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海战术 -- 萨苏

共:💬67 🌺7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趣的是两伊战争伊朗还是有创见的

        因为伊拉克的装甲部队远胜伊朗,伊朗方面组织了一支奇特的反战车部队,参加人员都是狂热的伊斯兰革命分子 -- 不过不是让他们光着膀子去炸坦克,而是采用了相当独特的一种战术 -- 摩托打坦克。

        这支部队的核心基本都是当年德黑兰街上的小混混,说白了有点儿象89年北京的飞虎队,都是摩托玩得倍儿棒的飞车党。伊朗把摩托改装了,排气管外侧放上一枚反坦克导弹,和伊拉克装甲部队一交手,就把这队飞车党放出去。

        结果,就是这些小子们一窝蜂的扑向伊军坦克,而且依靠娴熟的驾驶技术玩出花样繁多的机动动作,逼近敌军战车,接着发射导弹,战场上顿时道道白烟。伊拉克的坦克本来观察手段就不太好,现在顾此失彼,顿时陷入被动,每每被飞车党打得人仰马翻。

        十几辆没有什么防护的摩托对付一辆坚盔厚甲的坦克,有点儿人海战术的味道,但是效果却不错。

        • 家园 我觉得这样的反装甲战术有些不可思议了。

          我是懂得一些武器装备知识的,您想在机车的两边装上什么反坦克导弹合适呢?一般的重型导弹就不用说了,即使是轻型的导弹,象欧洲的“米兰”或美国的“龙”式直径也不细啊。另外发射后的尾焰对车手的伤害也是不小的。最后再说怎么制导呢?没有制导方式,那导弹放出去也就是一个反坦克火箭了。

          所以,不知道这是传闻还是真实的战例,不过看起来像是电影里面的情节。让我想起美国好莱坞的反恐电影,呵呵~!

          • 家园 这个不是萨的创造

            80年代《兵器知识》曾有介绍,还配以携带导弹的伊朗摩托插图,是手绘的,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查查相关目录,文章中的提到,这支部队战绩辉煌,但是伤亡也十分惨重。

      • 家园 伊拉克的军队正相反

        武器精良,军队职业化,可就是士气及其低下。

    • 家园 我的理解和萨太傅略有不同

      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看的战争电影,有很多这样的镜头:一位英雄人物(很可能是指导员)一挥驳壳枪,枪把上红绸飞舞,叫道:同志们冲啊!然后冲锋号嘹亮,镜头拉远,大批解放军或者八路军越出战壕跟着红旗往前冲,接下来往往就是和敌人在战壕中肉搏的镜头了。排除艺术效果的因素,我想至少这说明人海战术在解放军的战术中有相当的地位。

      人海战术本身就是一个步兵战术,用大量的士兵冲击敌既设阵地。在特定情况下这还是一个相当有用的战术。在完美的防御体系面前,单纯的步兵攻击基本没有机会。可是如果面对的不是经验丰富的敌人,不是充足的机枪火炮联合大纵深多层次的杀伤火力呢?

      世界上最近的大规模人海战术的运用应该是两伊战争。伊朗曾多次成功运用。对比两伊和解放战争中的国共,情况有些类似。而且侃两伊不必搅到国共政治中,可以相对客观一些。伊拉克武器比较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伊朗武器相对落后,主要依靠步兵。双方军队训练程度都低,伊朗更加弱一些。对于以没有经验的士兵为主,又缺乏机械化突破力量的伊朗来说,人海战术可以说是唯一有效战术了。还有一方面对实行人海战术有利的就是伊朗军队的宗教狂热精神。

      一个新兵,在子弹炮弹横飞的战场上,我不太相信他还能够熟练灵活的做出各种单兵和小组战术动作。所以对于一支新兵为主的部队,在缺乏装甲突击力量的进攻中比较有效的战术可能也只有人海战术。另一方面,如果对方也是新兵为主的话,人海战术产生的震撼效果一样是巨大的。

      另有一个反例。在两山作战的松毛岭大战里,如果中方没有足够的炮火支援,那么越方的人海战术还是很可能会成功的。中国是崇尚大炮兵主义的,这种情况下战前准备的弹药基数都不够用。而且越军也远没有达到10倍于我的力量。看对越战争,似乎有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单纯的步兵对步兵攻击作战里,人海战术还是比较有效果的。火炮的纵深杀伤才是人海战术的克星。

