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随便说两句 -- 边寒剑

共:💬88 🌺3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罗本美化刘表了吧

            刘表如果真的要给自己留退路,为什么把主张投靠曹操的韩嵩给软禁起来,一直到曹操拿下荆州才释放,对韩嵩的从人或拷或杀,也不给曹操像样的答复?韩嵩虽然原来是刘表的人,但去许都后已经被曹操控制的汉室封官,囚禁他无异于是对曹操的挑衅,给了曹魏动兵的借口。这种做法的愚蠢和南宋贾似道囚禁郝经有的一拼。引《后汉书》:

            及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度,绍遣人求助,表许之,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南阳韩嵩、[一]别驾刘先说表[二]曰:“今豪桀并争,两雄相持,天子之重在于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敝可也;如其不然,固将择所宜从。岂可拥甲十万,

            坐观成败,求援而不能助,见贤而不肯归!此两怨必集于将军,恐不得中立矣。曹操善用兵,且贤俊多归之,其埶必举袁绍,然后移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今之胜计,莫若举荆州以附曹操,操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蒯越亦劝之。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谓嵩曰:“今天下未知所定,而曹操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

            嵩对曰:“嵩观曹公之明,必得志于天下。将军若欲归之,使嵩可也;如其犹豫,嵩至京师,天子假嵩一职,不获辞命,则成天子之臣,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不复为将军死也。惟加重思。”表以为惮使,强之。至许,果拜嵩侍中、零陵太守。及还,盛称朝廷曹操之德,劝遣子入侍。表大怒,以为怀贰,陈兵诟嵩,将斩之。[三]嵩不为动容,徐陈临行之言。表妻蔡氏知嵩贤,谏止之。

            表犹怒,乃考杀从行者。知无它意,但囚嵩而已。[四]

            在已经和曹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刘表先坐视自己的北面盟友张绣在官渡之战前投靠曹操而没有任何举动,后又坐视黄祖被东吴攻杀,而没有及时把自己的子嗣放出去进行锻炼,这样的人当然会被曹操轻视了。曹操拿下荆州后完全可以把刘表以汉室宗亲的名义调到中央架空,刘表有这个胆量和心气起兵对抗么?

            ps:罗本嘲笑孔明不会用人,那刘表的荆州十多年又何曾培养了军政人才,刘表系的人才在曹魏政权中真正发光发热的也就只有文聘吧,其他不是花瓶式的文官,就是亲戚裙带,富庶却又没有强大的防御能力,荆州不是曹操就是江东的,刘表真有什么选择的自由么?缺乏立足点刘备孔明要是没有野心才是不正常的。

            • 家园 刘表的军政大权在蒯氏兄弟,焉能说荆州无人?

              除了文聘,还有王粲。而蔡瑁张允训练水军也让周瑜心惊。若曹操不杀,而蔡张二人继续训练,焉知赤壁之战谁胜谁负?

              下面附一篇关于蒯越水平的文章

              从蒯越相马说起--刘备为何不夺荆州(作者:气概文鸯)

              本文以演义为据。

                三国第一名马为赤兔,第二名马便是的卢。赤兔之名生之即有,并无典故;的卢之名却由蒯越相马而起。

              演义:

                蔡瑁告其姊蔡夫人曰:“刘备遣三将居外,而自居荆州,久必为患。”蔡夫人乃夜对刘表曰:“我闻荆州人多与刘备往来,不可不防之。今容其居住城中,无益,不若遣使他往。”表曰:“玄德仁人也。”蔡氏曰:“只恐他人不似汝心。”表沉吟不答。次日出城,见玄德所乘之马极骏,问之,知是张武之马,表称赞不已。玄德遂将此马送与刘表。表大喜,骑回城中。蒯越见而问之。表曰:“此玄德所送也。”越曰:“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马;越亦颇晓。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表听其言。次日请玄德饮宴,因言曰:“昨承惠良马,深感厚意。但贤弟不时征进,可以用之。敬当送还。”玄德起谢。表又曰:“贤弟久居此间,恐废武事。襄阳属邑新野县,颇有钱粮。弟可引本部军马于本县屯扎,何如?”玄德领诺。次日,谢别刘表,引本部军马径往新野。

                蔡氏初进谮言,刘表以玄德仁人遽拒,再言,刘表虽疑而未决。蒯越相马之后,刘表却突然骤下决心,把刘备发遣到了远离荆州(江陵)的新野县。刘备新至,刘表待以上宾;江夏叛乱,刘表委以重任;得胜而归,刘表大喜,欲从刘备之言,更与重任。刘备素有英雄之名,更曾任徐州牧、豫州牧、左将军(好大的官),此番得胜归来,又立新功,纵不能留江陵以预州事,亦当委以一郡守,或率数万军马屯边以御敌(荆州总有二十八军马),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为一县令。刘备黯然离开荆州,其心境之凄惨恐怕非言语所能形容(十余年征战,却又回到了起点,而人已不复当日少年)!何以骤然天上而地下,蒯越相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蒯越名为相马,实乃相人,以的卢喻刘备,终使刘备抑郁荆州数年而不得志,其智捷、其意深、其果绝无愧于操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也。”!

