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质疑"彭德怀最后岁月言行录"兼看春秋笔法 -- 雨夫

共:💬8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质疑"彭德怀最后岁月言行录"兼看春秋笔法

    此文不知何时起在网上广为流传。还被人引用来著文证明 星星惜星星-林彪和彭德怀不是冤家 。说" 彭一直到临死前还感激林为他在会上当着老毛的面澄清了这一件事,根本不怨林在会上落井下石,会后的残酷迫害,在其《自述》中仍然称谢不已,对林无一句怨言。 "

    今天我们研究历史更多的依据史料和当事人之间的回忆来印证。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国内的历史著述和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执政者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的记录上出现极大的偏差隐涩,这样的受时局干扰著述常被我们称作春秋笔法。当然还和著述者本人历史观,世界观和立场乃至亲情、政治或经济目的有关。

    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来源,如何取舍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没有或缺少资料则给我们的逻辑分析推理带来巨大挑战。

    这篇言行录开头几段是这样的:(原文在<< 和>>之间,笔者注用//)

    << 1959年庐山会议上,在某人“以大局为重”冠冕堂皇的劝说下,彭大将军不得不放弃真理,遵循那个一贯的“原则”违心的作了检讨。自此“反党集团头子”的大帽子就名正言顺地压到头上,终生直不起腰来。就是六十年代初被任命为“大三线”的副指挥后,在去火车站乘车赴任的路上,“警卫人员”还是像多年来一样严格忠于职守,保持与彭寸步不离,非要与彭同车保护彭的“安全”不可。惹得彭大发脾气。

      “文革”中,彭德怀更是给架上了煎锅,翻过来覆过去的被油炸火烧了个死去活来。有了彭的前车之鉴,对于1970年的庐山会议,林彪就是死活不肯开口作检查。无论是老毛的明批暗压,还是某些人的软劝烂缠,林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般地不肯松口。有摆在眼前的彭德怀这么个活生生的惨样,林彪可是不想学。生生逼得毛泽东图穷现匕首,出宫南巡,向各路诸侯亮出底牌。

      而此时的彭大将军正在苦熬铁窗岁月。《彭德怀年谱》引用当年监管人员的监视记录,生动的再现了彭大将军那段艰难而酸辛的最后时光。

    >>

    以上大致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应该大致交代一下彭总被监管时间跨度。如能介绍为什么被监管则更好。最重要的是监视记录是由那几位监管人员记录的,如此就具备相当价值。

    下面是当年监管人员的监视记录,也是"彭德怀最后岁月言行录"一文的主题。

    <<

      难能可贵的是,十多年来,尤其是“文革”以来的残酷批判和斗争,不但没有像常人想象的那样让彭德怀低头认输,反而更加使他更加认为自己的作为是正确的。他愤怒地喊道:

      “我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我怕什么、你们枪毙了我吧,我什么都不怕。”“我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嘛,还吃什么饭,留着你们多吃一点吧。” “好啊,以后有你们的好下场!”(1971年7月30日)

      “为什么说我没有好下场?这几十年了,还说我没有好下场。” (1971年8月5日)

      “你们这是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什么列宁主义。人家要发言,你们不让人家发言,就把人家关起来,这就是你们的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吗?” (1971年8月13日)

      “我是修正主义分子、是反革命分子,那有什么好的?要枪毙就枪毙、要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不处理!” (1971年12月22日)

      “什么反党集团!我是反错误路线。我又没跑,又没自杀,是什么反革命?撤了我国防部长,等于杀了我的头。什么社会主义,拿我彭德怀当帝国主义。” (1972年11月21日)

    >>

    到此记录了彭总的部分言行,且均有日期,由上可判断应是当时提审彭总的一些对话。

    下面开始的言行录加如了更多作者的观点判断或注释。

    <<  想到自己本是披肝沥胆为民执言,反而落得身陷囹圄备受羞辱;而那班草菅人命吹牛怕马阿谀奉承的小人,反而高官厚禄春风得意;每念及此就不禁悲从中来,任是曾统兵百万喋血沙场的大将军也难免潸然泪落:

      “(彭)在桌子上哭了起来。睡了没两分钟又醒了,睁大眼睛思考着,一会儿眼泪又淌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又哭起来。” (1971年8月8日)

      “上午听说提审(彭)就流泪。”(1971年 8月18日)

      “(彭)躺铺上哭了一小时。”(1972年11月22日)

      每当读到这些地方,想起那昏暗的监室里,一位孤苦无助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独自老泪纵横,而他就因为心系百姓挺身为民请命,却从叱吒风云的统军大元帅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怎不叫人扼腕长叹不堪卒读!

