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沙读《六韬》 -- 沙海

共:💬34 🌺1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老沙读《六韬》——不败的真谛《守国》

      守国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

        仁圣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倡,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沙译:

      文王在询问了姜大大守土的真谛之后,过了几天当天,上午散会以后他又把姜大大留了下来。文王问姜大大:“姜相国,你说咱们纣王的国家这么大,他应该怎么个守法呀?”

      姜大大看了面前表情轻松的文王一眼说:“你先斋戒。等斋戒之后我会告诉你天地运行的规律;四季所对应的万物生长规律;圣人治国所遵循的规律以及民情变化的规律。”

      文王听姜大大这么说于是收敛了脸上神情。在斋戒七天以后,专门将姜大爷请进室内,坐在贵宾的位子上,并认真的跪拜以后坐在下手重新对这个问题发问。

      姜大大神色肃穆的说:“天有四季往复,地有万物生长。天下有无数百姓,治理这些百姓的只能是仁德圣贤的君王。四季之中,春天的自然规律,是万物欣欣向荣的生长。夏天的自然规律,是万物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自然规律,是万物都饱满成熟。冬天的规律,是万物都收敛隐藏。所有的事务都会有成熟衰败的时候。但是衰败过后又会再一次的开始复苏生长。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起点什么时候是终点。有为圣德的君主,从来都是按照天地的规律,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所以天下平和安康的时候,圣德仁义的君主并不会显露出来与平常人有什么不同。只有天下大乱的时候,拥有圣德仁义的君主才会显示出他的本色,显天地正气、拨乱反正救民与水火。这就是王国兴替的必然规律。

      圣德仁义的君主与普通人一样,都是在天地之间。所不同的是,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很多时候,按照一般人的眼光去看的话,是一片祥和的气氛,感觉不到百姓会有什么异样。但是只要民众内心中有所不满,那就有了可乘之机。只要有了可乘之机,接下来那就看用什么去争取天下了。所以圣德仁义的君主,平时会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一旦出现这样混乱的情况,他就会站出来以自己光明正大的形象作为先导,倡议大家、引导大家。使天下重新归于平安和谐。当一切恢复平静,他不需要为了争功而再进一步,也不需要为了退一步而让出自己的位置。大王,纣王的国家要怎么守相信你已经知道了。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与天地同辉的国家了。”

      沙评:

      姜大大将文王无意中很随意的一句话,引出了一段开天辟地的道理。读这段文字的时候,首先我赞叹的不是姜大爷的智慧与谋略,而是文王礼贤下士的态度。具体作为上级领导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下级,在《大礼》里就已经做过了阐述。在这里,首先是文王有相应的态度,姜大大才开始对他讲述自己的这番见解。

      我们把这一篇《守国》读下来会发现这并不是在说该怎么守,而是很清晰的表达了该怎么谋夺一个国家的基本纲领。

      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关于国家统一的一句话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所表达的核心理念在《守国》这一篇中都有体现。纵观姜大爷的思想。首先他强调了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接着他又反复强调了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好最高领导者这样的角色,现在通过《守国》告诉我们当天下已经不是这样的人在统治的时候我们一个怎么做。在这里我插一句不是姜大爷说的,但概括性非常强的话。“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名句。能读懂这一句的人,再通篇将前面所说的再看一遍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你说我说的太悬了?没有有关系。沙海将咱们孙大爷的这这5句话解释一下。

      以前最厉害的军事家(这里当然有咱们姜大爷的份了),打仗之前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敌人无法战胜的地步,之后再等待敌人出现可以被自己战胜的机会。这样的原因在于不可战胜的关键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而使你必胜敌人的关键则在敌人那一边。所以真正懂得战争艺术的人,他所能保证的就是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并不能保证一定战胜敌人。所以说,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会获胜,但这样的情况决定权不再我们自己手里。当对方也处在不可战胜的情况下时,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防守。当对方一旦出现可以被战胜的契机时,那就是进攻的最好时机。