                似乎绝地又复生。正当刘备踽蹴新野小县,强敌即将压境,一筹莫展之时,刘表请刘备到荆州,欲让荆州!真是天助刘备!

              演义:

                表曰:“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玄德曰:“兄何出此言!量备安敢当此重任。”孔明以目视玄德。玄德曰:“容徐思良策。”遂辞出。

                然而让孔明叹息也让读者扼腕的是刘备断然拒绝了!刘备的理由是“景升待我,恩礼交至,安忍乘其危而夺之?”。刘表之与刘备,言不听,计不从,功不赏,有才而不用,至荆州七年只为一县守,恩礼或许有之,交至则不然。况且荆州乃刘表相让,不能谓夺,效陶谦让徐州之例,有何不可?

                孔明不解,读者不解,刘备解之。刘备做过州牧,深知荆州不同于徐州。徐州之让,陶谦是真让,故刘备可接,而且也能接下来;荆州之让,刘表是假让,故刘备不可接,即使刘表是真让,刘备也接不下来。

                陶谦与曹操有杀父之仇,降曹之路已断,己将死,子无能,徐州若破,祸将灭族。是故,陶谦只能择一亲而能者接替自己,以保全徐州,更是保全自己的家族。刘表则不然,天下未定,刘表若举州投降,必受厚待,以为后来者鉴。

              (刘琮降曹后,操遣于禁杀之。且看演义原文:

                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荆襄被人图害。”琮再三推辞,曹操不准。琮只得与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将王威相随,其余官员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琮母子杀子,以绝后患。”

                此文疑为非罗贯中原笔,而是后来贬曹者所加。

                1、与历史不符。刘琮降后,并未被害。任青州刺史,官声甚佳,后思乡辞官,数年后,朝廷感其贤,再招为谏议大夫。罗本三国并无贬曹倾向,如无特殊用意,罗一般不篡改历史。如走马荐诸葛、三气周瑜智取荆州等皆另有深意。

                2、逻辑不通。刘琮并非历世枭雄,只是未经世事的少年,至少数年内没有组织叛乱的能力,且荆州重要官员皆欲降曹,无叛乱的基础。张秀枭雄,且与曹操有杀子之恨,曹操亦不曾杀,曹操即非昏人,又非刘琮世仇,为何杀之?

                3、文笔不符。演义通篇曹操从不说“你”,而是“汝”,只此处用“你”,疑是后人行文之疏。)

                刘备刚到徐州,陶谦即当众欲让徐州,使徐州上下知有所归。小沛乃徐州近邑,便于联络州郡官员,此前刘备最大的官职仅为一县守,陶谦既升刘备官职,又增其实力,还增其人气。临终前,非但州中重要官员已心属刘备,且有陶谦面嘱,故刘备接得下徐州。

                反观刘备到荆州,初时刘表待之尚可,荆州人多与刘备往来,随着刘备受到冷落,加之新野远离荆州,除了小官伊籍,再也没有荆州官员与刘备往来了。

                刘表初时厚待刘备,欲图虚名,江夏平叛归来,又喜其能,但恐其尾大不掉、志大难养,终不能用(此辈自古难成大事)。等到曹操平定北方,势欲南下之时,刘表才又想起了刘备,招至荆州,欲以重用。考察是必需的。

              演义:

                表曰:“吾有心事,前者欲诉与贤弟,未得其便。”玄德曰:“兄长有何难决之事?倘有用弟之处,弟虽死不辞。”表曰:“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琼,颇聪明。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争奈蔡氏族中,皆掌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玄德曰:“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表默然。

                头一句回答的尚可,第二句刘表已明显倾向刘琮,而刘备的回答却令刘表大失所望,蔡氏恨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刘表恐刘备一旦军权在握不从己意而生内乱。最糟糕的回答还在后面。

              演义:

                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表闻言默然。

                又一个默然,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的机灵劲儿此时也不知哪去了?刘表最怕的是刘备志大难养,这一句气盖群雄、势吞天地的豪言壮语,彻底粉碎了刘表的最后一点期望。刘备马上意识到犯了致命的错误,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了。

                (另,刘备的此情、此景、此言是理解刘备一生成败的关键,就好像理解水浒传宋江,浔阳楼醉酒题反诗是关键。袁绍曾言:‘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时刘备与袁绍的认知水平何其相似,都是以地盘为根本,与曹操的以人才为根本相去甚远!此后不久,经水镜先生指点,始悟人才为本,事业步入发展期。然而,水镜与刘备皆不寤虽有人才,还要以道御之,终致一花开来百花杀,一股独大,人才凋零的局面。历史上,费诗劝关羽受前将军号时第一句就是:“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只可惜在蜀国没有费诗这样人才的生存空间!至于彝陵之败,再次彰显了刘备酒后忘形的特质,在胜利面前得意忘形。)

                退入内宅,蔡夫人再进谮言,刘表不答,但摇头而已。蔡瑁已知刘表心意,故敢擅杀刘备。一击不中,蔡瑁马上布置第二击,第二天即请示刘表要开襄阳大会,双方心照不宣共请刘备与会。

                至此,蔡氏宗族欲杀刘备,蒯越反对刘备,甚至在襄阳参与了谋杀刘备的计划,刘表已对刘备彻底失望。荆州重要官员只有大将文聘还没有表明态度,是老罗的疏失吗?非也,魏延与文聘的襄阳城门大战也终于让我们明确了文聘的态度。