    >>

    此段我的感受和作者一样。但对几次哭的原因没作交代,男儿有泪不清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下面一段浓墨重彩起来,可见原作者的点睛之处。

    <<

      也许是自身的遭遇令他深悟了这种“阶级斗争”的残酷及其不合理性,当彭德怀听说林彪事件时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认为林彪是咎由自取,反而是大有物伤其类惺惺相惜的感觉。当专案组宣布林彪反党事件,让其揭发交代林彪的问题时,彭德怀说道:

      “不要着急。四五十年的事,―下子想不起来,慢慢地回忆回忆。”“脑子受了刺激、思想总感到不痛快。” (1972年 1月8日)

    “他们要我写林彪和高岗的材料。我不清楚。” (1972年 6月9日)

    >>

    此句话作者用了一大段话来加注,关键之处是"当彭德怀听说林彪事件时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认为林彪是咎由自取,反而是大有物伤其类惺惺相惜的感觉。"这里借作者为彭总说话的原因找了个理由,由于物伤其类惺惺相惜的感觉。很是巧妙,彭总和林总是同类。

    这时是9.13事件刚结束,专案组在大抓林总的黑材料。所以来问彭,至于问彭什么,作者并未交代。所以上面这段分析很站不住脚。从彭总说"四五十年的事, ―下子想不起来“我推断是指会理会林彪写给毛泽东的那封信的问题,这不是证明林彪有野心的最好证据吗?由于彭总根本不知道林彪为何要写这封信,自然彭总没法表态。

    请注意原文将彭总(1972年 6月9日)和(1972年 1月8日)的话有意无意的连在一起,以反过来证实彭总和林总是惺惺相惜。可其间隔有半年,问的问题也大不同。其实从下面(1972年 6月11日)彭总的话就可以看出这是让彭总揭发高岗事件中诸如林彪和高岗是如何勾结的。

    <<

      其实彭德怀的记忆力是非常清晰的,在狱中他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情况下所写的《我的自述》对于数十年的经历叙述得历历在目,毫无差错。这里之所以不愿意写,是认为林彪和自己一样遭受了不白之冤,是因为“思想总感到不痛快”,彭德怀不愿意作出落井下石的行为。不知这是不是与林彪当年在庐山会议上没有对他落井下石,反而为他洗清了一桩几十年的黑锅有关。实在被逼无奈了,彭德怀就说:

      “给我钢笔,我想起一点就写一点。高岗、林彪都是反革命,还有彭德怀。” (1972年 6月11日)

    >>

    此段原文作者以彭德怀的记忆力是非常清晰的为由,来证明彭总不想写是因为林彪和自己一样遭受了不白之冤,又一次完成了一个推导。其实这个理由很滑稽,难道彭总真的知道高岗、林彪有什么阴谋吗?或者彭总要给林、高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对高彭最多也只说的出已经定性了的一些事。当然不是专案组需要的。而林并未参与。彭总和林总是一类人吗,会落井下石?我只看到了人格的巨大落差。

    下面一段,直接把上面的果实拿来用,"也许"变成了"毫无疑问"。主题依旧是“心中却是一直为林彪鸣冤叫屈”。原作者又当了一次回虫。

    <<  这更毫无疑问的表明,他把林彪当成自己的难兄难弟了。材料写归写,心中却是一直为林彪鸣冤叫屈。1972年8月23日专案组正式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发〔1971〕57号有关“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文件。彭德怀又一次显示了直言极谏的性格:

      “打电话给周总理,我相信他是革命的。这样把林彪杀了我有意见,他死我不同意。叫周恩来总理来亲自参加这个审查。请打电话给周恩来总理、董副主席,叫他们来亲自审我,我不活了。”

      觉得林彪死得不清不楚的大有人在,可试问当年有几个敢这样公开置疑中央文件的?自己已经是百罪莫赎死有余辜了,却还要冒罪加一等的大不韪为曾经批判过自己的人叫撞天屈!其秉公任直的赤子之心实实可昭日月!

