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上) -- 胡亦庄

共:💬27 🌺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上)

谷歌撤退的的弦外之音贴子下面攒了不少不同意见,随便回过两贴,但是完全没有说透。今天单独开一帖说说跟“和谐”有关系的事情。

正经开始扯之前,先补充点语文概念:形容词分两种,一种是可以描述程度的,比如冷热高低;一种是不可以描述程度的,比如男女死活。

“民主”“自由”这两个词都是有程度的。如果有人说存在“绝对的”或“完美的”民主自由,你可以问,消灭奴隶制之前的美国和之后的美国,哪个更自由,更民主?

如果其诡辩说美国内战是不民主自由与民主自由的分水岭,那你可以加一个问题:美国内战后赋予黑人和白人同等入学权利的前后,自由和民主有没有区别。

类似的,把是否歧视女性,歧视亚裔等标准一一加进来,很容易就把“世界民主灯塔”的“绝对民主”或“绝对自由”的历史变成深浅渐变的“灰色”。

不过生活在欧美的人大多不懂辩证法,看到他们的制度比中国完善,就产生了“我比你白”的感觉,进而产生“我就是白”的错觉——颇有一些中国人也信这一套,觉得中国绝对“黑”,美国绝对“白”,其实都是相对的。

“和谐”也是这么一个有程度的词,它只是指了一个大致方向,没有描述完美的境界,之所以要和谐,那是因为存在不和谐。

不过现在很多情况下“和谐”已经等价于不和谐,而说“不和谐”的则意在和谐。才几年时间,搞得比当年政治课里的“‘左’,左,右”还要复杂。胡某后面所说的“和谐”,都是中央版本的和谐社会之意,而“反和谐”里面的“和谐”,也是其原意。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道士的板凳
家园 【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中)

tg(中央)提出来了一个和谐社会的概念,就立即面对面临三类反对力量:tg基层(地方)组织,“对立面”,网络。

下面一一说来。

(1)tg基层组织“反和谐”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地政府是一种垄断性力量,大概每个人都清楚。

但对于中央政府,各地政府同样是垄断性的。这是因为完全撤换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个县的党政班子,都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地方基层组织之于中央,有如一个无法关闭的驻外分部和其总公司,里面的工作效率跟改革之前的国企非常相似。

既然“分部”没有破产的危险,他们就没有动力去改正自身的问题,更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总公司”提出的任何指导思想,都有被下面“随意执行”的可能,所谓的“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就是说的这么一回事。

比如“和谐社会”的概念出来了,立即有人把“和谐”理解为无闹事,不露丑,没抱怨——其实每条都是从地方组织的利益出发的——加上此后就开始迎奥运,社会负面信息确实收的比较紧,搞得好像这种解释似乎是来自中央。

这是一种误解:对于“分部”来说,资源要尽可能的向上索取,自身利益要尽量扩张(不然为啥有那么多驻京办?),至于整个“集团”会不会破产,对于分部来说只是一个间接的危险。

对于“总公司”,“集团”的存亡却是最首要的事情——今年两会上温家宝反复提到“政权巩固”四个字,说的就是这个。

不过,上头话说的再清楚,下头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利益,这属于官僚体制的问题。于是有人认为,需要加强体制内的严厉手段,比如三反五反,比如人皮稻草人,比如狗头铡。

这些手段固然解气,但是不一定有效——马克思说:“有300%的利润...甚至敢冒铰首的危险”——根据市场的本性,供应减少会导致价格上升,权力寻租在严酷的打击下反而会涨价。而且,在不改变监督手段的情况下,赋予监督人员更大权力,还会给监督部门本身带来巨大的腐败压力。

大概有人会想,给监察部门再设一个监督部门如何?

