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使用氮肥可能引起的问题 -- 方解石

共:💬74 🌺19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沼气池和堆肥场要大力发展

      最好是专业化的有偿服务机构,每村一到两个

    • 家园 很应景啊

      这一期的科学美国人刚讨论了氮肥过度使用

      这里就跟上了

    • 家园 这是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矛盾

      显然在中国这样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粮食安全还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也就是要首先保证足够的粮食产出,这个和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有关。有富余能力再加强食品安全。

      反正不能饿死人,不能饥荒。

      从这个角度而言,氮肥的问题应该退而居其次。

      • 家园 你最好把网易的文章看完再说话

        网易的引文已经说了,现在是氮肥过量与一味施用氮肥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的问题。

        目前现状是,氮肥施用过量以及一味依赖氮肥已经引起了减产,而不是增产。

    • 家园 这是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

      任何东西过量了都会走向反面,饭吃太多了还会撑死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要测土施肥,而不是回到不用化肥的年代。

    • 家园 这个倒是很关切、关键的问题,土壤肥力、可持续问题

      值得很深入的研究啊;

      特别是关于人畜排泄物怎么变成肥力作用于土地

    • 家园 石兄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关注

      去年暑假回山东老家,发现烧开水渣子很多。我们那里没有什么工业污染,问起来据说是使用化肥引起的。没有看到谁在研究这到底会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死于癌症的人比例增加了很多。当然,除了饮水,食品卫生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许多农民就用化肥袋子装粮食。农药的问题比较特别,农民自己吃的蔬菜水果会比要出卖的少打一些药。

    • 家园 没有化肥、农药、地膜这些被无数人批评的东西

      那些批评这些的东西的人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他们的父母那一辈就饿死了。

      可以去查查历史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的。

      • 家园 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变化还需归功于育种等

        也不是仅仅是施肥的好处。

        我觉得问题要区分对待,别无必要地到处普遍联系,看清楚态度再说话,连原文都不看,一味反驳别人不是好习惯吧。

      • 家园 提出问题并不是说就不要用了

        而是适度使用。究竟多少算是合适?

        举一个例子:农膜放在地里当然是一种污染,但是农膜回收利用的可能并不是没有,究竟哪些地方农膜回收的较好,推广农膜的前景如何?

        在湖北随州,我观察到,种植香菇的乡间赫然有“回收香菇袋”的广告。香菇袋,就是装养殖香菇所用的袋料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在香菇养殖过程中被割破,因此可以说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膜并未被浪费掉。联想到山东青州、寿光的蔬菜大棚生产,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生产较为分散的地方,可能就利用的没有那么好。但是思考这些问题,包括借鉴国外等,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河里有时候太阳春白雪了。这段时间为全球变暖论得不可开交,有时候看得也足够腻歪。

        我2003年就思考地下水氮含量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污灌引起地下水含氮量升高,和施肥不当引起地下水含氮量升高的影响区分开来。目前地下水含氮量升高,可能是造成某些农村癌症发病率比较高的原因,不知道哪位仁兄是不是有真实材料?想当年转帖别人的调查水污染的报告,被批不够严谨。众人的目光大都放在全球变化上,却放着绝好题材没有人去追踪,很少人去思考一些身边的问题。

        氮肥施用不当其实是人类活动引起地球化学循环异常,与之对应的是养殖业引起氮污染和养分浪费,当年听中科院植物所韩兴国报告的时候有印象,但是未及思考,今日看到这个报告,一时间深有感触,就跑到河里来发帖了。这种问题在美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必定存在过,但是不知道国外农业大国都是如何解决的?目前中国的农业研究窃以为比较一般,很多人专注于所谓的高端问题,真正切实地去调查去思考的貌似不多。

        • 家园 主要问题是滥用,有些环保极端就开始批上使用了

          反正他只费嘴皮子和键盘。

          滥用是个大问题,在国内尤其突出。

          至于说河友阳春白雪的事情,西西河这里发言大家还是比较谨慎的。如果对一个话题不了解,那一般是不发言的,尤其在科学探索这个版面,大家更是谨慎。如果恰好有一位朋友是做这方面研究,并且愿意给大家讲一些这方面的东西,那大家当然欢迎。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满足呢?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家园 极端环保主义者也就是吃饱饭了想练练嘴皮子

            顺便搞搞纯洁的男女关系

            对农业问题的讨论基本是辩论技巧的运用。如果想批转基因作物了,就说大家能吃饱饭主要靠水肥主要靠农用技术,品种改良不重要,不值得冒险。如果想批化肥了,就说大家能吃饱饭主要靠育种,多用点有机肥料才能吃嘛嘛香。

            反正哪个重要是根据他们观点来决定的

          • 家园 阳春白雪是什么事情?

