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方都市报》:走进"不可思议"的印度:各种事物融为一体 -- mandman

共:💬50 🌺1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南方都市报》:走进"不可思议"的印度:各种事物融为一体

    印度的事情,都被国内说烂了,在精英的眼里,无数的短处都盖不住民主制度的伟大光芒。当然,如果让精英自己去选择,他们还是不会选择民主的印度的。

    《南方都市报》不知道又赶什么风头,今天(四月十八日)刊发了一篇长文:

    走进"不可思议"的印度:各种事物融为一体

    网络各大媒体迅速转载。

    文章又炒了哪些冷饭呢?

    “两个印度” 迷人的印度、困惑的印度

    孟买的高档社区会改写游客对印度的印象,那里的环境不亚于第一世界的任何国家。黄昏时分,人们在孟买海滨散步、休憩,夜幕降临,印度金融中心灯火阑珊,景色迷人。而就在同一个城市里,也有着亚洲最大的贫民窟,那里是另一种景象。用奈保尔的话说,“那是另一个孟买、令人心悸的孟买。”

    事实上,印度人也豪不避讳地谈论“两个印度”。印度Infosys公司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N .R .N arayanaM urthy)曾这样向自己的同胞发问:“虽然我们在高等教育和科技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印度仍然有3.5亿人是文盲;很难想象这个国家有3.18亿人用不上洁净的饮用水,2 .5亿人缺乏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什么到了2009年,我们还有6.3亿人仍然无法用上像样的卫生设施?国际性的大超市和食品连锁店遍布我们的城市,城里的年青一代尽情享用比萨,但为什么这个国家仍有51%的儿童营养不良?”

    这就是印度让人困惑之处。印裔美国记者米拉·坎达曾说,她并不想否定新印度的存在,它确实存在,而且积蓄了无尽的潜能,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振奋。但是旧印度并没有消亡,成为过去。

    记者在这里躲躲闪闪、含糊不清地提到了“两个印度”、“新印度”和“旧印度”;其实,这不就是印度的极端贫富分化的结果?“新印度”并不新,“旧印度”也不旧,这也根本不让人觉得“困惑”。印度这样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是不出现极端的贫富分化,反而会是一件怪事。

    当然,印度最大的优势就是“民主的政治体制”,这也是全文的核心:

    在印度采访期间,记者反复听到一个观点,即印度民主是印度的最大优势。有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印度的这种政治体制,或许正好适合这片土壤。印度是一个比中国复杂得多的社会,这么多年来,虽然有一些反抗,如当年锡克教的暴动,克什米尔闹分裂,还有纳萨尔运动,但基本上印度社会还是稳定的。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爱德华·卢斯认为,印度民主扎根于印度多元化的传统中,由于它的多元化,几百年来,这个国家在处理社会冲突时不会自动转向暴力。

    印共(毛主义)领导贫苦农民的武装斗争,即所谓的“纳萨尔运动”就被华丽丽地忽视了;前不久刚被打死的七十八位政府官兵,在作者看来,大概也不值一提。

    当然,记者不会忘记印度人民的“幸福感”,因为他们有着一条“圣河”:

    在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到恒河沐浴的人常带着他们的狗,让它们在圣河里泡一泡,他们似乎希望自己的狗将来也能上天堂。记者不小心透过长焦镜头看到,有的狗不太听主人的话,狗主人把狗按在地上,打了几巴掌。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吧。

    不过,已经被天涯那个有关圣城和圣河的大坑教育之后的我,忍不住要感叹一声,在那种环境之下,记者却只留意到了狗的沐浴,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赞扬了印度的“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硬伤太多,最是卒不忍读。“免费医疗”的结果是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六十五岁,中国是七十三岁,世界平均是六十七岁。“免费教育”的结果是印度的识字率是66%,中国是93.3%,世界平均是77.4%

    老江说,要“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百姓的眼光也日渐挑剔。还用这等水准的文章来洗脑,记者要打板子。

    通宝推:SleepingBeauty,友直友谅友多闻,李根,
    • 家园 印度“民主”最大的优势是旁边有一个中国

      对西方威胁最大的还是中国,印度也就成了制衡中国的一个棋子,受到了西方很多好处,“民主”只是在他们的宣传上有用而已。井大最近提了好几次美国可能要宰印度,但美国一直没有动作,应该也是中国的原因。按井大说法,美国要宰了印度,那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印度是西方扶不起的阿斗:

      美媒评价印度:阿三啊阿三,还不如阿斗!!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3月26日文章,原题:崛起的龙,昏睡的象 最近,中国和印度分别表示将增加2010财年国防预算。根据官方数字,中国国防费预算增加到78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 7.5%。印度的国防预算则增加至320亿美元,增长幅度小于 4%。

        此外,中印两国在实现各自军事目标的方法上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军费是为了实现军事强国的长期目标,而印度却仅仅是为了资源分配,缺乏长远考虑。结果在两国军力上体现出来———中国获益良多。

        过去20年,中国的国防预算一直呈两位数增长,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强综合国力(体现为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战略需求。还有,中国军力投资一直和解放军的改革同时进行,国内军工业越来越复杂,而且解放军非常重视研发。中国政府没有理由因为金钱的原因阻碍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动力。

      几十年的努力为中国带来“丰厚红利”:军力增长迅速,已能触及邻国以外范围。印度在过去20年的军费支出缺少连贯性,而军费未能呈现线性增长,说明计划制订过程中存在缺陷。

        中国政府每两年发表一次国防白皮书,勾勒出本国安全目标,而印度则没有这方面的尝试。印军只能按照自己的“愿望清单”,撰写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文件。然而,由于这些文件严谨性不足或缺少内部竞争机制,或无法将自给自足和国家安全目标结合起来,因此经常引发争论。另外,年度国防预算的产生不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长期军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资源的多少、部门之间的争夺和更宽松的财政环境决定。制定战略时缺少长远眼光,这种现象在印度军工业的缓慢发展中随处可见。北京通过竞争、评估、监管和激励这“四项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改革,从而为军工企业注入大量竞争力,而印度一直在补贴无能的公共生产领域和研发公司,而各种各样的委员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没能付诸文字,也没能贯彻精神。

        因此你就不会奇怪,两个世纪以前就建造了军工厂的印度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在全球数得上的军工龙头企业。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当今天的中国驾驶自己的战斗机翱翔蓝天时,新德里却忙于试飞6家非印度本国公司制造的飞机,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邻国的军力差距。随着中国军力迅猛发展,印度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动起来,它会更加绝望。▲(作者库马尔?巴赫拉,曾铧译)

    • 家园 Infosys?!!! 在美国找过工作的老中应该知道这个

      嘿嘿,卖h1b工作签证的,往美国引进了无数三哥的明星公司阿

    • 家园 这种那文章能骗一堆学生

      因为这种笔调很多学生喜欢读。他们不喜欢国外的现实,只喜欢听到国内的现实(最好是非常扭曲的现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