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2) -- 江南水

共:💬75 🌺5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4)

      毛遂自荐

      接到出使楚国的任务后,平原君也发了狠话:如果靠嘴皮子这种文明的方式,就能达到目的,那最好不过;如果嘴皮子不好使,那就动粗,总之,一定要把楚国拉下水。(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这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正经的外交,更像是去绑票。

      今天,各国领导人出访都带着浩浩荡荡的代表团,一则是工作需要,二来也显示一下气派不是。

      赵国目前是非常时期,需求很简单(拉楚国下水),也摆不起谱,只好一切从简,平原君只带二十个助手前往楚国。

      这二十个人,平原君也不劳烦领导费心,从自己门下的食客中挑选就是了。

      平原君门下食客数千,算是当时的精英人士,从中挑选二十个,那就是在精英中挑选精英,比选秀难多了。

      因为此次出使平原君做了两手准备,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所以对助手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能够参加这个代表团的,除了脑瓜子好使、嘴皮子利索,还得能在关键时刻,扛炸药包往上冲。

      按照这个高标准严要求,经过数轮PK,十九人踩着数千人的遗憾,走进了代表团。

      还差一个,怎么也找不出来了。

      这就有点儿问题了,结婚还要挑个双日子呢,图个佳偶天成、百年好合的好彩头,出使这样的大事儿咋能带着奇数数目的助手呢?

      吉利不吉利,先放一边,平原君走在前头,跟随的助手分成两列,两边的人数有多有少,也影响美观啊。

      带十八个的效果,也不一定就比带二十个差多少,但是这又得需要PK掉一个。麻烦不麻烦先不说,被PK掉的那一个,以后还怎么在平原君门下混啊。好比把十几个人请上领奖台,到颁奖的时候,告诉其中的一个,对不起,没有你的奖项,这还让不让人活啊。

      就在平原君没着儿没落儿的时候,有人挺身而出,主动帮他解套。

      毛遂主动来到平原君面前:听说还差一个,那就带上我充数吧,(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说实话,平原君现在还真的需要一个充数的,门下数千食客,随便扒拉哪一个都行。不过呢,这事儿没法挑开了说,几千口子,你扒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再说了,你随便扒拉一个,PK出来的那十九个,还不得撂挑子啊,LV正品咋能愿意跟地摊儿的水货掺和到一块儿呢。

      看着实话实说的毛遂,平原君有点儿不知道说啥好,只好先问了一下毛遂的基本情况: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

      毛先生继续实话实说,三年了。

      本来就一肚子不高兴的平原君,可逮着机会了,人家有本事的人,往那儿一站,就像把锥子放在布袋里,锥尖立马就露出来。三年来,从没有人对我说你有啥能耐,连你的贵姓,我都不太清楚,看来,先生真的是没有什么料。接下来的工作,远远超出先生的能力,你还是不要跟着去掺和了。

      毛遂先生知难而进:那就在今天把我放进布袋吧,如果早一点儿把我放进布袋,恐怕是整个锥子都掉出来了,哪能只是锥尖呢。

      虽然毛先生没有说后面的话,但是已经很明白了,不是俺没有本事,只是以前没有发挥的舞台,如今有了大场面,我来秀一把你就知道了。

      反正是充数,带谁不是带,难得有一个不要脸的,死皮赖脸的上赶着。带上毛先生,对那十九个精英中的精英也有个交代,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碰上这种死缠烂打不要脸的人,我也没办法啊;同时也可以封住那数千落选者的嘴,谁让你们做不到毛先生那样死不要脸呢。

      就这样,充数的添头毛遂和那十九个精英跟着平原君出发了。

      那十九个是经过海选,层层PK出来的,对毛遂这个死不要脸从后门钻进来的,很不感冒。一路上,十九个人彼此之间眉目传情,传递对毛遂的鄙视之情。因为都是文化人,比较矜持,心里想什么,写在脸上就够了,可不能从嘴里说出来。

