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文革和四清的区别看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左倾错误的区别 -- 思想的行者

共:💬36 🌺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文革和四清的区别看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左倾错误的区别

    毫无疑问的,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左倾的---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谁不会有点左倾,但是从四清和文革的比较来看,毛泽东的左倾和刘少奇的左倾的区别是很大的

    人们对文革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刘少奇领导的四清运动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了解得不多。我认为,对刘少奇领导的四清运动的不满是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文革来打倒刘少奇的重要原因。

    四清运动同样是一场左倾的运动,但是它的一些做法与文革的做法是很不相同的

    1,四清运动主要是整基层干部,而文革则主要整的是上层领导干部

    2,四清运动集中大量干部进行所谓的大兵团作战打歼灭战,而文革则主要是依靠发动群众,依靠下层群众的力量

    3,四清运动使用秘密串联的方式进行,而文革则进行公开的大鸣大放大字报

    ----现在我们知道了,四清和文革都是错误的,都是左倾的,但是哪一种左倾的错误更有水平呢?

    如同一个棋手可能下出错着,但是他往往不会下非常低级的错着,只会下很高级的错着,我们可以对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左倾错误进行比较,看谁的更高级?

    我认为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显然是高级错误,而刘少奇犯的则是低级的左倾错误

    1,毛泽东搞的文革,依靠基层民众的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可以很快---如同一个人犯的急性病一样

    毛泽东发动红卫兵起来造反,本来毛泽东是对红卫兵们充满期待的,但是事态发展未遂毛泽东所愿,毛泽东发现红卫兵运动出现了严重偏差,于是他就制止了红卫兵运动

    假如刘少奇搞的四清运动可以一直搞下去的话,我们知道四清运动在河北新城一个地方就集中了一万五千人,光学习文件就学习了40天,而且把很多的基层干部给抓了----就一个28万人的小城就用了1万五千人,那么如果这个运动推向全国,那么需要多少干部,需要多少人,这些干部的吃喝拉撒需要浪费掉多少税收,会整掉多少的基层干部

    --因此,四清运动如果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就会长期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整个运动推行于全中国,这样,就类似于一个慢性病人一样,这个危害会更大

    2,毛泽东搞的文革的错误是浮在表面的,更容易让人看出来,便于人们吸取教训,四清运动则相反

    毛泽东主要打倒的是高级干部,而打倒高级干部是需要名义的;而刘少奇则主要对基层民众开刀,而且是采用类似于秘密警察的秘密串联方式,这样,人们即便是被错误的处理的,大部分人也不知道,这样人们就无法对错误进行分析,分析错误的根源从而改正错误

    我们知道文革过后,人们就进行了改革,为什么人们能够进行改革呢,因为文革可以把左倾的错误给暴露出来,人们可以断然的改正,而如果是四清运动的秘密方式,人们怎么可以进行改?那么随后的改革怎么样开展起来?

    文革最终成为了改革的肥料,这本身就是文革所犯的错误是高级错误的体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革是一场大民主的社会实验,一场失败的社会试验

      但是试验结果很重要,通过试验结果中国人就知道什么路该避免

      试验结果表明----1,群众运动很容易走向派性化,派性化会导致民主运动的彻底的失败

      2,缺乏理论指导的群众运动容易走向盲目化

      3, 群众运动容易产生不合法行为(如无限上纲的诬陷)需要法制的强有力的规范

      实际上文革和战争时期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一样,文革可以理解为毛泽东发动的针对修正主义的一场人民战争,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群众运动的派性化,最后这场人民战争轰轰烈烈的失败了

      不能因为试验失败就彻底的否定那次试验,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的试验哪里会有成功的试验?

