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泡沫过程注定反演,北京房价暴跌60%(一) -- 陈经

共:💬505 🌺1573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得我很开心,不管是不是反向指标,宝推一把
    •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政委又发布反向指标啦
    • 家园 我也有这种感觉呢

      我觉得全国大城市中最接近可挽回的是上海。最危险的是北京。

      上海过去在1990年之前,就是全国住房最紧张,住房密度最大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极小。

      92年之后又变成金融中心,涌入大量新移民。而上海的相对收入全国又高。解决住房历史欠账的压力大。

      北京在历史上一直是住房最宽松的大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周边可扩展的可用面积大。历史上各大单位积攒了大量公房。北京虽然单位都很牛,福利很好,但一般职员的可支配工资并没有那么高。很多背景复杂的单位,自己盖的房子可能并没有计算入上市房产中。实际盖的房子可能远比统计数据大。虽然有些房有一定时间的上市限制(也仅仅是一定时间)但它们仍然是可租可住可转借的房屋。

      目前的实际人均居住面积是个关键要素。

      我们设想将来房价降50%或更多,由于很多上海人目前居住面积仍然很小,外来人口也很多,有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和新买房的需求。可能在降到一定程度后刚需就会出来,改善居住。

      而北京目前的人均实际,注意是实际居住面积就非常大。阻碍北京外来人口继续进京的,不是住房而是工作岗位。

      北京这个城市,大单位多,容纳就业的小单位少,就业岗位没弹性。就是你白给外地人房子,让他不付租金白住,他也未必肯来——找不到工作。

      所以,北京未来面临着空房多到没人接盘的危险。

      • 家园 个别抽样,北京处一级干部的家庭,平均4套以上

        北京部委多,基本都能分房;北京的老干部多,房子由子女继承;北京出国的多,房子由家人继承;中央部委机关的灰色钱多,投资买房。几下一凑,闲房很多。

      • 家园 瞎编几句

        从最近中央的动作来看,我感觉中央有种shock的感觉

        中央可能对住房的实际积压程度测算有严重偏差。现在可能才刚刚摸到实际的积压情况。

        (我们总以为,中央派了那么多官员,那么多机构,对这些情况肯定门清。其实未必。特别是这种集权式的地域广大的大国

        拿明史说吧,以免跨省。京城的皇帝,虽然派有厂卫等叠床架屋的机构,但对下面的实际情况仍然一无所知。

        明朝当皇帝本人都是不错的。但实行的政策往往全错,甚至跟需要的政策相反。不是他们笨或怎么不好,而是完全不了解下面的情况)

        我有个模糊的推理链说明。

        开始中央认为住房需求很大很刚,暂时的炒作泡沫控制一下利率就可以了。但派电力部去摸底,摸出了6千万空置的底。中央可能一下震惊了。

        然后再问这些空置是怎么来的。

        于是有了任先生含着微微的怒气讲出的,大量土地和住房,没有经过市场渠道,直接被官员瓜分,然后再推高价格待售。

        (对任志强大一贯言论,我们要换个角度,这些话历来都不是说给我们的,而是说给中央反映情况的。用这个角度去回头看任先生的话,

        就是近几年来一再向中央反映,(那时的)政策有误,商品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很多房屋是房产,但不是可供销售的商品房。。。

        政策有误,商品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很多房屋是房产,但不是可供销售的商品房。。。

        政策有误,商品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很多房屋是房产,但不是可供销售的商品房。。。

        政策有误,商品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很多房屋是房产,但不是可供销售的商品房。。。

        政策有误,商品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很多房屋是房产,但不是可供销售的商品房。。。

        我担心中央在shock的情况下,采取的打压政策过火,无法从容地布局。

        尤其是2008年狼没来,错过了平抑商品房的最佳机会,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现在的中央犹如射失了一个点球后,第二次射点球的球员,心里默念这次一定要进,然后手抖脚抖,动作变形。

        这些政策如果从容地按步骤放出,可能会稍微好点。但中央这是第二次射点球了,恨不得立刻进门,结果很可能会打击力度过大。

        但愿我错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比喻太牛了

          现在的中央犹如射失了一个点球后,第二次射点球的球员,心里默念这次一定要进,然后手抖脚抖,动作变形。

          心态,关键是临场球员的心态是否稳定。再加上周围虎视眈眈的各路人马,没准就有候补队员嚷嚷:教练,要不让我来。

          至于对积压程度是否shock,恐怕未必吧。

          眼睛一闭,怎么想起工体此起彼伏的京骂来鸟?

        • 家园 六千万空置应该是谣言,还是不要引用了吧。

          否则有损文章的可靠性

        • 家园 是否感觉到最近有言论尺度放大的感觉

          因为中央意识到,中宣部严格的言论管制,一方面控制了舆情,另一方面也严重限制了中央了解下面真实情况的渠道。少量内参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因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贿赂记者的形式,阻碍内参。

          (在明朝同样发生过)

          结果形成上下阻塞的情况。

          仿佛可以遥见,某地某人在叹道:谁谁误我,误我。

          最近看到的这些内部人士言论和似真似假的内部消息,仿佛有龙王下诏求直谏,龟也得言鳖也得言的感觉。

          这样的东西没有中宣部的首肯是不会出来的。

          而且似乎好像说的,中央确实感觉到了某些人要经济撕票的压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855897

    • 家园 索罗斯的书里

      索罗斯的书里把这种自我强化的泡沫与崩盘说的非常透彻, 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理性人”的理论。

      • 家园 理性人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是所有经济学的基础。

        但伟大的亚当斯密,从古至今唯一的一个经济学家,还说了,理性人首先是自由人。

        东南亚当时97,和中国,人都不是古典经济学意义中的自由理性人。

        我们只是受官员摆布的木偶。于是古典经济学不成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