      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毛遂顽强的坚持到了楚国,在馆舍下榻后,就要朝夕相处了,搞好团结很重要。

      搞好团结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聊天,如果不是生理有缺陷,一个不说话的人,不怎么可能跟周围的人搞好团结。

      不同的人,聊天的内容也不相同,炒股的聊大盘小盘,股票走势,街头大妈聊家长里短,萝卜白菜的价格。

      毛遂和那十九个精英,都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儿,不怎么可能去聊烧菜做饭。二十个人聊的到底是什么,已经没法知道了,反正是聊了一阵儿后,十九个精英都对毛遂竖起了大拇指。

      这次大伙儿来楚国的任务不是闲扯,而是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拉楚国下水,把赵国人民从邯郸的水深火热中捞出来。

      作为这个代表团的团长,平原君亲自去跟楚国的领导人,楚考烈王,打嘴巴官司。这场官司打的时间可不短,太阳一出来就开庭了,到太阳升到最高空了,还没有一个最后判决。各种利害,平原君说了有N+1遍,楚王就是不给句痛快话。

      坐在下面等消息的平原君的助手们坐不住了,都该吃午饭了,怎么还在磨叽啊。

      看来需要启动B计划了,那十九个精英撺掇毛遂:先生,你上。

      毛遂先生也没有客气,按着腰间的剑,一步一步来到谈判现场。一上来毛遂就埋怨平原君:联合的利害,也就是三两句话的事儿,怎么这老半天了还在磨叽?

      还没等平原君给毛遂解释原因呢,面对这个不速之客,楚考烈王先挂不住了:这是谁?

      平原君赶紧解释:是我的门客。

      这下楚王不干了,老大们在讨论正事儿,做小弟的怎么能够说插嘴就插嘴呢,还有没有点儿规矩啊。楚王很生气,还不快滚!我正在跟你的老板商量事儿,你来掺和什么!

      楚王的言语和态度都很伤毛遂的自尊,毛遂非但没有退下,反而紧握着腰间的剑,向着楚王走了过去:大王之所以这个态度,是因为楚国有百万雄师。现在,十步之内,你那百万雄师也不好使,你的小命儿就在我的手中。

      果然不出平原君所料,文明的手段是不管用的,还得动粗。

      这一幕颇有香港黑帮影片的神韵,影片中黑帮相互威胁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毛遂威胁楚王也只是手段,目的是要拉楚国下水。

      要拉楚国下水,就得让他自觉自愿的下水,否则,楚王没有了生命的威胁,分分钟都可以不认账。

      接下来,毛遂勾出了楚国救援赵国的动机,深藏在心底的动机,楚国被白起逼得迁都,并且还让白起把历代的先王陵墓给焚毁了。

      勾出了楚国的动机后,毛遂先生睁眼说瞎话的下了一个结论:一起联合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

      你毛遂又不是白求恩,怎么可能不远千里,来到楚国,毫无利己的动机,把楚国的复仇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呢。从你武力要挟楚王来看,你也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虽然毛遂睁眼说瞎话,楚考烈王还是立马表态,好吧好吧,听你的,联合,一起揍秦国那个狗X的。

      毛遂见楚考烈王选择了“联合”,并点击了“确认”按钮,马上就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去取鸡、狗、马的血来。

      都过中午了,毛遂先生饿了,午饭想吃川菜毛血旺?

