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果没发生二战或日本不参战,东北三省是否会像外蒙一样不再属于中国呢? -- 北京胡同串子

共:💬58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百分之百可能

      关键在于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中央政府无力打破亚洲“日本最强”这个大格局,又面临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精英内部矛盾,对执政集团来说,能保有东南、中原、西南等地,也很不错了;江东虽小,尚可为王,何况这么多土地人口。所以承认现实是唯一选择。

      不过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无法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咱与世界格局割裂开来,日本无法回避美国争夺亚洲的决心,只能在总决战到来前多攫取资源人口,新的中日战争也就成了不可避免之事。

      顺便说一下,我姥爷是东北的所谓“国高”生,即日本人培养的预备汉奸,据他说他那一代国高生,多数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还是毫无好感的,但他出身地主,必须去。估计日本在台湾也是弄的这一套吸收士绅子弟的把戏。

    • 家园 我认为不太有可能

      个人意见.

      我认为不可能.

      蒋并非不抗战,只是在找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当时,经济发展比较快.同时,军备发展也比较快(拟装备若干德式师,可惜只装备一点,战争就爆发了).

      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战争再推迟5~10年会是个什么样子.毕竟对于苏美来讲,绝对不能容忍日本坐大.

      • 家园 顺便说一下开战时机问题

        近年来为国民党辩护的人士强调说抗战要是再晚打几年,会好得多。我只想指出一点:当中国失去东北以后,它的经济实力,特别是重工业和能源工业能力被大大削弱,而日本则取得了飞快发展。打仗是需要实力的。二战前的国际形势和冷战时期一样,以资本主义世界与苏联的对峙为基本矛盾,而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势力范围争夺毕竟是次要的,尽管有时非常尖锐化。日美联手,北上取苏联,东北、华北归日本,其余部分归亲美中国政府,这样的格局仍可称为双赢(中国人的意见形同放屁)。假使苏联生存下来,日本更成为前线国家,而有机会插手西北,日本本来就对穆斯林世界很感兴趣,做了很多准备。

        不过,即使这样的局面出现,我深信国民党仍会宣布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因为“不可能更好”而且“可能会更糟”!

        关于东北对日本帝国经济、军事的巨大影响,需要做全面的调查(日方自然早有详细的研究资料),不知有没有;如能上网,好事一件。

    • 家园 呵呵,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 家园 完全有可能。

      就象德国在二战前并吞奥地利一样,没有二战,奥地利现在应该是德国的一个州,估计捷克也会是这样。

      • 家园 这个类比不太合适

        德国和奥地利毕竟属于同一民族。在某些人心目中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所以德国使用的是合并的方法。在新国家中,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有着同等的政治地位。所以奥地利人希特勒成为德国的元首并不违反纳粹的理念。

        而东北和日本的民族完全不同。所以日本实行的是扶植傀儡政权的方法。东北人的政治地位低于朝鲜人,朝鲜人低于日本人。我们能想象一个东北人成为日本首相吗?虽然日本实行了移民和日化教育等措施,但日本人的比例在“伪满州国”内依然很少,受教育的人数也很有限。我们可以发现,朝鲜人和韩国人的风俗已经明显受到日本人的影响了。而今天的东北人则很少能找出类似日本文化的地方。这就说明了日化教育的失败。即使时间更久,其日化目标依然难以实现。因为我们国家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汉族人数极为庞大。从山东和河北等地持续地闯关东的人群在不停地稀释日化教育的成果。东北人在文化上受这些临近省份的影响要比受日本的影响大的多。所以我认为,日本期望的是在东北扶植一个傀儡政权,而不是吞并这个傀儡政权。

        给我的感觉,虽然日本人实行了同化教育,在很多方面他们却有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各种手段和中国人区分开来。可能他们害怕给了中国人同等地位以后,反而被融入数量庞大的中国人当中。也许和以色列国内的阿拉伯人问题有点类似。而这种做法对同化的努力是有害的。

        • 家园 奥地利和德国至今仍是两个国家,

          而且,奥地利的宪法明文规定,永远不并入德国。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是完全不同性格的日耳曼人,用于描述德国人的词汇,严谨、刻板、守纪律等,就不能用于描述奥地利人,与德国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地利人随意、散漫、不循规蹈矩。在德、奥边境相邻的两个小镇,德国小镇和奥地利小镇的民风迥然不同,尽管他们相距没多少距离。

          如果奥地利再跟德国合并,让奥地利人接受自己是德国人的观念,恐怕还是要颇费周章的,两群日耳曼人能不能最终统合为一个整体,也还是个未知数。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时候,明确表示要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德国统一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各自发展,两群日耳曼人的民族性已经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别,那么,他们互相之间的民族认同会是百分之百的无条件的吗?