                再看刘表让荆州时,荆州无一官员在场,更无孔融、田楷类的名人在旁公证,望着孔明的急切目光,玄德这一回却没犯糊涂,只怕孔明似云长在徐州一般,来一句:“既承刘荆州相让,主公且权领州事。”杀身之祸立至!只得说一句:“容徐思良策。”急忙辞出。回至馆驿,未历州政的孔明不解:“景升欲以荆州付主公,奈何却之?”玄德只能心中摇头苦笑,个中缘由却半句也说不得,只好再装一把仁义。

                文的不成,武的可否?以新野弹丸之地,不满七千之众,对抗荆州二十八万大军,无异于飞蛾扑火!

                且慢,似乎还有一次机会。

              演义:

                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属使君矣。”孔明曰:“机伯之言是也。主公可从之。”玄德垂泪曰:“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

                且不言此等鸿门宴式招数全无新意,当真实施,被擒的只能是刘备。刘备兵微将寡,襄阳又是刘琮的地头,且蔡瑁、蒯越等正欲擒杀刘备,鸿门宴上刘备还得扮演一回刘邦的角色。听着这等鸡巴(机伯,伊籍的字)主意和这等管窥(孔明,诸葛亮的字)之见,刘备心中真是苦涩万分,长叹一声:荆州之梦何时能圆,不觉垂泪,无奈话到嘴边,只好再再仁义一回。

              • 家园 能否解释一下为什么荆州诸君望风纳降呢

                如果他们真的那么有能耐,为什么蒯越蔡瑁张允在刘表死后立刻就怂恿刘琮投降,如果真要投降,韩嵩回来的时候为什么不建议刘表回复,直待刘表死后,曹操大举入侵的重压下方才投降,他们究竟是为了主子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富贵?比起西蜀死节的张任王累来说,荆州诸公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 家园 这一回的气概文鸯兄的一些评论

                  在这一回中,阿鸯感觉有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可能是后人肆意篡改所致。

                    历史上,曹操没有杀掉刘琮。刘琮先任青州刺史,官声甚佳,后思乡辞官,数年后,朝廷感其贤,再招为谏议大夫。罗本三国并无贬曹倾向,如无特殊用意,罗一般不篡改历史。如走马荐诸葛、三气周瑜智取荆州等皆另有深意。

                    曹操杀刘琮于情不通。刘琮并非历世枭雄,只是未经世事的少年,至少数年内没有组织叛乱的能力,且荆州重要官员皆欲降曹,无叛乱的基础。张秀枭雄,且与曹操有杀子之恨,曹操亦不曾杀,曹操即非昏人,又非刘琮世仇,为何杀之?

                    曹操杀刘琮于理不顺。以后谁还敢投降曹操。曹操取得荆州后,曾写信劝孙权投降,孙权犹豫不决,部下争论不休。如果曹操真的杀了刘琮,孙权还用犹豫吗,部下还敢争论吗。鲁肃、周瑜、诸葛亮劝孙权抗曹时,何须费许多唇舌,把刘琮的前车之鉴往孙权面前一放,便是傻子也不会投降曹操了。然而,演义中以后从未提及此事,说明这段情节不是演义原文。

                    在新野,一连十余遍,才将百姓赶离家园,而且,没有任何百姓自愿跟随刘备的描述。结果在樊城,孙乾、简雍的一个“声扬”,百姓却齐声愿随,好生奇怪。可能这“声扬”本身就包含了造谣。或许是后人删掉了孙乾、简雍“声扬”的某些内容。

                    曹操加封主动来降的蔡瑁、张允,本是常理,用意也十分明显,以荀攸的智慧,不可能不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开口便是:“主公不识人耳。”全然不通世故。曹操的回答也十分白痴。这与白马坡前,曹操一个眼神,荀攸即心领神会,相差何止天上地下。不过,这种动辄便杀的风格,与后面杀刘琮的愚昧倒很一致。所以,这一段对话,阿鸯以为也不是罗贯中的原文。

                  不十余合,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毛本改为:

                      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罗本中,许褚与张飞交过手。建安五年(公元二零零年),曹操东征徐州时,徐晃也与张飞交过手;当张辽还是吕布的部将时,在小沛也与张飞交过手。所以,张飞武艺的水平还吓不着曹军,张飞也不敢从桥上杀下来。但毛纶父子很愚蠢,以为曹军的后退,真是怕了张飞的武艺,所以为了圆此,在毛本中,把曹将与张飞交手的情节全部删除。毛纶父子如此胡删乱改,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刘备与曹操打了那么多仗,张飞怎么可能没和曹军将领交过手。

                      刘晔曰:“丞相初到襄阳,必用先买民心;民心若定,

                    纵兵微亦可守矣。……不须征战矣。然后举荆、襄之兵,

                    可图江南也。”

                  毛本改为:

                      刘晔曰:“丞相初至襄阳,必须先买民心,……可不

                    战而定也。”

                  刘备很难投降,刘晔和曹操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刘晔收买民心的最终在于要用荆、襄之兵。经毛纶父子删改后,招降刘备成为重要目的。