      无论为人、处世,于家、于国都是一样的道理。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周围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国家也好企业也罢即便是个人按照这一条来做。我们需要具备仁、义、忠、勇、谋的品质。在前面我举过王老吉的例子。这里首先他需要自身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其次需要平常就拥有的良好口碑,再次需要对公益事业的支持精神,最后才是需要灵敏的反应与精心的谋划。没有良好的品质,没有良好的声誉也许早就在竞争忠淘汰了。何来汶川地震的一亿捐助。没有对公益事业的支持精神掏起钱来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大家都不是傻子。有什么小聪明,即便老百姓一时没有发现,难道你的竞争对手也都会轻易放过?

      所以说通篇谋国实守国。读懂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攻击敌人的最好机会,难道我们自己还愿意在自己身上制造这样的机会,来让敌人攻击么?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是说我们不攻击敌人,而是说只有把所有的对手都想象成正常人,都不是傻子;只有当对方出现错误的时候才是攻击的最好时候。在这样的机会出来之前,安静一点,咱们自己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让敌人着急去吧。呵呵。

    • 家园 【原创】老沙读《六韬》——怎样保护劳动成果《守土》

      守土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为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于世。”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沙译:

      文王问姜大爷:“应该用怎样的手段来守御国土呢?”

      姜大爷回答:“从大的方面来看。与自己国家关系好的,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国民,一定不能怠慢。自己的部属,一定要经常安抚。自己的边界,一定要注意巡视。从小的方面来看。国家的重要部门与重要事务,一定要严格管理与控制。一旦这些重要部门或者重要事务被心怀叵测的人给掌握,那国家的权益就失去了根本的保证。不能做从深谷底挖来泥巴把山堆高,这样的蠢事。也不要舍本逐末,去追求小利而造成大的损失。做事情一定要当机立断。就像太阳出来了就是要把东西拿出来晾晒。刀子已经准备了就是要准备宰杀吃肉。军队准备好了就是要上前线打仗。太阳出来的时候不把东西拿出来晾晒就会失去晾晒的最佳时机。刀子准备好了还不赶快割肉就得小心肉会坏掉。军队准备好了还不赶快去讨伐敌人那敌人就会反过来先对付你。堤坝之上一股涓涓细流如果不赶紧堵塞就会导致江河的泛滥。干燥的室外,一处星星点点的火苗如果不及时扑救就会导致燎原的大火而无可奈何。树苗上不过是两片树叶一样的嫩枝不加以修剪,到了树木长成就必须动用很大的力气使用斧头来砍伐。所以国家领导人的首要任务是使国家富强。国家不富强则没有办法推行仁义治国,就没有办法通过馈赠来增进友邦的感情。友邦的感情疏离了就可能成为对手,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政权就不可能稳固。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军队一定要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如果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那什么时候被别人所谋害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了。”

      文王接着问:“那什么是仁义治国呢?”

      太公说:“仁义治国说的是:爱护自己的百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爱护自己的百姓,大家就会和睦相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那大家都会高兴。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仁义治国的基本准则。处理任何事情都不能有人代替君主的权威。当然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明察秋毫、顺因常理。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能够归化的,就要多帮助多爱护;不愿意归化的,就一定要毫不留情的给与武力打击。按照这样的政策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天下自然就会归服太平了。”

      沙评:

      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首先不要被国的外表所局限.这样一来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把姜大大的智慧运用上。

      首先我们还是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所谓守土对于公司来说就是牢固的把握自身市场份额。之前我们有句话叫同行是冤家。但是在市场经济3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却会发现不一样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哪怕是同行相互之间如果关系融洽互相帮助往往利大于弊。一起合作在原材料的采购上会获得更大的利益;一起合作在产品的利润上会有更多的空间;一起合作面对外来的竞争会有更多的办法应对……

      好处简直说不完道不尽。但是为什么目前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却要多过互相合作呢?这是因为合作是需要双方面持久的善意的。

