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两性关系的供求(上) -- 只爱你

共:💬48 🌺1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两性关系的供求(上)

      (本文的题目看似严肃,甚至带着点社会学或者历史学的味道,其实,还是本人的忽悠。希望大家本着看忽悠的心情轻松自然,拍砖的时候也最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人类社会大致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的分法,也许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不要紧,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原始社会又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至于可以明确划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年代或者事件,至今还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常说的五千年历史目前是没有明确证据支持的,不过有人从姓氏的起源试图来解释两系的划分,也是很有意思的。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中,神农氏还是母系氏族,因为姓氏是神农,农者,是跟花花草草有关的;到了轩辕氏就有了畜力了,说明生产力大大进步了,这时候应该氏父系氏族了。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人类狩猎手段和工具都还很简陋欠缺,于是主要的食物是来自采摘野果,女字的最初来源也是一个人弯腰采摘的象形文字。这时候男性空有一把子力气没处使,女性的先天优势就主导了食物的收集和分配,于是也就主导了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由于女少男多,而且根据考古的证据那时候的男女性别比例大概是2:1左右,如果是固定婚配制度的话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一半的男性是没有配偶的,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现在有四亿光棍儿,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天下大乱,肯定的。于是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的部落都实行走婚制,说的粗浅些就是“共产共妻”,当年国民党就是这么宣传的,说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共妻,于是很多有家业妻妾成群的人都怕了,跟着光头就跑到岛上去了。有人说,原始社会是共产共妻,怎么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共妻,和着人类社会发展了一圈又回去了?!社会关系是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的占有紧密相关的,至于共产主义是不是共产共妻这谁也不知道,毕竟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是吧,还不是瞎操心的时候。

      咱们再接着说原始社会的走婚。由于那时候生产力极为低下,一个人是不可能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所以只能采取群居的方式。人们基本上没有剩余食物,所以那时候是原始的公有制,什么东西都是大家的,谁家也没有余粮,自然也就没有家庭和私产的概念。有了吃喝之后,人类勉强生存的需求暂时满足了,然后就是性的需求了。很小的时候,不是很懂孔老二说的“食色性也”,于是朴素的理解成“好色是本性了”,后来学了标点符号之后才明白原来“食色性也”应该是“食、色,性也”也就是说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类的本性。多年之后马斯洛把这些都归在了最基础最低等的生理需求里了,也算是对老夫子“性也”的最好诠释了。所以在当时是不可能产生长期稳定的两性关系的,这是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当然人口的性比例也是很重要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决不会出现重男轻女的现象。至于什么时候出现的重男轻女,当然应该是在父子关系确认和牢固之后。原始社会的走婚的两性结合方式,也就注定了不可能产生准确牢固的父子关系,因为恐怕是母亲都不能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那时候,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大家庭,所有的孩子都由集体养育,大家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也没有私有财产之说。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在私有财长出现以前是不可能有长期稳定的两性关系,也就更不可能建立起父子关系。

    另外,考古学的证据也证明了古代人通过武力来争夺配偶的可能性――不少古代男性的头骨都是有明显凹陷或者裂痕的,很可能是石块或者木棒打击而成的,那时候还没有板砖,不用担心像现在一样被人拍砖。但是并不是你赢了一场决斗就可以一直拥有这个配偶了,为什么呢,这就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不是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阶段,人类勉勉强强的生存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以男性不可能有多余的食物可以一直维护长期的两性关系;女性属于稀缺“物品”,一边是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护长期的两性关系,另一边还有其他人一直虎视眈眈。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是吧,所以一般那个时候都是流动式作业。当然社会发展到后来还是有这种流动式作业,只不过形式有所变化,本质还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各位看官里有人说了,为什么女性这么势利,谁有吃的就跟着谁,为什么从古至今就没有本质的变化,现在是谁有钱就跟着谁――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会坐在自行车上笑。没办法,人类自古就是这样。人们不是常说“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吗,就是这个道理。不用忿忿然,这是人类历史发展所选择的,要想改变这个现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变性别比例。古代人用的什么办法呢,就是――兔子我吃不了窝边草,就去外面吃。于是,就有了人类最古老的战争――部落间为了争夺食物或者女性进行的战争。于是有人从部落外掠夺来了女性,就想长期占有了,但是还是行不通。为什么呢,还是问题的本质――没有足够的食物。因为古代人类在部落内实行公有制,食物是按人头分配的,因为抢来的外族女性不算在本族人内,所以没有份饭;如果你想独占,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问题只有两种解决办法――节流或者开源。

