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建安二十四年:隆中对 -- 逐日夸父

共:💬15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建安二十四年:隆中对

    本文是河里李靖岩大作李靖岩:【原创】建安年的续貂之作,李神仙的大作可能因为要发表,连载止于建安二十一年。近来,读了两本书,手痒凑了一些字,再加上在西西河即将迎来人生第一跳,为了使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早些到来,就贴到卧虎藏龙的河里了,并冒充了李神仙的大作。如冒犯了李神仙或老神仙的各位粉丝,还请饶恕。

    另,此文虽标为原创,主要想法来自于田余庆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外链出处。标为原创,实出于沽名骗花之目的。

    ————————————————————————

    骗花的分割线

    隆中对虽于建安十二年提出,但要理解二十四年发生的种种事件却得从隆中对说起。下为隆中对全文,得益于各种因素,这段文字千古传诵。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的核心思想是跨有荆益。理解跨有荆益,就需要弄清荆益二州的地理范围。荆州很好理解,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湖北和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南部和陕西东南部一部分地区。在建安二十四年,当时的荆州被魏蜀吴分别占据。曹魏占据包括襄阳郡在内的北部地区,荆州的长沙、桂阳、江夏以东部分由孙权占据,蜀汉则占有武陵、零陵以及南郡以西部分。

    而东汉时期的益州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仅仅是四川中部成都平原一地,下图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东汉益州刺史部北部地区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益州包括今天的四川、陕西南部以及湖北西北部地区。在益州北部的汉中郡东部有一重要的地区就是西城、房陵和上庸三地,这三地在建安二十年张鲁降魏后上升为郡,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三月,“复汉宁郡为汉中;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而这三郡在孟达降魏后成为曹魏荆州的一部分。理清荆益的地理概念,可以理解诸葛亮的跨有荆益应该是跨有荆益全景,而不是后来历史进程中单单的益州一部,而且还是东汉时期益州刺史部的全部。

    跨有荆益,则不能置荆州不顾,需要荆益之间保持一定的军事呼应,这种情况下,一条或数条畅通的通道是必不可少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荆益之间只有三峡一条途径,但诸葛亮在提出隆中对构想时可能还将东三郡考虑在内。东三郡与荆州之间可以通过汉沔相连,虽然由荆州延汉沔上行较为困难,但是下行甚易,一旦荆州有变,益州可以从汉中方向沿汉沔、成都平原沿三峡呼应荆州。从上图可以看出,东三郡中的房陵,后来的曹魏新城郡与荆州的襄阳相连,孔明所居的隆中在襄阳西北二十里处,更是与房陵紧邻,诸葛亮在提出跨有荆益设想时则不会置眼前的东三郡于不顾。

    理解了跨有荆益,可以认为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集团的一系列行动正是为了实现隆中对的初步设想,为此后的北伐做准备。在此前的建安二十二年,刘备听从法正建议开始向汉中用兵,在此年的正月,黄忠斩夏侯渊。三月,曹操自率大军从长安出发,与刘备争夺汉中,至五月无所作为,曹操退军,刘备据有汉中。在汉中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刘备命令孟达从三峡秭归北攻东三郡中的房陵,又命刘封从汉中乘沔水东下,与孟达会攻上庸,孟达归刘封节制。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顺利占有东三郡,接下来的行动自然就是荆州关羽方向要攻取襄阳,彻底打通荆益之间的汉沔通道。如果这一目的达成,那么孔明的隆中对基本实现,虽然荆州的东部掌握在孙权手中,但只要占据襄阳,损失一部分土地稳住孙权无关北伐大局。

    本年七月刘备进位汉中王,汉中王称号也可以看作是刘备为北伐所作的准备。刘备在三大集团中起步较晚,而且根基也最浅,区区的左将军称号不足以与曹魏和孙吴相抗衡。刘备称汉中王是他跻身政治高层,与曹操和孙权抗衡的决定性一步,而且也有欲步高祖刘邦后尘的意思。

    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后关羽帅众攻曹仁。至于关羽为什么出军?是受命而行,还是擅自为之?颇多争议。个人还是倾向于是受命而行,关羽既然受节钺就有便宜行事的权利。置于隆中对这个大背景之下,关羽取襄阳也是实施隆中战略的必要举措。刘备据秦川,称汉中王,刘封孟达居东三郡策应左右,关羽取襄阳,打通荆益之间的汉沔通道,不正是隆中对中设想的北伐前奏吗?