      实在要他批判林彪则总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没有一点能上纲上线的味道:

      “林彪有四个方面〔我〕反对一、井冈山〔说我〕放弃根据地;二、会理会议推彭德怀上台实际上是他自己;三、解放战争对打败蒋介石有怀疑,炸鞍山钢厂;四、他对抗美援朝不满,说中国和美国物资差别太大,不能打。” (1973年 10月19日)

    >>

    从文中看到彭总说的唯一一句关于林彪的话"打电话给周总理,我相信他是革命的。这样把林彪杀了我有意见,他死我不同意。"没标时间,估计是1972年8月23日,此时专案组正式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发〔1971〕57号有关“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文件。可以判断出彭总是此时才知道林彪的死亡。可见彭当时激动的心情,平反有一线生机。我不认为彭在替林是叫撞天屈(描写的比较颜重)。林的罪行恐怕不仅是反革命吧。随后(1973年 10月19日)彭的交代:

    “林彪有四个方面〔我〕反对一、井冈山〔说我〕放弃根据地;二、会理会议推彭德怀上台实际上是他自己;三、解放战争对打败蒋介石有怀疑,炸鞍山钢厂;四、他对抗美援朝不满,说中国和美国物资差别太大,不能打。” 应该是彭对林最有意见的地方。确实分辨出英雄本色。

    我的八卦是:林彪的死使他又重新燃起了平反的念头要总理来。林是59年批彭的主将,彭总希望翻林指称彭的阴谋家、野心家。当然林死了,那封让他一直耿耿于心多年的信,却成了死案,再也无法对证了。

    后面大段与林彪无关,原作者也就没多少豪言壮语。

    <<

      既是秉公任直就必然疾恶如仇,对于那些苟容屈从的谗言佞语,彭德怀总是理直气壮严加驳斥。1973年6月10日 看了署名叶进的奉命文章后,怒斥道:

      “不调查就乱写。说我们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攻击总路线,攻击社会主义,破坏工业战线。我写的那封信拿出来看一看,就知是不是攻击。我要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叫叶进,投机分子,阴谋家,不讲真理、不调查就乱写。”还说 “康生是阴谋家、野心家。”

      虽然迫于形势和高压,彭德怀不得不在各种场合下作出检讨,承认“错误”。可他心里没有一刻屈服过。在挂甲屯吴家花园他亲手种地验证了亩产万斤的荒谬。而此时临近暮年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甚至推翻了自己作的检讨:

      “我改造什么?想让我屈服?不管什么人,多大权力,多大官,我都不伯。” (1973年12月30日)

      “我死不悔改,将来还要翻。” (1974年3月24日)

      无产阶级革命派对于这种长着“花岗岩脑袋”的“反革命份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批倒批臭,批到他去见上帝为止。身患癌症的彭德怀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治疗,受尽病痛的折磨:

      “警卫战土,疼得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你帮我打一枪吧!”(1974年 7月21日)

      “为什么今天这样疼,疼得厉害。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1974年8月19日 深夜2点)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带着诉不尽的冤情和愤恨离开了这个他无限眷恋的大地和生活在上面的人民,享年76岁。在那人妖颠倒万马齐喑的岁月里,彭德怀的不屈抗争和呐喊无疑是如同凤毛麟角般的珍贵。我们纪念彭德怀就是要让那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岁月永远没有再现的机会;让彭德怀这样的英雄永远不再受到那样的冤屈;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摆脱愚昧和迷信的控制,早日跨进先进的文明社会。

    来源:《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 1998年3月出

    >>

    实际情况是《彭德怀年谱》一书作者曾经担任过彭德怀秘书的王焰在其“庐山会议与彭德怀”一文(载于《中共党史资料》第二十八期)中,回忆“会后,彭德怀用一种鄙视的口吻说,这次会议上,林彪为了洗清他自己,害怕和我沾边,总算说了一点实话,把20多年来毛主席的误会澄清了。”