                      庶曰:“操使某来,乃假买民心,操之奸计也。某若

                    不还,必惹万人之笑耻。”庶遂又告曰:“本欲与将军共

                    图王霸之业,尽此方寸之地也。今老母已丧,方寸乱矣,

                    无益于事。某至操所,终身不与一谋。公有卧龙之辅佐,

                    何愁大业不成乎?今操欲分八路之兵,填平白河,来攻樊

                    城。公可速行,勿请自误。”辞别而去。

                  毛本改为:

                      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

                    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

                    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

                    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

                    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

                  徐庶老母之所以自尽,是因为徐庶没能为刘备继续效力,也是为徐庶重返刘备处免去牵挂。徐庶无论是遵从母亲遗愿,还是为母亲报仇,都应设法重返刘备处,继续为刘备效力。但是,刘晔已把徐庶的为人看到了骨子里,就是徐庶好慕虚名。徐庶若重新投靠刘备,等于自己承认被人愚弄了,恐人笑其无智;若出使而不返,恐人笑其不忠不信。徐庶这种人,说到底不是干事业的人,是极端自私的人。徐庶怕刘备误会自己是来重新投靠的,所以寒暄过后,立即表明自己必须回去,然而不能留下的理由却是怕人“笑耻”,自家也觉得这理由难以立足,急忙又补充解释。可这补充的理由更加牵强;老母既死,更可以专心效力刘备,为母亲报仇;既然不肯帮曹操,更没有回去的必要了;欲成大业,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果把徐庶的话用现代人的语言说,就是:“我实在是没法帮你;不过,你放心,我也不帮他;更何况,已经有人帮你了,还差我一个吗?要不,我告诉你点军事秘密,这样总可以了吧。”这像话吗?

                    此时,正是刘备危难之时,刘备向以仁义著称,不可能主动挽留徐庶,毛纶父子如此篡改,说明毛纶父子于人情世故上是半点不通。

                    罗贯中这样描写徐庶,目的是侧面影射诸葛亮的为人。物以类聚,徐庶过去是诸葛亮的好友。

                      玄德与孔明曰:“似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

                    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此为上计。”

                  毛本改为:

                      玄德问计于孔明。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

                    歇。”

                  “问计”是认为还有办法;罗本中,刘备表达的是愁绪,没指望有什么好办法。

                      却说新野、樊城百姓听得大军只在后面,扶老携幼,

                    将男带女,滚滚渡江,两岸哭声不绝。

                  毛本改为: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

                    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毛本改为:

                      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

                    文长。

                  罗本中,罗贯中强调魏延就是关羽的克隆版,暗示的是诸葛亮不喜魏延,实质上是不喜关羽。

                      延大呼曰:“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

                    以图爵禄,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入城诛贼!”

                  毛本改为:

                      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

                    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

                  罗本中,表现的是魏延重义气,性格上更像关羽。毛本中,魏延忧国忧民,胡乱拔高魏延。

                      轮刀砍死守门将,

                  毛本改为:

                      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

                  毛本中,魏延是乱杀一气。

                      大叫:“刘皇叔领兵杀入城,以讨国贼!”

                  毛本改为:

                      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史书中,骂人“国贼”常见,骂“卖国之贼”者绝无。阿鸯以为,“卖国之贼”一词的发明应该在明朝末年。

                      张飞跃马,欲引军入城,玄德急扯住曰:“休惊百

                    姓!”飞因城上人放箭,恨不得踏平襄阳,争奈玄德不肯。

                  毛本改为:

                      张飞便跃马欲入,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

                  罗本中,张飞欲入襄阳不是理智的行为,而是愤怒使然。

                      魏延正言中间,一将飞马引军而至,叱之曰:“汝是

                    无名下将,安敢乱言以犯上耶?”其人身长八尺,面貌雄

                    伟,南阳宛城人也,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

                    也,挺抢跃马,直取魏延。

                  毛本改为:

                      魏延只管招呼玄德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

                    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

                    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

                  魏延本是使刀的,毛纶父子非要魏延换件兵器。

                      孔明曰:“江陵乃荆州紧要钱粮之地,不如先取江陵

                    为家,胜襄阳多矣!”

                  毛本改为:

                      孔明曰:“江陵乃荆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

                  诸葛亮的话,一语道破天机,刘备目的是想夺取襄阳。此时“要地”对没有实力的刘备没有什么用处,“钱粮”才是刘备最需要的,有了钱粮,才能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胜襄阳多矣”更明确了刘备原本是想夺取襄阳的。

                      魏延战文聘,从巳至未,手下人皆折尽,匹马出城。

                    后面蔡瑁、张允又赶。

                  毛本改为:

                      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

                    乃拨马而逃,

                      痛哭而告曰:“不才辱弟刘备,无德无仁,失兄寄托

                    之重,此实不得已。望兄英魂,垂救荆、襄之民,助备而

                    退曹操!”