      姜大大在文中说“不富,无以为仁。”就很好的解答了这个问题。直观的说想要合作也是需要实力的。互相之间只有无法互相消灭才具备合作的基础。“不施无以合亲”说的是想要合作就需要双方都能够对等的释放善意。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串串门,送点小礼物是很好的维持感情的手段。能够找到与自己合作的朋友,自己的力量无形中就增加了不少。当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非常重要。要重视多交朋友,这是这段话给我的第一个启示。

      接下来我们会发现在这段文字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器不可借人。无论是国柄还是利器,最核心的含义就是最重要的部门,领导者一定要亲自把握。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六守中其实就已经有过强调。为什么还要反复强调?就是因为这一点太过关键。万一随心所欲的将国柄托付与人,而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那时候再后悔,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所以无论企业发展到了什么地步。无论你拥有了多少财富。把这一切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最安全的办法。

      这段文字的第三个启示是不要做傻事。在《大礼》中我们就知道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在《守土》中,姜大大给出的例子是从深沟里挖泥巴堆到高山上。这样的例子我们周围其实层出不穷。比方每个城市都有的拉链公路。比方家里媳妇胡吃海塞后痛苦的减肥。做任何事情都多考虑,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习惯。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再多思考一下行事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尽可能的提高办事效率。每天都问自己一句今天我做好了么?长此以往肯定会有非常大的改善。

      最后这段文字还教了我们一条。该做的事情一定要马上做。做事情要当即立顿。很多事情一时的懒惰,会造成今后需要花费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来弥补。现在,在出场检验的时候不认真,可能造成公司声誉的巨大损失。一勺“蛋白质”的随意添加,最终导致国内销量最大奶粉企业的倒闭。小恶不除必将成为巨患。把一切不良习惯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 家园 加我好友者,有宝!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写下去即可,会有很多人看的
      • 家园 【原创】老沙读《六韬》——老板喜欢什么人《六守》

        六守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专。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专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沙译:

        经历岁月的风霜,咱们的姬昌姬大爷也老了。在一次会议过后。他把咱们的姜大爷留了下来“说实话老姜啊,我的年纪也不小了。但凡是当国王的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永世维继。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君失去他们的国家呢?”

        姜大爷捋了捋胡子说:“这个事情很简单。主要是他们没有选择合适的人才来辅佐自己;也没有建立起能稳固国家根基的系统工程的缘故。能辅佐国君的人才必须要有六种特定的操守;能稳固国家的系统工程主要有三个方面。”

        文王于是问:“能辅佐国君的人才具体需要具备哪六种操守呢?”

        姜大爷于是回答:“很简单。这六种操守六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仁、义、忠、信、勇、谋。这六种操守。”

        文王接着问:“那应该采用什么样具体的标准,来分辨哪些人具备这六种操守呢?”

        姜大爷马上回答:“很简单。咱们可以这样来了解一个人。在财富面前他是否会无所顾及;在权利面前他是否产生骄傲;叫他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是否会专心致志;让他独立完成一份工作是否会及时汇报而没有任何隐瞒;遇见危险的事情是否会惊慌失措;让他处理事情看他是否能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来处理事务。一个人富有但依然遵从于礼法,那是因为他懂得财富的价值并不能超越一切,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仁的操守。一个人拥有了权势但依然为人谨慎,那是因为这个人依然相信公理,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义的操守。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坚持到底中途不为所变,那是因为他具备忠诚这项操守。一个人独立处理事情的时候还能够做到无所隐瞒,那是因为他具备了诚信这项操守。一个人在危机面前能够处变不惊,那是因为他勇敢拥有足够的勇气的人一定具有勇这项操守。一个人在处理事务的过程种懂得变通,那是以为他有智慧,懂得随机应变,这样的人就具有谋这项操守。”姜大爷顿了顿继续说“拥有了具备这六项操守的来来辅佐后,国家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有稳固国家的三项系统工程作为君主一定要牢牢的掌控住。如果对这三项系统工程中的任何一项或多项失去了掌控,那这个国家也随时可能面临危险。”

        文王于是赶紧问:“那是哪三项系统工程呢?”