      毛遂先生应该还没有这么没出息,之所以要这三样血,是有其它用途滴。

      今天,双方也罢,多方也罢,条约一签,大印一盖,基本上就齐活儿了,拿回去等着议会批准就是了。

      那时候也签字盖章,但是不用议会批准,不过需要一个重要的步骤,歃血,表示各方是如假包换的结盟。

      不同身份的人,用的血也不同,天子的地位最高,用牛血、马血,诸侯的地位次之,用猪血、狗血,大夫的地位再次之,用鸡血。

      到了战国时代,虽然还有周天子,但是各个大国都已经称王了,所以用血的规格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各种血取来后,毛遂做了安排,楚王地位最高,首先歃血,其次是平原君。

      按说这就完了,这次联合是赵国和楚国两个国家的事儿,楚国早就称王了,楚王用马血没什么不妥,平原君在赵国的地位相当于诸侯,用狗血也说得过去。

      还有鸡血呢,不能浪费啊。

      毛遂先生没有浪费,鸡血是他自己来用的。

      就这样,毛遂给自己提干了。

      毛遂是平原君的私人门客,在赵国并没有公职,正经说来,在歃血仪式上没他什么事儿,毛遂这样一歃鸡血,就等于他本人也是此次结盟的一方,跟平原君平起平坐了。

      这个盟约订得真是乱七八糟,不过那本来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时代,多这么一出也不多。

      毛遂先生没有吃独食,拿着盛鸡血的盘子,招呼那十九位同事一起来歃血,并且还给他们做了一个鉴定:你们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只能因人成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因为毛遂的精彩表现,让平原君也对他刮目相看,直接提升他在门客中的等级,成为了上宾。同时,平原君还承认自己有眼无珠,差点儿错过了毛先生这样的人才。

      毛遂这一次秀得的确很漂亮,但是把楚王答应合纵的功劳,全记到他头上,恐怕也不怎么合适。

      平原君跟楚王磨叽半天,应该不是在合不合纵这个大原则上有分歧,毕竟他们都不是笨蛋。毛遂上去的时候,双方应该谈得七七八八了,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没有谈拢,让毛遂这一搅和,大大推进了谈判的进程,说不定还给赵国省去了不少楚国的要价呢。

      因为毛遂的搅和,促使楚国迅速答应合纵,也了却了平原君的一桩心事。

      虽然楚国答应出兵帮助赵国,但也得允许人家花点儿时间准备一下啊,出去搞个野餐还得准备半天呢,何况是去打仗。再说,当时也没有飞机,不能空运,楚国的军队要走一阵儿,才能够到达邯郸。

      回到赵国后,刚刚喘了口气的平原君,又感到呼吸困难了,近在咫尺的魏国竟然还没有动静。

      就在平原君到楚国出差的时候,平原君夫人也没有闲着,不断的给娘家写家书报凶信,可是娘家的兄弟就是没有动静,这让赵夫人很无奈。

      事实上,魏国也不是无动于衷,魏安釐王派出的救援大军就驻扎在邺,当年西门豹在这里惩治过巫婆,这儿到邯郸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十几公里。

      魏国的十万大军,来到邺后,领兵的统帅晋鄙,接到了领导魏安釐王原地踏步的命令。这道停止进军的命令,并没有阻止魏军前往邯郸,反而搭上了晋鄙的性命。

      这一切只是因为魏安釐王有一个贤能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3)

      给还是不给,挺闹心的

      长平大胜一年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秦国还是决定出兵邯郸,距离中止所有军事行动,只有八个月的时间。

      秦国这一次出尔反尔的攻打邯郸,倒不是他又(这个可悲的“又”啊,让秦国人都用过N遍了)不守规矩了。这次不守规矩的是赵国,他违约了。

      正月,秦国同意停止军事行动,但是并没有便宜赵国,既然你赵国主动割地求和,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拿六座城池来。

      围绕着这六座城池,赵国又吵成了一锅粥。

      虞卿问赵孝成王,秦国停止军事行动,是因为他没劲儿了呢,还是老虎发善心,对您特别照顾?

