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析澳大利亚教育制度(培养劳动大军) -- 春天春潮

共:💬19 🌺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浅析澳大利亚教育制度(培养劳动大军)

    澳大利亚实行十二年国民义务教育,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七到十二年级)。其中最后二年,十一,十二年级算是高中,为考大学作准备。读到中学十年级初中毕业时,孩子们已经年满十六岁。从法律上说可以决定自己今后的生活走向。如果无心向学,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不能继续学业。可以在十年级时拿到初中毕业文凭后,离开学校踏上社会,溶入劳动大军。

    在澳大利亚很少听说有留级,不管成绩好与坏,到最后都能通过考试,因为考试的时候,不同层次的学生,考不同层次的考卷。以数学为例,高中的数学教材分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单元越多难度越高,二单元的数学基本上就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的中学数学。

    不管你用二单元还是四单元的数学参加考卷,只要通过考试,都算通过。英语教学也是同样道理。

    这二门算是主科,必须要学,必须要通过考试。剩余的科目可以任选,只要凑够十二个单元的科目,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中学毕业文凭。十二个单元科目有许多可以选择,比如体育,文艺,家政等等。

    中学毕业十六,七岁去当学徒工,汽车修理,餐馆厨房,建筑木匠,砖瓦,水电。总之各行各业都有招收学徒工。但是在应征想从事的行业时,用人单位会要求提供中学毕业成绩单,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对于想从事的行业还是有影响的。

    比如二单元的数学成绩,应征当个建筑木匠,砖瓦,水电学徒工是没有问题,如果应征当公司文员,都需要更好数学成绩。

    澳大利亚的家长们,没有中国家长们‘望子女成龙成凤’那么强烈的愿望。一切顺其自然,孩子不愿意读书,绝对没有家长来逼着读。在西方文化的思维意识中,以个人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生活资源的分配,夫妻放在第一位,孩子放在第二位。就是孩子们愿意读书,喜欢学习。我个人认为西方社会的家长们,对孩子的付出相对是很少的,一切由社会和孩子们自己承担。

    从小学到中学国家免费教育,学杂费,书费不用交。每当假期结束开学时,政府还经常给孩子们发放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用以添置校服,文具。到是经常有看见政府,告诫家长们不要挪用给孩子们的金钱去赌博,去买酒喝的报道。

    大学学费由个人承担,在学期开始前交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折扣。如果你今年报读的科目学费需要五千元,付三千五百元就可以了。使我不可理解的是,许多家长们不愿意支付孩子们的大学学费,选择由孩子们自己承担。以孩子的名义向政府申请无息教育贷款。等孩子们毕业找到工作,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从中按照比例慢慢扣除。我所知道的就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了近十年,还没有还清所借的教育贷款。家长们普遍意识的不肯为孩子们多付出,是造成西方社会,家庭关系淡漠的主要原因。孩子们早早的离开家庭,踏入社会,自食其力。创建自己的新生活,等到父母们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也就只有进养老院一条路可以走了。

    中学毕业当了几年的学徒工,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要想成为真正的技师,还需要进入技术专科学校(可以去学校读也可以通过函授)。读一个文凭的学期一般为三个月到一年,父母的收入达不到基本标准,学习期间政府给学生发放生活费。

    技术专科学校为劳动大军增加专业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澳大利亚从事或者经营许多行业需要有执照,而执照的申请,首先要有技术专科学校结业的文凭。如电工,水管工,园丁,理发,美容等等。甚至于开个花店都要有文凭。有了技术专科学校结业的文凭。就可以开设自己感兴趣的小生意,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是走向中产阶级的途径之一。

    有科学研究报告显示,西方社会白人种群中,有超过百份之二十,患有不同程度的“拼读障碍综合症”。这是先天遗传因子所决定,现代医学还无法破解。也就是说在西方至少有一部分人,只能听,会说。而不能读和写。处于文盲状态,英语中有句常用语:You’re Smart, but not enough.很好地注解了西方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努力读书,或者只受基本教育。这里面有着“自知之明”的含义。大众化中小学教育模式的设计,应该是源于这样的种群状况。