                  毛本改为:

                      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

                    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

                  刘备是哭给自己将士看的。落到如此境地,刘备最担心的是军心,必须激发出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使将士们处于一种慷慨赴难的状态,全军才不会溃散。

                    刘备的“仁德”已经表现的很充分了,所以自认“无德无仁”不会影响自己的高大形象。但已经落到了如此地步,若承认自己无能,则会影响将士们对自己的信心。所以,在罗本中,“此实不得已”是说:不是我刘备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最后已一句“助备而退曹操”,是在向全体将士发表宣言:我一定要打败曹操。

                    作为主将,必须时刻掌握将士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军心、士气;否则,军队就有可能出现土崩的局面。在这方面,关羽比刘备差得太远了。后来荆州失陷时,如果主将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荆州军绝不会出现不战自溃的土崩局面。

                      孔明曰:“江陵要紧,可以拒守。今拥大众十余万皆

                    是百姓,披甲者少,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到江陵?倘

                    曹操至,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毛本改为:

                      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

                    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

                    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罗本中,话是史籍愿意,却没说是出自诸葛亮之口,由此可见罗贯中的“险恶”用心。

                      后来史官习凿齿论刘玄德,此是第一件好处。论曰:

                        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迫事危,而言不

                      失道。追景升之坟,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

                      败。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毛本删除。习凿齿的许多观点迂腐不堪。

                      后宋贤诗曰:

                        同难甘心随百姓,顾恩挥泪动三军。

                        襄阳官道兴兵日,行客犹然忆使君。

                  毛本改为:

                      后人有诗赞之曰:

                        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却说襄阳城中,因文聘、魏延厮杀,杀死千万余人。

                  毛本删除。

                      琮教与文聘同去。

                  毛本删除。

                      王威密告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心必

                    懈弛无备矣。愿君奋整奇兵数千骑,设于险处击之,操可

                    获矣。获曹,则威震天下,坐而虎视;中原虽广,可传檄

                    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会,

                    不可失也。”

                  毛本改为:

                      王威密告琮曰:“将军既降,玄德又走,曹操必懈弛

                    无备。愿将军奋整奇兵,设于险处击之,操可获矣。获操

                    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此难遇之机,不可

                    失也。”

                  罗本中,王威的话基本上是《三国志》中的原文。王威的计策看似可行,其实不然。刘表在日,面对东吴对江夏的屠掠,荆州军竟然毫无作为。刘表新丧,刘琮年幼;曹操又远比孙权强大。此时的荆州军正如蒯越所说:“未战而胆先寒。”一支没有胜利信念和斗志的军队,是无法拉上战场的。多数荆州人认为无法抗衡曹操,则必有邀功请赏的告密者,军事行动的秘密性根本就无法保障。

                      操问:“荆州军马钱粮,今有多少,原是何人管领?”

                  毛本改为:

                      操问:“荆州军马钱粮,今有多少?”

                      操又曰:“刘表在日,希望为荆王,不遂其志已死。

                    今子刘琮既降于吾,吾当表奏天子,必封王位。”

                  毛本改为:

                      操又曰:“刘景升既死,其子降顺,吾当表奏天子,

                    使永为荆州之主。”

                      荀攸曰:“主公不识人耳。蔡瑁,张允乃谄佞之徒,

                    何故加封如此显官,更教都督水军乎?”

                  毛本改为:

                      荀攸曰:“蔡瑁,张允乃谄佞之徒,主公何遂加以如

                    此显爵,更教都督水军乎?”

                      操笑曰:“吾岂不知人乎?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

                    战,今权且用之;成事之后,便当杀戮。”荀攸见说愕然。

                  毛本改为:

                      操笑曰:“吾岂不识人!止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

                    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后,别有理会。”

                      却说蔡瑁、张允归见刘琮,所说曹操封王之事。

                  毛本改为:

                      却说蔡瑁、张允归见刘琮,具言:“曹操许保奏将军

                    永镇荆襄。”

                      操抚慰了当,一同入城。

                  毛本改为:

                      操抚慰毕,即引随征军将,进屯襄阳城外。

                      蔡瑁、张允令襄阳百姓香花灯烛迎接,文武官员遂拜

                    阶下。操唤蒯越近前,

                  毛本改为:

                      蔡瑁、张允令襄阳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抚谕。

                    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

                      遂加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光禄勋,傅巽为关内

                    侯,王粲为关内侯、丞相掾。以十五人皆为列侯。

                  毛本改为:

                      遂封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

                    侯;

                      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江陵被人

                    图害。”

                  毛本改为:

                      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荆襄被人

                    图害。”

                      操唤于禁,嘱付曰:“你可引五百骑赶上刘琮,全家

                    杀之,以绝后患。”于禁得令,行不数程赶上,曰:“奉

                    丞相令,教杀汝!”

                  毛本改为:

                      操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琮母子杀子,以

                    绝后患。”于禁得令,领众赶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

                    教来杀汝母子!可早纳下首级!”