      在概率学上,老虎发善心是小概率事件,秦国特别照顾赵国,是零概率事件。虽然赵孝成王没有学过概率学,但是他也知道这一点,只好老老实实的承认,是秦国没劲儿了。

      着啊,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虞卿谆谆教导赵孝成王,现在秦国没劲儿了,你给他六座城池,喂饱他,来年他缓过劲儿来,再来,赵国就死定了。

      是这么个理儿,赵孝成王找来跟秦国签停战协定的赵郝,打算毁约。

      赵郝一听就急了,虞卿咋就知道秦国人一定是没劲儿了呢?再说,即使今天秦国真的没劲儿了,你葛朗台这一口面包,他也不会太在乎,人家照样能在来年缓过劲儿来。那时候他再来,赵国就该出更多的血了。

      给还是不给,在赵孝成王的脑子里搅成了一团浆糊。

      赵孝成王只好向赵郝要一个保证,现在割让了,你能保证秦国人明年一定不来吗?

      赵郝也很实在,这我可不敢保证。

      在赵郝看来,明年秦国人来不来,跟他没半点儿关系都没有,关键是看赵国的态度,只要赵国比其他两晋更能巴结秦国,那就啥事儿都没有。

      赵孝成王又找来了虞卿,转达了赵郝的意见。

      虞卿对此不屑一顾,割地都不一定能换来一年的安全,那还割个什么劲儿啊。来年秦国人来了,再说明年的话,宁愿被打死,不能被吓死。

      虞卿还断言,秦国肯定是没劲儿了,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即使明年他再来,他主攻,赵国主守,赵国虽然差了一点儿,但是防守还是没问题的。

      虞卿还指出,赵郝那个巴结秦国的主意太馊,纯粹是在惯秦国的臭毛病。让秦国吃顺了嘴儿,哪天不喂他了,他还是会动刀子。

      听了虞卿的一番话,赵孝成王心中也很矛盾,今天给了,明天就得接着给,一天天下去,赵国就是座金山,也填不满秦国那个无底洞啊;今天不给,万一秦国人马上来,咋办啊?

      就在这个时候,楼缓正好从秦国来到赵国,赵孝成王又来向他讨主意,到底该不该给秦国六座城池啊?

      楼缓很谦虚,不知道。

      赵孝成王很执着,谈谈个人看法嘛。

      刚刚跟秦国人打过交道的楼缓,对秦国人的德性,一清二楚,那帮孙子,对土地的渴望,远远超过啼哭的婴儿对母乳的需求。

      楼缓表示自己很为难,自己刚从秦国来,说不给吧,恐怕不是个好办法;说给吧,好像屁股坐在秦国那一边。

      表完态后,楼缓把屁股挪到了赵国这一边,就是为赵国考虑,也得给。

      一看楼缓这么为赵国考虑,赵孝成王立马拍板,那就给。

      虞卿听说后,赶忙来劝,那都是胡说八道,千万不要给啊!

      听说虞卿又来搅和,楼缓主动找到赵孝成王,跟他分析天下的形势,只要赵国跟秦国掐起来,天下人民都很高兴,他们会趁着赵国和秦国死磕的空当,来找赵国的麻烦,到时候说不定就瓜分赵国了。快点儿下决心吧,别磨蹭了。

      虞卿一看楼缓还不死心,就找到赵孝成王使出了绝招儿,不是说赵国非得留住这六座城池,给秦国不如给齐国,然后联合齐国,找秦国算账。只要赵国跟齐国联合,都不用做什么军事动员,秦国就主动来求和了。只要秦国主动来求和,韩国和魏国还不得赶紧上赶着来当跟班儿啊,到时候,赵国就取代秦国,成为新老大了。

      赵孝成王一听,好主意啊,就这么办。

      传统的观念告诉我们,虞卿的建议是有骨气的、勇敢的,值得大力表扬的;赵郝、楼缓的主意是没骨气的、懦弱的,应该大力批判的。

      国际斗争,较量的是实力,而不是赌谁更有种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个人来说,是有种儿,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就不是福音了。正如顾维钧先生所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子孙万代的事。我们这一代的人,只能当这一代人的家,那里能当子孙万代的家?个人还可以‘玉碎’,一个民族,是‘玉碎’不得的。”