      • 家园 文革中发生的问题,应该通过深化文革来解决;也可以表述为,

        文革中之所以发生了问题,正是因为文革进行得不彻底。

        正当文革进行到最关键的攻坚时刻,一部分人不顾大局,不愿意承受阵痛了,所以文革失败了。

      • 家园 空一格也不过是做了个试验

        希特勒也是实验失败者, 日本人不过是把实验搬到了一个空间大一点的实验室,西方也不过是做了个想帮助中国发达的实验,不幸没有成功而已。 不知道这些实验中的小白老鼠会不会如此超然的看待这些实验。或者你是否愿意充当实验的小白老鼠呢?

        • 家园 试验目的不一样

          空一格(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来历)的试验目的是为了实现蒋家王朝统治,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的试验是想征服全世界

          • 家园 好像是在书面文字中提到他的名字时先空一格,以示尊敬
          • 家园 目的和结果一样重要

            每个人的实验都宣称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空一格宣称是共和,希特勒宣称是社会主义工人党,日本法西斯宣称是大东亚共荣,西方人宣称是带来平等贸易。

            不管目的如何,我以为反思一个失败的实验,承认和改正实验中的错误比不停的宣称“轰轰烈烈的失败”要更可取一些。

    • 家园 文革至少有一个历史贡献是把因循守旧没有方向感的刘轰下了台

      从刘的历史来看,要么极左要么极右,没有自己的判断----在华北搞土改,因为记者的一篇文章,就以为是毛泽东的意思就搞了起来,事后左倾了还把责任给推到记者身上,说明了他是一个缺乏判断力的人,随风摇摆,盲目跟风的人

      反过来看,邓小平就是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坚持原则而不动摇,以至于毛泽东半开玩笑的称他是钢铁公司---多少有一点动摇不了邓小平的无奈感在里面

    • 家园 【文摘】刘少奇在四清和文革中的左倾

      天华大队原来是湖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树立起的一面“红旗”。刘少奇同志来之前,中央曾派出胡乔木和人民日报的调查组在这里调查了一两个月,调查组认为这里是生产生活搞得比较好的典型,并向中央写了报告。

      然而,刘少奇同志通过18天的蹲点调查,却得出了和中央调查组不同的结论,认为这个队有问题,生产和其他工作并不是最好的,而是中等,并且和大队总支书记彭梅秀发生了严重的面对面的冲突。

      同时敢于动用 “大兵团作战”来对付反对他的人。以至于彭梅秀在一年以后死亡。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的另一面,那就是历次政治运动中的老运动员,善于搞 斗 争、善于 整 人的一面。

      1963年2月,刘少奇同志主持了讨论四清运动的中央工作会议,为运动定调。在那段时间,他不但强调中国会“变修”的危险,并说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亡党亡国的问题”,是“人民当权还是少数剥削者当权的问题”,而且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的问题”,刘少奇作出了“可以造反”的回答。

      在运动展开后,当刘少奇同志听到毛主席估价说有20%的生产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腐化变质的干部手里,周恩来和彭真等人说有三分之一的国家权力被坏人掌握时,他进一步夸大说不止三分之一,尤其是在城市、学校和文化艺术单位,”所以,革命非搞不可”。

      9月,由刘少奇负责修改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简称后十条)。刘少奇修改后的这份文件的主要特点是:对农村干部中的问题估计得严重多了,并明确改变了原来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作法,规定在每个开展运动的点上都必须有上面派去的工作队,“整个运动都由工作队领导”,对基层组织和干部要在扎根串连、调查研究之后,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可以依靠的就依靠,不可以依靠的的就不能依靠。

      当时领导江苏省四清工作的江渭清后来检讨说,这种秘密扎根串连的作法“是土改时提出来的,那时候在贫雇农中扎根串连,是为着反对地主。今天如果只将在贫下中农中扎根串连,那就只能是反对我们的干部了。”薄一波同志认为,刘少奇的作法“是导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迅速向'左’转,严重扩大打击面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步骤。”这里薄一波所说的“左”,就是指粗暴打击迫害一大片干部和群众。