这个想法在明朝曾经被尝试过:最初“锦衣卫”作为监督官员的力量出现;后来皇帝觉得“锦衣卫”有问题,于是建立更强大的“东厂”;再后来,皇帝觉得“东厂”也该被监督一下,有出现了“西厂”;再再后来,有出现了监督“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内行厂”...最终也没有解决官员的贪污腐败,倒是几个监督部门滋生了新的问题。

冷战期间,美国成立了一些不少大型官僚组织,他们的经验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官僚问题而设立的官僚组织,必然会产生新的官僚问题。

要解决“总部”被“分部”绑架的问题,答案很简单——按毛泽东当年说的:“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只有中央自上而下的力量和民主自下而上的力量得到整合,才能解决基层垄断政治资源的问题——这对于基层里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无疑是很不“和谐”的——

所以他们更加有“反和谐”的动机。

(2)“对立面”的“反和谐”

这里所说的“对立面”主要指意图控制中国经济地位,保持不等价交换的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反和谐”的方式主要有两方面,明着他们高姿态的指出中国的社会问题,暗里他们支持独轮运之类的政治势力给中国添乱。

由于这些国家和势力既有官僚组织的弊病,触角又无法深入中国——当比较“操控”能力的时候,它不如tg基层组织大;比“鼓动”的才气呢,又比不过中国内部产生的反对者。

来自“对立面”的压力相比于内部的不和谐因素,还是次要的。

(3)网络“反和谐”

网络没有生命,本身不会“反和谐”,但是可以放大“不和谐”——这是网络文化导致的:首先大多数人看贴不回(“打酱油的大多数”);有些人是因为生活里压力无处发泄才上网;上网抱怨的声音要比生活中少些约束;让人气愤的帖子容易被顶起来;放在网上上的帖子可以反复被阅读,比随口说的怨言要长久。

比如说30年前,你在一个单位里单调地生活,身边日常接触的大约50人,10个偶尔流露不满的,3个成天抱怨的,做出极端事情的一个也没有。

假设你现在每天下西西河生活,实际50000人前来上来看贴,但常发言的只有500个——其中200个抱怨的,100个严重抱怨的,每个月新闻里还能看到某种极端行为。

于是你很容易就认为现在比以前不和谐了,因为你觉得对现状不满的人从26%提高到了60%——但实际上你只听到了1%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但是人都喜欢从众啊,尤其是中国人——你能保证不受这“60%”的影响么?

来自网络的声音不同于所有传统媒体,一是它贴近中国人生活,二来它是年轻而自由的,三来它有时候比较盲目、不理性。

网络的声音最有“鼓动”力量的,也最容易被利用。鉴于tg的“正面角色”在网上长期缺失,阵地自然被“对立面”占领,可以认为网络最初是“反和谐”的。

——不过从2008年开始,形势有明显改观。

通宝推:神仙驴,松阿察,
家园 打击非法上访,维护和谐社会!
家园 【胡扯】“反和谐”与“和谐”(下)

上次扯反腐败的问题,说到“人民来监督政府”,那么具体该怎么监督?是不是大家玩玩直选公投呢?

要说直选公投,台湾省的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实践最值得借鉴。就拿是否“独”的问题来说:当时一说独,不少台湾人觉得很激动,就着手实施,又是改教材又是搞宣传——可待到就要“公投”了,一抬头,发现大陆这面软硬两手都准备得充分正盯着;一回头,美国又不保证军事支援了;低头看看自己,那纵深,那兵源,那领袖...绕了这么大一圈之后,台湾只好选回国民党,8年弯路重头来过。

两岸都是中国人,这人性相似程度相当高,如果任由目前大陆的民粹力量随心所欲,同样会付出无谓的代价,只不过弯路就不止是8年了。公民参政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提高。

tg这几十年,尤其是那“大民主”的十年,教训颇多。所以目前是采取了类似经济改革的形式——当年先是报纸上姓资姓社的讨论,然后高调表扬个体户,鼓励大家买股票,很多人半信半疑,可最早吃螃蟹的一拨大都获利丰厚。而这次社会改革,中央不断给政策,持续推动法规完善,同时发动群众利用这些政策和法规监督地方政府,维护自己的权利,跟上次如出一辙。

tg最初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大约是04到05年的事情,报告上出现最多的字眼除了“和谐”之外,还有“矛盾”。所谓“和谐”,应该是一种解决矛盾的方式,或者说是法制条件下“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指导原则。这套理论的用途之一,就是让老百姓利用律师和记者,来补充“人民监督政府”.

