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上 -- 萨苏

共:💬97 🌺595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上

    这次回京碰上个网友, 一见面就说 – 你老萨够滑头的.

    何也?你写东西不认真净出错,出错了呢,人家拍你的砖,你悄悄改了又不理人家.

    萨一乐 -- 人家帮你改错,受益的是你,占便宜是你,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

    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在网络上经常会遇到拍砖的。

    这拍砖吧,多半是有备而来,而且既然是来拍的,大多数就不会客气,讽刺挖苦的话少不了.有人对这种话特敏感,一不留神会把自己折腾得跟孙悟空一样.

    一次,向一位历史名宿请教问题,请教完了说说历史学界的掌故,甚是有趣,随口叹息人心不古.

    老爷子奇怪,说何为人心不古.萨说您接触的这些名家,个个谦谦君子,雍容揖让,哪像现在网上舆论环境如此恶劣。

    老爷子淡淡一乐,说隔行如隔山阿,你哪儿知道专业玩历史的,那砖才叫往人脑袋上拍呢。

    勾起话头,老爷子讲起了当年编中学历史教科书时候的一段经历。

    中学历史教科书,老爷子是主编 – 而且是唯一的主编。

    有这个地位谁敢拍您呢?这衙门里你主编那就是城隍阿,哪个小鬼敢拍您的砖?

    谁都敢拍。

    城隍算什么?负责给中学历史教科书审稿的历史学家,哪位不是阎王级别的?

    且不说学问,光凭着辈份训你,你也只有站着听的份儿。

    那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 审稿的专家要是有意见,专家坐着说,主编只能站着听,而且只能听,可以解释,但是不能反驳。

    要说当时编历史教科书这件事,可以说大家都很认真,因为是当一生的事业来做的 – 知识分子么,著书立说很当一回事儿的。如果当时的各位知道今年中国一共出了21万种书,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既然如此,能被挑出毛病的应该很少吧?

    那可不一定,在这帮专家的面前,每一页教科书都是如履薄冰。

    比如,那天,有人来找主编,说有一段出问题了,专家要找您谈话。

    主编赶紧诚惶诚恐地就过去了,于是,一场对话就此开始。

    这种对话,因为人家有辈分和职务在那儿,自然带了训示的架势。本来双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种交锋纯属八路军斗共产党,却火药味十足。

    写到这里灵机一动,双方的名字都在学界有些影响,说出来不大好,不如给他们用化名吧。专家,就叫专家吧,主编,既然是反审讯专家,咱就借用李玉和的大名吧,这样可以比较突出共产党打八路军的对话特点。

    专家(坐在圈沙发里):玉和(当时专家的确是叫主编的表字,因为他属于主编的老师一辈,很正常)。

    主编李玉和(站在地上):哎。

    专家:看看这段,怎么回事儿?

    主编拿过来一看,是描写夏明翰烈士牺牲的内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夏明翰烈士

    这段文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上大概是这样的 – 夏明翰烈士,1928年被捕,不屈牺牲。在被敌人押赴刑场的时候英勇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其实,夏明翰烈士被杀前还给哥姐妻各写过一信,并给妻子在信上留下一个血的吻痕。

    这些,以当时历史教科书不倡导温情,而把烈士都形容成钢铁战士的原则而言,是不适宜放进书中的,编辑们确实也没往里放,自然不会惹祸。

    但是,当时教科书初稿中对于夏明翰烈士的描写,不仅仅是写了他的就义诗,里面还提到这样一段情节 – 临刑前,敌人押送夏明翰烈士游街示众,夏明翰从容漫步,坚贞不屈,口中吟诵这样的诗句 –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玉和”

    “哎”

    “这是谁的诗啊?”

    “这。。。”李玉和主编一看这段诗,汗就下来了。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是个搞历史的都知道这首诗吧,作者名叫汪兆铭 – 大伙儿更熟悉他后来的名字,那就是汪精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汪精卫

    汪精卫是什么人,那就不用说了吧。

    李玉和手下十几个编辑,分工合作,并不是每一部分稿子都经他手的。怎么把汪精卫的诗给放到夏明翰烈士身上了?!谁这么没常识阿,这不是给我机会去念检查吗?