    节流就是自己少吃或者不吃,省下来的食物来养活配偶。这条路短期是可以的,长期是行不通的――一来自己不吃饭没有力气来保护自己的配偶,二来饿着肚子的时候性的需求也会降低,这就是所谓的二欲之和大约是个常数――由此引申的说法就是“饱暖思淫欲”。所以节流不行的话就只能开源了。开源需要用额外的劳动去获取食物。由于这些食物不是集体劳动所得,所以不用归于集体所有,于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就开始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的催生到底是先有剩余食物后来慢慢发展有了私产还是由于需要维持长期的两性关系不得不付出额外劳动所得呢,俺还是倾向于后者的,毕竟,人类,确切的说男性在荷尔蒙的驱动下是勇往直前的,人们常说的“色胆包天”就是这样。

    私有制出现之后,带给人类社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父子关系的确定。

    元宝推荐:老马丁,
    • 家园 挑个错

      很小的时候,不是很懂孔老二说的“食色性也”,于是朴素的理解成“好色是本性了”

      这是个大家常犯的错误,“食色,性也”并非孔子所说,他说的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出自《礼记》。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是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 家园 【原创】两性关系的供求(完)

        现在新疆的稳定,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一文一武两方面的因素维护着。文的方面就是政策了,这个容易引起争议,就不多说了;古今中外,什么事都不能靠一种方法,除非是学习当年白人派别好坏印第安人的方法。有文自然有武。武的就靠新疆建设兵团了。古代也有类似的屯田制。由于边境地区情况特殊,如果有战时,劳师远征,不免力有不逮;如果屯兵于边,补给又是大问题;于是就开始了屯田,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自给自足。当年二代百万大裁军的时候,建设兵团并没有涉及多少,可见其重要性。丰衣足食之后呢,难道就千年太平了?两性关系的供求怎么解决,这也是关系到屯边成败的关键问题。古代有些时期采取的营妓制,说白了就是国营妓院,后来二战日本的慰安妇也是类似的东西。新中国是不可能搞这个东西的,怎么办呢?

        如果能够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那么保家卫国的力量是无穷的。新中国的建设兵团没有搞轮换,也没有营妓,而是真正的化兵为民。有家,就需要有女主人。当时的两性供求矛盾是比较突出的,因为由于民族宗教问题也不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于是,太祖大笔一挥,八千湘女进天山。这其中,有多少血泪融合的故事,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传说。不管怎么样,建设兵团生根发芽了,新疆稳定了。

        每次大规模的战争之后,男女比例都会有所变动。至今,四十年前的越战还在影响着越南人的生活。越战虽然以美国撤兵失败而告终,但是越南却失去了很多青壮年男子,于是性别比例偏出了正常的范围。于是很多青年女性不得不另谋出路。这其中,越南外嫁女更是血泪斑斑。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新闻报道,说是南朝鲜一个中年人通过中介买了越南新娘,结果此人有精神问题,竟然把越南新娘给打死了。据我个人了解,当然有片面之处,越南新娘主要去向是南朝鲜、大陆还是台湾;可能,这三个地方中,大陆是最好的选择了,只要是过来之后安心过日子的,受到的歧视很少。南朝鲜买越南新娘的,大多数是渔民或者是农民,他们本身在南朝鲜就属于没有多少社会地位,比较受歧视的阶层。他们的下一代,也从小在歧视和仇恨暴力中成长,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为社会问题。