      刘少奇同志还在文艺战线上紧跟毛主席,开展大批判。1964年一月刘少奇同志主持中宣部和文艺界座谈会,传达毛主席的指示,他认为京剧有反党动机,提出这是影射党,把两位作者孟超和田汉打成反党分子。不久他又在和外国代表团的谈话中说中国文学艺术有”根本方向性“问题。这都为文革首先在文艺领域展开制造了声势

      当文革正式开始后,毛泽东离开北京一段时间,让刘少奇同志主持工作。刘少奇利用他掌握的权力派出工作队,到很多单位挖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尤其在学校中,声称要定几十万右派。1966年6月,刘少奇在和派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的工作组谈话时说那个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刘超 “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这是可以肯定的了”。他还对如何揪斗这位老革命和中学校长作出了这样的部署:“要斗刘超,现在不斗。不是不斗,积极准备斗,不是停下来,是积极准备”。

      刘少奇同志对文革应该承担的责任

      • 家园 刘少奇47年主持土改发生左倾错误以后怪报纸误导了他

        刘少奇当时是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听到新华社社论《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文中所提出“彻底平分土地”。他认为是毛泽东的精神,所以加以贯彻,而没有从实际出发。这次错误有刘少奇的责任,但刘的政策均事先向中央报告并取得同意,毛对刘的提议几乎都是赞成的。

        刘少奇在事情发生后说:“有一个时期,曾经发生过这种危险,宣传贫雇农路线,宣传反对干部的路线,那时恐怕没有新华社更好些。” “这怪我们没有把新华社、报纸掌握好,我们是批评自己的。但是应当向你们讲清楚,你们过去做错了许多事。过去的责任不追究,要追究的话,我们负责。” “我们坐在这里,危险得很哩!搞错了没有?这是我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能单方面由刘少奇负责,当时新华社的社论宣传的政策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政策是如何被批准和如何播出去的,倒是应该查找历史材料。当时刘少奇多少对传媒有责怪之意

        外链出处

        自己犯了错误,就怪自己的下级(报纸编辑),他的政治素养确实不很高

    • 家园 这种比法没意思

      就像前面有人问的--比臭?

      记得前几天看河里有人写奥匈帝国一战史,奥匈、沙俄、意大利比烂,一个比一个更烂,我看好像还是奥匈表现稍微好一点,难道就此可以断言,奥匈是高级错误,沙俄意大利都是低级错误?

      就算四清是错误,但毕竟没有扩散全国,持续十年;或者说,刘少奇在犯更大错误之前,被老毛打倒了,或许老毛是想纠正刘少奇的错误,但归根结底,是用错误去纠正错误,而且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更何况,就算刘少奇有错误,犯得着戴上“叛徒、工贼、内奸”的帽子么?这和现在有人称毛为“腊肉”又惶多让? “腊肉”说到底是对死人的嘲弄,死者反正是听不见了;而“叛徒、工贼、内奸”则是他们那一代人政治生命的彻底终结,意味着对其奋斗一生的彻底否定,其严重程度只怕更甚于“腊肉”云云了。

      •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当时的人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第一,国际形势显示社会主义有变色变修(即社会主义的发展偏离方向)的危险(后来人们也确实看到了苏东波的悲剧,中国同样也有这样的危险,这个危险使得经过艰苦战斗的共产党人产生了急迫感

        第二,当时没有人能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类似于盲人摸象

        一方面大家意识到了危险,另一方面大家又不知道路在何方,这个时候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从文革就开始了,文革的经历说明了搞阶级斗争是大漩涡,不能这么走,于是大家就选另外一个路径过河

        文革是公开的摸索过河,走错了大家都看得到,而四清则是偷偷摸摸的摸,走错了大家也不知道,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另外,文革是让高级干部作为探索道路(或者是趟雷场)的牺牲者,而四清则是让基层干部充当探索道路上的牺牲者,从境界上说,我认为文革更高

        另外说到了刘少奇戴帽子的事情,这个确实是悲剧,但是政治斗争就是这么严酷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