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安卡拉战役和帖木儿东征看中亚地理 -- 泉畔人家

共:💬38 🌺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安卡拉战役和帖木儿东征看中亚地理

    河里可能很多人总觉得中亚地理恶劣的不得了,1-2万人的部队,在沿途能获得一定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进行3千公里级别的机动根本不可能,事实如何,咱们事实说话。

    先上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领号称百万铁骑进攻明朝(出发地,帖木儿都城撒马尔罕),结果1405年2月18日在进军途中,在讹答剌病死,化为尘埃。

    帖木儿汗的前锋部队,也就是从塔什干出发的右路军已经在公元1405年新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进至伊犁河。当日地球、土星、水星连珠,巫师占曰不利兵主,帖木儿汗心情大坏。但他还是渡过锡尔河,并命令右路军总司令、他的皇孙哈里·苏丹加紧进军,务必在三月初拿下整个新疆,而自己则暂时留在讹打刺。前锋军打起仗来还是不负众望,于2月下旬推进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位于吐鲁番的东北方,上面的地图标到吐鲁番的西北方是错的,那其实是乌鲁木齐),此处离明帝国西部边界重镇哈密卫还剩大约400公里。

    另一段史料

    安哥拉战役 1402年7月28日(一说20日),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率军(约7万人)与蒙古帖木儿征服军(14—16万人、32匹战象)在安哥拉(今安卡拉)附近进行的会战。 1402年春,帖木儿连下数城,其中包括安哥拉以东瑟瓦斯。为保卫首都,巴耶塞特在距瑟瓦斯150公里处利用山林地设防,因而帖木儿不能发挥军队主力——骑兵的作用。为切断土军与埃及的联系,进而把土耳其军诱至平原,蒙古军向克萨里亚进发,由南方逼近安哥拉,并将其包围。土军被迫放弃阵地急速回军首都。于是,蒙军解除对安哥拉的包围,作短距离转移后设营固守,土军经急行军已疲惫不堪,仓卒将主力部署在中央投入战斗,而蒙古军相反,有强大的两翼和雄厚的预备队。蒙古轻骑兵发起进攻。帖木儿凭借兵力多和机动性强的优势,以重骑兵连续攻击,打乱土军左翼,并迂回成功。位于土军右翼的鞑靼雇佣军(1.8万人)首领倒向帖木儿,安纳托利亚诸别伊(内有土军卫队1.8万人)叛变,加速了土军的崩溃。 点评:此战,帖木儿善于用兵,当作战地形不利于蒙古军队时,帖木儿用围魏救赵的方法诱土军脱离有利地形,在野战中将其歼灭。土军在安哥拉城下的失败,大大推迟了奥斯曼帝国中央集权的形成进程,同时也推迟了土耳其对拜占庭的征服和对欧洲的进攻。

    帖木儿生擒的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

    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 绰号闪电

    介绍一下“闪电”的战绩: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巴尔干长达500处于被奴役状态;尼科堡战役,十字军最后一次正式的东征——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塞尔维亚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1402年7月28日,帖木儿15万大军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主力与今天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附近,生擒土耳其苏丹。

    1404年11月28日,开始对明朝的进军,1月进入伊犁河流域(伊犁河四分之三流域在哈萨克等境外),2月中下旬就到达今天新疆吉木萨尔县。从11月28到2月中旬,不过70-80天,帖木儿大军攻击前进至少2200公里以上。

    注意,帖木儿的军队尽管肯定到不了百万,但20万肯定是有的,这个后勤压力要大的多。从帖木儿的多次战役看,中亚的地理环境,通行大军并不难,比新疆地区要好走的多。

    • 家园 帖木儿还用巫师?突厥人果然是不咋样的教徒
    • 家园 泉大热烈期盼你早日出书!