        姜大爷说:“这三项就是——农、工、商三项系统工程。做好了农业这项系统工程,让农业稳定维持在一个特定区域,国家在粮食方面就没有问题。做好了工业这项系统工程,让工业稳定维持在一个特定区域,老百姓所需要的器物就有了保证。搞好了商业这项系统工程,让商业稳定维持在一个特定区域,则国内所有的货物才能顺畅的流通起来。做好了这三项系统工程,把各自区域的老百姓稳定在各自区域,就牢牢的把握住了国家的命脉。这样从事各自工作老百姓的生活就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就不会出现群体事件,各民族之间也不会出现群体事件。牢牢的把握住这三项系统工程,做臣属的就不可能取得超过国君的财富。只要认真的执行这项政策就不会出现地方反制中央的事情。”姜大爷再次停顿了一下对自己的话做出总结“有了很多具备这六项操守的人来辅佐君王,则君上能制定出很完备的政策。有了很完备的三项经济系统工程则国力充足。只要这么发展下去,那自然会国泰民安了。”

        沙评:

        什么样的人才,才是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问题相信困扰了很多人。姜大大对这个问题给出的建议是——仁、义、忠、信、勇、谋。这6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考量。

        在目前现代的生活中依然会有非常多的方面会遇见这样的实例。企业招聘来的员工或者任命的干部,对企业本身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为了杜绝这样情况的发生很多企业往往采用家族模式来发展。但是这样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无法绝对保证不会有变故的发生。其实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大权旁落这个问题上来的时候,事情反而好解决。姜大大给出的药方是经济命脉的绝对掌控。公司里生产、销售、物流3项,应该各成体系。各负其责并且不能随意的进行人员互换。这几项是公司里正常运作的根本。分项操作最终汇集点必然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层。随意的转换则在造成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的同时也将公司架构完整的假与他人。

        在目前很多实例中,都有出现做销售的员工将公司完整的销售网络复制或者透露给竞争对手,甚至自己摇身一变也成立相似的公司来抢市场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人才选择的问题。按照姜大大的6项综合素质考量来做的话确实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杜绝。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保证企业自身的安全。

        在做出决定之前要综合各方意见,充分考量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这在人事任命中,是及其重要的行事方针。

        作为普通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应该按照以上6点来要求自己。相信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能很快获得更好的机会。

        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待自己的工作,多想想还有什么是值得改进的。这个是体现你的智慧。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必须想到的是到底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应该怎么推卸责任。这体现的是你勇于担当的素质。任何时候都要讲诚信!很多时候,一句小的谎言需要一百句谎言来掩饰。有什么问题就及时汇报,可能的话把你自己的处理意见也一并上报。这样做也许会有一定的损失但你无愧于心。这样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你自己不会有任何的负担。你的上司也会给予你更多的信任。这体现的是诚信的力量。做人一定要忠于自己的事业。也许会有很多的诱惑在你面前。能够尽心尽责的把自己目前负责的工作做好,对自己、对事业是否都更有好处呢。如果真的还有其他的选择,也应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考虑其他的选择。因为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不要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关系而受到牵累,你说不是么?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以上4点相信很快就会出人头地了。还要记得亮点。一是仁、二是义。富贵不能淫。做人应该有所顾及有所感恩。懂得与他人分享,知道帮助别人。相信能做到这6点的你已经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了。相信一点——只要你是真正的精英就一定会被人接受。

    • 家园 这个厉害了

      通过这部3000千年的著作

    • 家园 【原创】老沙读《六韬》——做人的真谛《大礼》

      大礼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唯临,为下唯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唯周,为下唯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

      沙译:

      文王问姜大爷:“君臣之间在日常工作中,各自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呢?”

