一样。如果深究,这乞丐和邻家又何曾有人见过。

      仅仅因为“冯妇”是打虎的,“暴虎冯河”里也有“冯”和“虎”就认为“冯妇”就是“冯河”,这个推理未免跳跃了一些吧?

      而且“冯河”是和“暴虎”并列的行为。在这个成语里,并没有一个叫做“冯河”的人。孟子说的“冯妇”却是人。孟子再口误,也不可能把行动和人混淆起来。

      孟子在这段话里的意思也不同。主要是要表达对国家政治的失望,不愿做无用功,有些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意思。和“暴虎冯河”要表达的鲁莽冒险,有勇无谋的意思根本不同。

      这样说吧,由于历史原因,这段评论让我对某君颇为鄙薄。

      如果这段评论出自普通河友之口,我会感到惋惜,愿意就此和他谈谈思维和论辩。

      孟子是山东人,战国时的山东方言或者雅言的“河”与“妇”发音是否相近?这一点我们根本无从知道。

      首先,诗经国风有齐风,也就是山东地区的歌谣。

      齐风的用韵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无不同。

      第二,孟子作为当时的大学者,对诗经篇章非常熟悉,翻翻孟子,看看有多少处引《诗》的例子,就可以明白这点。

      而诗经是韵语,以孟子的学问,不至于连雅言的韵脚都不知道。

      因此,对孟子而言,河妇音近是不成疑问的事。

      孟子说理多用譬喻。“冯妇”云云固然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譬喻。就如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又焉得许多鸡一样。如果深究,这乞丐和邻家又何曾有人见过。

      这本来就是我的意思啊,我说得很清楚,这个名字是孟子杜撰的,一个故事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是杜撰的,不是比喻是什么?

      之所以会在帖子里提到冯妇,就是因为看到某些学者煞有介事地注解:冯妇,姓冯名妇也。

      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古代有个打虎英雄姓冯名妇。

      这让我觉得比较好玩,类似于给 没头脑和不高兴 加注解:姓没,名头脑也。姓不,名高兴。

      仅仅因为“冯妇”是打虎的,“暴虎冯河”里也有“冯”和“虎”就认为“冯妇”就是“冯河”,这个推理未免跳跃了一些吧

      没有实质内容,略过不计,我列举了三点理由,岂是一个 “仅仅因为”所能概括。

      而且“冯河”是和“暴虎”并列的行为。在这个成语里,并没有一个叫做“冯河”的人。孟子说的“冯妇”却是人。孟子再口误,也不可能把行动和人混淆起来。

      这真的要让人放声大笑了。

      思维啊思维。

      已经说了孟子在杜撰,要给打虎英雄起个名字,某人却说这不是口误。

      上次收起一个例子没用,现在放出来:

      逃之夭夭

      来自前人对诗经

      桃之夭夭的主动曲解,本是形容桃树屈伸之态,一变身而为逃跑的专用语。

      今天会用这个词的人比知道这个词来源的,大概要多几个数量级吧,

      要是把这个讲给某人听,不知道他会不会面红脖子粗地争辩:

      在桃之夭夭这个成语里,并没有一个叫做“逃”的动词。前人说的“逃”却是动词。前人再口误,也不可能把动词和名词混淆起来。

      够了,把主动杜撰歪曲成无意识的口误,再力辩口误之不可能发生,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又是什么论辩方式?

      孟子在这段话里的意思也不同。主要是要表达对国家政治的失望,不愿做无用功,有些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意思。和“暴虎冯河”要表达的鲁莽冒险,有勇无谋的意思根本不同

      这对我说的东西构成任何反驳吗,

      逃之夭夭的意义跟桃之夭夭相同吗?

      都说得很清楚了,因为语音上的联系而进行主动曲解,意义上没有联系不是很自然的吗?

      最后说一句,有例子有论证的辩论,再琐碎我都不会反感---尽管琐碎过了头我可能不接招。

      真理愈辩愈明,在大部份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有种情况例外---

      辩论者不以求真为目的,惟求攻击他人,维护自己那几分薄面。

      这种情形的典型表现就是给别人贴上标签而不加任何论证。

      近日我也收到了几张:穿凿附会,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立此存照吧。

      链接出处

      • 家园 我也一笑,对某人的嘴硬表示钦佩

        孟子在几千年前说了一段话。他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口误,根本是无法考证的事。某人穿越回去几千年成了孟子肚子里的蛔虫,居然连孟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都能“考证”出来,真是佩服啊佩服。

        呵呵,齐风和别地用韵相同,就等同于现在的近音字就是古代的近音字?老兄的推理能力真是伟大啊。

        就算是现代方言也不能用这个逻辑来推的。举个例子给你看吧。

        做数字的“五”和伍子胥的“伍”在普通话里发音完全相同。普通话的韵脚和上海话有很多是相同的。可是到了上海话里,数字发“en”,姓名发“wu”。呵呵,谁告诉你同韵的方言必定是同音或近音的?难道您有录音机,跑到几千年前把孟子的话录下来了?

