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教下国内、日本和美国的研发环境有啥差异 -- 厚德载物

共:💬72 🌺1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些工作可不可以民工化?即民工+电脑。

                    只需要少数高科技人员,带领多数民工+一定配置的电脑和仪器。

                    就把分类都做完了。人力投入成本可以控制,不高。

                    不需要若干院士带领若干研究生,这个模式。

                    我记得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因为计算机能力的突破,成为人类科技史上屈指可数的能够按预定计划时间(甚至提前)并且不突破预算完成的大科学工程。

                    • 家园 理论上是可以的。

                      实际上,科研院所里面大部分是留给科研人员的编制,没有多少给民工的编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理论上,的确是初中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做这些活。当然也有局限,1、初中高中生由于知识的积累很可能不便于发现物种间的差异,从而造成鉴定出物种数量偏少;由于素质不够高,在做的过程中有可能伪造数据,或者造成数据出现偏差。2、民工的岗位必须是固定的,但是鉴定中心一般都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很高,而且没有这种固定岗位。3、目前只有若干鉴定专家鉴定出的才是权威的,即使民工会干,也没有上岗证,出来的结果可能不被认可。4、像南海那种,由于物种数量太多,一般的博硕士用若干年的时间在老先生带领下还未必能做到鉴定准确,要民工来做的确是有点勉为其难。

                      但是我相信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国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不再自己看样品,而是送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鉴定,给钱就是。

                      关键是体制。反正有更便宜的劳动力——硕士博士,老板们不会雇佣民工的,民工现在比硕士要价高。

              • 家园 花谢方mm如此多的细节

                我的回帖实际上是针对这句

                事实上现在国内的气氛,能干出来点东西,简直是奇迹。尤其是基础科学。

                我只是想说,不能看到缺点就否认中国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国际上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中国基础研究的崛起了,虽然目前垃圾居多,但是假以时日,必有成就。

                我不否认这个文章定前途的制度有种种缺点,但是除了这个那些啥也不懂手里又有大把钱的官老爷们又能相信谁?国内专家都是有利益关系在里面的,谁又能知道他们可信不可信。没有利益关系的非专家更是容易被忽悠,提出的意见可信度跟随机量又有多少区别。

                不过如果不是方mm提到那么多中科院的研究所经济如此困难,我都一直以为中科院各所不会为钱发太多愁,因为我接触过的几个所都挺有钱的,于是一直觉得国家对此投入还是挺大的。当然各所之间肯定有富有穷,其实别说各所之间,就是所内也是有差距的,只是没想到穷的能那么穷。

                我不是老板,只是偶尔想想为什么这个制度会存在,如果取消这个制度又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进行分配。

                我不太清楚欧美其他所得经费或者考核机制是怎么样的,说说我呆的德国某研究所吧。我的大老板在本领域还算是牛人之一,但是每年的经费特别是第三方经费是在逐年下跌,这个可能跟德国的经济形势有关或者其他原因,我并不清楚。从去年开始,研究人员不再吃大锅饭拿死工资,每年将有4%的工资浮动,取决于对项目组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一是实验进行的情况,二是文章数量。实验进行情况大约由小老板跟大老板共同定一个目标,文章数量是组内平均scientists每人每年两篇,博士生每人每年一篇。去年我们组的实验完成还不错,总文章数量也够了,但是由于各个方向不均衡还是评了个中下。我们组有一个方向一直有两个scientists在做,项目的钱不少,但是文章太少,于是今年其中拿终身合同的退休了,另一个立马被开,整个项目取消。

                按说欧美的科研制度已经这么多年了,应该比较成熟了。为什么还向中国的文章考核制度靠拢呢?我觉得都是钱闹的,因为老板去申请经费也要文章,这点我小老板跟我们不止一次的提过。大约以前钱不是什么问题,申请经费也容易所以对文章要求不高;等经费紧张了,你不拿一些显档次的文章就没那么容易申请到钱,所以自然就有这方面的压力。

                其实我大老板很看不惯中国的科研的,他认为中国政府干涉太多了,不过我觉得他是想当然,我们所跟国内没什么交流。而且国外的科研还不是要看金主的脸色,不过这边金主不一定是政府罢了。今年国内有个会议他也去了,还参观了中科院下的一个所,回来就对中国的科研情况有了不同的看法。

                当然目前的文章考核制度还有众多弊病,比如不同方向学科之间的比较导致冷门方向没有竞争力。这个还是需要有个比较合理的分类把他们隔离开,保证冷门专业的传承。

                我理解你的不满,只是跟老板的分歧这样的事情实在怪不得考核制度。那得怪中国的学而优则仕或者官本位或者随便什么其他的东西。我很同情那些在艰苦环境或者恶劣环境中学习的同学,我自己也被老板痛骂过,那段时间真是很受伤。但是能怎么办呢,人家是老板,是大牛。忍吧。

