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 -- minotaur

共:💬112 🌺3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本质上不信服的问题

          兄台的工作已经做得很细了,但是是不是进一步,开车去看看实际的路线崎岖程度,同时也注意一下这个路线周围的关城。蓟县是一个重要关隘,附近长城一直延绵到遵化、迁西。

          我好玩,北京周围很少有没有去过的地方,而且好访古时关隘营寨。京沈,京哈,京平到京蓟一线,要么用车量过N次,很多地方用自行车和脚量过。总的感觉是,北京西和北是一个很好守的地方,大片的山地、河流和预设防线,东线现在的京沈一线,路稍好走,但是河流很多,而且要紧处往往是关城紧锁!

          袁崇焕或者他的军队该多废物才让人家大军突破,而且追之不及?

          • 家园 连正牌的长城隘口都突破了

            大明前线重要的战略支撑点都给攻陷了

            正牌的山地都趟过来了 还指望着这相对高度不超过二十米的个小丘陵地区能当天险

          • 家园 希望你能拿出实地考察之类的切实证据

            再强调一下,北京沿长城一线是很好守,但那不是玉田县一带的燕山。说起废物,最废的应该说是总督刘策和巡抚王元化。

            本来这种分兵把口处处防御的事情就是行不通的,这也是<方舆考证>一书作者的观点,东西数千里,处处防守,敌人只需要突破一点就行了。何况,偌大的明朝竟然兵力不足,袁崇焕之前守卫蓟州的才五千挂零,东拼西凑加起来竟然才和后金军人数在一个数量级上。

          • 家园 老袁到蓟州的时候,天险已经被突破了

            敌军是从北京东面来的,西面,北面再险也没什么意义。很奇怪总有人试图通过说西、北如何如何来论证东面的防御形势。北京东部的防御,依靠的仍然是燕山山脉上的长城,敌军突破了长城防线,占领了遵化,东部的险要也被抛在脑后了。

            老袁到蓟州的时候,实际上是已经不存在据险而守的可能性。他能做的,无非是要么主动出击,要么坐守坚城,待敌来攻。老袁选择了守城,于是后金选择了绕路,就这么简单。

            所谓偷越,不过是后来的粉饰之词而已,就算知道后金军的行动路线,老袁敢去邀击吗?不敢。几十万将士的鲜血得出的结论,敢去的都死了。老袁能做的,就是赶紧到下一道防线去防御,好歹能守住城,多少挽回点损失,要是后金攻城,也许还能找点便宜,于是他就跑到河西务去了。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明军和后金军的战斗力差距是明摆着的,换谁也没别的办法。

            • 家园 明白了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明军和后金军的战斗力差距是明摆着的,换谁也没别的办法”

              就是说袁接受辽东京蓟防御大权,动用天下物力,掌握包括随手斩杀大将的权力,最后几十万大军是前无古人的废物。

              也就是说你在证明袁大督师是大废物。。。。。。

              • 家园 你再怎么阴阳怪气,老袁也变不成是神仙,不能一步登天

                老袁当家之前,明军对后金别说打不过,连守都守不住,老袁当家以后,明军好歹能守住了,好歹敢依托城池打一打了,这就是好的开始。

                老袁要是能按你的要求一步登天,上来就野战干掉后金主力,他改名叫韩信都没戏。真要有个军事天才能实现这么伟大的设想,就不用靠写穿越小说,用现代科技,现代军制,外加对历史的全知全能去对付后金了。

                • 家园 探讨:你觉得你说的有底气么?