胡某知道,西西河里不少人对律师和记者这两个职业颇有不满,觉得“讼棍”和“狗仔”难堪大用,甚至有祸害国家的嫌疑。目前中国律师和记者这两个行业毁誉参半,只不过是发展中未成熟的表现而已。

对于tg中央来说,老百姓和律师一起,在记者关注下,与地方政府打官司,比传统的上访方式要好很多——记者清楚舆论的发展方向,律师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帮助客户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是,记者和律师的资格是国家管理之下。相比而言,上访的人很容易就成为社会“边缘”,对政策和法律又难免有误解,上访领头人大多具有极端的“人格魅力”,同时根本也不需要任何国家资质。对于老百姓来说,律师降低了运用法律工具的成本,记者协助了老百姓和主流舆论的互动,只要官司能打,一般不至于上访或者走更极端的路。

所以当你看到正规媒体上报道千奇百怪的维权新闻,切不可以为那是“人咬狗”式的小道花边,或理解为媒体是在给国家拆台——其实大家都是在为中国的法制服务在打广告,帮助上访人群分流呢。

有一点要强调:中国媒体口径不一,但是不等于"分裂".经过2008年那场国际媒体战,不少人已经看出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同样的道理,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环球、南方,其实都站在一条船上的——尽管它们有的严肃,有的张扬,有的民族,有的普世,但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差异化营销”的手段而已,只要保证每个人接受其中一种的引导就足够了。

不过,健全法律制度,增加媒体的权力,并非一帆风顺的事情.前面说,tg的基层是有很强的“反和谐”动机,谁也不想放弃既得利益。而且他们对于政策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还有手中的资源都比民众或者普通社会团体要多。北京奥运会之前,地方政府以“维稳”为名义,扩大地方利益的事情发生了不少,导致群体事件数量持续增加——如果不是抗冻灾、反藏独与抗震等事情凝聚人心,“政权巩固”危机真就有可能发生。

所以到2009年一开年,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会议上先提出来一个“不折腾”的概念,标志着tg拉开了tg对基层组织“和谐”改革的大幕——说实话,当时不但外国人,连中国人也几个没听明白,啥叫“不折腾”。经过这1年多观察,所谓“不折腾”似乎是tg承认同时抓两只兔子(奥运和社会改革)遇到了困难,所以待奥运折腾完,要专心搞社会改革了。

tg反“反和谐”的第一拳,是2009年春要求的发生群体事件原则上不动用警力。之后就是以“替谁说话”为代表,继续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手段整顿一系列地方官员。

整个过程中,网络言论既揭露问题,又帮助制造舆论,施加监督压力。tg目前的动作就是把网络管理权力收归中央管理,既不允许外国干涉,也不允许地方权力染指。

2009年著名的“跨省追捕”,大家只看到这个事情可气,却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最后是合法解决了,并且各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如此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的手伸得太远,试图染指中央的网络监管权力。而且河南和上海两地跳过中央搞合作,更是犯了大忌。

从tg利益出发,互联网上言路越来越宽是难免的。具体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家园 积极实行“网络实名”和“网络白名单”制度吧?

网络的宽

到底是被逼的还是主动的,很快就会见分晓

家园 一直觉得“非法上访”这个词特搞笑

它很有一股老子说了算的气势。

家园 这就是叫做:一个和谐,各自表述。
家园 最高检:久拖不决致当事人反复进京上访将追责

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10/03/24/[email protected]

家园 问个问题

你是不是参加过GP培训?讲师的稿子和您的帖子有几分相似?

家园 太乐观了吧

你以为中宣部会为了公平与正义就鼓励媒体曝光地方政府

这完全不符合任何一条官场逻辑

跨省追捕 躲猫猫 水开开之类之所以曝光 都是因为闹的太大捂不住而已

家园 但是具体落实的时候可不是搞笑

要是一旦弹压不利 可是要直接影响到乌纱帽的

当年奥运 六十年大庆时期据说都是有“非访指标”的 一个县多少人 一个地级市多少人

一旦超额 那就卷铺盖

现在的tg干部 真正能做到一票否决的 大概也就是这个问题了

家园 没有

gp是啥意思?

家园 最好既不乐观也不悲观

"捂不住"和"不捂"的成分都有。不然为什么2008很多东西捂了,之后不捂了?

另外中宣部不等于“中央”——将来曝光曝到中宣部也说不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