    总结:我没看过:《彭德怀年谱》全文,仅就"彭德怀最后岁月言行录"(查不到原作者)做一点分析和质疑。该文从也许到毫无疑问,且因果倒置了年谱中彭的讲话。手法并不高明,目的却很明显。现在大家经常会在论辩中看到春秋笔法一说,窃以为,春秋笔法其实质是作者在史实外的推理分析及剪裁,是为作者观点服务的手段。从这一点来讲,所有史学著述都是春秋笔法下的果实。当然在对历史过程的描述中,由认识的差异而引发的歧见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一般均被视为是观点和解释体系的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但是有些情况则不属于这个范围,因为在这类叙述中,判断建立的基础存在着资料掌握和认识方面的缺陷,换言之,维系判断的依据或是不正确的材料,或是作者超越资料基础作的主观推测,而这些主观推测又脱离了总体事实或总体事实的基本方向,同时这样的主观推测既是仅有 1%的可能也是无法完全判定正误的,现在凡事不是讲证据吗?所以说,讲述历史除去言论自由这一基础外,更需要言之于理、言之有实,言之于良心。

    • 家园 【文摘】朱可夫事件与彭德怀庐山罢官

      关于1959年彭德怀庐山罢官,可以说是早有定论。其主要原因是由彭德怀在1959年7月14日给毛泽东写的一封信引起的。但如果与1958年毛泽东对军队整风的指示联系起来研究,似乎可以看出,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毛泽东指示军队整风

        从1958年初的南宁会议到3月的成都会议,毛泽东多次说过,今年要抓一下军队的事。如说过去总是搞军事,现在几年都不开会,文件看都没看,等你们整风以后再接触一下。又说:今年要回过来搞点军事工作。毛泽东真正关心军队的事,反映在1958年1月21日南宁会议的结论中的一段话。他说:党委要抓军事。军队必须放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要好好同军事工作方面的同志们商量。一年抓四次。在整风中,建议军队拿几天时间讨论一次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的问题,此事由军委发出指示和有关朱可夫错误的材料,吸取苏联的教训。

        对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军队将帅是否会居功自傲,不听指挥。毛泽东早在进城之初,就高度警觉。刘伯承在与一位高级将领谈工作时曾经说过,1949年刚解放进城,六个军区司令员去看毛主席。当时心想,毛主席可能要讲几句鼓励的话。可没有想到,毛主席开头就说:你们这些人要守规矩,听指挥啊,不然我就从你们几个人开刀。刘帅说:我听了以后,心里直打颤,他是多么严格啊!这次,毛泽东就是捡起朱可夫这块石头,向军队的将帅们抛了过来。

        什么是“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

        朱可夫是苏联元帅,1957年10月27日前为苏联政府国防部长。在苏德战争期间,朱可夫一直是苏军最高统帅部成员。1942年8月起直到战争结束,担任仅次于斯大林的副最高统帅。多次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被派往前线,并曾先后担任过几个最大的、最重要的方面军的司令员。在计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起过重要作用。战后,曾担任首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军占领区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功高盖主,被斯大林贬为地方军区司令员。斯大林逝世后,朱可夫恢复了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并于1955年2月出任国防部部长。1957年6月,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受到莫洛托夫等多数主席团委员的反对,会议以7∶4的表决结果,要求赫鲁晓夫辞去党的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则要求召开中央全会。在中央主席团休会期间,朱可夫命令国防部门用军用飞机火速把在各地的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朱可夫这一着,为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上击败莫洛托夫等人,并把他们打成“反党集团”起了决定性作用,并因此由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升为主席团委员。

        但是,也正是这一着,引起了党内高层对朱可夫的警惕。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道:正是在这个时候,朱可夫“攫取了很大的权力,开始使领导成员感到担心。主席团的其他委员一个个来找我,表示他们的关注。他们问我,我是否像他们那样能够看出,朱可夫正在努力夺权――我们正面临一次军事政变。我得到情报,朱可夫在同军区司令员的谈话中,确实流露出波拿巴式的意图来。我们不能让朱可夫在我们国家里演出南美洲式的军事接管”。“‘是的’,我告诉其他同志说,‘我知道朱可夫在搞什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我知道我们应当做什么。他的不正当活动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解除他的职务’。这是我们唯一有责任做的事。”

        1957年10月27日,塔斯社发表一份官方公报称: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任命苏联元帅罗吉昂?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为苏联国防部长。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解除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

        这就是历史上的“朱可夫事件”,也是它所以引起毛泽东的关注,要求“军队拿几天时间讨论一次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的问题”,并从朱可夫错误中吸取教训的重要原因。

