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国债和中国外储的实质 -- SkyWalkerJ

共:💬101 🌺6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美联储买入美国国债有没有等价交换?

      美联储买入美国国债的行为,实质上是以政府债券作为“准备金”,发行美元。

      美国国债, 相当于老百姓的税收, 是实实在在的劳动. 美联储用什么来购买老百姓的劳动, 等价交换的基础在哪里?

      所以央行把大家出口创汇的美元收上来,给你换成人民币,这些美元就是发行人民币的“准备金”或者叫做“外汇储备”。理论上你找央行去说人民币我不要了,给我东西!那么你拿到的是绿茵茵嘎嘎响的美钞,全球硬通货,这下你们对人民币该有信心了吧。因此这些国家的货币,从本质上是“美元券”。

      央行的现金只有大约3,000亿美元, 外储绝大部分是债券, "你找央行去说人民币我不要了,给我东西!" 央行能保证兑现借条, 要回绿茵茵嘎嘎响的美钞吗?

      • 家园 这个和银行一样。

          如果所有的石款人一下子都跑到银行去要把钱取出来,世界上没有一家银行能顶得住。

          实际上只要保留有一小部分现金(包括现汇),就足以应付日常的兑换。

          同理,央行只要留有日常需要兑换的外汇加点余量保险,多余的就可以拿去投资生利。当然这个投资不能是长期的,只能短期并要有一定的安全性,而且外汇投资只能向国外,向国内就等于增发货币,所以外储最好的投资去向就是比较富裕的外国的短期国债。

    • 家园 it depends

      任何缩减美国国债的过程,都等价于货币消灭,必然带来通货紧缩的压力。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通缩就等于萧条。

      If the price of the T-bonds is lower, what will happen?

    • 家园 第一次看到有人说明白这个事

      别人都是一会儿是石油美元,一会儿是制造业人民币的,谁跟谁都对不上号,真是一帮大神。

    • 家园 为什么叫外汇储备而不叫外汇资产,

      道理就在这里。

        不过你这好象是简化版本。

    • 家园 准确的说,中国和美国有所不同,或者说中国更高明些

      美国的主要货币发行手段确实如老兄所说是基于美国国债的债务发行。所以说“主要”,因为美国原来还有另一种不是基于国债的货币发行,好像在《货币战争》(一或二)一书有相关介绍。这种货币发行方式曾经是一些美国总统企图用于独立于金权的手段,但是被打压下去了。

      美国的债务发行将信用货币发行拐了一个弯,将本来可以直接基于政府信用的货币发行改为必须通过国债中介。增加了国债发行这一环节,将两个可以分离的东西捆绑在一起。造成要增加货币流通数量,就必须借国债,而国债的发行是要通过私人银行系统,是有发行费用和利息的。

      中国的货币发行是直接政府信用发行,并不多拐一道弯,并不基于国债。货币直接基于政府信用。中国不拐弯的好处在于:当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货币工具的时候,可以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而不必增加国债数量;另外中国的货币发行,不必先向金融机构交纳国债发行费用。 中国是先有货币,然后才有国债;而美国主要是先有国债,才有货币。

      二者都有发行规模的控制问题。因为不控制,下场就是金圆券和老蒋政府。

      美国由于拐了一道弯,货币发行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债上限的控制。目前的提高国债上限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提高货币发行量的问题。当货币发行量离经济平稳运行、币值稳定实际需要的时候,就是越来越像老蒋金圆券靠近的时候。

      中国的货币发行理论上是央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确定一个年度计划,控制一个额度范围。而国务院还要对人大负责。

      目前中国的货币发行从大的角度上看,可以说基于两点:一就是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二就是外汇占款。

      喝水。。。

      另:

      任何缩减美国国债的过程,都等价于货币消灭,必然带来通货紧缩的压力。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通缩就等于萧条

      “任何缩减美国国债的过程,都等价于货币消灭”- 这个对。但目前的情况是美元超量发行,虽然国内通胀不厉害,但实际上是输出了大量的通胀,比如到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的是对世界负责的消除通胀。如果说通胀是正的话,通缩是负的话,而平衡0是最后的话,美国现在还在正方并远离0处。离通缩还远着呐。美国需要的是回到均衡处,并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通缩和萧条。

      继续喝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