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上) -- 胡亦庄

共:💬27 🌺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上)

    谷歌撤退的的弦外之音贴子下面攒了不少不同意见,随便回过两贴,但是完全没有说透。今天单独开一帖说说跟“和谐”有关系的事情。

    正经开始扯之前,先补充点语文概念:形容词分两种,一种是可以描述程度的,比如冷热高低;一种是不可以描述程度的,比如男女死活。

    “民主”“自由”这两个词都是有程度的。如果有人说存在“绝对的”或“完美的”民主自由,你可以问,消灭奴隶制之前的美国和之后的美国,哪个更自由,更民主?

    如果其诡辩说美国内战是不民主自由与民主自由的分水岭,那你可以加一个问题:美国内战后赋予黑人和白人同等入学权利的前后,自由和民主有没有区别。

    类似的,把是否歧视女性,歧视亚裔等标准一一加进来,很容易就把“世界民主灯塔”的“绝对民主”或“绝对自由”的历史变成深浅渐变的“灰色”。

    不过生活在欧美的人大多不懂辩证法,看到他们的制度比中国完善,就产生了“我比你白”的感觉,进而产生“我就是白”的错觉——颇有一些中国人也信这一套,觉得中国绝对“黑”,美国绝对“白”,其实都是相对的。

    “和谐”也是这么一个有程度的词,它只是指了一个大致方向,没有描述完美的境界,之所以要和谐,那是因为存在不和谐。

    不过现在很多情况下“和谐”已经等价于不和谐,而说“不和谐”的则意在和谐。才几年时间,搞得比当年政治课里的“‘左’,左,右”还要复杂。胡某后面所说的“和谐”,都是中央版本的和谐社会之意,而“反和谐”里面的“和谐”,也是其原意。

    • 家园 zz让群众知道怎么监督政府

      http://www.dahe.cn/xwzx/gn/t20100329_1771793.htm

    • 家园 【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下)

      上次扯反腐败的问题,说到“人民来监督政府”,那么具体该怎么监督?是不是大家玩玩直选公投呢?

      要说直选公投,台湾省的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实践最值得借鉴。就拿是否“独”的问题来说:当时一说独,不少台湾人觉得很激动,就着手实施,又是改教材又是搞宣传——可待到就要“公投”了,一抬头,发现大陆这面软硬两手都准备得充分正盯着;一回头,美国又不保证军事支援了;低头看看自己,那纵深,那兵源,那领袖...绕了这么大一圈之后,台湾只好选回国民党,8年弯路重头来过。

      两岸都是中国人,这人性相似程度相当高,如果任由目前大陆的民粹力量随心所欲,同样会付出无谓的代价,只不过弯路就不止是8年了。公民参政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提高。

      tg这几十年,尤其是那“大民主”的十年,教训颇多。所以目前是采取了类似经济改革的形式——当年先是报纸上姓资姓社的讨论,然后高调表扬个体户,鼓励大家买股票,很多人半信半疑,可最早吃螃蟹的一拨大都获利丰厚。而这次社会改革,中央不断给政策,持续推动法规完善,同时发动群众利用这些政策和法规监督地方政府,维护自己的权利,跟上次如出一辙。

      tg最初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大约是04到05年的事情,报告上出现最多的字眼除了“和谐”之外,还有“矛盾”。所谓“和谐”,应该是一种解决矛盾的方式,或者说是法制条件下“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指导原则。这套理论的用途之一,就是让老百姓利用律师和记者,来补充“人民监督政府”.

      胡某知道,西西河里不少人对律师和记者这两个职业颇有不满,觉得“讼棍”和“狗仔”难堪大用,甚至有祸害国家的嫌疑。目前中国律师和记者这两个行业毁誉参半,只不过是发展中未成熟的表现而已。

      对于tg中央来说,老百姓和律师一起,在记者关注下,与地方政府打官司,比传统的上访方式要好很多——记者清楚舆论的发展方向,律师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帮助客户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是,记者和律师的资格是国家管理之下。相比而言,上访的人很容易就成为社会“边缘”,对政策和法律又难免有误解,上访领头人大多具有极端的“人格魅力”,同时根本也不需要任何国家资质。对于老百姓来说,律师降低了运用法律工具的成本,记者协助了老百姓和主流舆论的互动,只要官司能打,一般不至于上访或者走更极端的路。