                  “老袁当家之前,明军对后金别说打不过,连守都守不住,老袁当家以后,明军好歹能守住了,好歹敢依托城池打一打了,这就是好的开始。”

                  别忘了前面的熊廷弼等人也干过几票,被老袁杀的毛文龙野战也打过的。满桂好歹也打过野战。

                  老袁好歹打了一仗,后来就前无古人的让后金军打到北京城了。

                  明廷对辽东是逐渐加大投入,最后反倒一天不如一天。我还是倾向于认为老袁是个靠运气和胡吹的上来的庸才,这个我承认还需要进一步的详实考证。但是至少老袁is not doing a better job than his predecessors,这个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古往今来,有坚固而且是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我考证过,实地考察过),被人家大踏步地攻破,而且自己拥重兵在后面追之不及,这样的蠢将蠹兵真是少见。如果是蠹兵,我认为蠢将也要负主要责任。加之,如果这个蠢将还把一个能打两把的下属(毛)杀掉,压制另外一个压制(满桂),真么怀疑都是可能的。

                  • 家园 你的底气可不怎么足啊

                    熊廷弼能打野战,坐视老奴灭了叶赫,然后击退了后金的数次试探,并顺手砍了些脑袋。毛文龙能打野战,被人家的留守部队切了几千人。满桂能打野战,死在北京城下。

                    你看,你举的例子,野战的失利,坐守的成功,这么热心帮我找证据,却之不恭,笑纳了。

                    你既然实地考察过,就受累说说从遵化到北京有什么“坚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吧,可别把遵化北面的长城也算进去啊。

            • 家园 精辟 该说的都说了 花花
    • 家园 太强了,有理有据,服了。

      虽然我在看《碧血剑》的时候,基本上还是同情袁的,但是后来基本上认为袁是‘取死有道’,袁到底是正义非正义,冤屈不冤屈,其实并不重要,至少我认为。但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中,袁可以说是极快的升职,做了很多的‘出头椽子’的事,仅他诛杀毛文龙,大言回复几年内平复辽东,足以使他把自己放在和百官对立的地位上,而这时,其实他唯一的靠山就是皇上了,不管他是‘脑残’还是不‘脑残’,就算没有蓟门之失,只要他在做事,一定会有错的,到时候,三人成虎,积毁销骨,他也会被皇上干掉的。所以袁的失败就失败在情商赶不上智商!

    • 家园 花赞,收藏
    •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之十

      对于走大燕山口的第三条偷越路线,还将遇到一个问题是,为何袁崇焕方在整个十三日对后金的行动一无所知。

      根据边事小记的陈述,蓟州袁崇焕方面迟至十四日,后金已经越过蓟西的时候才发现后金主力的去向,当时诸防蓟州的不只袁崇焕统领的关宁军,还有。古时行军打仗不可能不派遣斥侯,尤其是对关宁军这样的经常作战的部队更是如此。尤其蓟州东城关依山而建,山顶上想必有瞭望的士兵。燕山虽然不高,但一个山谷接着一个山谷,山峰之间相对海拔相差不大而互相遮蔽,所以即使在最高点,后金军在山谷里的行动也是无法看到的。十三日上午,后金派了二百骑兵,但大部队到达燕山脚下后便不知去向,袁崇焕众人应该可以推断出来后金军藏在山里,但可能误判为后金把主力埋伏起来,重演当日袭占沈阳的老把戏。

      对于大燕山口,明军不太可能不予防守。从袁崇焕分兵把口,还有一大堆"无忧矣"的话,他的自信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大燕山口配置了重兵还有大炮之类的防守是很有可能的。而如果后金进攻大燕山口,根据路程的推算,时间应该大约是十三日午后,根据明朝塘兵的设置和运作效率,无论如何,蓟州方面会在两个小时左右即会得到消息。如果按照该路线继续前行,在孤树-螺山-别山这一区间后金军就已经是在玉田到京师的大路上了。这一大路交通繁忙,给养运输、文书送递等等;同时还要在"蓟州外五里宿营",已经是把这条道路切断了半个白天加一夜,明朝方面不可能在十三日夜仍然毫无知觉。

      综合以上,我认为后金军偷越走过石岭口南的第二条路线的可能性很大。

      12 袁崇焕追击路线之疑问

      (不好意思,没想到前面写了那么多,现在总算来到重点了)。袁崇焕发出"不让敌越蓟西一步"的大话,但是还是被后金潜越,这样的问题顶多是个失算,胜败兵家常事,丢了广宁这么重要的地方只知道逃跑的王化贞,到这个时候还活得好好的,也没有被安个纵敌的罪名啊。袁崇焕得了这个"纵敌长驱"的指控,绝非是政敌一不小心给他加上的,一定有所依据。所以网上很多人解释为是因为后金军大摇大摆过蓟城而袁崇焕军坐视不战而任其通过;下一节我会详细分析这种可能性,结论是几乎不可能。