    当然天资聪明,一心向学,而且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们可以去精英学校,我们常说的重点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有英才班,开始选拔英才。这样的选拔,不看家庭背景,只重成绩,穷人富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奖学金的发放,以学习成绩为准绳。孩子们自己负担学习费用,百万富翁也同样鼓励孩子们以学习成绩去竞争奖学金。当然百万富翁们赞助学校,那是另外一回事。

    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里有机的溶入了包含自然科学,实用科学的哲学理念。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成长,即使患有‘拼读障碍综合症’的孩子,也不影响智力的发育。文盲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照样可以出类拔萃。

    澳大利亚已故首富,传媒大亨柏嘉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柏嘉先生患有‘拼读障碍综合症’,是名副其实的文盲。但是他的哥哥却是成绩优良的好学生。当年兄弟俩从父亲手中继承了一家地区小报,哥哥对经商不感兴趣,自愿放弃继承权,跑到美国去读书,后来留在美国当工程师。柏嘉先生也就是几十年的拼搏,建立了包括电视台,报社,杂志,赌场等等的商业王国。每天的商业信息由秘书读给他听,商业王国的指挥由他口述,秘书代笔他签字。不得不说是奇人一位。

    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对未来的投入,同时教育又是个大题目,不是简单的篇幅可以概述。仅以此文对西方社会,劳动大军的教育发表我之见解。对于精英群体,和显赫贵族群体的培养将另文发表。

    中国的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二流,三流,甚至野鸡大学应运而生,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从前。如果并非学有所成,而勉强上大学,看着父母们背负着昂贵的学费含辛茹苦地供养着你们,又于心何忍哪。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不如早日踏上社会,溶入劳动大军,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过的舒坦,自在。

    • 家园 同意

      中国的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二流,三流,甚至野鸡大学应运而生,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从前。如果并非学有所成,而勉强上大学,看着父母们背负着昂贵的学费含辛茹苦地供养着你们,又于心何忍哪。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不如早日踏上社会,溶入劳动大军,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过的舒坦,自在。

      老兄这句话说得很对

    • 家园 大学学费

      其实中西方家长对小孩的关心是一样的。不过中国家长直接干预多一些。说到大学学费,美国家长有能力的从小就要为小孩将来上大学村学费的。就是幼儿园好的一年也要1-2万。可以说大部分美国人的生活不向国内人想象的那末轻松。

    • 家园 申请无息贷款,大概澳洲人认为是一种福利吧

      我以前认识的本地人,没有不申请的,似乎是不申白不申的感觉,没有必要先花自己的钱。家长也乐得不管。

      关于还贷,他们也不急的。还有人半开玩笑说,毕业后工资也不需要太高,不然全还贷了,不合算。

      独立意识他们是很强,有些人上大学后,房租什么的还靠父母资助。但即使如此,娱乐消费等活动的钱仍愿意自筹。按他们的说法是,如果没钱,那今年放假就别出去旅游了。

      确实很多当地人都宁愿去读tafe,或者工作几年后再读,也有公司花钱让他们读的。

      大学入学考试方面,好的学校好的专业都要97-99以上,不过这个是百分比,说的是比99的人要好。去那种最烂的大学,似乎需要50左右。我问他们,那是不是意味着至少一半毕业生没资格读大学?他们自己也不大清楚。

    • 家园 中国全须全尾的健康人混口饭吃都很费劲
    • 家园 不敢苟同

      你举的文盲百万富翁的例子是特例,前世界都有,但是有多少呢? 为什么美国硅谷的高科技要依托大学而不是文盲呢?

      澳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不足,这是他鼓励技术移民得一大原因。本地的白人的孩子的确不在乎当蓝领,而且蓝领的日子也很好过,可是那个发达的社会是靠大量的蓝领制成的呢?

