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李光耀 -- 种植园土

共:💬22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再谈李光耀

    今天联合早报登出了李光耀关于中印问题的一些评论。这些话是在新德里塔塔集团办的一个研讨会上讲的。李光耀虽是在印度地盘上讲话,可对印度人没有丝毫客气。要是印度愤青象中国那么多,估计老李要被现场丢鸡蛋。

    李光耀观点1:中国和印度内近期不会大规模军事冲突,因为都在搞经济。

    本文注:

    印度政府态度:印度是边界现状得益者。近期军事上打不过中国,但如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会刺激选民丢掉选举。所以保持口头强势,实际上准备拖下去,拖下去印度移民越来越多,对印度更有利。但要通过私下渠道舒缓和中国关系以获得投资项目。

    中国政府态度:印度人真孙子!中国曾经倾向两边都让步,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但印度连阿塞克钦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都不松口。如果打吧,任何中国参与的战争美国人都肯定会背后搞鬼的。美国现在拥有对中国的军事优势,巴不得中国打仗呢,尤其是和印度打。所以战略上会严重得不偿失。打不得,拖下去则收回国土越来越渺茫。中国政府显然对印度厌恶到了极点。

    李光耀观点2:印度人问:新加坡是否能帮助纾缓中印之间的紧张局势?李排除了新加坡能扮演这一角色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说法,但重要的是两国必须要有进一步接触的意愿。如果美国不能做到这一点,欧洲也做不到,那新加坡凭什么能做到?我们是太小了。”

    李光耀观点3:拒绝就中印的增长前景做推测性比较,只引述《金融时报》最近曾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印度的经济规模不及中国的一半,而它的增长速度也较慢。基于这个原因,报道认为将两国放在同一组别比较,本身就是个错误。当他被《金融时报》记者要求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拒绝做进一步评论,并以“我刚提到我对金融时报的尊重”这一巧妙回答,引起与会者报以大笑。

    李光耀观点4:对目前美中关系的看法。他表示本身认为当前较为温和的美中关系可能会持续三四年,但是当美国经济复苏,力量恢复时,双方的竞争又会重演。“双方争着在太平洋区域扮演领导角色的竞争将会持续。美国知道它一旦失去在太平洋区域的领导地位,他们将失去对整个世界的领导地位。”

    本文注:战后不少次大家都预测美国将会垮掉,但美国都恢复了。事实上美国的实力就像美元汇率那样琢磨不透的:如果仅凭贸易逆差、财政赤字判断,美元早该一文不值了。即便衰落,美国的积淀也决定着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还未必死呢?

    唯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在全球GDP中的比重自战后以来持续下降。这一点决定着任何对美策略只能是长期策略。短期之内凭一时之勇冒险,将对国家民族酿成大祸。

    李光耀观点5:中国每一天都在进行调整,并且会持续采取措施去维持其经济引擎的运转,以支持制造业、增加房屋贷款,并对发展西部和内陆省份的基础设施作出庞大的投资,以拉近同沿海省份的距离。中国已经见到把城市连接起来的好处,如果印度也能把其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它的经济增长率每年也能增加2至3%”

    本文结尾:

    假如你是一个狂热的爱国者,那么你不可能喜欢李光耀。首先他不是中国人。他是新加坡华人。其次,他是一个买办也好,洋奴也好,他是一个有冷静务实思维,能够抓住事情本质的人。他不是一个“愤怒爱国老年”,但作为一个政治家(STATEMAN,而不是POLITITIAN),他是称职的。

    • 家园 李确实是个人物

      赞本文。另:李确实是个人物,他能时时刻刻站在“新家坡自身的立场”说话,让一个被家门口大国深度敌视的小国获得那样的地位,这不简单。从地缘来讲,新家坡如果没有可以“借助的外力”作依靠,可以说危如累卵,而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谁值得依靠呢?

      • 家园 这个说法首先要问的问题是

        “谁是新加坡?”

        很遗憾,对于李来说,只有最顶上那10%的人口才是新加坡,其他的都是可抛弃的替代品而已

        新加坡的基尼系数比中国还高。

        • 家园 说的好,可否说详细一点,新的系数是多少?中产人口比例?
          • 家园 0.481

            从07年的0.489暂时回撤到0.481,98年(刚好是亚洲经济危机“结束”那年)以来第一次回调

            新加坡有工作的家庭的人均收入是2380元,其中收入次高的10-20%的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是3900元,而最高的10%的家庭的人均收入是8700元。

            中产人口比例?这两极之间怕是找不出中产来。

              • 家园 还是多嘲笑下新加坡吧

                全国兜一圈要不了半天的国家收入差距都能这么夸张,搁哪儿都觉得味儿不对啊。

                (基尼系数用来描述小地区的情况其实还是有点儿效果的。可是搁大国,那就有点儿扯淡的意思了。扯句俗的,你丫北京工资和我阿拉善工人薪水多少屁关系啊。)

                  • 家园 先去翻翻书看看所谓基尼系数的定义

                    是什么吧,看看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目的定义的概念。

                    再看看这个概念在目前这个阶段还适用不适用。

                    别看到个数学公式就当个宝,多看看后面限制条件!

                    中国贫富差距当然有,而且不小。可是这和基尼系数这个概念的好坏有什么关系?

                      • 家园 这就是普遍的看书方式了

                        我以前就是你这么读书的。但是到现在,觉得有所感触,也算是分享个人经验吧。

                        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第一要考虑的是这个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比如:20世纪初的时候,意大利是处在什么发展水平?当时所谓国际,是指哪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发展程度上有什么样的特征?地理特征又是如何?

                        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整个殖民时代到了它的稳定期。而这些研究者能拿到的数据通常也就是几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而这几个工业化国家相对来说地区间均衡性还算可以,他们大都是小国家。(就连俄罗斯这种大国,由于人口大多集中在欧洲那一小片地区,地区发展也比较均衡的。)其他后续的先就不分析了。

                        就我看来,在60年代后,尤其emerging countries,global market概念出现后,世界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由于区域内短期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动(尤其是沿海国家、地区由于其地理因素更为方便加工贸易等行为的发生),人们收入差会有剧烈变动。而且一定时间内收入差是剧烈拉大的。

                        在这个形势下,这个基尼系数已经较难起到当时定义的时刻的准确衡量作用了。尤其所谓基尼系数大会带来社会不稳定这句话。难道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反而不稳定,一定要全民贫困才稳定么?

                        如果问基尼系数未来是否有用,我认为,有用。但是还是一句话,看到底怎么用。每个概念都有其优越之处,但是更有其局限之所在。

                        现在中国发展到这个地步,很幸运。但是对于很多经济领域学者来说,更幸运。因为人们发现很多在西方世界畅通无阻的概念在中国行不通了。而理解为什么行不通,就是当代经济学界的兴趣所在。

                        至于,国统局... 你又不是不知道国内经济学界的状况。更何况学术修养比之还不如的某些经济管理部门呢?

        • 家园 大实话

          新加坡的基尼系数比中国还高。

    • 家园 建议 -- 自我审查

      头尾某些话去掉, 否则十之八九会因此吵得歪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