      我认为,问题出在袁崇焕军后来的追击行动上。

      前面通过对后金的行军距离的计算,可以看出,后金的时间也是很紧张的。就算采取袁黑的后金大摇大摆过蓟州的说法,也就是十四日晨后金军在蓟城城西五里的结论来算,蓟县南站在蓟县县城城南8公里,蓟县南到三河县距离为 92-68=24公里,加起来也有32公里。这样后金沿途所经县城基本上只能是一个过路的姿态,后金主力在绕出蓟州后到通州前不太可能走太多的弯路,但是从地图上看,就从香河县最北面的蒋辛屯距离三河县城到通州的主路也有15公里之遥。然而,崇祯实录里面确实记载了后金到达了香河。这样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第二个问题,是袁崇焕部的追击方向问题。 他们最后追到了河西务。我把前面的地图2重新贴一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看出,后金军的行军方向大致上是从东到西,而袁崇焕军则是从南到北,再看看十六日后金军所处的位置"驻营通州北",与袁崇焕军所在的河西务的距离,直线距离都超过了40公里,为什么差出这么远?

      周文郁的边事小记是这么写的:

      “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镇将议从间道绕出贼前,余请必分兵为二,以一出其前,一蹑其后。镇将咸以兵寡不可分。十六日,至河西务,营城外。”

      我们先看袁军在十四日那天的情况。他们得知后金主力潜越蓟西的消息,所采取的策略是西追,也就是说,袁崇焕部是知道后金军的行军方向是向西的,而且他们一开始的行动方向也是向西,为什么后来改成向南了?

      周文郁对袁军在十五日那一天的军事行动只字没提。如我前面所说,周文郁不能撒谎,但是可以隐讳,所以我认为,这里面很可能有一些不利于袁崇焕和关宁军的隐情。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情况,就是袁军的决定是"从间道绕出贼前", 而周文郁建议分兵,"一出其前,一蹑其后"。也就是说,此时袁崇焕军还有二个选项,包括来得及从间道赶到后金军行军方向的前方。那么,这里的间道是哪里?

      如果后金确实是越了蓟城,还在城西五里外扎营,那么袁崇焕军实际上是处在后金军的正后方,根本不存在间道绕出的可能性。因为后金军并不是在绕大圈子,就算是,袁崇焕军一开始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解释只能是后金军和袁崇焕军虽然都向西,但是双方处在一个平行的位置上,就是说后金军是在袁崇焕军的南边,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的话袁崇焕军可以斜着插过去,然后堵在后金军的前面。

      对照看一下前面的地图,这个间路应该就是从蓟县县城到邦均镇的那条成笔直斜线的近路。邦均镇恰好卡在玉田到京城的大路上,袁崇焕军大约想背靠邦均镇来阻击后金主力。

      可惜的是,无从知晓更多袁崇焕军在这两天的军事行动细节,所以只能做一番推测了。我想象的图景是这样的:后金军十四日早晨从宿营的山谷里杀出来,到了交通繁忙的别山附近的大路后,立刻为明军的哨探或者地方的塘兵得知然后报告给蓟州的袁崇焕。袁崇焕军立刻开始准备堵截,当然最先想到的是第一选项,即走前文所说的最为近捷的经过十百户的第一条路线;但是因为信使传递花了一段时间,行军准备又要花一段时间,显然这样到达别山附近的大路的时候只能是落在后金军的屁股后面。因此,袁军众将商议的结果是走斜线到邦均镇, 还是一个背城作战的思路。