      姜大爷说:“这个很简单。君主当然是起监督领导作用的。臣属自然是做基层实际工作的。君王虽然是起监督领导作用,但一定要深入群众多了解实际情况。臣属虽然是做基层实际工作的,也据需要及时汇报不能有所隐瞒。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周全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方针,来让下属执行。作为臣属,最重要的就是将方案执行的过程不断反馈给君上,使君上能及时调整,将政策、方针稳定的执行下去。周密的政策方针,就像天时一样可靠。稳定的执行力,就象大地一样无私回报。按照天与地的规律带处理,这个就是最圆满的领导与臣属的工作态度了。”

      文王又问:“那作为领导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怎么做最好呢?”

      姜大爷说:“第一就是要稳重!什么时候都要处变不惊,自己一定要把稳舵。但是也千万注意一定要多听取意见,不能随意拍脑袋定调子。第二是善于启发臣属的智慧!要多鼓励臣属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与促进多用人智而非人力。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虚心!人不是万能的。多虚心接受好的观点与先进的东西,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狭隘,导致对新鲜事务无法接受。最后一点,就是要绝对的公正!人家做的对做的好应该奖赏,不能因为与君上的关系并不亲密而故意苛扣;有做的不对的也一点要惩罚,不能因为与君上关系亲昵作为理由来予以减免。”

      文王点点头“姜大叔说的太对了!你刚才说多听取意见的。那我具体应该怎么听呢?”

      姜大爷心想孺子可教也,于是说:“不能随便对他人的意见表示肯定,一定要听取多方意见,所谓兼听则明。也不能因为人家的意见与你的意见不一样你就不喜欢听,一定要认真考虑人家为什么这么说。人家的道理是什么。如果你一听见别人的意见和你的心意,马上加以肯定,这样是不对的。如果你轻易的加以肯定,就会失去对这条意见做出准确判断的机会。而你轻易的拒绝那些不和你心意的意见,则会导致人家以后再也不愿意提出反对意见。作为最高领导,就一定要有领导的气势。要让臣属对待你象高山一样仰望,而不知道你具体的想法;也要象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而不知道你具体的喜恶。你看那些神仙大家都说他们好吧。其实就因为他们从不开口说话。”

      文王又不明白了:“这个当领导的不说话?怎么明辨是非呢?”

      姜大爷偷偷一乐心说:就知道你会问。于是继续说:“嘴里虽然不说,但是眼睛一定要仔细看;耳朵一定要仔细听;心里一定要认真想。眼睛看的时候,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不要只看见一时一地,一定要有放眼全局、全天下的眼光。这样君上能明白人家这么做的道理,不会对今后的发展缺乏认识。耳朵也一样,要多了解各方面的意见。不要只听一家之言,一定要兼听兼信。这样君上就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做出综合的判断。心里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懂脑筋。不要局限在具体的事件上。一定要考虑今后可能的影响,并且这种考虑得是全方位的。这样对这些意见,君上就不会因为没有考虑周全而产生疏漏。对待一件事情,要像车轮的辐条向轮轴聚拢一样,将各方面的意见、情况、缘由综合起来看待。这样就不会有所疏漏与偏向,并且能够给出符合最大利益的最终处理结果。

      沙评:

      《大礼》这一篇,与其说是对君王的建议,不如说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建议。开篇说的是领导与下属的工作态度问题。姜大大的意见是“为上唯临,为下唯沉。”说的是当头的要做好领导,当下属的要认真执行。曾几何时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大为流行。所有的头头都在想——我要随便一说部下就把所有的事情给办好了多好啊!下属没有办好就是他们的执行力不够!我说的可比把信送给加西亚这几个字多多了!他们还是不会做啊。怎么人家美国总统就那么走运啊。我怎么就遇不见这样的下属啊。老沙说句实话您别不爱听啊。要么怎么人家能有声有色的当总统,您只能在那抱怨呢。因为一个政策的执行,或者一个决策的执行,纯粹靠下属严格执行你的命令是做不好的。把《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随身带的俄军与日军都是死脑筋。一个是两人一杆枪也要往前冲另一个是面对铁丝网楞用人往上垫的主。看书也要多分析。

