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老一辈的“节欲”情结说起 -- 八角酷鱼

共:💬115 🌺1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老一辈的“节欲”情结说起

      本人成长于80年代初期,自记事起,周遭事物便在一刻不停的飞速变化。现在很多人把“80后”做为一个整体加以评判,我却不以为然。本人自幼受到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教育,比我小的很多85后、90后待人接物的观点却跟我不一样。这个情况我疑惑了很多年,最近才总结出,一切都由我所受教育中的一个核心观点“节欲”而来。

      举一个例子,很小的时候,夏天天气很热,我躺在床上午睡。电风扇在另一边的家具上,只开着一档风,基本只能挠挠痒。我乞求妈妈把风开大一些,她却说为了保护电扇,只能开一档风。

      同样是夏天,家里买了西瓜,一定要留到晚饭后,睡前,最凉快舒适时吃。照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曾多次尝试过在正午顶热时吃瓜解暑,却总被父母劝止。

      那时候我就开始奇怪: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偏执。随后发现,很多事情都有相似的状况。比如中学时,我一度很喜欢躺在沙发上看小说。母亲见了后,坐在我身边谆谆教导:坐沙发会软化人的意志,让人贪图安逸,不知进取。我本想反驳,忽然灵机一动——他们似乎对于“舒爽”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在明了这一点后,我便对这种上纲上线不再意外。

      为什么长辈就是不让你“爽”,为什么他们对“节欲”有如此偏执的爱好?我思考许久,总结出了如下几个原因:

      1. 当然是传统的力量,中国人历来提倡勤俭,知足常乐,中庸之道。别的不说,西方的近现代史便是一部“纵欲”的血泪史。

      2.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实际上很多时候,物质意识的相互作用很难分清谁先谁后。我们的父母辈都来自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奢侈浪费当然有天然的抵御和反感。放纵欲望,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万恶之源。

      3. 价值导向。很小父母就教导我:玩物丧志。他们的想法是自幼便要懂得节制,防止长大后面对花花世界和诸多诱惑,丧志意志和抵抗力。

    但这种做法有没有用呢?我自身的经历证明,“节欲”起码对于个人来说,并不是一剂良药。

    通宝推:公鲨,半夜落水,littles,
    • 家园 苦节不可贞!
      • 家园 乖乖,易经都出来了

        老祖宗其实也不是只有一种口径,看看先秦的好多东西,跟现在都很相似

    • 家园 适度即可

      记得80年家里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高频头是一转卡卡响的那种。开始只有一个频道,不需要动。后来频道增加就被家长告诫不要经常换台,怕影响高频头的寿命。可换台的欲望还是难以抑制,趁人不在时搬动的次数反而更多。结果85年这台电视就被彩电顶替下岗了。送给别人又用了数年直到不亮高频头也没有坏。

      其实不论人或物,在寿命期内只要不是过度操作即可。若此种适度称为“节”,即为中庸之道。

      然而这个度的标准,不同环境是不同的。比如电扇或我前面说的电视,在几十年前,是一个家庭里重要的电器,购置资金占用了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为了保护投资而进行的一些过度珍惜很正常。但在现在就有些过度。毕竟这些东西是为改善生活质量而服务的。其工作状态未超过设计工作状况即可。

      对于奢侈浪费各个时代的标准不同。反对奢侈浪费本身是正确的,关键在于何种程度是奢侈浪费。

      而人对生活环境舒适的需求本身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否定这个需求也就等于否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

      • 家园 哈哈,提到电视机

        我们家在购入第一台彩电的时候,就牢记并恪守了这样一条常识:频繁的开关不利于电视机寿命,所以开机之前要预热,开机后半个小时内不能关机。

        后来到朋友家做客,朋友打开电视,翻了几个台后没好看的就啪关了,我们便忍不住提醒:这样不好。朋友还奇怪:又没有好看的节目,我关我的电视,怎么就不好了

        七八十年代,确实是物品比人金贵,没办法的。

        • 家园 是有这种问题

          以前的电视里有一个高压包给显像管用。频繁开关,高压包容易损坏。还有电路板上的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什么的,也是类似。当然所谓的频繁开关是那种极短短时间不停开关,造成瞬间冲击,通常有小孩子喜欢玩电视,几秒钟能开关几次十几次的,大人肯定要制止。

          你那个开机半小时才关机,实在是过了。至于电视机开机前要预热,我也想不出怎么个预热法。

          你的一系列例子里,如果你能想通其中的道理,才能把握住这个度,才不会有你现在的迷惑,也才有可能达到“随心欲,不逾矩”的程度。

    • 家园 不打算和你争论

      只和你聊聊常识性的东西. 在中医看来, 任何事情,过了头对身体就是伤害.中国人的节欲要求不只来自于文化,或者物质的匮乏,其实也来自于几千年的养生之道.事情不要做到极致,方能长久.

