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西路军形象从来都是正面的——对刘仰先生的批评 -- 双石

共:💬109 🌺901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我一直很欣赏刘仰先生的渊博知识和老辣文笔,可惜在

      西路军这个问题上放松了阶级警惕,出现了瑕疵。刘仰先生的博文一直有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用常识来驳斥洋奴主流的谬论,可在西路军这个问题上,却一不小心把这个优点忘了。

      刘仰说:“西路军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虽然双石给出了反例,有不少宣传,但是除此之外,我这厢还要请刘仰拿出常识武器来:西路军是一次失败的行动,造成了惨痛的损失,但是因为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和及时的纠正,并没有危害到中国革命胜利这个大局,刘仰先生当然知道古今中外任何政权都没有把自己的一次失败拿来反复宣传的道理吧,中国革命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但总结不等于就是要反复宣传自己的失败吧。而且从这些年的观察我们也能发现,那些反复宣传中共失败的人,难道真的是在为失败作总结吗?不是,他们想的跟我们不一样,咱还是跟他们划清界限比较好。

    • 家园 这些人

      要么是浅薄,自己读书少,看见个没见过的东西就大惊小怪,以为发现新大陆了。

      要么是懒惰,写个东西懒的查资料、懒得核实、懒得比对,更懒得思考,东抄一点西抄一点。

      要么是别有用心,为了观点对史料进行剪裁、编辑、加工。

      • 家园 这些人对西路军的英勇牺牲、英雄事迹一点兴趣没有

        几千年的英烈史你搁他桌上他都不希得看一眼。

        你要说个“借刀杀人”啥的,他就来精神头了。

        他哪是真奔西路军英烈去的啊。

        所以这别有用心的人最会“用心”——利用人心。

        利用别人的猎奇心,利用别人的势利心,利用别人的虚荣心。

    • 家园 为西路军平反的目的就是反毛进而反共

      TG的宣传一直将上层和下层分得十分清楚。只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没有不明真相的领导。

      从来都是说广大指战员受蒙蔽,从来没说过红军战士挟持中央。

    • 家园 好像有回报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这次赚大发了

    • 家园 在文革结束前, 人民日报在对西路军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报道

      我以"西路军"为全文搜索关键字, 查到人民日报自创立以来, 直到文革结束, 报道中提到红军西路军的只有这么几篇:

      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坚同志在京病逝 1962.07.22第2版

      从全国各地来京参加纪念活动  辛亥革命老人举行座谈会  老人们谈到将进一步研究这次革命的丰富内容和经验教训  董副主席出席,同老人们亲切握手,表示热情关怀 1961.10.08第1版

      关于革命斗争回忆录的写作问题  张爱萍、李立、朱道南、黄良成等同志的谈话记录 1960.12.07第7版

      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   ——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开学有感 1958.09.06第8版

      各民族人民热爱毛主席 1951.05.29第3版

      血不能白流!——记一个荣退军人的谈话 1949.02.20第4版

      不仅数量少得可怜, 而且还都是因为被报道人物的经历而顺带提到. 即便提到也是惜墨如金, 寥寥几个字而已, 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稍长一些或深入一些的叙述, 无论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或是对悲壮事迹的歌颂, 一概没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从1977年至今, 涉及到西路军的报道有两百多篇. 而且报道的内容也相当全面, 从经验教训的总结, 到对张国焘路线的批评, 到对西路军英勇战斗的整体赞美; 从对牺牲西路军领导人的追忆 到中下层战士和共产党员的个人事迹; 以及最不能少的领导人关怀, 这些都涵盖进来了.

      • 家园 《人民日报》是新闻媒体吧?新闻媒体主要业务是登旧闻么?

        那么中国革命那么多“山头”,革命回忆录是不是都要上《人民日报》?上过多少?现在还没有上的,又有多少?

        还是说说韩伟将军的故事——这应该算是太祖嫡系了吧?