          如果不是短短的十四年,而是四十年,甚或更长的时间,东北的汉人跟关内的汉人之间,是不是还会一如既往的有绝对的民族认同感?还真不好说。即使是有认同,谁认同谁呢?

          另外,希特勒在1925年就已经放弃了奥地利国籍,是无国籍人士,1932年,为了竞选德国总统才加入了德国籍,希特勒在做德国总理之前就已经是德国人了。

          日本在东北扶植一个傀儡政权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日本占领东北的最终目的就是吞并东北,不然他们不会在溥仪的继承人人选上花费那么多的心思了。

          二战末期,日本就曾经有放弃本土,死守满洲的提议。

          • 家园 我还是觉得不太一样

            东北与台湾不同。台湾有海峡隔绝,可以实现完全封锁,从而切断两地的联系。而关里和关外则没有这个情况。

            两地不存在谁认同谁的问题。两地认同的是大家都是中国人,而且在中国人之中,两地的相近性最大。

            我觉得民族认同感不是问题。我们可以看看日本与朝鲜。应该说朝鲜人从语言到基因和日本人的亲缘关系都要近的多。但被日本本国统治50年以后,朝鲜人的民族意识依然很强。由此看来,被日本的傀儡政权统治40年后,东北人的民族意识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时间更久了就不好说了。不过即使是南北朝那么多年,南北的汉族依然有认同感(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长了。)

            您举的希特勒的例子不太具有说服性。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日本人会认同一个日籍华人有资格成为日本首相吗?所以这里的问题是民族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国籍问题。

            • 家园 把东北完全封锁,

              切断关里和关外的联系,也不会是难事。

              关里和关外有交流没错,但是教育体系不一样的话,两地人民之间的隔阂恐怕会越来越深,更何况,东北如果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大搞“去中国化”“皇民化”运动以后,东北人跟内地人是否还会有那么强烈的认同感呢?再假如,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日本先进的工业化,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经济水平远远地领先关内,他们还愿不愿意接受自己是落后的关内中国领导下的中国的一部分呢?

              不管东北和内地分裂的时间多长,两地人民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血统摆在那里,无法否认。但是谁会是正统的中国人呢?该谁领导谁呢?内地经济领先于东北,没问题,东北回归;但要是内地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北呢?恐怕又会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就象现在的台湾问题一样。

              南北朝鲜,一致对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都是事实,但是,要南北朝鲜的人民实现真正的统一,恐怕不会是那么简单吧?

              汉族跟朝鲜族有不一样的民族性,由朝鲜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而推导出东北的汉人也会同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似乎牵强了点。看看同是殖民地的台湾,老百姓的民族意识就远没有朝鲜老百姓来的强烈。

              即使是台独死硬分子,也承认自己是华人,从来没有否认过,但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他们由老三段论推导出: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认同一个虚拟的中国,而不认同一个实体的中国。所以,他们的奥运代表团叫“中华台北”队,而大陆往往喜欢称其为“中国台北”队。

              在现在的台湾,呼吁跟大陆三通,进而统一的理由只有经济,而并不是什么民族意识,邓小平在这方面看的很清楚,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人家才会认同你,他搞特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经济,让特区先行赶上台湾,以有利于台湾的回归。

              而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差异并不大。

              决定民族认同,国家统一的根本是经济,而不是什么民族意识。

              提到希特勒,只是纠正你的

              奥地利人希特勒成为德国的元首

              日本人会认同一个日籍华人有资格成为日本首相吗?
              假以时日,不是不可能。日本姓山口和古坚的人都是中国人杨明州的后代,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代,有哪个日本人认为山口百惠不是日本人?安藤百福是日籍华人,日本人依然认为发明方便面的是日本人。

          • 家园 那个

            奥地利宪法可是占领军下的产物,兄弟我接触了不少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感觉双方之间的关系就象大哥哥和小弟弟之间的关系一样,大哥哥认为小弟弟太没出息,小弟弟认为大哥哥太自以为是。但是,在国际上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过分歧,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德国和奥地利就没少共同搅和。

            • 那个
              家园 奥地利的中立也是占领军下的产物,

              按规定不能加入欧共体,可奥地利于1995年加入了欧盟。

              德、奥因为同文同种,两次世界大战都站一起,但是普、奥战争还是狠狠地打了那么几次的。兄弟情谊很正常,但兄弟分家也很正常,不是非得要在一口锅里吃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