            我很久未来了,知之不详。

            之所以感叹研究全球变化是如许多,是因为当初我做一个课题初期发现国内做的人数极少,缺乏基础资料。而全球范围内基础资料不能发很好的文章因而很难得到,也没有人去研究。而做全球变化的,如同过江之鲫,想当年听第一届海洋节海洋科技年会,来了三十多个院士,竟然有一半左右是做这个的。深感国内基础研究不足,将来必定无利于长期发展。

            后来elserver的编辑来访问,我当面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无奈,并说你要想办法将做的问题和这种大问题挂上钩。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无奈,惊慌,和尴尬。这是个全球范围内存在的问题。

            前些年去河南农业大学玩,该校的土壤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但是联想到河南如今普遍存在地下水氮污染问题,其调查主要是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做的,在网上发了一个图片,是淮河流域地下水氮污染的分布图,相当的不详细,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该校的该学科显然没有发挥出来作用。又再次联想到国家科技上的布局问题。在我看来某些基本的调查是被忽略的。如地下水污染,疾病发生率,等等。没有最基本的一线数据,仅仅是靠猜测和参考老外,来忽悠课题的人,难道还少吗?

            全球变化目前只是一个相对比较含混的概念,至少在我看来,对中国大量科研人员来说它更是一个筐,啥都往里盛,就是为了眼前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面好产粮食。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小的冷期和暖期,商周时期、唐宋时期都出现过以几百年为尺度的小的暖期,焉知如今不是再一次发生?个人对全球变化问题不是很感冒,觉得虽然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不是啥好东西,但是一味强调人为因素而忽视自然界的因素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在某些人那里科学不过是他们用来争取课题的工具。听过一场秦大河的讲座,通场都是他在说他参加了ipcc如何风光,我就没有听到他具体做过什么,和全球变化排除了多少其他因素,因此证明人类因素必占主要的推理过程。

            目光投射的太高太远,而忽略了地面上,这就是我的看法。这些跟您说的阳春白雪有没有关系,我就不知道了。当然这么写一大篇颇对不起橡树村的科普。不过因为我看了一个bbc的《全球变暖的大骗局》,里面的某些科研数据(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除非他造假,否则的确没有办法反驳)证明全球变暖跟二氧化碳的关系远远没跟太阳辐射关系大,所以至少我现在对全球变暖的那些推导还是存在疑问的。

            关于土壤问题,我知之甚少。只不过是因为原来接触过一些环境污染的事情,后来又看到河南项城莲花味精为了处理味精废水,将自己的废水加工成复合肥料,结果因为含水量和含氮量不达标被查过,才进行了一点关注。这次从网易上看到这个报道,因为自身储备知识不够,因此拿出来进行讨论。

            您说“环保极端”云云,我想,做事情还是少扣帽子为好,倘若河里都是您这个风气,言者有罪,闻者足戒,那还发个什么言啊。

            通宝推:木头,
            • 家园 科研不要追热点

              真正做科研的必须耐得住寂寞。方兄对土壤、污染有担忧,愿意去了解和推动,甚至呼吁,都是很好的事,但没必要嫉妒其他人。全球变暖曾经是非常小的一个冷门,事实上,我知道的早期专家在全球也不超过20个。大家开会吵得一塌糊涂,会后还是好朋友,因为就那么一个小圈子。后来是机遇来了,变成政治话题和科研热门,美国副总统高尔特别感兴趣,联合国气象组织介入,国内也是一样,当年国家制定基础科学战略方向,大气专业的元老叶笃正先生好像正在做科学院副院长,还是政协领导,结果5个重点方向中,与气候、环保相关的有3个(纯凭当时印象,可能不准确)。

              话说回来,科学家和科研从业人员是不同的,大部分热门专业的都是从业人员,靠煽情、吹牛、跟风和抄书来抢经费,IPCC报告里印度人的(有意)失误是个典型例子。橡树村兄对IPCC最新研究的介绍非常详尽,我个人收获也很大,但闭上眼一琢磨,20年前的主要结论还是没变,大部分新突破是在原来的边缘问题和细节上。

              科学上真正的积累靠的是科学家的执着和钻研,这样的人通常是严肃和默默无闻的。

              顺便说一句,网上信息、BBC、Discovery等宣传与科研资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 家园 这个变废为宝的项目有点可惜了。

              后来又看到河南项城莲花味精为了处理味精废水,将自己的废水加工成复合肥料,结果因为含水量和含氮量不达标被查过,才进行了一点关注。

              其实使用中含水量高一点,含氮量第一点也无妨,只要销售时明确标注具体含氮量就好了,可惜复合肥的标准门槛高了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