        再往前的朝鲜战争和二战,也是留下了类似的问题。后来无数的日本女性和韩国女性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从事无烟工业,用身体换外汇。一段时间内,韩国女性一直是在美亚洲从业人员的多数,直到近来被中国超过。这件事,时常让我感到羞愧,为自己,为国人,也为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一点点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切向钱看成了目前不可逆转的潮流。在金钱面前,人们的矜持和自尊一点点被剥蚀,财富的多寡几乎成了判断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国内繁荣昌盛的局面是起于星星之火,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国,最后先于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真正的走向世界,从欧美到澳新,从中东到非洲,到处都有中国女性的身影。这些人很多是借着劳务输出的名义。我看过的一些相关的报道是字字血泪,她们的心酸,我的羞愧。这些人中,很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妇女。在中东的一些地方,最低价是五美元。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有答案吗?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影响了两性供求的变化,这最后的路,到底会通向哪里?会不会,有一天,人们还能像从前那样,开心的生活,心里一片光明和幸福。

      ―――――――――――

        后记

        胡侃了些文字,没有太多的考证,难免有印象模糊有失准确的地方。成文的严谨也是一厢情愿,更多的时候是信手之涂,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了。不管无厘头也好,故作叹息也好,也算是无聊烦闷中自娱自乐吧。

      • 家园 好帖, 花顶

        送花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原创】两性关系的供求(下)

      中国目前的两性供求关系跟另一个一直牵动人神经和眼球的话题是息息相关的,甚至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敌我难分的状态,那就是住房问题。

      大致的景象是这样的――一方面地产商开发了无数楼盘,名字一个比一个洋气,一个比一个让人觉得尊贵,房价确实节节攀升,同时还有一股暗流涌动着让人觉得睡一觉房价就又大涨了,于是祖孙三代积攒的那点银子就都买房了;另一方面囤积了大量的地皮,同时也空置了很多房屋,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蚁族”或者“蜗居族”拥挤在大城市中,其中不少是白领。政府与地产商们的博弈进行的轰轰烈烈,不少学者智囊建议学习日本的廉租房制度,也确实,不少地方政府都开展了这项工程,买不起房的就去租。而同样的景象反映在两性关系供求上就是,一方面商贾权贵们夜夜笙歌纸醉金迷,二奶也一直系列到N奶了(N>10),每奶人手一套住房,或公寓或别墅,因人而论;与此同时,买不起房子的人们开始了蜗居。然后慢慢就出现了“剩女”一族。剩女并不是真正的剩女,而是像是高档商场里落满灰尘的高价商品一样,是由于一般人消费不起的。畸形的房价和同样畸形的两性关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买不起房的就去租,或者回到三线城市;娶不上老婆的就去买,长椅一次情调比不上草地五次实惠。说起来,这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啊。城市无论大小,房价都是节节攀升;城市无论大小,各种方式出现的性交易都是越来越多。廉租房的调节作用跟小姐们是一样的,都是缓解供求矛盾的压力。

      两性关系的供求一直受着经济发展的影响,甚至一度是经济风向的标尺。多年前有一段顺口溜相信有不少人都知道“一等美女漂洋过海,二等美女深圳珠海,三等美女北京上海,四等美女等待下海”。这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或者是九十年代初期的景象,现在北京上海的位置应该可以排在二等了。

      至于以后的两性供求发展,很可能会回到原始社会无固定婚姻的方式。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育转嫁给机器,如果没有了亲子作为纽带,固定婚姻的必要性和牢固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系列拖得时间太长了,最后不免虎头蛇尾起来。胡说八道了不少,现在应该是到了举例子的时候了。

      对于农民起义来讲,两性关系供求的重新分配也就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如果解决好了那就会功成身退问鼎中原,解决不好最后很可能就身败名裂呜呼哀哉了。太遥远的历史俺也不知道多少,就随便侃侃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几个例子吧。