      现在回头看一下赵国的这次争议,虞卿主张违约,是因为他看出秦国的确是够呛了;赵郝主张守约,是因为长平惨败的阴影太大了,万一秦国人真的又来了,咋办啊。

      双方的争论,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说谁是谁非,都是为了赵国。赵郝的主张有割肉喂老虎的危险,虞卿的主张也有玩儿火的倾向,如果不是后来魏国和楚国及时出手,邯郸到底如何,谁能说上来?不是也有人说,明朝的灭亡,跟当时的士大夫不懂得妥协,有直接关系吗?

      再说,虞卿的主意除了是在玩儿火,也有点儿前后矛盾。且不说,齐国愿不愿意跟赵国掺和到一块儿,即使齐国愿意跟赵国穿一条裤子,赵国真的就能上位当老大吗?有这实力,赵国也就用不着每年都割让土地给秦国了,只要暂时妥协一步,缓过一口气儿来,就能跟秦国死磕了。以前的越王勾践,就用过这一招,后来的冒顿单于,也用过这一招。

      至于楼缓是不是秦国的无间道,不好说,毕竟秦国人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如期来到了邯郸。

      一看赵国人这么不上道儿,竟然违约,秦昭王急眼了。从来都是秦国人不提裤子都不认账,这次赵国人竟然也提上裤子就不认账,常年打雁让雁啄了眼,传扬出去,秦国还怎么在战国混啊。

      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年)十月,五大夫(九级的爵位)王陵率领秦军来到了邯郸。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孙子兵法.火攻篇》

      简单说明一下,人的喜怒哀乐是很不靠谱的玩意儿,靠这个来决定打仗这种大事儿,太恐怖了,万一造成什么后果,没地儿去买后悔药。只要一动刀枪,必须有把握捞点儿什么,没啥好处,最好不要动用国之利器。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一直按照孙子的教导来行事,很少意气用事。当年在阏与吃了赵国的哑巴亏,秦国人忍了下来,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儿去做,直到长平大战才让赵国连本带利还了回来。

      现在,为了价值并不大的六座城池,秦昭王竟然轻易的放弃了休养生息,派了一个九级爵位的将领去攻打邯郸,实在是有点儿跟祖宗唱反调。

      看着邯郸城外的秦军将士,不知道虞卿是怎么想的,恐怕他也没有想到秦国人竟然敢这么玩儿吧。如果他认识紫霞仙子的话,俩人可能会交流一下体会,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个结局。

      幸运的是,这不是邯郸的结局。

      虽然官儿大不一定水平高,但是爵位高的人,打得胜仗比较多,还是靠谱的。九级的五大夫王陵跟十六级的大良造白起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当年大良造白起没费太多周章就搞定了超级大国楚国,并让他超远距离搬家,如今的五大夫王陵在邯郸城下,一点招儿都没有。十月,王陵就来到了邯郸,到了正月,一个季度过去了,邯郸城依旧昂然挺立。

      看来邯郸真的是块硬骨头,人多力量大,增兵。

      得到领导大力支持的王陵,依旧不怎么争气,非但没有拿邯郸城怎么着,反而让自己阵亡了五名校尉,士兵损失了多少就不知道了。

      邯郸城外的秦国人,日子不好过,邯郸城内的赵国人,日子更难过。秦国人只是炒股赔了几块钱,赵国人则是在考虑,下一顿饭到底该吃几粒米。

      虽然在国破家亡的节骨眼儿上,赵国军民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狠狠的打击了狗X的秦国人,但是赵孝成王很明白,再这样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早晚有扛不住的那一天。秦军比一百年前的魏军更加难缠,赵国目前的状况,并不比一百年前好到哪里去。