    当然,上述假设仍存在一疑问,就是荆益之间的配合问题,刘备、刘封孟达与关羽之间缺乏军事上的互动,刘备先取汉中,刘封孟达取东三郡次之,关羽攻樊最后。看不见他们之间的军事策应。

    我的理解是关羽此前未获自主权。关羽攻曹仁已经失去了一个最佳的时期。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曹魏宛将侯音反,然后曹仁帅众围宛,至二十四年正月,宛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关羽没有任何行动。个人估计不是关羽不想行动,只是关羽此时没有假节钺,不能自主行动。而且刘备此前自身也应接不暇,就在二十三年,刘备与张颌、徐晃等人相持不下,急书诸葛亮调发益州兵。况刘备此人战略眼光有限,玩隆中对、荆益之间相互策应的游戏,对于大耳的要求可能高了一点。

    关羽假节钺,围樊城,到八月,擒于禁,斩庞德,此时樊城已是岌岌可危,隆中对前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似唾手可得。而孙权此时却玩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偷袭南郡,糜芳和士仁投降,紧接着就是关羽的迅速败亡,刘备丢失荆州。

    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自然引来了追究责任的问题。在我们的民间演义中,荆州的丢失归罪于关羽,当然还有为关羽开脱之辞,有“大意失荆州”一说。诚然关羽为万人敌的世之虎将,但并非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其个人性格刚而自矜,并没有处理复杂的魏蜀吴关系的能力,由其拒绝孙权的联姻可见一斑。不过一味委过于云长也不妥,毕竟为了取荆州,孙权方面动了较大心思,吕蒙故意病退,换上当时还未有盛名的陆逊。而且东吴也玩了一出指东打西的花招。根据《通鉴》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时诸州兵戍淮南。”这里的诸州兵指的曹魏方面的部队。这一记载不见于三国志孙权传。

    关羽攻打曹仁,留有兵力应付东吴方向,在东吴方面的战术欺骗下,关羽将留守的部分兵力调往襄阳方向。最终留守兵力不足,再加上士仁、糜芳的投敌,荆州失手。对于东吴方面的动向,个人感觉蜀汉的高层也负有一定责任。早在建安二十二年春,孙权在曹军的压力下,“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当年鲁肃病逝,吕蒙接任。此后,在吕蒙的建议下,孙权方面实际上已经将主要进攻方向放在荆州方面。而对于孙权向曹操遣使请降,战略方向的转变,益州刘备,甚或孔明失于准备。

    上面是荆州丢失战术层面的看法,更高层次的是关于隆中对的种种口舌。

    历史上对于隆中对的非议有如下这么几条。

    北魏的崔浩有言:夫亮之相备,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守穷崎岖之地,僭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以赵佗为偶,而以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崔浩所言的实质是刘备一旦入蜀,就只能与偏居一隅的赵佗为伍,不能有所作为。

    北宋的苏洵有言: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取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后来我朝太祖有批注“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隆中对的核心思想是跨有荆益,不是弃荆州于不顾。问题是刘备主力入川后,如何保有荆州?对于如何保有荆州,孔明在隆中对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方针,仅有一句“结好孙权”。此外,荆、益两州相距千里,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两路兵力很难相互呼应,协同作战。主力入川后,保有荆州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上人才缺乏,或用人不当,荆州的丢失是必然的。

    不过,太祖等人对于孔明还是过于苛责了。三国志法正传中,孔明有这样的一句话“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这一句话点出了刘备当时尴尬的处境,入川取得稳固的据点是当时不得不为的事。

    再进一步,荆州之失也不能归罪于建安十二年所提的隆中对上面。隆中对毕竟是孔明在躬耕陇亩时,根据当时的形势所提出的一种战略设想。其所提出的跨有荆益,应是荆州全境。而在当时,孙权尚未染指荆州,隆中对的一个前提就是孙权据有江东,并能够与刘备修好。但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已完全不同于孔明躬耕陇亩时的天下大势了。曹操南下,刘琮投降,形势为之一变;赤壁之战,曹操北归,孙权进入荆州,形势再变;后来孙刘为了荆州险动干戈,嫌隙已生,形势再变。形势已数变,再将荆州丢失委罪于隆中对,无异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刻舟求剑。