                实验室基本上都是这样啊,不可能学生毕业了都留下来吧。一靠实验记录,二靠时间重叠传帮带,没什么其他好路。现在一般硕士博士都是三年,师兄师姐带下一届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吧。而毕业后的工作是学生自己选的,如果你选了一个跟原有专业不同的方向,自己应该有心理准备,怪不得别人,再说大部分人读研究生也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实验方法的。

                最后同方mm一同bs那些不负责任的老板。

                • 家园 其实问题很复杂也很严重的

                  “我们组有一个方向一直有两个scientists在做,项目的钱不少,但是文章太少,于是今年其中拿终身合同的退休了,另一个立马被开,整个项目取消。”

                  这个就是很大的差别啊,国内基本上都是给学生一个方向,如“你要做***”这种很大很空的范围,但是老板通常不去接触任何实际的问题的。你说的scientists的工作,在国内都是由学生完成的。甚至这些学生连接触课题申请书的机会都没有,仅仅被当成做实验和完成课题任务的工具。你说的如下部分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几乎不存在:

                  “实验室基本上都是这样啊,不可能学生毕业了都留下来吧。一靠实验记录,二靠时间重叠传帮带,没什么其他好路。现在一般硕士博士都是三年,师兄师姐带下一届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吧。而毕业后的工作是学生自己选的,如果你选了一个跟原有专业不同的方向,自己应该有心理准备,怪不得别人,再说大部分人读研究生也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实验方法的。”

                  国内的老板,很多人就是为了忽悠点课题挣点钱花花,对某个问题某个领域其实没有很深的研究,搞得整个课题组是个大杂烩,十几个学生一个人一个课题或者一个方向,差别可以非常大,彼此之间根本讨论不起来。有课题了就抓个学生来做,课题做完了人也毕业了,上面又没有干的时间比较长的接触实际的scientists带着,当然就是人走茶凉,下次再忽悠到了这类的课题,就再抓下一个学生从头开始。这样,怎么折腾都是低水平重复,每个人都做不深入,老板又不接触第一线,也不可能深入地去探讨问题。

                  还有更可恶的,大老板小老板都不带学生,直接丢给高年级学生,高年级的就让低年级的略微做点帮工的事情,或者重复下自己的实验。我一个同学在郑州大学读硕士,她的师兄给她把自己的实验稍微改了改,本来是苯环上连羟基的,多加个甲基,再去做它的合成。实验步骤不变条件也不变,混篇垃圾文章毕业拉倒。

                  看您说在德国,不是在马普下属的某个所吧。呵呵。国内的贫富差距是你想象不到的大,而且科研经费的浪费和黑洞也是相当多的。虽然我还是体制外的人,没有怎么接触过。

                  • 家园 如果您心情实在不好,推荐一个漫画网站

                    PhDComic,一个国外PhD毕业生搞得专门画倒霉的PhD的漫画网站,很搞笑的。可以发泄一下,而且看了那个,我有一个想法: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些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

                  • 家园 国内也有老板对课题盯得特别紧的那种

                    我以前实验室,老板有对技术细节的决定权却不做实验,结果经常让学生试各种疯狂想法,学生弄的没办法,郁闷的很。

                    • 家园 哎呀,同感同感

                      你是国内的实验室吗?我们老板就这个样子。

                      搞得我现在博士都不能按时毕业了。

                      • 家园 我国内的老板就这样

                        现在在国外,老板完全大撒手,让我有点不适应。呵呵,对付这种老板你别把他的话太当真,自己想清楚了怎么回事,认真做下去就行了,到时候再给他结果,用无懈可击的结果说服他就行了。

        • 家园 如您所说

          这个就像马太效应一样,强的越强弱的越弱,像日本刚有点向上走的苗子,就被美国佬抛弃了,这种状况下如何破局呢?

          再请教大牛~

        • 家园 很多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都去搞房地产了

          国内遍地开花的科技园其实也都是房地产项目,盖好了房子等着收租子,等着卖房子呢。

          国内哪有那么多研发需求啊?实体行业和科技关系其实不大,基础产业养不活那么多高端人才,所以大学生就业也困难。

          本来一盘棋,棋子充足,地盘够大,却下成如今这副模样。。。

        • 家园 海尔大概是准备玩资本或是已经在玩资本了!左转吧!

          左右不平衡,大家都玩完!

          海尔转来转去,估计都私人的了?

        • 家园 俄日欧的基础研究都很强.

          但是与美国相比还是差不少. 不是一个数量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