      我想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读大学,而在于要不要读书。澳洲的教育很难说是鼓励你认真读书的。

    • 家园 也说最后一段,关于职业教育

      现在大学的水平在下降,扩招确实严重。但一方面有母鸡兄分析的残酷现状问题,一方面也有职业教育不足的问题。

      在北京,职高办的是相当的不错,十几岁的孩子,学习一种社会实用技能,确实是符合社会需要也符合就业实际。毕竟有人读大学,甚至读博士搞学问,也总得有更多的人搞实际生产,做个面包修个车之类。

      我们传统上有歧视这种低学历工人的习惯,这个很不好,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话题太大。

      我老家那边的职业教育就非常失败,学生都是各个中学淘汰下去的烂学生,老师更是不行,恶性循环。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成绩不行,上不了大学,我建议读职业吧,但是,人家说了职业学校都是混子才去的地方。。。这个在我们那里确实是实际。这足以说明起码在很多小地方,职业教育还是long way to go的。。。

    • 家园 前面写的好,最后一段不能苟同

      前面介绍的很不错, 很详细

      可是最后

      竟然劝国内成绩不能上好大学的或者是穷人的孩子

      不要读书去打工!

      看到这实在是太气人了

      不得不问春潮你是不是在国外呆久了

      已经忘了国内或者看不到国内的现实多么的残酷了

      还以为跟国外一样,悠哉游哉,医保健全, 福利良好是么

      现在国内, 读了大学是很可能失业, 但如果不读,只靠高中学历(甚至类比你所说的澳洲的例子,初中学历就出去)打工, 那么可以说大多数人就只能一辈子沦入民工群体中了, 不但现在的工作完全是吃力气饭,缺乏保障, 就算干活都很可能拿不到工钱,跳楼讨薪还被人说作秀, 而且极大可能年纪稍大一点就不能在作体力活, 就迅速被毫无同情心的资本家抛弃, 迅速掉到社会底层, 不要说将来不能赡养父母, 就连自己的生活都保证不了. 从这点上说, 父母"背负着昂贵的学费含辛茹苦地供养"大学生, 才是贫困家庭的一种最优化的投资.宁可短疼,终归还能看到点希望.直接出去打工的话,除去个别例子,放眼看去,当今的形势下,能有多少没背景,没资本,没学历还能最后闯出来的. 如果这么说, 叫人没钱就不要上学, 是不是说穷人就世世代代做穷人好了.

      何况国内的哪怕成绩不能上好大学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 也非常可能比国外那些能上不错大学的孩子聪明的多, 只不过因为当地的教育质量比不了发达地区和城市(这甚至都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只怪出生的地方不好), 加上严酷的竞争环境, 最后在高考中稍逊于人而已, 给他机会让他上学,照样有出头的可能性.如果他能去留学,还可能比那些混日子浪费钱的澳洲小留甚至本土Ausi学生学的好的多.

      如果听您的话逼他去打工, 不给他这个机会, 那可不像是国外过个几年还能回去上大学, 还有可能上好大学的了.

      国内大学里你见过几个大龄本科生的? 现在的体制, 现在不上大学, 就算以后有了点钱想上了, 等着你的就只有比"扩招,二流,三流,甚至野鸡大学"还被人看不起的自考大学,夜大,成大了.

      • 家园 【讨论】我也不敢苟同

        非洲母鸡;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从前。如果并非学有所成,而勉强上大学,看着父母们背负着昂贵的学费含辛茹苦地供养着你们,又于心何忍哪。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不如早日踏上社会,溶入劳动大军,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过的舒坦,自在。)这是原文。这里并没有逼着谁不要去读大学,这是个人感想。

        民工群体中, 并不是完全吃力气饭,缺乏保障, 不读大学穷人就世世代代做穷人了.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有点主观,年轻人肯吃苦,肯干,好学。在一个领域里滚爬几年完全可能成为有经验的技工,我们过去称之为‘老师傅’一样可以养家糊口。

        (已经忘了国内或者看不到国内的现实多么的残酷了)我虽然身处国外,对于国内非常熟悉,我就知道世界著名品牌的办公室设备‘大型彩扩机,高速打印机。。。’在国内的客服人员,有许多农村来的年轻人,经过培训一样上岗,也是民工一族。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我和这些年轻人接触不少,他们有技术,一样有理想。

        最后想说的是,别以为国外就悠哉游哉,什么都要干出来的,发牢骚没有用。不然就不叫资本主义了。

        • 家园 送花竟然得到一枚通报,高兴

          我原文从不上学说到 世世代代做穷人的确有点思维跳跃了,澳洲的事情我不知道,因为没去过, 所以只说国内的好了

          其实我的想法就是这么几个

          1. 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的学生不见得是差学生, 绝不像主题帖里面那种是因为自己没天赋上不了的澳洲人.

