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牢记历史应该记住些什么――从“海上之盟”和“联蒙灭金”谈起 -- napolen

共:💬15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牢记历史应该记住些什么――从“海上之盟”和“联蒙灭金”谈起

    牢记历史应该记住些什么――从“海上之盟”和“联蒙灭金”谈起

    napolen

    我们常常讲要牢记历史,一般的来讲,这是没有错的,但是说得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

    历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事年表,从奇闻逸事到恩恩怨怨再到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历史

    的包罗万象在各个学科中可以说是罕见的,即使是同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也有着

    各不相同的结果。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广泛涉猎未尝不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休闲方式。

    但对于国家的决策者以及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而关心国家方针与命运的人

    们来讲,这就不是一种可取的做法了,他们应当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历史、研究历史

    、牢记历史。这样一来,简单的说牢记历史就不够了,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应该牢记历史

    的哪些部分。

    在历史长河的方方面面中,最重要的两个,可能就是个人、民族、国家间的恩恩怨怨和历

    史给我们留下来的各种经验教训了。而这两个方面孰轻孰重,究竟应当牢记哪一个,也是

    自人类有史以来可能就不曾停止过的一个争论。要搞清这两个方面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更

    应当牢记,最好的方法自然莫过于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数

    百年前赵宋王朝做出的两个决定了自身、中国甚至世界的命运的决策说起。

    公元12世纪前期,宋徽宗宣和年间,已经承平一百多年的北宋王朝突然面临着一个重大的

    抉择。从辽国归降的赵良嗣给道君皇帝带来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情报:早在数年之前,

    臣服于辽的一个小部族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起兵抗辽,并建立了金国。金军

    迅速发展,屡战屡胜,已经击败了辽的主力,大有灭辽之势。赵良嗣向徽宗建议:联金灭

    辽,一举夺回落入契丹人之手已近两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尽管面对着名将种师道等人的反

    对,官家和绝大多数宰辅大臣都决定不放过这一洗雪前耻、恢复河山的大好机会。徽宗派

    西军将领马政、马扩父子和赵良嗣一同从山东渡海至辽东,与金人联络。并于宣和二年(1

    120年)二月签订了共同攻辽、瓜分辽国的协议,史称“海上之盟”。协议签订不久,金军

    就大举南下,连破辽国三京。而同时进攻的宋军则被辽国名将耶律大石打得大败。宣和四

    年冬,金军攻破幽州,辽国随即灭亡。在暂时北撤,仅将幽州等四个已成焦土的城市交给

    北宋后不久,宣和七年,金国就撕毁了盟约,分两路南下攻宋。次年(靖康元年,1126年

    )11月,金军攻破东京开封府,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金战争从此愈演愈烈....

    ..

    几乎正好是一百年之后,一个几乎同样的抉择又摆在了南宋君臣面前。一个曾经匍匐于金

    国脚下的大漠民族蒙古,在铁木真的带领下从漠北崛起。这个新兴的游牧民族扮演了一百

    年前女真人的角色,而今天的金国却扮演着当年辽国的角色,唯一一个角色没有改变的,

    就是宋人。与一百年前的祖先一样,南宋君臣被无可遏抑的复仇情绪所控制着,尽管“海

    上之盟”的前车之鉴是那么清楚,但他们还是做出了与一百年前的祖先一样的选择――“

    联蒙灭金”。而故事最终的结局也与一百年前几乎完全一样。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

    正月初九,金国的最后一个据点蔡州被蒙宋联军攻破,金国灭亡。宋蒙之间的和平仅仅持

    续了半年就告破裂,虽然打第一枪的是宋人,但蒙古侵宋的计划却是蓄谋以久的。42年之

    后,元军开进临安,宋恭帝赵显投降。又是3年之后,宋祥兴二年二月(1279),宋蒙两军

    在崖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战役以宋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南宋最终灭亡。

    俗话说:一个人不应当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然而宋朝君臣却先后犯了两个几乎一模一

    样的错误,而且都付出了国家灭亡、人民遭受巨大苦难的沉重代价。“海上之盟”还可以

    说是没有经验,“联蒙灭金”却是彻彻底底的重蹈覆辙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种多

    样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宋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宋人之所以犯这样的决策错误,既是因为宋人过于牢记了历史,又是因为宋人忘却了历史