        军委会拿粟裕开刀

        关于1958年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把反对教条主义作为会议的中心主题,林彪在1959年8月31日军委扩大会议第一综合小组会上的发言中说,去年军委扩大会议反教条主义的情况,他记得很清楚。在军委扩大会以前,彭德怀的态度是不明确的,当时军委扩大会议马上就要开,但并没有确定以反教条主义为主题。在他看到训练总监部关于对反教条主义争论的材料以后,就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应该以这个为主题。于是他就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认为应该开展这个斗争。林彪说:“这才有去年以反教条主义为中心的军委扩大会。这个会议是多少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会议,会后军队思想才有一个大的转变。中央、主席有决定,彭德怀才有180度大转弯来领导这个会议。”林彪这番话说明,是他的意见才使毛泽东下决心扭转了会议的主题。

        历史表明,1958年,真正领会毛泽东关于军队整风意图的,不是林彪,而是彭德怀。这就是要为防止军队出朱可夫式的人物敲响警钟。

        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为何会以批判总参谋长粟裕的“个人主义”揭开序幕,可以说,人们一直没有弄清究竟。从上述毛泽东要军队将帅接受朱可夫事件的教训来看,问题就非常明白了。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赫赫的一名骁将。1946年,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粟裕就在陈毅领导下,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重任,并多次向中央军委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采纳,对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大影响。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十名大将中,粟裕名列第一,绝非偶然。1951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部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年10月,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粟裕就任第二副总长时,总参谋长徐向前因病在治疗休养,由第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总参谋长。1952年7月,彭德怀接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粟裕先后在聂、彭二帅领导下,工作上难免发生碰撞。例如:

        1952年7月,聂荣臻任代总长时,对呈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文件有控制。据时任总参作战部部长张震回忆说:“聂总说:毛主席他们管的事多,太忙了。你们的东西事无巨细地都报上去不好,以后报到我这里就行了,需要毛主席他们知道的由我批后转报。从那以后,我们送到毛主席、刘少奇同志、朱老总那里的东西就少了。后来毛主席召开会,把几个老帅都找去,我也被叫去。毛主席对我说,早先还见得着你们作战部的报告,后来也看不到了,现在党政民系统的东西一大桌菜吃不完,军事系统就没有吃的,干饿。毛泽东批评后,粟裕认为向毛泽东反映情况少,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因刚到总参谋部工作时,毛泽东就规定粟裕每半月向他直接汇报一次工作。粟裕起先是按规定执行了,聂代总长有了以上交代后,执行就不够坚决了。同时粟裕认为,自己是副总长,作为总参领导人之一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便也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检讨,检讨了未按毛泽东要求每半月报告一次情况的错误,并且说虽然毛泽东没有指名批评他,但对他教育很大。不料毛泽东在他的检讨上作了批示,不但写上“此种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做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对聂又作了批评。此事,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解。

        彭德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粟与彭在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准备问题上,存有分歧,有时粟还与彭发生争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但哪些文件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哪些不用,又无明确规定。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下发的命令、文电,常常因署名问题受到批评。文件有时没有署国防部的名受批评,有时署了也受批评。为此粟裕提过希望加以明确的意见,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会议决定,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

        因以上这些问题,在1958年5月26日的中共中央军委预备会议(亦称小型会议)上,军委责成粟裕就所谓“总参与国防部关系”等问题作检讨。27日,军委扩大会议正式开幕后,会上认为粟裕“一贯反领导”、“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要求粟裕在会上进行检讨。

        5月30日,军委秘书长黄克诚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把火线扯开,挑起战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彭德怀在会上说:朱可夫事件就暴露了苏军在这方面的弱点(不少地方违背列宁建军原则)……。苏联那一套大都为了巩固“一长制”。我们虽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没有抄袭他们的“一长制”,但还是有些东西照搬了。我们所以要严肃地批判教条主义,就是为了把我军优良传统牢固地传下去。不然的话,当我们这批老的骨干逐渐死去以后,我军就可能有像匈牙利军队那样变质垮台的危险。