    关键词(Tags): #三国#隆中对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打铁的,
    • 家园 对当时情况来说与其以益州为根本,不如以荆州为根本

      荆州才是用武之国,无论北伐还是东进都远比益州方便,以荆州为根本可以控制益州,但是以益州为根本则不可能保住荆州,这是之后六朝斗争的历史的经验

    • 家园 要了解隆中对,必须了解当时天下形势

      当其时,北方曹魏击败袁绍一统关东,关西则四分五裂十分萧条,正准备拿下荆州然后肃清扬州。可以说一统契机已现。

      但是曹操统一关东是苦战多年才获胜的,关东元气大伤不说,南方三大势力,荆州益州扬州都已经割据多年比较稳固了,而且曹操挟天子令不臣,很让一大批忠于汉室的世家大族不满,可以说缺乏政权的合法性。

      因此对即将南下的曹操,荆州大族主流是抱大腿,抛弃刘表和其后嗣。但是还有一批人主张是寻找新的支柱,不仅要保住荆州,还要以荆州为中心在出发建立霸业。诸葛亮就是这批人的代表人物。

      他寻找的新的支柱或者说合作者就是刘备。就当时形势曹操势大能抵御住就不错了,而荆扬之争孙权咄咄逼人,黄祖战死,荆州已经处于劣势。所以诸葛亮给刘备的主意就是掌握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先顶住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形势。

      当时孙权不可攻,曹操不可攻,可以据为根本的地盘自然只剩下荆州和益州了。而且当时关西还在各军头割据下,所以诸葛亮设计是以荆益两州压住孙权一州,然后主力走关西整合关中诸将然后另一路走向洛阳,两路结合灭曹操。

      问题是他这个战略低估了执行的难度。赤壁之战固然意味着曹操统一天下的破产,但是也意味着鼎足三分的破产

    • 家园 隆中对其实没什么牛的

      鄙人一直不太明白, 历来很多人推崇孔明的隆中对, 搞的孔明当时第一人似的。 其实隆中对里提出的战略构思, 既不是前无古人,也不是后无来者。 可以说其实就是复制刘邦夺天下的路数, 同时代有同样战略眼光的至少还有周瑜鲁肃。要论战功, 想不出孔明有什么哪的出手的, 擒孟获? 空城计? - 这个好像打的不是胜仗哈

      鄙人觉得历史上对孔明的推崇, 不过也是统治阶级和儒家人士为了强化忠君思想搞的造神运动而已。 不过是他有条件成为曹、司马样的人而没有那么去搞的褒奖而已。 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正是君主所希望人臣去实践的吗。

    • 家园 我也正在看关于地缘政治的文章,正好贴两张非常清晰的地缘图

      第一张是战国时期秦楚的地缘政治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秦的优势。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武关、东三郡以及汉江的战略位置。另外还有楚本部(也就是襄樊地区)的战略情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张是秦出蜀灭掉南郑(汉中)、蕖国以及蜀国的道路选择,如果对照蜀魏状况,就正好攻守互易而已(上面没有标出子午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两张图看不清楚的话,拜铁手大人所赐,点击一下就能看到大图了

    • 家园 关于刘备主力入川

      我不太明白刘备主力入川是为了什么。

      按说那里是易守难攻,后来魏就花了不少时间来打进来,刘备那个时候,如果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威胁的话,也应该不需要主力入川,只需要一些常规部队防守就可以了。

      那个时候,刘备的主要前线是在荆州还是在益州?

      • 家园 前线应该在益州

        打刘璋不顺利,建安十八年调发孔明和张飞等入川。不过当时刘备还掌握荆州全境。二十年张鲁降曹,蜀中达到“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此后夏侯渊和张郃对蜀境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本来已经到了荆州的刘备迫不得已和孙权媾和,湘水以东的长沙等地划给了孙权,然后刘备回师成都。二十二年,刘备开始对汉中用兵。这几年时间,刘备的主攻方向是益州。到了二十四年,刘备终得汉中,旋即关羽覆败,荆州丢失。

        汉中打下后,对于刘备来说,是否应该调整北伐主攻方向,可以讨论。不过历史没有给刘备留有调整战略方向的时间。

      • 家园 需要益州的土地军队人民
    • 家园 奇怪,明明花了,怎么看不出来。
    • 家园 花:关羽出兵的动机,分析甚好!从隆中对,交通后勤分析,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