    宋人牢记的,是过去与辽人金人之间的深仇大恨,是石敬塘屈辱的儿皇帝称号,是燕云十

    六州的沦丧,是太宗两次幽州之败的耻辱,是首都沦陷、二帝北狩的“靖康耻,尤未雪”

    ,是半壁江山的沦亡。这种长期形成的仇恨心理,使得宋人在潜意识里将辽金看作当然的

    敌人,根本不考虑合作的可能。“海上之盟”和“联蒙灭金”的两次决策过程中,虽然都

    有人持不同意见,但最多也就是主张持中立态度,用卞庄刺虎之计。并没有一个重臣认真

    的考虑过与辽/金联合抗金/蒙的可能。虽然从今天看来,这才是宋朝最好的战略选择,而

    中立仅仅是比落井下石略好一点,在辽/金无力独自抗击金/蒙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并不会

    有太大的改变。

    宋人忘却的,是历史血的经验教训,是唇亡齿寒的古训,是完成定居化、农业化、封建化

    和部分汉化的前牧猎民族的侵略性和危险性将会大大减弱的经验,是新兴牧猎民族具有极

    强的进攻性和侵略性,对宋朝构成的威胁常常远远大于那些前牧猎民族的教训。

    正是这一个牢记和一个忘却,使得宋朝君臣两次都不顾一切的要将过去的老对手埋葬,而

    将自己暴露在新的、更强大、更恐怖的敌人面前。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真正应当牢记的,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各种经验教

    训,而不是具体的一条条恩恩怨怨。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理论上来说,过去的恩恩

    怨怨与现在的决策之间应该是根本没有关系的。过去的一切都早已成为沉没成本(sunk c

    ost),不论现在怎么决策,总之是无法挽回的了。一个理性的人在做出决策时唯一需要考

    虑的,是不同的抉择在将来会给自己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当南宋君臣在进行决策时,

    金人过去抓过几个宋朝皇帝、强占过多少领土、屠杀过多少百姓都不应当成为他们所考虑

    的内容,他们唯一要考虑的,是“联蒙灭金”和“联金抗蒙”究竟哪一个能给南宋带来更

    大的利益。而在进行这样的比较时,历史的经验教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仅凭这一点就把历史上的恩怨完全否定掉,认为它们都没有任何用处,应当遗忘到

    角落里,也是不公正的。过去的恩怨在某些程度上,也能够为决策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譬如,如果一个人过去一贯不讲信义、惟利是图、经常伤害别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

    个推论,这个人在将来也是不值得信赖的,因而今后在与他打交道时就应该谨慎从事。从

    这个意义上来讲,恩怨也是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的。但是,在使用这种信息时,必须慎

    之又慎。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的,“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过去的情况和局势可能跟今天截然不同,从而国家、民族的行为也可

    能截然不同。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女真族兴起之初的时候,这个民族表现出了一

    种极突出的侵略性,这也是新兴牧猎民族常常具备的性质。他们撕毁盟约、侵略别国、残

    杀百姓,因而给宋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金人残暴、不可信赖的印象。在金国兴起的初期,

    这种印象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正是根据这一印象,正确的提出了对第

    一次绍兴和议的怀疑,而这一怀疑在不久之后也得到了证实。然而,在一百年之后,这一

    情况已经完全改观。从金熙宗改制之后,金国已经完全抛弃了女真旧制,全盘采用汉制。

    女真人口的一半已经移民长城以南,与汉人杂居。女真文字、习俗和牧猎文化都渐渐消失。连金国的首都也早在海陵王时期就移到了中都(北京)。完成定居化、农业化、封建化和部分汉化的金人在有些时候甚至比南宋王朝更希望维持两国间的和平。此时再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老眼光去看待金人,认定金哀宗和金兀术、完颜亮都是一丘之貉,绝对不能信赖,一有机会就应将其消灭就是严重过时,很可能导致重大决策错误的了。

    上面的分析,将历史的恩怨和经验看作是对立的两个极端,仿佛是泾渭分明的一般。但在

    实际的历史中,它们却常常无法分开,都蕴藏在同一个历史事件中,只是从截然不同的角

    度来解读罢了,就像“海上之盟”的教训和宋金间的恩怨都蕴含在宋金战争的历史中一样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性的只牢记其中的一项。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牢记历史的时候,突出

    其中经验教训的部分,让它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指路明灯。至于其中恩恩怨怨的部分,拿