                      可惜刘琮全家被于禁杀了便回。

                  毛本改为:

                      军士杀死刘琮及蔡夫人,于禁回报曹操,操重赏于禁。

                      却说曹操痛恨孔明,使人隆中寻孔明妻小,

                  毛本改为:

                      便使人往隆中搜寻孔明妻小,

                      言襄阳既定,刘玄德已去二十余日,荀攸进曰:

                  毛本改为:

                      襄阳既定,荀攸进言曰:

                      操奋然怒曰:“公不早言,孤已忘矣!”随即拘集诸

                    将,新旧中皆无文聘,使人寻之,方才来到。

                  毛本改为:

                      操曰:“孤岂忘之!”随命于襄阳诸将中,选一员引

                    军开道。诸将中却独不见文聘。操使人寻问,方才来见。

                      操曰:“你来何迟?”聘对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

                    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境土,生不

                    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遂,不得已,以至如此。

                    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

                  毛本改为:

                      操曰:“汝来何迟?”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

                    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讫,欷歔流涕。

                  罗本中,文聘的回答是史籍原文。“欷歔流涕”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极想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却又无法控制。表达了文聘对刘表极深的感情,和对没有保住荆州、照顾好幼主的极度歉疚之情,说明文聘是一个“用情专一”、责任感很强的人。毛纶父子修改后的言辞,变得平淡如水,怎么听,感觉也不至于“欷歔流涕”。

                      操怆然曰:“仲业真忠臣也!”

                  毛本改为:

                      操曰:“真忠臣也!”

                      操问左右:“此时刘备约行有多少路?”知者答曰:

                    “闻刘备同百姓日行十数里,计程只有三百余里。”

                  毛本改为:

                      探马报说:“刘备带领百姓,日行止十数里,计程只

                    有三百余里。”

                      后大军陆续便进,违令者斩。诸将得令,都来选拣好

                    马铠甲。拴束已了,曹操自骑战马,带领军中能争惯战五

                    千人,一齐上马,自监督众将,星夜赶来。

                  毛本改为:

                      大军陆续随后而进。

                • 家园 我个人感觉刘姓宗室之人还都是比较忠于朝廷的

                  毕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表起码没有归附,但是刘琮,一个年少之主,本身没有什么主意,而周围之人都愿投降,包括自己的母亲,那你要他如何做?

                  • 家园 忠于朝廷,好笑

                    之前李郭交兵,长安动乱,帝室旁移,可曾见刘表有什么表示么?连派韩嵩去朝廷都犹豫再三,韩嵩劝他入朝就怀疑有二心,这有啥忠诚可言?如果要投降,为什么不直接让韩嵩当使者,非要等曹操进入荆州再释放?而且曹操的战力在他平定袁绍的时候就已经展现无遗,非要等到刘表死后曹操南下才决定投靠,还鬼鬼祟祟的瞒着刘备刘琦派一个不入流的使者见曹操谈投降条件,这种dz的水准就算曹操不动手,东吴的那班文臣武将都跃跃欲试了。对比一下东吴的水平:

                     时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绍,差使命往江东,命孙权令子入朝为官,以随大驾。权犹豫未决,引周瑜等诣吴夫人前议论。张昭曰:“欲遣赴许昌,是橾锁诸侯之法也。若留其质,一听所使。如不令去,恐操兴兵来下江东,势必危矣。”周瑜曰:“非也。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阳,至于南海,传业涎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广,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道寡同哉?不如勿遣,徐徐观其变。若曹氏率义兵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则将自焚。将军韬略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之言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以兄事之,勿遣子为质。”

                    刘表君臣的表现还不如一个女人。哪怕在嘉靖本里都无法回避这段:

                    却说蔡瑁、张允归见刘琮,所说曹操封王之事。琮大喜。次日,与母蔡夫人赍印缓,执兵符,亲自渡江,伏道拜迎曹操。操抚慰了当,一同入城。蔡瑁、张允令襄阳百姓香花灯烛迎接,文武官员遂拜阶下。操唤蒯越近前,抚慰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遂加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光禄勋,傅巽为关内侯,王粲为关内侯、丞相掾。以十五人皆为列侯。刘琮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琮大惊,辞曰:“琮不愿为官,愿守父母乡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江陵被人图害。”琮再三推辞,曹操不准,只得拜辞而去,与蔡夫人同往青州去,只有故将王威。其余官员送至江口而回。操唤于禁,嘱付曰:“你可引五百骑赶上刘琮,全家杀之,以绝后患。”于禁得令,行不数程赶上,曰:“奉丞相令,教杀汝!”蔡夫人抱子刘琮痛哭。于禁喝令军士下手,止有故将王威奋力相杀,被乱军杀之。可惜刘琮全家被于禁杀了便回。

                    刘表白养了这群白眼狼了,蔡瑁一族居然能在姐姐外甥被杀的情况下还安然给曹操训练水军,这得是什么样的心肝啊。

                    东吴孙权降曹丕时的表现:

                      却说孙权集聚多官,商议解蜀兵之事,忽报:“魏帝封主公为王,宜当远接。”顾雍谏曰:“主公只宜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之位,不当受魏帝封爵。”权曰:“当日沛公受项羽封为汉中王,盖宜时也,何故推之?”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贞自恃上国天使,不行下车,端坐车上,斜视吴国人物。张昭大怒,向前叫曰:“汝虽是上国天使,安敢妄自尊大,以为江南无智勇之人物乎?以为江南无方寸之斧刃乎?”邢贞慌忙下车,与孙权相见,并车入城。忽车后一人放声哭曰:“吾等不能奋身舍命与主公并魏吞蜀,令主公受人封爵,岂不辱乎!”言讫,滚下马来,以头撞地而哭。邢贞闻之,叹曰:“江东有如此之士,终非久在人之下乎!”贞问之,乃偏将军徐盛也。贞遂不敢轻待。

                    • 家园 曹操平定袁绍有什么战力?能让刘表佩服?