      等你考证完毕整个事件后期望您能找个机会出本书吧。我一定购买呵呵,我相信很多人也会买的。就是出了十几年灵异事件没一句准话的《奥秘》杂志都能卖出去那么多,何况您老考证出这么多有趣有用的资料拿。您也不用一直和那些调戏你的人不停解释了,把自己的 东西亮出来,喜欢看的人自然喜欢,不喜欢的怎么都是不喜欢。明朝那些事那么火不也是一堆人喷嘛。

      • 家园 呵呵,谢谢鼓励

        汉军秘密支援卡莱的这个假想,我会好好整理,将来再认真写一遍的。写一篇历史论文,写一篇类似传记的,如果有时间,再写本穿越小说一类的。有精力的话,一定要写英文的,哪怕就是yy又如何,这个yy怎么说还有些依据,这个假设如果被世界上许多人接受,对现在中国有利无害。

        对咋国内这些历史专业人士,不抱多大希望了,在他们的思维里,书上没写过的就一定是假的。再过50年,等当年曾经穿着越南军服在越南和美国作战的中国老战士都入了土,估计他们也会抨击一切试图说中国人去越南和美国打仗的说法,因为正史里,官方文件里,从来没有承认过。

    • 家园 寇可往,吾亦可往

      感谢下边几位老大们提供的关于蒙古骑兵的资料。

      游牧民族相对农耕民族,在远程机动上,有天然的优势。但不要忘了,汉武帝时代,武帝的口号就是“寇可往,吾亦可往”。匈奴人能做到的,汉人也要做到。

      当时的汉军里,投降的匈奴人也非常多。汉军也肯定学习了匈奴人的许多长处。晁错言兵事疏里写的很清楚

      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15);险道倾仄(16),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

      但那是文帝时期,武帝时期,汉军多次穿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如果有个沙漠,有点距离就不能解决给养问题了,那汉军又怎么可能打出漠北大捷来?不要扯损失多少,匈奴几十万骑兵不是木桩,战斗怎么可能没有损失。

      霍去病从代郡一直打到贝加尔湖,直线距离就快1500公里。如果汉军遇到沙漠就没办法,补给粮食20天就Over, 那么还能打个屁胜仗。

      你们不喜欢我的假设,反对我的假设,没关系。但不要凭空的就认为汉军就没能力解决各种后勤困难了,匈奴和蒙古尽管有区别,但都是游牧民族的本质是相同的。

      寇可往,吾亦可往,那是一个多么波澜壮阔的时代。武帝出征前,认为后勤支持不了的人也多的是,但我们记住历史已经发生的结果就行了。汉朝的几十万军队,从长城南边的农耕区出发,犁庭扫穴,在漠北痛击了匈奴的主力。他们自然有办法解决后勤的问题。

      • 家园 能不能划出一路上有人接济,或友好国家部落的图出来

        如果是“雇佣军”性质,不管是代表官方还是代表私人,一路上有人接济,比如掏钱就能买粮,甚至有当地后勤保证,不用担心袭击,那有什么难的。丝绸之路上商人能走,骑兵只能更快。

        • 家园 根本不用划的

          大宛是当时西域都护管制的国家,大宛和安息接壤。如果汉军要行动,就是从自己的准领土(西域都护范围)直接进入安息东界,在Mary(木鹿),苏莱娜这个安息东部地方军阀就过来负责接应和提供后勤了。

          面对罗马的灭国之战,如果有援军,安息会竭尽所能提供一切给养的。

      • 家园 沧海桑田

        现在新疆沙漠中的古城,以前都是绿洲,也许,新疆可提供的粮食补给远高于现在气候条件下的估算。

        再猜一个,考古发现的青铜箭头比铁箭头多,只是因为铁箭头更容易锈没了。

    • 家园 在向中国进军途中,帖木儿本人向部下交代

      要每个士兵除给养外携带两头乳牛和十头山羊,给养用完后,开始喝奶,然后吃肉。

    • 家园 又转进啦,用1500年后的蒙古人做例子了啊

      这个例子还不够极端,你应该举例成吉思汗时期的行军速度才够劲,穿越整个亚欧大陆才2个多月。

      这个例子也不够劲,还是举美军伊拉克战争的速度吧,那不是更有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