        韩伟将军所在红三十四师,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上过《人民日报》没有,上过几回——最多也就是象刘帅的文章顺便提了一句吧?韩将军所在的一百团,那千余名战士大部分牺牲了,少数人流落失散了,长期不能确认身份享受待遇,韩将军出面证明也不成——当时的民政政策要求的是“两个团以上干部证明”,韩将军跟程子华拍过桌子:“整个红三十四师就我一个团长活下来了,我上哪儿去给找两个团以上干部……”?

        这些人的身份确认和政策落实,不还得在后来随大流赶大集么?

        他们上了《人民日报》么?

        噢,还有一个,毛岸英牺牲,文革前上过《人民日报》么?

        还有,先生没用“北上抗日先遣队”查查?没用“湘江之战”查查?没用“红三十四师”查查?没用“东北抗联”查查?……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del

          del

        • 家园 N西皮,这样的文章也有人投草.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

          意外获得 4 铢钱。

        • 家园 人民日报可不是普通的媒体

          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 政府, 国家领导人的主要动向.

          刚才查了, 毛岸英的牺牲在文革前, 文革中是有报道的.

          不过, 他的牺牲直到八年后的1958年, 才在"英雄含泪吊忠魂, 志愿军官兵祭别中朝烈士"的报道中披露.

          新华社平壤21日电 即将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直属部队全体官兵,今天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长眠在朝鲜国土上的烈士们,进行最后一次悼念和告别。

            上午九时,杨勇上将和王平上将代表全体官兵向烈士们敬献了花圈。接着,杨勇上将泪水滚滚地向烈士们致告别词说:你们是祖国的好儿女,是党和毛主席的好战士。你们用生命铺平了反抗美国侵略者的胜利道路。你们用鲜血巩固与发展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浓厚友谊。你们的光荣贡献,将永垂青史。你们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继承你们的遗志,永远保持祖国给予的最可爱的人的荣誉。为保卫我们伟大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永远奋斗不懈。

            这时,军乐队奏起哀乐。将军们和全体官兵以及陪同祭奠的当地朝鲜党政领导人、人民群众和人民军官兵们一起绕墓地一周,在烈士墓前敬献了花束,栽植了万年青松,并在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烈士墓前进行了悼念。毛岸英烈士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11月25日在朝鲜某战地英勇牺牲。

            十时,陪同志愿军向烈士告别的当地朝鲜党政领导人和群众,按照朝鲜最虔诚的民族祭奠仪式,在烈士墓前胆祭酒致敬。

            接着,杨勇上将、王平上将等还率领总部官兵到朝鲜人民军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和进行告别祭奠。(人民数据库资料)

          根据之后刊登的读者来信, 这个报道很可能让许多中国人第一次得知, 毛主席的儿子也是志愿军烈士之一. 由此也可知, 一件事假如没有上人民日报, 知道的人就少了很多.

          关于韩伟的情况我不熟悉. 不过, 适合跟西路军问题相提并论的应该是整个红军血战湘江的情况吧?

          人民日报很少报道西路军, 其实您的帖子看下来, 我也认为情有可原. 但是, 在讨论西路军是否得到了应有报道这个问题是, 对见报率的分析乃至是绕不过去的. 毕竟大部分人能看报就不错了, 有兴趣有文化且有机会看那些文史资料的只是少数人.

          不光是人民日报, 我还搜索了一下报刊索引, 从解放至文革结束, 全国报刊标题或摘要中包含西路军的, 只有57年解放军文艺上, 肖占银的一篇文章. 只是这个报刊索引无全文摘录, 有一定局限.

          • 家园 去孔夫子试着简单搜索了一下

            搜到的,关于西路军的专题出版物可能是最多的,因为太多,我没细数,应该不下20多种。

            湘江之战的专题出版物,只搜到4种。

            北上抗日先遣队,只有5种

            共军败仗中目前的两个军史热点,金门和四平,也远远不及,都不超过10种。

            仅皖南事变和抗联的专题可及,但此二类的专题,主要是你认为较生僻的文史资料和回忆录类,在受众较广的小说、文学纪实等通俗读物类上,也远不及西路军题材。

            当然,这些应该都是改开后的出版物。

            可照你的逻辑,这些山头可真得叫屈了,说改开后没得到“应有宣传”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