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岗村逻辑的尽头 -- 毕尔优科夫

共:💬36 🌺164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改开早就破产了,现在就剩张皮在那披着遮丑.
    • 家园 您只及一点未及其余了

      契约说是中国改革的一点,不是全部。

      国企,国企员工乃至农民对国家合同承担有责任义务,同时拥有权利。作为契约另一方的国家有没有履行好它的契约责任,是谁先违约了或同时违约了,您不会认为在这份合同大单中,只有一方的给付责任构成合同能否成立的主方吧,国家方只有付费之责,因此如果农民违约就构成该合同的不成立吧。

      这种比喻并不合适解释社会经济学问题,只作同等比喻而已,好比较。

      改革是想从根本上矫正违约问题,国家土地,公社管理,农民操作VS国家土地,农民个体经营,同样也可以构成合同双方的。至于现在产生了实际的中间管理层,这个问题是好事说明需要签新合同,哪有一劳永逸的事儿呢,别动不动向后看说还不如不动呢,多向前看,农产品供不应求和供应充裕前提不同了,合同中的责权利也不一样了。

      至于违约责任嘛,河友阿凡达问到点儿上,契约神圣是如何建立和运转下去的呢,不会也不能够仅靠外力强力维持,不会想诿过于道德吧。

      契约精神大系统的维护靠法治精神,这个大系统是否能运转良好不讨论了,至少在当时中国没运转好,当然现在也不怎的。

      更重要的因素其实您本人就意识到了--自利与他利的平衡,或至少是相对的平衡。大到社会发展,小到个人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发起契约和维护契约的永动力是什么,和这个永动力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在哪里。

      有时候看马克思主义常会瞎想,社会主义非常象资本主义的超极大补丁程序,它想遏制住资本的本性--逐利的贪婪和无节制从而毁灭人类自身,但是在强调了他利和节制自利时,非常容易走向无法依靠自利的过度追求来满足他利了,自利一旦被遏制,动力之源就枯竭一大半。盘算人类进步的各个方面,满足生活便利舒适占了一大半,为了杀人是另一半,逸强拿得出手不为己的怕只能是人类健康的进步了,为了他利目的真没几个。

      关键词(Tags): #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了通宝推:庄汀,GPRS,
      • 家园 想明白一点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共产主义的一种利他主义,而且是一种针对每一个人的利他主义。但是这是建立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其实是科技极度发达,物质非常丰富),物质的分配系统要有点类似空气的分配才有可能。

        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做不到如此丰富的物质供应。从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更多的是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是生产力的不同,或者说生产力也许有量的不同但是缺乏质的区别。在生产力趋同的时候,针对个人的制度不会有本质区别的,强行推行针对个人的利他主义,物质提供不了这样的支持,所谓没这个金刚钻揽不了这个瓷器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国家层面。

        资本主义国家,特别的帝国主义是绝对的利己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称霸,不能全球称霸,就地区称霸;不能地区称霸,就地区联合称霸。能称霸的就剥削不能称霸的,通过战争,贸易,规则,反正是想尽一切方法称霸,维持称霸。这就是所谓的丛林法则。

        而社会主义就要不称霸,因为称霸从长期说并不能使自己生活的更好,反而通过压制,压制了社会的活力,使得社会,国家无形中背了很重的包袱。不称霸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利他主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当年的苏联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实施计划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采用利他主义策略的国家,必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和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上有本质的区别。也必须有比现有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更强的实力。

        唯一像社会主义的国家的主倒是正在不断努力的中国。

        • 家园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跟存在万能的上帝一样,都是人类的白日梦

          人类的自我繁殖能力,如果不加约束,完全可以把所有的物质全部转化成人类机体,那以后的人类增殖材料哪里来呢?

          解决办法就是利他,人人都为了别人来自我约束?人人利他的先决条件,其实远远大于有限的需求的前提。

          且不说利他是否根源于利己,我们何曾见过一个不加训练就有利他精神的婴儿?

          儒家穷两千年努力没有实现的仁爱教化换成利他诱导就能深入人心?