    汗是下来了,李玉和心里却隐隐约约觉得,这段儿初稿他好像看过,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待续]

    关键词(Tags): #夏明翰#汪精卫#历史教科书元宝推荐:牛铃, 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
    • 家园 个人感觉

      我觉着呢,这个贴么

      老萨呢,有点酸,还有点耿耿于怀

      主编呢,有点前倨后恭

      专家呢,有点摆谱加政治正确

      其实呢,汪精卫写过有啥了?

      咱有例为证!

      “此头须向国门悬!”

      我觉得呢,老萨呢,还是要摆平心态,您现在可以说是方家了,不过大家呢,可能还不算,

      其实,就算是大家,有点错被人挑,或者没错耶被人挑又有啥呢?

      真正做到“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整个历史也没几个吧。

      • 家园 全诗,劳驾
        • 家园 。。

          梅岭三章(选一) 陈毅

          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 家园 原诗

          《狱中杂感》

          汪精卫

          西风庭院夜深沉,彻耳秋声感不禁。

          伏枥骅骝千里志,经霜乔木百年心。

          南冠未改支离态,画角中含激楚音。

          多谢青燐慰岑寂,残宵犹自伴孤吟。

          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

          瞻鸟不尽林宗恨,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 家园 多谢萨大苦口婆心,上纲上线者可以休矣

      我想萨大的意思,那个政治敏感的年代,玉和同志出了这么档子事,专家固然有较真的一面,有坚定革命性的一面;可也有温情的一面,有高抬贵手的一面不是。

      这几天河里争吵频仍,吵来吵去,有划派,有党争,有扣帽子,有人愤而出走,没必要的,也违背了河里一贯的精神。我们吵得毕竟也不是什么敌死我活的事情,大家观点各异,各自表述。不造谣,不挑拨,摆摆事实,讲讲自己观点就行了,难道都要去专家拍板砖不成?

      被拍了的筒子也消消气,玉和同志有材料,有证据,自己也是有学术地位的专家,犹且被这样一板砖拍的天雷阵阵,您挨点网络拍砖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消消气。大家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就是了。

      萨大长者,端得是语重心长也幺个

      马屁马屁~~~~

    • 家园 抖那么大一包袱,费那么大劲,就为一句话?

      看来委屈很大啊。安慰安慰![MOVE]人家在江湖飘啊[/MOVE][MOVE]哪能不挨刀啊[/MOVE]

    • 家园 【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下

      这一声“玉和”叫得人胆战心惊,主编心知不妙,却不知道不妙在哪儿。

      会不会是要说1928年汪精卫都发动“七一五”一年了,夏明翰怎么还这么没觉悟吟他的诗?

      这样说就没道理了,不吟这个吟什么呢?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烈士是否还要考虑一下未来建国后的民族团结问题?夏明翰烈士当时是赴刑场,心情激荡,与这首诗的意境颇为相似,感染力很强,这种时候谁还能指责烈士要三思而后行呢?

      那就是专家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那他这砖会在哪儿等着我呢?主编一边两股战战地“哎”一声凑上去,一边察言观色。

      只见专家眉头微皱,问道:“夏明翰烈士牺牲在哪一年?”

      “1928年。”主编干脆地回答 – 您老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那汪精卫叛国投敌是在哪一年?“

      “1940年。。。前后吧。”正在高度警戒琢磨的主编不敢把日期说死,来了个含含糊糊。

      “那就是了。”专家斜瞥主编一眼 – “汪精卫叛国投敌,夏明翰烈士不知道,你李玉和也不知道么?”

      “你这不是历史知识错误,你这是政治错误啊!”

      一句话如五雷轰顶,主编当时一个踉跄 – 敢情您这砖在这儿等着我哪!