                      官渡之战以后,整个平定冀州却足足用了七年。你说说看有曹操有什么战力?若不是沮授胡闹,曹操能否平定冀州都未可知!!

                      另外杀刘琮那段很可能是后人修改的,罗贯中原本中也许没有这段。气概文鸯兄早就对此段表示过质疑。

                      • 家园 直接引书中的原话

                        琮曰:“吾愿闻之。”粲曰:“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今仓卒之际,强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当此之肘,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观今古之成败,能先见机者,则怕受其福。今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琮曰:“吾不如世。”粲曰:“如某所闻,曹公乃人杰也。雄略冠时,智谋出众,摧袁绍于官渡,驱孙权于江外,逐刘备于陇右,破乌丸于白登,枭夷荡定者,往往如神,不可胜计。今日之事,去就可知也。将军若听粲之言,卷甲倒戈,应天顺命,以归曹公,彼必重待将军。庶得保己全家,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计也。粲遭乱世流落,托命此州,蒙将军父子重用,敢不尽言!将军明听,勿使后悔。”

                        琮曰:“吾愿闻之。”粲曰:“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今仓卒之际,强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当此之肘,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观今古之成败,能先见机者,则怕受其福。今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琮曰:“吾不如世。”粲曰:“如某所闻,曹公乃人杰也。雄略冠时,智谋出众,摧袁绍于官渡,驱孙权于江外,逐刘备于陇右,破乌丸于白登,枭夷荡定者,往往如神,不可胜计。今日之事,去就可知也。将军若听粲之言,卷甲倒戈,应天顺命,以归曹公,彼必重待将军。庶得保己全家,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计也。粲遭乱世流落,托命此州,蒙将军父子重用,敢不尽言!将军明听,勿使后悔。”

                        这不止是王粲一个人的看法,何况曹操还有汉室的正统名义。如果刘表集团觉得曹操的战力一般,在官渡的时候就该出手,可刘表一直等到曹操平定河北,这七年里什么事情都没做。至于刘琮就算没有被杀,调离荆州也背离了原先曹操开给他的条件,而主张投降的衮衮诸公这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力争,他们自己却各个封官封侯,地位和刘琮一样,这很厚道么?

                        • 家园 怎么乱扣帽子?我什么时候说荆州官员厚道了?
                          • 家园 刘表治理襄樊十余年

                            提拔的人才就是这样的水准和忠心度,这种情况下刘备诸葛亮夺取很合乎逻辑,以这样的人才,无论是东吴西进还是曹操南下都守不住,在三国弱肉强食的年代,刘备孔明为了自身生存打这块地盘的主意有什么错呢?当时也只有刘表和刘备合力才有应付两面夹击的可能。何况刘表对刘备的客气程度远不如刘璋对刘备,后者可是给了刘备几万兵马和一块地盘的。难道说刘备集团只有坐等在襄樊等曹魏或者东吴杀来进行下一个流亡的轮回才是仁德?

                            • 家园 一开始刘表也给了刘备不少兵啊,刘备自己不注意

                              平定江夏动乱的时候给了三万人马呢,而且刘表很希望刘备辅佐刘琮镇守荆州,但是刘备自己不注意,结果白白断送前程,只当了一个新野县令。

                              • 家园 是这样么?

                                表自出廓迎接,入城饮宴。酒至半酣,表曰:“吾弟此等雄才,荆州有所倚仗也。但忧南越不时寇境,张鲁、孙权皆足以为虑。”玄德曰:“弟有三将,可以保之,遣张飞巡南越之境;关某拒固子城,以镇张鲁;赵云拒三江,以当孙权。兄何忧哉?”表大喜。时蔡瑁告姐蔡夫人曰:“刘备遣三将巡境,自居荆州,久必为患。备为人忘恩失义,不可同守荆州。”蔡夫人夜对刘表曰:“我闻荆州人多与刘备往来,容在城中无益,不如遣之。“表曰:“吾弟仁德之人也。”蔡氏曰:“诚恐他人不似汝心。”表已狐疑。

                                次日出城点军,见玄德所乘之马极骏,问之,乃张虎之马也。表称赞不尽。玄德会其意,就将此马送与刘表。刘表大喜,骑回城中。蒯越见而问之,表曰:“玄德送之。”越曰:“昔吾兄蒯良,最善相马;今虽去世,越亦颇晓。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马’也,骑则妨主。张虎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 表听其言。次日,表请玄德饮宴,因言曰:“夜来所惠之马,深感厚意。但贤弟征进可用,表处空闲,敬当送还,永远骑坐。”玄德起谢。表又曰:“贤弟久居城廓,恐废武事。此去襄阳管下有一县,名新野县,颇有钱粮。弟可引本部军马,于此县屯扎,就收钱粮为用。”玄德深谢,随领本部军马,径往新野。表自送行。酌别之后,一人在玄德前长揖曰:“不可乘此马。”玄德视之,乃刘表幕宾伊籍,字机伯,山阳人也。玄德慌下马问曰:“此马何不可骑也?”籍曰:“昨闻蒯越对刘表说,此马名‘的卢’,乘则妨主,因而还之。”玄德曰:“深感先生见爱。凡人居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岂可因一马而能妨吾哉!”籍服其高论,自此与玄德往来。