      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多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多做综合的思考。及时根据反馈回来的情况不断做出对最终结果有益的调整。人家说的多明白啊。这个可是姜大大给咱们的姬昌姬老大下的药方。人家可是靠着这些意见一步步走向成功,最后建立绵延800年的大帝国的真谛啊!800年前欧洲还在黑暗里挣扎呢。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绵延不倒?就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永远都有一批为智慧之光照耀,永远冷静听取各方面的汇报情况,永远深刻思索对未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远尊重各种不同的意见,最后做出综合判断并给与最容易执行的方案的人。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作为领导不是要充分发挥一个人的力量与智慧。是要制定出,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够开动脑经发挥聪明才智的规则来。是要鼓励,所有人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并且最高效率的配合在一起的工作。是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别人可以来加以弥补,而不是我不喜欢的就一定是错误的。要知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能时刻认识到这一点,相信你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就。能时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注意与传承,相信你的事业就不会仅仅止步于不久的将会。

      因为善于给予与人分享是仁的表现,这里的给予并不仅仅是金钱是权利地位。也是表达意见的机会是分享思维的快乐。仁者是无敌的。是“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的!把人家不愿意听取的意见你能认真听取,把别人不愿意采纳的建议你能采纳这也是德的表现。是“德之所在,天下归之。”的!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对最有利与未来的情况做出分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这个是什么?这个不就是道么?“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哎呀。说了这老多了。你要还没有明白建议多看几次,多读几次。认真对照周围的事务。跟你说实话啊。按这办法做的老姬人家可是称帝了的。在家里老公要称帝可以参阅,在单位老板想称帝可以参阅。你要是员工也想称帝还是可以参阅。时间是无穷的。找到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一定会有好结果的。呵呵

    • 家园 【原创】老沙读《六韬》——国务

      国务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

      沙译:

      文王带着姜大爷回到了家里。到家了就直接问写现实的东西。“我说姜大爷啊,前面你说的那些123都非常有道理。现在我问你些具体的啊。这个国家怎么样才可以做到老百姓一直不捣乱就听我的,并且我们家一直坐稳江山啊?”

      姜大爷眨了眨眼睛一脸真诚的对他说:“说实话啊!这事情简单。你爱老百姓就可以拉。”

      文王眨了眨眼睛一脑门官司的对他说:“咱们这就是革命同志了啊。你说怎么个爱法?”

      姜大爷这个气啊。感情一开始我跟你说那些和着白说了。不过你是老大,没有明白我就再说一次啊。:“要让百姓因为你而得到利益而不是损害。要让你的政策多扶助百姓而不是产生破坏。要让百姓觉得跟着你有奔头而不是走绝路。要多给予百姓而不是夺取。要多做百姓能轻松接受的决定不要去勉强百姓。要多让老百姓开心不要激怒了百姓。就这几样。做好了这个江山就坐的牢靠。”

      文王睁着眼睛挠了挠头说:“大爷你说的太快也太复杂。再给解释下呗。”

      姜大爷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一墙边上。捏起个土块。边写边说:“工人要有事情做不失业,这个就叫保证普通市民的利益。农民要保证种子等农资物资的足量供应而不至于错过农时,这个就叫保证普通农民的利益。所有审理结案的案件都要经得起事后的推敲,这个就叫保证司法公正。对老百姓征收的税收不能太高,这个就叫给予经济支持。少修亭台楼阁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办事的官吏与政府机构能够不扰民老百姓就很开心拉。不过要是反过来你让工人失业就是损害了工人的利益,那工人就会反对你。你让农民因为供应不充分那就是败坏农业生产,那农民也会反对你。如果审理的案件老百姓被冤枉,那就会有无辜的杀戮,这样他们的亲属朋友会反对你。收太重的税赋则是对百姓的巧取豪夺,这样普通的百姓也会反对你。你多修很多亭台楼阁动用了太多的民力百姓就会感觉生活非常痛苦,这么勉强的生活百姓当然会反对你。特别是那些贪官污吏对百姓生活的骚扰,这通常是百姓愤怒的源泉。而这些对你的政权的损害是最大的。