      当时的政治气候就是这样,主编的家庭出身又不太好,这要是顺着纠上去可不是闹着玩的。可专家就是坚持要做一个“政治错误”的纪录。人家不是不近人情,人家是坚持真理,而且认为这样可以让李玉和从此接受教训。

      合着还是为了你好。

      政治错误可不是闹着玩的。历史这玩意儿博大精深,脑筋一短路就容易出错。比如主编的一位好友,有一天给学生讲《宋史》,讲到“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短了路,大发感慨起来 – “你看看,当时潘美就是大名人啊,用现在说法是偶像明星,粉丝很多的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名潘美,杨家将中潘仁美的原型,慢来,大名潘美,小名是什么呢?绰号是什么呢?

      这也是教授,不过他犯的错误也就是同行没事儿开个玩笑罢了。

      政治错误可不一样,给你加上这个Title,有个风吹草动你就是出头鸟,架着出去批斗也是你,去干校也是你,连家属都跟着倒霉。

      这件事怎么辩?

      说汪精卫人是坏的诗是好的,不能否定其诗歌上的成就,所以。。。

      说汪精卫早年和后期的经历应该分开,不能否定其早期还是革命的,所以。。。

      说历史教科书里放汪精卫的诗不会误导其历史形象,所以。。。

      人家一句话就能给驳了 -- 不论道理在哪边,你肯定对汪精卫有感情,要不哪儿这么多理由念他的好?

      越描越黑,别辩了,再辩您老就成汪粉了。

      主编一句话也不敢辩,只是心里有把最初放这段东西进教科书的编辑踢死的欲望 – 你这不是挖坑让我跳么?

      他不敢踢夏明翰烈士,人家上刑场吟谁的诗,他管不着。

      他也不敢踢专家,那主儿他惹不起。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中国。一帮大小专家都和主编有些深的浅的关系,他要真打成反革命发配了也就罢了,大家划清界限都来不及。不过既然还没打成呢,拉兄弟一把的自觉还是有的 – 再说,谁知道他犯了政治错误换谁上呢?这种无定向炸弹换谁抱着舒服?于是,众家兄弟纷纷求情,苦苦恳请某老惜才,手下留情。

      最后,专家总算给了大家面子,说 – 这事儿咱们就不记档了。。。

      瞧,这就是专家,给面子都给得这么风雅。

      [完]

      • 家园 如果就事论事, 这位专家其实是个好人

        看结果吧:

        专家提了意见, 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删掉了, 也没入档案, 应该说皆大欢喜。不能因为人家专家提了意见, 说了句政治错误就成政工了, 要知道, 没有专家把这一下关, 回头文革时倒霉的可不止李玉和主编一个人; 而所谓政治错误, 既然没入档, 应该看作对李玉和主编敲打一下, 帮老李紧紧脑子里那根弦, 在当时的背景下, 如果 主编听进去了, 有点警惕, 可是受益无穷, 要少受很多罪的!

        • 家园 同意,真要是这句话上了教科书

          白纸黑字的摆着,不明真相的群众加上别有用心的酷吏,玉和同志落到真正的文字狱里面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呢。

          这不过是提醒玉和,不光要有专业知识,政治这根筋也不能没有。

          • 家园 即使没有政治因素,这位编辑也有失误之处

            他编写的教材是面向中小学生而不是大学生乃至专家,不仅要考虑真实性,更必须考虑教育性,中小学生注重的是道德和理想的养成,这类细节写进去不仅给学生而且会给教学的老师带来不便,要解释清楚很不容易,教材毕竟不是用于卖弄书袋的。

          • 家园 嘿嘿,未必

            有例子:“此头须向国门悬”

      • 家园 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如果夏确实吟了这一首诗歌,那么作为历史事实,是可以在其它历史著作中记录并讨论的,但是放在教科书中就不合适,删去也谈不上篡改历史。这位专家无论于公(教科书的编订)还是于私(对于主编)都是很可取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