    它来做做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也未尝不可,但千万不要让它左右我们的

    思想和决策。

    经验教训好比是历史的财富,恩恩怨怨好比是历史的包袱,让我们拿起历史的财富,放下

    或者至少是减轻历史的包袱,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Re: 也谈海上之盟与联蒙灭金

      发信人: napolen(风),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也谈海上之盟与联蒙灭金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6月17日20:55:22 星期二)

      呵呵,多谢老兄的唱和

      我就偷偷懒,借用一下我在水木答复cosmicstring兄的话来答复一下老兄吧

      首先,请不要机械的理解我的观点。我说的是,不正确的历史观是造成

      宋朝两次决策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非唯一的原因,也没有说如果

      历史观正确了,就一定会做出联辽联金的决策,做出了决策就一定能

      成功,成功了就一定能避免亡国之祸。我只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

      联辽联金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正确的历史观则妨碍了宋朝做出这样

      的选择。而且我提倡的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用宋朝两次决策失误只是

      做一个例子罢了

      其次,就联辽联金的一些细节而言。耶律大石能大败宋军最精锐的西军,

      充分说明即使是残辽的实力也并不弱,至少比宋军不弱。也许辽军、宋军

      都不是金军的对手,但两者相加来对付金军,无论如何,也比两者相减

      要好。金军也是这样,别的都不说,只要孟珙那30万石军粮是送给金人

      而不是送给蒙古人,蔡州至少能多守半年!又如三峰山之役,倘若宋人

      能顶住拖雷不许其迂回金人后方,金人“据关阻河”的战略再多维持

      3,5年以至10年都是有可能的

      第三,关于辽金的态度。也许辽金政权中也有人有着不正确的历史观。

      但这只能说明他们也是不正确的,不能说明这种历史观就是正确的。

      辽金不愿投降宋朝,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愿意与

      与宋朝以平等的地位合作,甚至有可能以宋朝为主。金哀宗后来写信

      向宋朝求和,其言甚哀,不能因为他曾经有过别样的言论就否定与他

      合作的可能性。至于你说的心理上接受不了,则正是错误的历史观的

      体现,是一种错误,需要纠正,而不是听之任之

      最后,你说关键问题还是宋朝自己弱。这是当然的事情,要是宋朝比

      金元都强的话,还联他们干嘛?把他们都灭了就是。但是实际情况

      并不是如此!外交不能代替内政,外交只是在给定内政的情况下,尽可能

      的谋求更好的结果而已。也就是说,在已经明确宋朝就是弱的情况下,

      怎么样通过外交手段,正确的战略决策来取得更大的利益。

      【 在 abdallah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谈海上之盟与联蒙灭金

      : 我觉得napolen老大这篇文章意味颇深啊,一来有应试本年高考作文题夺夺满分的味

      : 道,二来相当程度地(至少我觉得是)暗示了应该以现实主义和发展的眼光来处理与我

      : 国有重大历史恩怨的某国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仅是我的感觉,这里,只说说对海上之

      : 盟和联蒙灭金的一点不同看法。

      : 其实,也不是我的看法,为最近读书所来:即海上之盟确是对三方实力的错误判断,

      : 但联蒙灭金却是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偶以为然,现在说予大家。

      : 蒙古最早遣使赴宋,提出联合灭金是在1218年,宋回聘响应。来看当时的情况,早在

      : 大约1214年,蒙古攻金,迫金迁都南京。宋廷即有议论:是否趁机该断绝予金岁币。

      : 其时距离嘉定和议不到十年,南宋朝野均以为耻,故有此议论足以显示当时的仇金氛

      : 围。而这时,淮西的某官(忘了,回去再查予大家)却有远见地提出:唇亡齿寒,可

      : 以利用金为屏障,所以应该继续岁币,使之有钱粮而拒蒙古。当时的宰相史弥远认为

      : 很对,于是就准备继续纳币。应该说二人在这点上是有相当远见的,当然史不是什么

      : 好人,后被认为是奸相,但已属相当难得了。然而,占主流的舆论就完全不一样了:

      : 消息流传出去,有太学士知道以后,大骂淮西的那官卖国,上书还要砍人家的头。史

      : 弥远聪明得很,那时就已知学运难对付,同时也为了自己位置稳固不惹众怒,于是采

      : 纳绝岁币之议。由此可见,南宋当时强烈的民族主义根本不允许即使有远见者做出和

      : 提出我们今天看来正确的决议。要想排除偏见做出联金的决策,如诸葛亮在?W亭之败

      : 后重修吴好那般的话,有远见者就必须意志坚定、德高望重以及大权在握,不要说整

      : 个终南宋朝就从没有这样的人,更何况是当时史弥远专权,嘉定更化一塌糊涂。

      : (以下引言省略...)

