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三章 秦朝的大跃进 -- 潇水

共:💬34 🌺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三章 秦朝的大跃进

    前些天,遗少兄给我发邮件,邀请我来发帖子。我试了,却进不来。顾遗少兄代替我发了两个。今天则奉命继续来发,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第三章 秦朝的大跃进

    如果我们翻翻出土的秦简,看见很多抓强盗的案例!就连一个试用期未满的派出所长刘邦,却也有幸逼成了秦王朝时代的强盗,隐藏在砀山一带,永远不敢回家。

    这我们就奇怪了,为什么一个政府职能如此高效的秦王朝,却迫使那么多人流离失所当强盗呢?

    唉,这事就要怪秦始皇没搞好了。

    首先,秦始皇本人就是古来罕见的工作狂,汉书作者班固说他白天开会,夜晚批文件――“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都是亲自动笔。至于臣民们,那就像大跃进时代的中国老百姓一样繁忙了。忙什么呢?搞工程。秦始皇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搞工程。

    第一,修长城。长城工地都在荒山野岭,作业线绵长而险峻,条件恶劣,工具简陋,征发的民夫常在三四十万之间。长城这里可不是人待的。有时候民夫累了坐下来喘气,他的工头就会走过来质问:“你干吗不干

    活?”

    “刚才干完活以后,我累得双手发颤。”

    “手颤正好,那你去那边筛沙子吧!”

    这种惨无人道的对话在当时随处可见,把施工现场变成了人民大众的阎罗殿。终于长城脚下“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尸骨相支柱”,甚为悲壮。最终,通过巨大的代价,创造了世界第八奇迹一一中国龙。

    第二项,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出四通八达的驰道,供马车奔驰,相当于今日所谓高速公路。其规格是路宽70米,路面用夯土砸得很实,下雨也不起泥,两边每隔七米种树,向西最远到甘肃,东到海滨,北到内蒙古,南到湖南、安徽、浙江等地。此外还有一条军事专用干道,叫做“直道”,全长700公里,宽三十多米,而且它像高速公路那样也高出地面一

    米多,整个工程仅用两年半完成。该道从咸阳出发,向北直通匈奴地区,用以支持蒙恬大军:输送军队、给养以及传递情报。一旦北方有警,一周

    内军队就可以从咸阳地区动员完毕,直抵前线。虽然比起罗马人的石灰混

    凝土道路有点逊色,但地面也夯得非常坚实,许多路面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虽然经过历史的陈烟,但坚硬的路面上边至今长不出杂草。

    第三,造宫殿。当时没要申办奥运会,但是秦始皇还是启动了阿房宫工程,其主体建筑内可坐一万人,相当于一个万人体育馆。宫门是用磁石作的,防止恐怖分子带着铁兵器进入“体育场”。据说阿房宫“复压三百里”,这不太可能。但是,以阿房宫为中心,秦王朝的宫殿群向四个方面铺展开来,东到骊山温泉,西到雍城老祖宗吃食堂的地方,北过咸阳原,南到终南山,全是秦王朝的建筑群落,基本遍布关中核心地区,足以覆压三百余里。

    《史记》上说:秦始皇大修宫殿,合计关中地区有宫殿三百所,关外四百所,天下计有七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宫殿项目正在施工。“关中三百所”,如果一里一个,足够覆压三百里。后来项羽入关,烧了三个月,才把关中这些宫殿烧完。

    这些宫殿也不仅仅是供老秦一个人享乐用的,《史记》上说的很清楚,他认为“咸阳人多”,所以开始大修宫殿,又移了八万家去某处,看来这属于秦时代的“安居工程”吧。通过这些土木修造,当时咸阳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以至于无法为这个面积广大的城市修筑外城墙。后来只好向渭河南岸扩张(类似开发浦东),于是就逐渐有了未来南岸的长安。至今,秦咸阳的东西主干道尚存,宽达50米。