      啥也别琢磨了,还是找人帮忙吧。求人帮忙并不丢人,那年头谁没有求过谁啊。

      放眼天下,已经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来给赵国帮帮场子了。

      齐国,自从侥幸复国后,基本上就成了永久中立国,前两年连一粒米都不给赵国,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这个pass了。

      燕国,自从放生了齐国后,就回到了解放前。再说,这会儿燕国跟赵国也有点儿不对付,燕国武垣(今河北肃宁县) 的人民宣布脱离燕国政府,加入赵国。要是让燕国知道了赵国的底细,说不定他马上就会在背后下黑手,这个也pass了。

      韩国?赵国能够有今天,一半儿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再说,秦国的刀就顶在他的心脏上,他还能够自动呼吸就不错了,想帮别人也是有那个心,没那个力。

      一圈看下来,只有楚国和魏国,可以去试一下了。虽然这两个国家也屡次遭受秦国的蹂躏,患上了“恐秦症”,但是此时也只能让他们来拉自己一把了,哪怕是死马权当活马医。

      再说了,这两个国家也有拉赵国一把的动机。

      魏国的动机比较明显,平原君赵胜跟魏国的领导人有亲戚关系,他的夫人就是魏王的姐妹,不知道是姐姐还是妹妹,但可以确定,赵夫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极有可能是同父同母)。

      楚国的动机就不那么明显了,深藏在楚国人的心底,需要有人去把它勾出来,负责去勾出楚国动机的人,就是平原君。

      之所以派平原君这种身份的人去担任使节,也是没有办法,出使的人身份越高,显得赵国对洽谈的事务越重视不是,同时也表达了赵国人民对楚国人民的最大尊重。

      平原君这次出使,不仅挽救了赵国,也成就了一个人,在整个出使过程中,本来应该是主角的平原君,反而成了配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买到实体书了,真高兴

        非常好的文章,有深入的分析,轻松但靠谱。值得一看再看。一下把一二都买了。谢谢楼主。

      • 家园 沉宝

        这六座城池为什么不给魏国

        • 沉宝
          家园 给魏国也没啥用处

          估计当时虞卿也看透了魏国,给他也没啥用处

          在我看来,虞卿这个建议,很不靠谱,给谁都对赵国没有作用

          • 家园 一点看法

            良民觉得,献城还是靠谱儿的

            韩割上党与秦,赵窃取之,秦迁怒攻赵。同理,赵许秦六城却转赠与魏,魏若受之,则秦必然迁怒攻魏,赵因此得安;若魏不受,赵也没什么损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若魏受了六城之后转手献与秦国。。。人贱如斯,我们也不好说什么了

            由此看来,虞卿建议的献城迁怒计划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仅限于献城与魏,献城与齐就不靠谱儿了。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地图...

            东方六国之中,燕齐的地缘环境最为优越

            西向抗秦,四国就是燕齐的缓冲,因此燕齐不但能置身事外,还是没事互相掐掐架 由此可见缓冲国的重要性

            魏在赵西,齐在赵东

            赵若割六城与齐,这六城必在赵国东部,如此进一步消弭了赵国西向抗秦的战略纵深

            赵若割六城与魏,这六城必在赵国西部,如此则使魏国成了秦赵之间的缓冲,对于改善赵国的地缘环境受用不小

            您觉得呢?

            • 家园 不见得啊,不见得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拥有飞地的情况多的是。势力范围多半是犬牙相错的。秦国都在齐国有飞地。只要不是隔开飞地的那国跟自己特别过不去,多半没什么问题。韩魏因为秦国一定不会让他们随便通过自己去飞地了,才被迫赠送的。赵国给齐国一块西部的飞地,让他保卫自己西部作为缓冲,他只要让齐国人马畅通无阻经过自己国境就可以了,也有一定的可能。

    • 家园 白起死的时候怨气很重啊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以前看这段,以为是杀降不祥,现在感觉到更像是对秦王的控诉。毕竟,拿大功为罪,死都不服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