      所有想要当好国君,就一定要象父母对待子女,哥哥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如果知道有百姓饥寒交迫,一定要感同身受为之忧虑。如果知道有百姓劳苦度日,也要感同身受为之悲切。所有对百姓的赏罚决定,一定要象对自己做出的那么慎重。任何时候向百姓征收税赋,都要先问问自己你愿意不愿意被收取这样的税赋。这些就是爱护百姓的君主所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也就是坐稳江山的必然规律。”

      沙评:

      说实话姜老爷子的话也好是春秋战国也好。这段文字的历史都相当久远了。前面的总纲中我们看见了仁、德、义、道也做了解释。这篇《国务》就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做出了总体的归纳。咱们还是以公司做比喻。老板们都会问:老天啊,老天。要怎么才可以让我的员工一直安心工作,市场份额永远不会缩小呢?我要怎么做才对呢?(哦呵呵。)

      一家大型的生产企业,无论是一线的生产工人还是白领都不希望失业。也不希望企业因为决策的失误而导致生产的浪费或者销售的不畅。这些情况都会直接的导致员工对企业的离心力增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企业也非一人之企业。董事长也好,总经理也好都是和最普通的一线员工一样——是一个工作岗位。也许你的自我感觉非常好。但必须把你自己的身份与普通员工等同,你才能够知道员工的想法以及员工的疾苦。

      所有的赏罚必须是公开、公平的!也许你没有能力给出很多物质奖励但哪怕是一朵小红花。只要你是公开、公平的给与的,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获得尊敬与表扬。就会形成一种向上的企业价值认同。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诞生。反过来如果你不是公开、公平的给与奖罚。那恭喜你!企业的价值认同一样会产生!当然这就不是一种向上的,好的企业价值观或者企业文化。

      企业高层往往有机会获得比普通员工多成千上万倍的收入。当然利益是谁都喜欢的。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纯粹靠金钱换来的能是忠诚么?他的所作所为真的对企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其实不是。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不对称的信息造成的。谁又比谁聪明呢?是不对称的信息造就了人员任用的神秘感。本书后来有专门的篇幅论述人员的聘用。我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国家的稳定靠的是人民百姓的安居乐业。企业的稳定,同样靠的是所有员工的安心乐业。优秀的管理者,会谨慎的对待任何与国民(员工、顾客)利益切身相关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国家(企业)的成功,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秉承一贯以民(员工、顾客)利为先的态度就一定会获得民众(员工、顾客)的支持。

    • 家园 【原创】老沙读《六韬》——经营的真谛

      原文:

      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沙译:

      文王听见姜老爷子说’天下事不过登高一呼而已’立刻兴奋起来:“登高一呼之后呢?天下就能归我了么?”

      姜大大急忙说:“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哦。天下可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利益者才能得到天下。妄图把所有的利益都自己独享的人哪怕已经得到了也会失去天下。时间是无穷的,财富也是无穷的。能够与他人分享的人才是仁君。只要是仁君,那就必得天下人心。能够平抑灾祸带来的死亡,能够安顿好孤苦零丁的弱者,能够帮助在疾患中挣扎的百姓,能够救济一时出现困难的群众,这样的人才是有德之君。有德之君必使天下归心。能够因百姓喜而喜因百姓忧而忧,将百姓的喜好当成自己的喜好百姓所厌恶的自己也厌恶。这样的人才是有有情有义之君。情有义之君才能让天下人与其共患难、同生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所有人都是贪生怕死的。虽然所有人都有品德高尚的一面,但是归根结底人是趋利的。能够使百姓获得更多的利益的人才是有道之君。有道之君所统治的天下,天下自然安康、和谐、万邦来朝啊!”