    • 家园 思考角度而已

      其实就是认识世界的角度问题。

      传统上这叫惜福,古人讲人一生的禄米是有限的,浪费的多了就短命。这是迷信

      生活匮乏不稳定的时候自然会有这样思想产生。不然人很容易就饿死了,这是现实。

      过于放纵弄坏的身体,就是健康问题

      10亿人都跟美国那些过日子,地球能承受不,这就变成了环保问题。

      未必都有正确答案的。

      • 家园 思考角度,花!

        本文的主旨就是提供一种思考角度。

        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我们认为它是什么”。节欲问题,不在定义,在于定位。

        假如地球上有两类人,一类人不断地占有,纵欲,一类人节制,那么短时期内前一种人会相当的富足,强大,另一类人的空间会不断缩小。但这么干显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那么另一类人该怎么做?

    • 家园 我生活中所见却在很多方面跟楼主相反

      起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随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再后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与传统思想的内涵比起来,“节欲”概念过于单薄。中国人的道理是: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

      我生活中所见却在很多方面跟楼主相反,至少我这里能提供反例。若样本数量不够,结论则有可能走样。

      用过大的道理来论证过小的事件,往往有问题。

      还有,逻辑是重要的。

      楼主还是不妨多看,多听,多想,不忙下结论。

      这些讨论的特征常见于高中生,而八十年代初生人,现在已经在中国各行各业发展事业,已经成为社会的栋梁。楼主还要加油。

      最后归到一句话:楼主还是要淡定。

      悟空,你尽管捅死我吧,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

      身为八五前的你,应该会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吧。

      • 家园 【讨论】无论相似或相反,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

        您所说的三个阶段,唯物辩证法叫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认识的道路是一个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即使到了第三个阶段,认识也未终结,还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下一个肯定-否定之循环。

        关于传统。

        中国人好中庸之道,是为了跳过曲折的拐角,蜿蜒的道路,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达到终点。

        肯定不是完全的肯定,否定也不是完全的否定。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说,这当然是捷径。

        但从认知的角度,不走到极端,认识怎能通透,不跑到天涯海角,又怎么理清海底下的暗礁。

        对于担心我过于停滞在第二阶段、陷入迷途的好心读者,我只说:这是有意为之。内容还未完全展开,敬请期待。

        您说:八十年代初生人,……已经成为社会的栋梁。

        我觉得还是加上“即将”二字为好。

        最大的八零生人,如今也不到三十岁,在权力体系中进入高层的有多少,在利益分配上占据优势的更是微乎其微。

        您说的,主要还是从承担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角度来的吧。

        只不过我们这一代,还未被充分给予信任。

        道路漫长得很,只总结,不结论,便是我的态度。

        另外,再补充一句:无论一个人心智多么成熟,用多少知识和理性武装自己,在无意识层面,他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 家园 节欲

      很多时候是有它的道理的,只是很多人直接就采用结论了。自己不知道,也不明白这个认证过程。

      中午不吃西瓜,是因为这个时候吃不冰的西瓜,效果不好,糖还会造成产热增加。冰的则容易引起腹泻。

      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躺在床上的问题,等你到四十后就慢慢明白了。

      确切的说老一辈不是节欲,而是反对纵欲。而反对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洪峰来临的时候挡一下。三峡也是这个道理

      • 节欲
        家园 这个叫独断

        祖辈的教育方式都是这样,只告诉你这么是对的,却不说为什么。老一辈这么懵懵懂懂过来了,再教给年轻人。却往往在这样的传承中,偏移了本来意义。

        您说的有理,节欲或者说反对纵欲确实有促进身心健康的意义。这里举的几个例子都不大好,难怪有人反对。主要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一下笔反而不知从何说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