      --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158.143.169.152]

      • 家园 回复几点

        首先,我赞成马基雅弗利对于同盟军的观点,就是同盟军不可恃。尤其是宋辽、宋金都有多年世仇,相互猜忌之心极重,这不是一两个有识之士可以改变的。两者在各怀鬼胎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出像样的配合。

        孙刘联军的联合作战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都面对着不合即亡的局面,而且两者此前还没有什么过节。而对于宋而言,两次宋朝廷都根本就没有认识到金、蒙的实力和野心,没有这种不合即亡的紧迫感,也很难排除以往的仇恨精诚合作。

        就一些细节而言,耶律大石能击败宋军,只能说明宋军弱,而非残存的辽军有多强。

        金在蔡州的时候,残存实力恐怕比一些北方独立武装也强不了多少,并无多大利用的价值。至于说让宋军顶住拖雷,也要他们能顶得住才行啊。

        napolen兄认为当时宋金的态度是错误的,这我同意,但是他们有没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认为当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 家园 一个伪历史迷的看法

          韦孝宽的看法俺是部分赞同的。为什么没回楼主的贴呢?因为楼主太糊涂。

          若是能历史能假设,宋辽金加在一起能抗的住蒙古么?都是欧闻,咋玩不都一样?

          不同的呢,

          马利是谁呀?俺跟他不熟。“同盟军不可恃”,说的太好了,轴心玩蛋了,华约也完蛋了,那么北约也将完蛋。这么早就看出来了,佩服啊。[画外音(招苍跳下去了,糖塔也跳下去了,那么请你也跳下去吧。)]

    • 家园 时局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即使不联金攻辽,辽被金所灭也是在所难免,乘机捞一把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不过宋军自身太弱,在辽军的非主力部队进攻下仍然无法取胜,让人金人看穿了其纸老虎的真相,加速了金人的入侵而已。如果不联金灭辽,或许金不会这么快就攻宋,但是以当时宋朝君臣的水准,恐怕再给他们二十年备战也不够。

      至于后来的是否可以不联蒙灭金?宋金的世仇,可调和的程度远低于宋辽的关系,不只是宋不信任金,金也不信任宋。金快要被蒙古灭掉的时候还在打入蜀的主意,可见要联金基本不可能,而以金当时的实力,不管宋怎么扶也是扶不起来的,所以宋之错不在于联蒙灭金,而在于对蒙古的实力和野心没有足够的认识。

    • 家园 俺对耶律大石的西辽一直很感兴趣,可惜

      一直没能找到更多详细的资料,应该在西方会多些。不知道napolen兄手上有没有此类资料的说?

    • 家园 关于辽的灭亡有个问题

      辽的灭亡和“海上之盟”有很大关系吗?

      金辽世仇,“海上之盟”条约订立之前已经打了十几年了,金已经占领大半辽国领土,连中京林璜府都打下了。宣和二年订立“海上之盟”,直至宣和四年徽宗才让童贯领十万大军下山摘桃。说宋朝廷背后捅这一刀子是想复仇,还不如说他想占便宜得当。就算宋帮辽一把,以它的实力,真能挽救辽灭亡的结局吗?与其如此,不如捞一把,这个心理也算符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吧。

    • 家园 商榷一下:俺觉得以当时蒙古军的实力,

      联不联蒙已不是太重要。

      南宋决定联蒙时,金人只占着蔡州附近地方,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蒙古人占据

      河南,对南宋也是不小的威胁。事实上这次宋军表现还是不错的,孟珙的军队先于

      蒙古人攻入蔡州,让金守军溃散。正是宋军的表现还行,蒙古人才守约撤军北还。

      南宋的失误是随后未准备好就在河南对蒙开战,宋蒙打了42年,南宋在四川打的还

      是有生有色的。南宋最后被击败是因襄阳失守,淮东,淮西战区和四川被割裂开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