      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显然袁崇焕军"间路绕出敌前"的如意算盘失败了。后金军的目标是通州和京城,显然是没有必要走从玉田到三河的大路的。因为他们从山谷中出来的位置,没有必要还要往北向蓟州附近靠拢,除非还想攻下蓟州城或者想寻机消灭袁崇焕的部队。所以更可能的是后金军在别山附近一带拐了一个方向,如上图中,选择上仓-尤古庄-桑梓-过泃河到黄庄-大厂的路线,这个似乎较大路更为近捷。而且,大厂当时还是明朝一个较大牧马场,属三河县管辖,可以补充后金军此时最需要的马料。这样的话,袁崇焕部在邦均镇等候后金主力的时候,后金军大约到达了尤古庄,两地相距大约14公里。说不定后金在邦均镇又玩了一把 200骑兵之类的把戏,然后周文郁觉得这种一再被戏耍比较丢人,就略而不提了。

      这里,需要了解双方的作战思路,才能准确理解后金和袁崇焕双方的这一系列行为。

      (未完待续)

    •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之九

      第二条路线,因为是捷径走直线,所以与过大燕山口绕了个大弧线的第三条路线相比,路程缩短了约五公里。考虑到崎岖的山间小路毕竟不同于大路,对行军还是会造成一定困难,估计二者需要的时间相差不多。从满文老档的"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的描述,尤其是其中的"乃"字,整个语气似乎表明后金在十三日这一天花了很多时间在路上,驻营的时候已经入夜了。(有人会说有可能十三日后金白天潜伏在山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晚上再偷偷从蓟州穿过,这个后面会详细分析其可能性)

      总之,无论是第二条路线还是第三条路线,对后金军来说,所需要的行军速度经换算后,都不超过平原地形正常连续多日急行军的平均每日37-40公里的速度。

      而且,从后来后金的行军路线,我认为后金不需要向北运动去利用过洇溜的大路,很可能会走从蓟县南面上仓镇从三河南面通过的路线,也即不需要向北绕一个弯子,这样里程还能节省五公里。后面会详细说明理由。

      有人问,这一路有好几条河流,地图上标明的就有三四条,而且据说于桥水库南面当年是沼泽地,后金兵怎么过的?很简单,当时是农历11月中旬,河流也好,沼泽也好,都冰冻上了。证据是11月20日后金在广渠门与袁崇焕交战的时候一部分骑兵从运河的冰面走,结果发生"冰陷",损失了一部分人。我认为应该是后金兵之前从冰面上走过,所以潜意识里以为骑马的时候通过仍然没有问题。

      不过对于运河的情况有所不同。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性的,冬夏水量差别大,尤其是冬天枯水期的时候,像松花江这样的大河都能缩小到像一条小河沟。所以一旦冰冻起来往往很快很结实。但运河不一样,因为是人工开凿的,有一定深度和宽度,平时又有自然河流的水量作为补充,所以冬季水量可能和夏季相比差别要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后金军要探明通州运河的渡口问题,以及后来出现的骑兵冰陷问题。

      后金打仗的时候喜欢选择冬季作战,比如努尔哈赤攻宁远;第一江河封冻便利骑兵的行动,第二后金从士兵到装备适应严寒下作战,而明朝方面,根据钱穆的论述,尤其是南方士兵不适应严寒气候,装备也不保暖,试想手冻得连刀都握不住,还谈何打仗呢。

      11. 后金十三日夜的宿营地点

      后金十三日夜的宿营地,就我所知道的,只有满文老档的“过蓟州五里外驻营”这一句话。我采用逆推法,假定后金军一天行军37-40公里,从三河县往蓟州玉田方向的大路丈量出这个一天的距离,看看大致是哪里。由前面的火车里程表可知,从三河到别山的里程是35公里。这个别山在那个五十年代的军事地形图中并没有标出来,对比现在的蓟县地图,结合石岭口、姚辛庄、定富庄、大田山等从五十年代迄今没有大的变化的地名,可以确认现在的别山镇,大致就是五十年代的二里店子。从别山镇往上,有一条小路到达王二庄,小路然后从王二庄经定富庄到十百户,这个就是前面所说的被古蓟城关挡住的第一条穿越燕山的路线了。

      从别山向东丈量2-5公里,发现这个距离恰好对应别山、大白山、螺山这几个地方围成的三角区域。这个区域是被四面群山包围的一片山谷,大白山以南到姚辛庄,向东到别山分别对应于东面和南面的两个出口。而北面,恰好就是我前面论证的古蓟城关的位置,与这个山谷在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大约2.5公里,大约就是满文老档的"蓟州外五里了"。不过这只是理论上而已,因为中间横亘着一两百米的高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8 大白山、姚辛庄、别山一带卫星图