        会议从6月7日起,扩大到全军军以上单位和部分师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人员增加到1400多人,批判粟裕的调门一再升温。但是,粟裕终究不是毛泽东预先设定要整的对象。有一次毛泽东找萧劲光谈话,问萧对粟裕的看法。萧劲光说:“粟裕同志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毛点头表示赞同。就在粟裕第二次在大会作检讨之前,毛泽东为粟裕说了一段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 请大家来判断。”

        7月14日,粟裕在大会上作第二次检讨,把别人强加的罪名,差不多都认了下来,才算基本过关。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1960年1月,毛泽东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面对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

        毛泽东眼中的中国朱可夫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到重挫。在毛泽东强调要压缩空气的背景下,党内对这一严重错误的认识差距很大。彭德怀在庐山会议期间给毛泽东写信,就是担心在党内高级干部未曾取得基本一致认识的情况下,会议匆匆收场。当毛泽东把彭德怀的信印发与会人员后,赞同彭的意见的人却越来越多。

        彭德怀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由他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可以说明。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更使他名扬中外。解放军绝大部分的干部、战士来自农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村造成的严重影响,不能不反映到军队中来。上庐山前,彭德怀就常把军队方面反映的一些社会情况,转呈给毛泽东。这样,这位站在军队最高领导岗位的彭德怀写的这封信,在毛泽东看来,其影响远远超过信的本身,而不能不令他严重关注。

        曾在刘少奇身边参与重要工作的邓力群在一则回忆中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一种因素,小平同志对此也讲,彭老总写信、说话,特别是说话,确有不妥当的地方。当时有人揭发,说他在从北京出发到庐山的火车上讲了这样的话,说:中国问题的严重困难继续下去,也许只有靠苏联红军帮助我们才能解决了。这种讲法,虽然是气话,但是让毛主席听了这个话不能不反感。

        他的信,他的发言,在很多小组会上有同感。因为的确都有这样的问题嘛。确实在几天里,有这样的趋势,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越来越多。而在小组会上,彭德怀又说了些气话,翻老账,延安的华北会议开了他40天,他耿耿于怀。

        恰在这个时候,驻苏使馆发来一个情报,说苏联的报刊、领导人讲话,指责我们的错误,这些说法同彭德怀的说法又大同小异。因此引起一种怀疑:里外呼应。

        在庐山会议期间,北京留守的只剩下陈毅。一次,见到苏联大使尤金。陈老总说:他们都开会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也不知道尤金是出于什么意思,是否开玩笑,竟说:这样你就可以搞政变了。陈毅同志很警惕,马上报告毛主席。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使,对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这样的话,问题尖锐了。

        ……这些因素,造成了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

        但是,问题并不简单是什么“错误批判”。毛泽东在7月23日的讲话中,除了批彭德怀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动摇”,“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把自己抛到右派的边缘了,距右派还有三十公里”等等外,更尖锐地提出:“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

        如果说,林彪对1958年毛泽东指示军队整风的意图没有摸透,可这次批判彭德怀,他是完全心领神会了。就在人们对毛泽东把彭德怀的问题,提到解放军跟不跟他走的高度,还不甚理解的时候,林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批彭说:彭德怀这回是招兵买马来的,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他还指着彭德怀说:“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别人谁也不要想当英雄,你我离得远的很,不要打这个主意。”随后,毛泽东接过来对彭说:

        你这个人有野心,历来有野心。

        你要用你的面目改造党、改造世界。过去因各种原因未得到机会,这次从国际上取了点经(不能断定)……。

        去年八大二次会议我讲过,准备对付分裂,是有所指的,就是指你。

        我六十六岁,你六十一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恐慌感,难对付你。

        毛泽东的这一席话,明确道出了他要军队接受朱可夫事件的教训,所指的对象正是彭德怀。

        据此,1959年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决议,把彭德怀的“错误”性质定为“反党”,并决定将彭德怀、黄克诚调离国防工作岗位。9月17日,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免除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任命林彪为国防部长。

        毛泽东在1958年初,提出要军队吸取苏联“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教训的指示,终算落到了实处。

      (摘自《百年湖》2004年第2期)

    • 家园 林彪在庐山会议上解释会理会议就是为了洗清他自己:

      借以表明他和彭德怀在历史上根本不是一回事,他也不会受到彭德怀的指使。

      为什么延安整风时期林彪不说不澄清?华北会议前后为什么不澄清?批高岗饶漱石时林彪为什么不澄清?

      有的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知道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