      所以当你看到正规媒体上报道千奇百怪的维权新闻,切不可以为那是“人咬狗”式的小道花边,或理解为媒体是在给国家拆台——其实大家都是在为中国的法制服务在打广告,帮助上访人群分流呢。

      有一点要强调:中国媒体口径不一,但是不等于"分裂".经过2008年那场国际媒体战,不少人已经看出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同样的道理,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环球、南方,其实都站在一条船上的——尽管它们有的严肃,有的张扬,有的民族,有的普世,但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差异化营销”的手段而已,只要保证每个人接受其中一种的引导就足够了。

      不过,健全法律制度,增加媒体的权力,并非一帆风顺的事情.前面说,tg的基层是有很强的“反和谐”动机,谁也不想放弃既得利益。而且他们对于政策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还有手中的资源都比民众或者普通社会团体要多。北京奥运会之前,地方政府以“维稳”为名义,扩大地方利益的事情发生了不少,导致群体事件数量持续增加——如果不是抗冻灾、反藏独与抗震等事情凝聚人心,“政权巩固”危机真就有可能发生。

      所以到2009年一开年,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会议上先提出来一个“不折腾”的概念,标志着tg拉开了tg对基层组织“和谐”改革的大幕——说实话,当时不但外国人,连中国人也几个没听明白,啥叫“不折腾”。经过这1年多观察,所谓“不折腾”似乎是tg承认同时抓两只兔子(奥运和社会改革)遇到了困难,所以待奥运折腾完,要专心搞社会改革了。

      tg反“反和谐”的第一拳,是2009年春要求的发生群体事件原则上不动用警力。之后就是以“替谁说话”为代表,继续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手段整顿一系列地方官员。

      整个过程中,网络言论既揭露问题,又帮助制造舆论,施加监督压力。tg目前的动作就是把网络管理权力收归中央管理,既不允许外国干涉,也不允许地方权力染指。

      2009年著名的“跨省追捕”,大家只看到这个事情可气,却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最后是合法解决了,并且各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如此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的手伸得太远,试图染指中央的网络监管权力。而且河南和上海两地跳过中央搞合作,更是犯了大忌。

      从tg利益出发,互联网上言路越来越宽是难免的。具体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 家园 且看这个消息何时和谐

        昆明发生民众与城管冲突事件 多辆执法车被掀

        http://news.qq.com/a/20100327/000338.htm

      • 家园 先把从上到下各级官员们的收入公开

        大家监督监督。做好了,这个社会立刻能和谐很多。

        • 家园 方法很好但估计没啥效果

          要真公开了,实际拥有资产与账面工资收入明显不符,怎么办?查还是不查。

          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他只公开他自己的,不公开他亲属的,逼急了他就离婚(好象杭州有个官就这么干的)。

          归根到底,要让权力自上而下的结构向自下而上的结构慢慢过渡才是根本。否则,搞再多的花样,实际效果也不怎么的。

          单反贪,就设了N多的机构,反贪局 纪检 又搞了个行政系统的预防腐败局。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设再多的机构也白搭。

        • 家园 那会非常不和谐地

          政治体制改革是放在很后面的,或者说是光说不练的那类。

      • 家园 太乐观了吧

        你以为中宣部会为了公平与正义就鼓励媒体曝光地方政府

        这完全不符合任何一条官场逻辑

        跨省追捕 躲猫猫 水开开之类之所以曝光 都是因为闹的太大捂不住而已

        • 家园 最好既不乐观也不悲观

          "捂不住"和"不捂"的成分都有。不然为什么2008很多东西捂了,之后不捂了?

          另外中宣部不等于“中央”——将来曝光曝到中宣部也说不定。

          • 家园 现在对于网络曝光 群体事件

            的指导思想其实是一种战术重视 战略忽视

            战术上来说 每当事件发生 都有领导亲自关注 落实责任到人

            大批人力物力投入进去 争取早日和谐 够重视

            但是 战略上来说 他们实际上并不认为现在的腐败啊 干群关系啊 社会矛盾的激化啊真有多么严重

            他们一直而且真诚的以为 天朝是和谐的 闹事的是一小撮的

            否则 他们早就对腐败采取激烈的多的措施了

            其实 这是统治者多少年来的通病了

            他们总是低估底层的怒火 却高估自己的资本

            他们总是以为 自己还有的是时间 有的是机会 慢慢来 不着急

      • 家园 问个问题

        你是不是参加过GP培训?讲师的稿子和您的帖子有几分相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