    前三个项目都是公益性的,这第四个项目却是给老秦一个人用的――修骊山秦始皇陵。老百姓就是再没房子住,估计也不能住这个里面去。不过,秦始皇为了尽可能减少扰民,给自己修陵墓用的是劳改犯(学名“刑徒”),而不是征发民夫,民夫尽可能留在其它国家项目上,这也算是先公后私吧。

    当我眺望着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上面草木青葱,这是两千多年前经过几十万劳改犯的手,人工堆起的――简直就是个山嘛。据说,三国时候该山丘尚高达120多米(比胡夫金字塔低二十米),底部周长两公里多,是中国版图上最庞大的人工建筑物,整个是个大山。如今这个山经过历史力量的剥削,尚高65米,底边长一里,里边据说有人鱼膏作的蜡烛,长明不息,还有水银和黄金这种搞起来很费力的物件,外围戍以世界第八奇迹(又一个!)的兵马俑,总之消耗民力和财费(人鱼膏可能是鲸鱼油,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13年)。

    其实秦始皇修陵也不算太大的罪恶,刘邦的陵也在不远处,如今高32米,吕雉的陵(由巩俐扮演)高也是32米,汉武帝的陵高47米。修这些陵都是皇权时代免不了的项目,就像它们免不了要被盗一样。

    除了上面四大土木项目,秦始皇还有两大军事项目:一是蒙恬先生带领三十万军马在北方驱赶匈奴,夺得河套及以北大片土地,一是“尉屠雎”带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攻击岭南,后者不但占领了广东、广西,设计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还占据了越南北部地区。但是这些地方的土著越人很快打起了游击战:平时藏在林子里,与禽兽相处,伺机就杀出来,搞得尉屠雎一帮人三年不敢解甲,一直保持战斗姿态。受游击队攻击,总计秦兵伏尸流血牺牲数十万人,最后才勉强攻占了这些地区,把秦王朝的版图扩大到了南海之滨。

    另外,为了给这只南方大军提供给养,秦始皇不得不又发动民力,修筑了著名了灵渠,全长34公里,成为古代南方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修灵渠也耗用了大量民夫。

    据汉朝人淮南王刘安说:尉屠雎的这只军队以及修灵渠的民夫,外出旷日持久,消耗严重,去的人都回不来了(“往者莫反”),于是“亡逃相从,群为盗贼”,也就是说士兵和民夫们都相率逃亡,当了流寇。所以后来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秦王朝居然无法调用这只军队来镇压,而只好临时武装一些劳改犯去抵挡。

    汉朝人严安又说:“秦兵祸北结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天下大畔,灭世绝祀。”也就是说,不光南方军没回来,北方抗匈奴的军队也被消耗得很厉害,至少是被牵制着,进而不得退,无法南下协助镇压农民起义军,导致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

    另一个汉人贾捐之总结道:“秦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天下溃畔。”

    看来,远远派出南北方这两只大军,到外面去抢摊,所得不多(这些地方GDP很低,油水不大),家里却没人管,代价极为严重,属于错误决策。这八十万人马,相当于中国现役军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也是美国目前现役军人总数的一半多,而当时秦国的人口尚不足现代中国的3%。如此庞大的兵役(还不包括地方郡县部队),只能加重人民的劳苦负担,激化所谓的“阶级矛盾”。

    像打匈奴这样的事,完全可以把它的priority 放后几十年,等民生富厚了再说,就好比西汉王朝那样:先是与匈奴和亲,到了汉武帝牛叉了的时候再打。

    总之,上述两大军事项目和四大土木项目,都是招致秦朝亡国的不急之务。

    在秦王朝初年一切不稳定、战争创伤满目、民生需要缓息的时候,假使秦始皇能罢却这些不急之务,像西汉初年那样与民休息,那秦朝的国祚绵长,正是意中之事。

    元宝推荐:沉睡的天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