          2. 在国内如果高中毕业不上大学,以后就没法回头再上了, 这时候再拿个成大夜大自考的文凭,几乎没人看得上. 而国内的大学哪怕再野鸡,教学质量再低,还是要比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好(原因见下3).

          3. 我大概十年前就看见过有杂志报纸声称说广东制造业出现技工荒, 高级技工可以拿几千块一个月(10年前的价,放现在估计十倍了),可是就是雇不到.这种论调,隔一段就有人拿出来证明中国已经到了确技工而不是高等教育的论点,后来才发现这里所说的可不是一般意义的技工,而是那种随便给他个不规则零件,他就能给你原模原样加工出来的高级技工, 这样的人,不但是需要很多年的经验, 几乎近于艺了,简直是天赋和经验的结合,根本不是学个技校就能去拿这个钱的,就算名牌大学的机械工程毕业生也没戏. 而一般的技工基本就是当作稍微高等点的民工给薪水待遇的,比底层民工是好,好的很有限,绝对不会缺的,就算缺,厂里自己培养也很快. 这就是当前国内粗犷制造业的特点.说了那么多年要转型,事实是资本家才不愿意转呢,这里成本高了,那就去更落后, 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国家开厂.

          而现在的技工学校/职高, 除了上面企鹅说的发达城市里面的用心办的一些比较成功外, 小地方的技校就是个收留真正上学没天赋或者品行不端孩子的地方, 教学质量也像企鹅说的一样, 贫困家庭把孩子送那里去,不但荒废了时间,还担心染上恶习交上恶友. 那么如果说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发达地区/城市的职高呢? 那绝对也得"背负着昂贵的学费含辛茹苦地供养",也许比三流大学花费还更贵,效果还不见得好, 那些发达地区/城市里面的职高之所以办的不错,毕业生工作不错,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学生都是本地人,有了北京上海户口,加上家里的人脉,给安排个马虎的工作有什么难的? 你一个外地贫困家庭来的职高生那可不一样了

          4. 那么不上大学, 也不上技校, 直接用中学文凭找工作如何呢? 我的看法就是他们很难不落入社会底层, 春潮回帖里面说到国内客服的例子,可这个例子不一定能支持不上大学前途光明这个论点的, 因为这些客服里有多少是真的只有中学文凭的? 另外春潮讲到他们有理想,这很不错,可光有理想还没法证明会有前途. 他们中到底最终有多大的比例的人能从这个岗位上走到更高的职位呢? 春潮还在前面说他们经过培训就能上岗,可后面又说有技术,这就有些前后矛盾了,光靠简单培训就能学会的,就好比我上面说的简单技工,只能算是技能,算不上技术,随时可以被踢掉和替换,这样的工作技术门槛基本为零,是很难有稳定性的. 再加上上面说的回去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子基本被堵死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中学毕业如果直接打工, 前景也很不乐观.

          • 家园 【讨论】提个建议

            个人认为我们大可不必带着国内的思维模式看国外,当然我也同样不能带着国外思维模式来看国内事物,更没有必要说三道四,毕竟是二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没有可比性。

            因为儿子在澳大利亚完成了小学,中学(含精英中学)大学,研究生的完整教育,自信对澳大利亚的教育有所了解,一时有点不能自制。就把所见所闻及感想写成劣文,以惠论坛。

            下河没几天,你是第一个和我讨论帖子的,让我领略了河里大神们对观点讨论的认真风范。

            • 家园 文化传统是否也应该考虑进来

              我觉得文化传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如果从教育的社会实用性去讨论,可能会忽略的教育本身的一些问题。 教育在中国是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外国没有的,或者有但是并不强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