      美军在分析两伊战争中伊朗的人海战术时总结过几条,似乎有些道理。这个观点认为在以弱对强的阵地攻击战中,人海战术比其他战术损失更少。不过应用中应该:不能过分运用,尽量借助黑夜和地形等条件,形成突破口后迅速调整巩固扩大战果,一定要有明确战斗目标。

      • 家园 说的有道理,两伊是个很好的例子

        但是中越战争略有不同,越军的突击部队是集中了第二军区的精锐,所以战术动作非常漂亮,所说它最大的战术失误就是打到后来发动了营连级的集团冲锋,实际上这个时候中国方面就舒口气了,因为这时候的仗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双方伤亡不成比例,近乎大屠杀了。可怕的是前面越军潜伏进入突击阵地,精彩的步兵小组冲击。

        不过越军最后因为后路被炮火断掉,不冲,大概就只有投降了。

    • 家园 基本同意老萨的论点, 但也有一个小小意见

      关于志愿军用100人冲锋的例子, 有一点不妥.

      萨讲这是饱和攻击(这是新的名词, 过去没什么饱和一说的),也可以这样理解(与时俱进吗), 但绝不是放鸭子让战士自由发挥的乱冲. 学过战术训练(不是队列训练)的都知道, 要有进攻队形的. 这不是花样, 而是为了交叉火力掩护. 对于如何组织进攻, 各突击小组是要有分工的, 绝不可能是一窝乱蜂似的跑, 否则敌人是乱了,自己人也会乱的(彼此干扰了火力掩护和突击路线), 后方也要为各组指定火力支援的火器.

      小组多路是PLA典型的进攻套路, 尤其是在过去近战夜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是要最大限度的打乱敌人指挥, 分割其防御, 从而消灭之.

      真正作战时, 不可能想电影上一样那么多人挺着胸往前冲的.谁想当靶子呀? 只可能是一组组的分队, 交叉利用地形掩护, 在火力支援下, 不断向目标跃进. 能叫PLA进攻为"人海"的, 只能说是被PLA吓破了胆.

    • 家园 萨太傅好文!献花!
    • 家园 岂止外军学不来,PLA如今能来?这是靠27-51的20多年的火线训练
    • 家园 献花!感谢老萨好文,不过一个问题

      50年过去,以现在美军的火力、机动性、空中支援能力来看,是不是任何的人海战术都对其无效了呢?

      看来还是要科技建军啊!

      • 家园 朝鲜战场李奇威用高射炮打平射以后

        这种对面射击威力强劲的武器给志愿军就造成过重大伤亡。其实志愿军人海战术的精髓,就是以己之长博彼之短,这不一定可以扭转乾坤,但无异会大大影响双方的战力对比。

        六十年代的中国空军并不先进,但是依然可以接连打下F-104和F-4,其根本原因就是它有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多,不先进,但是就有威力。

        • 家园 老萨说的是美军40毫米M1自行高射炮吧?

          这是老美对瑞典Bofors40mm高射炮的仿制,40年定型。这种炮威力巨大,56倍长径比,弹头重1公斤,射速每分钟120发,初速850米/秒,水平射程10公里,一门炮5分钟之内就可以对一面山坡进行彻底的炮火覆盖。志愿军的确吃了这种炮很大的亏。

          • 家园 我认为老萨说的就是双联装自行40毫米高炮。

            这种自行高炮本来是美军对机械化部队的野战防空需要在二战中开发使用的,在朝鲜战争中由于中朝军队的空中威胁不大,因此美军主要用来作为地面火力支援,由于这种火炮的射速高,一枚炮弹就相当于一枚手榴弹,因此对于志愿军的集团冲锋的杀伤力很大。它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有时候甚至比坦克还受军队的欢迎和重视。另外美军还有一种4联装50口径的高射机枪也经常用来对地射击。

            在著名的长清之战中,就是应为40毫米炮弹的缺乏造成美军的撤退过程中损失惨重,空投补给的失误又造成炮弹断炊,只能抛弃车辆,因此美国人最后甚至在战后还说如果不是40毫米炮弹的缺乏,东线的撤退不会那么艰难和损失巨大。

    • 家园 就一个暧昧不清,含混可疑的名词值得费这么多墨吗

      就我军历史上说,无他,获得甚至超过与敌相当的火力投射密度耳。

      没有那么多的炮弹往方寸之地上砸,可不就得靠近了拿手榴弹跟枪子儿凑吗。咱们的战士真要一人长了八只手,估计就用不着“人海”了,改“人湖”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