        孟子想说他对国家政治失望。对国家政治失望用得到“暴虎冯河”这个成语吗?“暴虎冯河”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能麻烦您解释清楚好吗?如果孟子不是像某人那样信口开河的人,讨论事情的时候没事他老蹦出个毫不相干的“暴虎冯河”干吗?

        不顾原文的意思如何,生拉硬扯的“考据”只能是穿凿附会罢了。

        • 家园 哥儿, 没意思了。

          老兄的问题:

          孟子想说他对国家政治失望。对国家政治失望用得到“暴虎冯河”这个成语吗?“暴虎冯河”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能麻烦您解释清楚好吗?如果孟子不是像某人那样信口开河的人,讨论事情的时候没事他老蹦出个毫不相干的“暴虎冯河”干吗?

          只好把来问孟子本人,是他老人家自个儿提起这茬儿的。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您对音韵的质疑:

          齐风和别地用韵相同,就等同于现在的近音字就是古代的近音字?

          不知来处。

          丁兄说的是:

          河为鱼部字,大致韵母为O,而妇为之部字,大致韵母为U。

          这是“现在的近音字”么?

          至于

          谁告诉你同韵的方言必定是同音或近音的?

          更加离题万里且逻辑混乱了。

          • 家园 插一句

            丁侃的那个假设:“冯妇是孟子因为和冯河音近而编出来的”挺有趣,但是论证并不充分,论据也有问题。

            首先,妇是之部字没错,但河是歌部字,不是鱼部字。

            其次,丁侃说鱼部字元音似o,应该说的是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时代是隋唐,离孟子的时代差了大概1000年。隔了这么久,即使有两个字的中古音近,并不能就此认为它们的上古音相近。

            俺查了一下,妇字中古音构拟大概是biu,河字的中古音是A或者úA。也就是说,冯、河的中古音,辅音分别是

            b,ú

            俺不知道河字那个辅音是怎么读的,也许是个半元音?不过可以肯定,不是丁侃说的

            f, h

            所以,这两个字在中古汉语里辅音并不接近。(实际上,古无清唇音是常识。f这个唇齿音在古代肯定是不存在的。俺就是因为这个和河字的发音对丁侃的论据开始产生怀疑的。)元音呢,一个是闭口的u,一个是开口的A,也差得有点远。

            再看上古音。对上古汉语辅音的构拟问题很多,光看元音好了。这里很巧,鱼部和歌部的元音主要部分都是a。这里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鱼部字的发音演变是a-o-u这样向着闭口方向发展的。(还有个例子:车也是鱼部,这个字古代读cha,现在高丽人姓车的还是这么读。而我们下象棋的时候是把这个棋叫ju的。)不过呢,妇在上古音的元音是,和大开口的a还是有距离。

            所以,说孟子胡诌了冯妇这个名字,是因为妇、河音近,这个理由就不成立了。实际上,俺觉着,要是孟子真要编个名字,找什么字都可以,就是不必要非得找个音近的

          • 家园 呵呵,您换马甲上了?

            其实您既然说了不跟我的帖,又出尔反尔,但我也不会怪您不是。

            孟子的原文如下: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这里,孟子是针对陈臻的发问而作答,而不是专说打虎故事。“暴虎冯河”的意思是鲁莽冒险,有勇无谋,和孟子要说的对国政失望,不愿做无用功,否则就要为“士者笑之”的意思完全不同。

            另外,冯妇并非只有孟子里才有,《郁离子》里有这么个故事: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毂、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这里也是借冯妇来打比喻。这个故事要说的寓意更是和“暴虎冯河”扯不上关系。难道刘伯温也是想说“冯河”结果一转口成了“冯妇”?

            呵呵。

            • 家园 忍不住要笑

              郁离子是什么时代的书了。冯妇一词不管是不是孟子的独创,到这个时代已经成为熟知的典故。用这个来反驳,实在比牛唇和马嘴离得还远。

            • 家园 任兄这样就不好了

              您看看丁兄和百丈兄的注册时间也不至于说出“马甲”来吧?

              还是那句话,希望看到有益,有趣,有节的讨论,不必要的话,就少说点吧

            • 家园 换马甲是很严厉的指控。

              我也不必赌咒发誓,请版主或站长说明。

              搭理你是我不对。

    • 家园 您和邓拓、王荆公前后辉映

      邓拓说道是原子核,您猜想“冯妇就是冯河”,真是前后辉映啊。呵呵。

    • 家园 毛诗的穿凿有其合理性

      春秋决狱,政治影响学问。诗书礼易莫不附会大义,说文解字尚不幸免,我认为对毛诗的这种错误不能太苛责。

      邓拓也是这样的糊涂蛋子,许是不得不糊涂耳。

      学问和政治,两千年剪不断理不清……你是明白人,这样的笔仗打了没意思,他玩他的,你弄你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