                                哪里说了给他三万兵,不过是借用罢了,用完就必须还回来。仅仅因为蔡瑁的谗言就改变主意,刘表有什么重用刘备的打算?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刘备真的接受刘表辅佐刘琮的要求,估计没法活着出襄阳,蔡瑁都敢在百官大会上动武袭击刘备,这还是赵云带兵过来的情况。孤身入襄阳的刘备如果真缺心眼安然接受,意外死亡的可能性极高。刘表真要重用刘备,就必须削弱蔡瑁张允的兵权,否则不过是试探罢了。正如徐庶的评价,刘表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而且刘备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送的卢给刘表,刘表明知道的卢有问题仍送还给刘备,这是对待人才的态度?

                                • 家园 这个问题我底下都写清楚了,你怎么都不看啊?

                                  历史上,确有“的卢马”,却无“的卢马”妨主之说。蒯越相马完全出于罗贯中之笔,马真的能妨主吗?罗贯中借用刘备之口,立即彻底否定了马能妨主的谬论。罗贯中用意何在?  蒯越名为相马,实乃相人,以“的卢马”暗喻刘备。历史上,蒯越是荆州大将,主掌荆州兵马,蔡瑁掌握的仅是荆州水军。在演义的第十四回“孙坚跨江战刘表”中,已经透露出,蒯越之兄蒯良主掌荆州兵马,蒯良已死,此时代表家族的自然是蒯越。荆州实权人物除刘表外,还有三人,顺序是蒯越、蔡瑁、文聘。  演义中,蔡瑁对刘备的认识可谓深入骨髓,其表现形式就是与刘备公然为敌。蒯越对刘备的认识自然不会输与蔡瑁,但却不会像蔡瑁那样,表现的那么露骨。如果刘表对刘备不予重用,蒯越也不愿无端得罪刘备,落得做个好人。可眼见刘备平定江夏,有将被重用的可能,蒯越必须出面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了。所以就有了蒯越相马。另外,刘表只说了此马乃刘备所送,而蒯越却知道此马乃张虎所有,说明蒯越对刘备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清楚。蔡瑁和蔡夫人屡次谮言刘备,都不能使刘表下定决心;而蒯越随机应变编的一个相马瞎话,就使刘表立即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就把刘备发遣到了远离荆州(江陵)的新野县。  刘备素有英雄之名,更曾任徐州牧、豫州牧、左将军(好大的官),此番得胜归来,又立新功,纵不能留江陵以预州事,亦当委以一郡守,或率数万军马屯边以御敌(荆州总有二十八军马),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为一县令。刘备黯然离开荆州,其心境之凄惨恐怕非言语所能形容。(十余年征战,却又回到了起点,而人已不复当日少年)蒯越相马,以的卢喻刘备,终使刘备抑郁荆州数年而不得志,其智捷、其意深、其果绝无愧于操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也。”  作为纯粹的军人文聘,通常是不会干预州中事务的,直到最后与魏延的襄阳城门大战,也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刘备的态度。  至此,既使刘表真让荆州,刘备也无法接手,这个道理,作过州牧的刘备是非常清楚的。更何况,刘表就从没想真让荆州。如果刘表真想让荆州,就会逐步加强刘备的力量,决不会让刘备一直仅作个县守。  历史上,评价刘表和袁绍一样,“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演义中,罗贯中也是这样刻画的。当曹操远征乌丸时,刘表满足于坐拥荆襄九郡,不肯重用刘备,袭击许都,毫无远忧。当曹操平定北方,回到许都,兵强马壮,势欲南下之时,刘表才又想起了刘备,招至荆州,欲予重用。刘表已老,刘备对立嗣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重用刘备前,考察是必需的。  在谈话中,刘表已明显倾向刘琮,而刘备的回答却令刘表大失所望,蔡氏恨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刘表恐刘备一旦军权在握,不从己意而生内乱。然而,最糟糕的回答还是那句:“备若有基本,何虑天下碌碌之辈耳!”刘表最怕的是刘备志大难养,这一句气盖群雄、势吞天地的豪言壮语,彻底粉碎了刘表的最后一点期望。刘备马上意识到犯了致命的错误,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了。  (另,刘备的此情、此景、此言是理解刘备一生成败的关键,就好像理解水浒传宋江,浔阳楼醉酒题反诗是关键。袁绍曾言:‘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时刘备与袁绍的认知水平何其相似,都是以地盘为根本,与曹操的以人才为根本相去甚远!此后不久,经水镜先生指点,始悟人才为本,事业步入发展期。)  刘备走后,刘表闷闷不已。蔡夫人再进谮言,刘表不答,但摇头而已。蔡氏已知刘表心意,故敢召蔡瑁,擅杀刘备。刘表在驿馆之所以不同意蔡瑁出兵去新野,主要是不想担害贤之名。一击不中,蔡瑁马上布置第二击,第二天即请示刘表要开襄阳大会,刘表主动提出请刘备与会,可谓是与蔡瑁心照不宣,只不过刘表还是不想担害贤之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