      所以,我认为,这片山谷,很可能就是后金十三日夜的宿营地, 除了恰好是在第二条路线的出口处以外,还有如下特点。

      第一,地方相当大,容纳数万人马毫无问题。

      第二,非常隐蔽,后金在此还有一定可能性出其不意地从后边袭击蓟州袁崇焕军,当然实际中袁崇焕军防范严密(袁崇焕与诸将夜宿东城楼以待),打消了后金军的进攻蓟州的选择。

      第三,该山谷位于两个县的交界。石岭口、大白山、姚辛庄属于玉田县;而别山属于蓟县[1],换句话说,这也同样印证了为什么后金方面没有记载到过玉田,而玉田却记录了后金到过这里。按照后金当时一贯杀掠的政策,和该潜越期间捕杀哨卒的措施(满文老档957页),沿途的村庄和巡望哨卒势必难以幸免,事后明朝的善后人员应该报告主管州县也即玉田县,玉田县上报给朝廷。

      [1]蓟县和玉田主要以燕山和蓟运河为分界线。具体地燕山北麓属蓟县,南麓属玉田,大致以大秦铁路为分界线。蓟县和遵化的分界主要是石门镇到出头岭一线。

      12. 第三条路-过大燕山口偷越的问题

      过大燕山口偷越之路有一个问题,就是太显眼,明朝没有理由不在这里戍守。袁崇焕在玉田留下的三千兵马的用途,除了防御这个山口, 无法想出其他的解释,后面在谈到袁遣散援兵的时候会加以详细分析。不过,结合后来满桂侯世禄在顺义稍战即逃的事迹,也存在一定可能性, 即后金在驱逐了戍守的明军后由此进军。《清太宗实录》有这样一段记载:

      十三日大军至蓟州,前行哨卒,遇明塘兵五百,遂与战,生擒十五人,获马二十匹。是日,以书谕蓟州城内官民等,令之降。乙未(十一月十四),大军至三河县....

      这里「塘兵」一词, 根据<明史偶笔>一书中<明代的邸报与其相关诸问题>的描述,塘兵之设置是用来传递文报的,源于宋元以来的「急递铺」。从明代开始设铺递,每站相距十里,每站均设兵防驻,防兵亦称“辅兵或“塘兵”,前方的紧急军情由塘兵乘马传递,谓之塘报。这里后金军的哨卒在蓟州和明军有小规模的战斗,明军还有不少马,实力不强(后金方面不认为是关宁军),清军似乎没有大获全胜(估计逃跑得很快,不然应该会写"尽殪之"之类的),大约可以做如下几种可能的理解:

      一、是上一天十二日的马伸桥战斗。清太宗实录搞错。清太宗实录内容一般基于满文老档,但也有些来源于其他途径的叙述,作为补充,比如那个反间计。

      二、是蓟州方面从石门驿到蓟城一线的侦骑,对应于边事小记里面“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的叙述。问题是边事小记里面双方在十三日没有过接触战的记载。而且人数五百人未免有点多。

      三、是玉田方面戍守于大燕山口的士兵。但是五百人未免有点少。

      不知道哪一个正确。不管怎么样,各方面资料都没有在十三日后金穿越蓟州的时候有过大规模战斗的记载。

      所以,我觉得可能前面的第二条路线也即沿山谷西南斜向穿行并翻越一个山坡倒是更可能些。此路线比较隐蔽,又时值冬天,不会有谷底积水或者草丛等的障碍。地形海拔问题前面已经分析过,唯一的问题是需要向导,不过后金在遵化呆的那十天足够找一个了。尽管后金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是根据满文老档的描述,当时明朝方面一点也不缺少向敌人谄媚讨好的人。

    •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之八

      (抱歉,我不知道在西西河上怎么能正确显示一个数字图表,下面有点乱,追求效果的可到我的blog上看吧:http://minotaurking.blog.hexun.com/32344226_d.html)