      文王听姜大爷说完一拍大腿:“哎呀妈呀!你说的太对了!你可不就跟老天梦里跟我说的那人,一样一样的么!来来来。大爷咱们立刻,上车!”于是文王就带着老姜头回去当师爷了。

      沙评:

      前面说的是具体针对的对象。这段文字就是具体实行的纲领了。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宗旨——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前面的鱼呀什么的才有了理论依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君权非神授!今天你我们都可以看见世界首富的举措——捞钱捐钱捐完再捞捞了再捐。你说人家的钱怎么就那么多呢?这都经济危机了也不见人家少挣。姜爷爷这番话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些现象。要有仁、有德、有义、有道做到这4点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登高一呼而天下皆应的人。咱们说的贴近生活点。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天下,因每项产品的具体情况不同,变成了无数个相关联又不互相统属的天下。这个天下就是市场。但是想要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下取得骄人的成绩就必须遵循以上四点基本原则才可以做到长治久安、牢不可破。如果你做不到也无非是“曼曼绵绵,其聚必散”而已。

      人好德而归利。是牢不可破的必然规律。“能与人共者,仁也”谁都是趋利的!你有了利但想独吞!好!你就是不仁的人!现在我回答你昨天老板与员工的矛盾到底这么协调。很简单。仁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做到仁那你的下属、你的员工自然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因为跟着你他也可以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当然你要时刻把这个观点灌输给所有的员工。他们自己甚至会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大家都在竭尽全力的工作的时候偷懒的小部分人是明显的,是会被唾弃的。这里的仁当然不仅仅代表了金钱或者权利。这个仁代表的是公平公正的分配;是名至实归的给与;是踏踏实实的态度;是谦和谨慎的作风。因为你做不到这些,即便你把自己全部的都给与的别人都不会产生仁的效果。因为分配不公会产生怨气;超出范围的给与会让人产生非分只想;没有踏踏实实的态度别人不会感觉到安定;没有谦和谨慎的作风会被怀疑权威的价值。所以,并不是你给工资人家就一定会好好干。一定要明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你是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顺便自己也成功而已。真能做到这点并维持成习惯。恭喜你!仁你做到了。

      光有仁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德。德是什么?“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简单的说,能够懂得扶危济困之人就是有德之人。仁能够换来忠诚。德能够树立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往往能够产生长久的影响。最近的例子是在汶川地震中捐赠一亿的王老吉。一亿人民币在新闻联播后面买5秒广告的费用。换来的是什么?是铺天盖地的赞誉,是所有消费者的嘉赏。甚至传出’王老吉掺有泻药成分’这样的头条负面新闻面前依然屹立不倒。为什么?因为人家有道德的标准。消费者会原谅他。反观曾经“曼曼绵绵”的蒙牛,为什么沦落到被收购的景况?人失其德天下共讨之!当然这个道德的标杆是需要不断树立的。并且保持常用常新的。因为人是健忘的。这也是为什么首富一定要成立世界第一的慈善基金的目的。其实他赚的钱并没有少,道德的标准树立后所获得的回报必然会物超所值。

      有仁有德的会得到员工的忠诚得到市场的肯定。有义的能得到什么?义这个东西平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这个东西就是人民的普世价值。所谓正义,不过是大家认为的正确的,并且按照履行的行为规范。有了义你就是大家的朋友,大家的伙伴,是值得信赖与跟随的人。有义的存在才能抵抗住诱惑经得起风雨。有义的存在,你的员工才会死心塌地的团结在你的周围。义——就是一切人类追求的体现。当然具体到单独的步骤相信不需要老沙来解释。因为哪怕是没有念过书没有识过字,也一样会在自己心中有自己的义。我就不再多做解释。

      现在最好玩的一项出现了——道!“能生利者,道也。”很重要的一项——生利!你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想要发展必须有个前提——生利!这个利不一定是现实的金钱利益,但必须是有前途,能够生生不息的周而复始的产生利益的体制。只有生利才可分利;只有获利才可行德。这个是仁与德可以广行天下的基础。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我多说了。你的企业不赚钱你开它干什么呢。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