          关键词(Tags): #哲学#政经
        • 家园 【讨论】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

          通俗理解的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制度需要一个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作为前提。

          我理解的这个按需分配制度却有一个边界条件,否则这个极大因趋于无限大而使此制度理论上归谬,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自觉地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根据自己必然但有限的需要来向社会索取产品。这里我们尚不涉及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所加的其他边界条件。

          按劳分配迄今的实践并不很成功,我觉得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强调社会成员的劳动义务和权利的同时,却忽视了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大生产中的人必然为企业之一份子,而一个员工积极努力的企业,仍然可能因入不敷出而彻底破产。个人行为的后果总是小于人的集团行为后果。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在经济规律严厉约束下的按劳分配。你在某个企业中的工资与你的贡献挂钩。但是企业破产,你的工资就自然归零,而企业发达,也不必然保证工资上涨。另外一个现象是,在客观实践上按资分配并不与按劳分配绝对互斥。

          • 家园 必然而有限的需求是一种客观结果,而不能主观限制

            人类对物质的索取是建立在贪婪,恐惧,本能需求,攀比心理等等复杂的因素相互叠加而成,既有合理的一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通过自我限制是非常困难的,最后的结果会导致自我限制的通过社会强制限制来实现。这样的过程很难说是进入一个自由王国。

            就想银行防挤兑一样,就是要有充分的兑付能力,但是物质的分配和存量,都还做不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憧憬共产主义,按需分配,有点过于遥远了。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一种具有充分兑付能力的物质:IPv6。曾自洲:二 空气不再寂寞但是何时实施还在博弈中。不过大势已成,几个小鬼是挡不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掌握充分兑付能力的物质会越来越多,这时才会真正的产生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 家园 汽车发展为清洁能源车是进步,换回驴车是退步。

      虽然驴车比汽车更环保。

      重构契约信用和计划经济是两码事,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契约信用,相反如果没有契约信用,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如果说小岗村逻辑的破产是以GDP为纲的逻辑的破产,那么这种逻辑的破产值得每个人欢呼,但如果这种破产的目标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恐怕支持者有限。

    • 家园 呵呵,那么兄台觉得社会主义契约怎么保证实施呢

      总不能像斯大林那样,迟到三小时就刑事犯罪吧

    • 家园 如果对中国当时的农村有一定的了解,只怕会有不同的看法

      小岗村的情况我不知道,自己家里和外婆家里的情况是很清楚的,包产到户,是伟大的

      我赞成小楼飘香的观点:没有哪一套详尽的理论能永远正确。

      故总是需要修正!

      从片鳞只爪的报导来看,小岗村的问题不是包产到户,而是被树为红旗之后,大家由农民变成了八旗子弟。

      但是,乘机否定整个包产到户,建议向60、70年代出生的人问问吧

      • 家园 包产到户的根基

        基础设施、农药、种子、机械

        以我周围农村的环境来看,过去修建的农田设施基本都荒废掉了,大家普遍打井取水。

        在城市化进程这么快的今天,农田有抛荒的,改为建筑用地的,而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大规模下降,我觉得是了不起的事,土地单产更高,如果未来出问题,很可能是大规模的天气问题导致,单产这么高,如果某粮食大省受灾,或某地区受灾,影响很大,土地生产的集中是好事,但也有容灾能力差的弱点。

        这一篇不涉及集体、承包。

        • 家园 谢谢您的指教

          但我以为不能将包产到户的意义局限于机械和技术,要这么着那朝鲜只要我们援助一点机械和技术,就不饥荒了呗。

          我在别的帖子里已经写过了,在农狗家乡包产到户初期,水利等公共事业是没有人管的。而包产到户的当年,种粮的农民就从吃不饱饭实现了彻底翻身直到现在,现在我家乡的农村有一句话:挣钱靠本事,但只要动手,吃饭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人喜欢否定包产到户,我觉得很奇怪,发挥农民种田的主动性和自觉的积极性,不依靠包产到户难道靠念毛主席语录?

          我不否认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集约化(或公司化吧,反正这个意思)经营土地可以获得更大收益。但按农狗亲身经历,至少在鄱阳湖平原上,在农狗的家乡和外婆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是伟大的,是确实解决了农村农民吃饭问题的。

    • 家园 小岗村的逻辑用与时俱进就可以解决了。

      当然得是粘着血的。

    • 家园 逻辑清晰贴, by逍遥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