      今天主要根据图1的军事地形图来计算行军距离。

      在计算行军距离的时候先确立一下比例尺。军事地形图是1:250000, 但是扫描后的图又经过了一次伸缩,所以20公里在图上下半部地图上1厘米代表1.30公里,上半部为1.32公里(细心点的人可以看到这个拼装图的经纬线略微有些对不上, 因为我不太会用photoshop, 实在很抱歉)。验算一下,玉田到丰润今天的公路里程为33公里[1],图上距离用刻度尺粗略量的结果为约26cm合33.8km,地图上标识为 15+17=32公里,三方算是差不太多。(军事图中的红色五角星是公路计程时起点和终点的标识)

      后金军在潜越蓟门这一段的行程,根据边事小记和满文老档,有如下记载:

      1)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边事小记)

      2)(十三日夜)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满文老档)

      3)十四日,大军至三河县(满文老档)

      4)(十五日),渡通州河,驻营城北(满文老档)。

      这样,十三日和十四日两天,后金的行军距离为从石门镇到三河县。

      图2所示的三条路线里面,第一条路线之前已经被排除。我们只考虑第二条和第三条两条路线需要的行军距离。

      先看走大燕山口的第三条路线。比起来, 这条路线绕的最远,弯子最大。

      图1的军事图里面, 标出了从遵化经石门过燕各庄和大燕山口的公路,沿着燕山的轮廓线到达引流镇(今名洇溜,又称蓟县南站,位于蓟运河,京哈线,蓟县到宝坻公路的几条道路的交叉点,距蓟县城6公里),然后经邦均镇(是三河县到蓟县县治和玉田两条大路的枢纽, 传说古代燕国的首府,距离今蓟县县治11公里)到达三河。这个是经大燕山口的第三条路线的大致路线。

      通过102国路里程知玉田县治到三河县治公路距离为60公里,由军事地图的标记知玉田至孤树距离15公里。用尺子量的结果,孤树至三河县治距离为大约为48 公里(孤树至二里店10公里,二里店至邦均镇20公里,邦均镇至三河县治18公里)。石门镇过吕各庄然后拐弯到燕各庄的路程大约13公里。燕各庄到孤树距离大约14公里。注:二里店在现今的别山。

      另外一个参考是新京哈铁路线里程表(如下所示,抄自铁路列车时刻表),后面的里程数是从北京起始算得。这里的蓟县南即前面说的引流镇。大家可以随便在网上找个地图,然后对照下面这个里程表定一下地图的比例尺,然后用尺子量上述距离,看看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北京 0

      北京东 5

      双桥 12

      燕郊 35

      大厂县 44

      三平 51

      三河县 59

      段甲岭 66

      蓟县南 83

      别山 94

      螺山 101

      玉田县 117

      另外一个是7060次列车时刻表:

      当前车次:7060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

      丰润

      始发站

      08:14

      0

      富庄子

      08:29

      08:31

      16

      玉田县

      08:46

      08:48

      34

      螺山

      09:02

      09:03

      49

      别山

      09:11

      09:12

      57

      蓟县南

      09:23

      09:25

      68

      段甲岭

      09:40

      09:42

      85

      三河县

      09:50

      10:01

      92

      三平

      10:10

      10:11

      100

      大厂县

      10:19

      10:21

      107

      燕郊

      10:30

      10:32

      115

      通县

      10:46

      10:59

      130

      双桥

      11:09

      11:11

      138

      北京东

      11:22

      终点站

      146

      结论: 此种走法从石门镇到达三河县治的距离大约为75公里。注意这一路途所经都是平地,后金军只需要两天走75公里,还没超过李自成连续八天行军的平均速度。还有一个疑问,后金有无可能受大车小包的辎重包衣拖累走不出每天37.5公里以上这个速度呢?答案是肯定的,据满文老档,后金在15日行程为自三河到通州,根据上面第二个表可知其行军里程大致为38公里以上。

      注:

      [1]中国国道-102国道地图和具体路线: http://www.sciauto.com/news/N20085/200852016027035.htm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