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替人问个扒西方根的问题:西方古典如何保存和维持原貌? -- 黑传说

共:💬89 🌺19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不妨去搜寻一下Platonic Academy
      • 家园 自说自话,没任何可信度

        这点最烦西方的历史学家,有疑问的历史,对他们自己的历史,先假定为真,然后不断附会上去; 而对别人的历史,就先假定为假,然后不断打击之。

        孔子时期,叫杏坛的,和现在的杏坛能比么?一个是临时场所,一个是永久性专业性的场所。

        不客气的说:希腊历史就是现在韩国史学的古代版。

    • 家园 托名拟作恐怕是各国都有的常态

      中国汉朝的时候流行拟古人之名而著作的。当时可能相当于一种匿名作品吧。因为以汉朝人的古人水平,这些当时人写的,拟托尧舜,神农名义的古书,当时的人显然是一眼见的,如同现代人写一本书说是苏东坡的,不可能我们就认同是苏东坡,而且这么做显然也不是存心骗人,只是看作一种匿名形式。

      西方可能也大量存在这种形式。在宗教法庭严酷和文艺复兴开始的时期,很多书号称是从阿拉伯存文献中找到到希腊孤本,从阿拉伯语翻译回来的。这种书很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伪作,逃避宗教法庭。

      从阿拉伯文翻译出希腊古本只可看作童话。

      很简单,伽利略的著名著作,名字就叫两个世界的对话,书的形式就是两个古人在对话。而且原书就是假名作者。当时可能流行这个。如果不是有其他渠道可以追溯伽利略做的,很可能过几年就忽悠成了阿基米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思路倒比较好理解了

        因为像地中海地区,政治很不稳定,对文化的保存比中国容易不了多少,那么,如此巨量的著作,很可能就不是原生于古代的,而可能是原生于当代的某种需求。

        否则很难保证口口相传能够保存如此巨量的、且并不适合口口相传的东西(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拗口的,这点东西方都一样的,而几大经典里面,道理说教是一坨坨的)。

        而其所用的语言,好像除了文字,也很难体现出和现代的欧洲语法有何不同的地方——古代人要像现在这么罗嗦,希腊早就被刻满了。

    • 家园 西方最早的经典都是口口相授

      他们很早就有文字,但文字不是用来记录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而是用来宗教和行政。但这些东西里会有对各种经典的引用和印证,可以证明其存在。

      古希腊没有固定的学校,一般是学生直接吃住在老师家里。老师也不是职业,做老师的和学生的往往都是贵族和贵族子弟,带学生是帮朋友带孩子的性质。有学问的贵族带出来的孩子能说会道,博学多才,大家都愿意把孩子往他那送。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会那么有名是因为亚里斯多德创建的古希腊神学被早期基督教借用。将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等写成文字的主要是早期的基督教神学家。

      老实说,古希腊、罗马留下来的经典并不多。很多早期基督教神学家留下的记录都在“黑暗时代”流失了。

      • 家园 几百万字的经典

        几百万字的经典能口耳相传?西人都是什么记忆啊!还有很多图呢?也是硬记的?那《圣经旧约》为啥就有公元前的实物呢?中东和西方的出土文献数量可不少啊!不过古书确实罕见(但是有)。

        说西方经典都是伪造的,显然是胡扯。但是托古、增益、逐步汇集,恐怕是没跑的。

        • 家园 这有什么奇怪的

          解放前很多说书人都是文盲,甚至瞎子,随便说个西游记、三国演义、岳飞传,几十本下来不像玩似的。

          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在古希腊是教育的入门教材,是儿童从小要背的。

          另外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也不一样。苏格拉底的言论完全来自于他几个学生的转述;柏拉图有自己的言论,但不清楚是否写了下来;根据历史记载,亚里斯多德在他的Lyceum设有图书馆。

          《旧约》不一样。《旧约》来自中东,中东有很强的文字传统。

          • 家园 说书

            说书只要说个大概,自己可以乱发挥的。一部演义,每个说书人说得都不一样。学术书可以这么搞?亚里士多德的随便说,莫非就你一个弟子?搞到一部经典十几、几十个(传2、3代)版本,这个学派还有威信和吸引力?

            • 说书
              家园 儒家中的经典、圣经也曾经有多个版本

              每个时代都会有权威出来删补和确立标准。

              • 家园 经文

                经文是一样的,差别的只是部分内容的理解。

                • 经文
                  家园 圣经历史上已经经过了大筛选

                  从楚简复原的内容和现在的经典相比也有驴头不对马嘴的地方。

                  • 家园 不是

                    不是那么回事。

                    经文本身基本是一样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有本质冲突。而且出土文献也未必就比传世文本更权威,有些出土文献本身不是实用的,而是专门的随葬品,意思意思的,错误远比今本多,这裘锡圭等权威造早就指出。当然,传世文本抄错、遗漏之类是有的,但鲁鱼豕亥与说书人随意发挥怎么可能是一回事?说书人只要按照故事情节发挥就行,而演义的基本故事情节都是较简单、情节连续的。而伟大的学术理论可能这样吗?举个例子,儒家传授的那些周代礼法,其间的繁文缛节,就算今天一个成熟的专业学者(从22岁读研到五十岁当教授),敢说大致都记住的都罕见;而这恰恰是很关键的内容,更不要说经学本身是百科全书式学术,相关的天文地理典制人情物理等都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你让说书人去记,岂不抓瞎?

                    古代学术传承靠聚众授徒,文本和口耳相授并举。文本为纲,师说为目,纲举目张。守家法、循师说是秦汉六朝的基本规矩。这一传统因纸张普及而动摇,在印刷术普及后被彻底打破的。

                    • 不是
                      家园 汉初儒家经典恢复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全背出来的

                      比如你说的繁文缛节的《周礼》,本身的格式也是非常有规律的。你所谓的繁文缛节,在当时的古人看来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而已。

                      要说百科全书,哪一部说书不是天文地理人文宗教典故样样概括?

      • 家园 都公元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在基督教之前,所谓的希腊或者罗马文化,实际上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然后通过高级文明的异端:埃及尼罗河文明演化出来的基督教,来吸收接纳。

        那么,实际上的希腊文明,严格说应该是:埃及文明的异教徒版了?

        埃及就像古印度的雷音寺,是文化输出地,而希腊实际上类似于日本,是被文化输出地,并最终被埃及文化占领。

        那么希腊版的几大贤人,就很有可能是埃及的几大贤人的本地版了?比如日本的几大神,就很有佛性,其事迹和成就也基本上可以从佛经中找到原本,但却叫着日本名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