      先说说李闯吧,这个正史野史都忽略不了的人物。闯王沉浮多年,败了就降,降了再反,反了再败,败了再降,如此折腾了几番之后,终于进了北京。虽然说当年刘邦不读书拿了天下,但是历史并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起码,闯王忘了刘邦是约法三章的,或者说闯王自己就不知道。闯王进京之后,部下就开始抢钱抢女人了,后来就全乱套了。一般来说,先小人后君子事情不会很糟糕,先君子后小人一般最后不会不欢而散就是鸡飞蛋打。于是闯王一看这般架势,自己也顺手收了一个。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红颜祸水的陈圆圆。陈圆圆虽然没有受到崇祯的宠幸,但是朝里的实权派小生吴三桂却是一见钟情纳了过来。闯王手下将圆圆小姐献给了老大,消息传到前线,三桂一怒之下降了满清,引兵入关夺了天下。闯王这事办的没有艺术,军婚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己所不欲,岂能施与别人啊。闯王破坏了军婚,最后自己也得了报应。三桂后来还是闷闷不乐,多尔衮就询问以示关心。三桂说了,俺大名叫三桂,小名叫龟龟,最忌讳绿色,现在可好,被闯贼戴了绿帽子,以后俺可不敢出门了,大家都叫俺龟龟谁受得了啊,俺儿子更是抬不起头了,成了龟儿子了。多尔衮说,这好说啊,小事一桩,咱给你红顶戴,鲜艳的让所有的绿色都失色。三桂说,中。然后戴着红帽子就帮着满清平了天下。李闯要是两性关系处理好了,说不定跟三桂联手,中国历史上也就没有大清朝了。

      后人就是不读历史啊,或者后人读史都读在香艳里了,没有看到香艳后面的真相,于是历史还是以不同的马甲重复出现,甚至还传到了国外。

      说完了明朝的,就再说个清朝的。

      清朝的中后期,受到最沉重的打击就是太平天国了。清廷一度摇摇欲坠,危如累卵。太平天国虽然提出了有进步意义的《均田制》,但是却没有解决好两性关系的供求,最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天平天国的起义军是不能娶老婆的,有老婆的也不能在一起,天王自己却是大小老婆十几个。中国古人不是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吗,确实是真理啊,也是人的本性。于是后来内讧不断,几个王你杀我我杀他,也就不可逆转的崩溃了。后来还有人学这一套,结果还是失败了,这就是柬埔寨的一段历史,也大搞太平天国氏的两性分配制。去看历史吧,你会发现,里面什么都有。学好了历史,就能最大限度的不犯前人的错误。这方面,当然要说一说太祖了。

      (待续)

      • 家园 闯王手下将圆圆小姐献给了老大

        老大,是刘钟敏抢了圆圆,八十李闯王呀。

      • 家园 一点看法

        娶不上老婆的就去买,长椅一次情调比不上草地五次实惠。说起来,这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啊。城市无论大小,房价都是节节攀升;城市无论大小,各种方式出现的性交易都是越来越多。廉租房的调节作用跟小姐们是一样的,都是缓解供求矛盾的压力。
        阁下的论断没有社会调查作支撑吧。小弟从身边的例子出发,觉得剩男、剩女去买春的可能性很小。买春者应该是长期在外地游走的,以及一些富人。这两类人不一定是未婚的。

        至于以后的两性供求发展,很可能会回到原始社会无固定婚姻的方式。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育转嫁给机器,如果没有了亲子作为纽带,固定婚姻的必要性和牢固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根本问题不是生育转嫁。而是抚育后代的问题。如果经济上,家庭可以担负抚育后代的责任,并且感情上,婚姻成员对后代视如一家人,那么婚姻就可以不局限于两个人。而可以是多个人间的严密或松散的组合。严密组合,见于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也见于伊斯兰或摩门教中的一夫多妻制。而松散组合,见于原始社会时的群婚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