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条龙与断代书香-我家鬼子学中文 -- 淑女司令

共:💬32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条龙与断代书香-我家鬼子学中文

    书香要在我们下一辈断代的事,一直是我的隐忧。

    比如想逼我家的小鬼子学中文,甜言蜜语哄了大半天,答应了2套新电子游戏,结果只上了一天中文学校就死也不再去了。

    在家里一般是我们对他讲中文,他回答英文,偶尔高兴时也朝我讲几句怪腔怪调的中文,但纯属耍宝搞笑。因为喜剧效果十足。

    去年因为迷一个三国的电子游戏,喜欢用吕布和关羽的人物在游戏中拼杀。管曹操叫“靠靠/烤烤”按洋文拼法发音(CAO CAO),并问我为什么他起个“烤肉”的名字。

    因为看他对三国的故事有了兴趣,我赶紧买来<<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实行三陪,一集一集陪看陪讲还陪着伺候零嘴,全部看下来,累得是筋疲力尽。算是我对传播中国文化做的贡献。

    最近儿子情窦初开,每天在网上和不少女同学大聊特聊。于是趁机来点儿启发式教育,引诱说,中国有那么多的女孩,漂亮的比这多得多,你要是会讲中文将来回去挑选的POOL大多了。但你中文讲得不好会影响和他们交流噢,他听了沉沉思索一番,第二天回来说没有关系,问了同学,听说中国学校都教英文的。所以他不必担心。

    吃方便面时,嫌没有味道,会要求多加点“肥料”,一面笑他不知“汤料",一面惊讶他怎么居然知道“肥料”这个词。

    前一阵教会了他打麻将,他很迷,东南西北中发白加上一万到九万认了个全,中文词汇一下增加了十几个什么清一色呀,一条龙啊。于是想这样也不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字要一个一个地学。

    一次忽然心血来潮想考考他中文,就从身上开始,“手”、“脚”、“头”都知道,“大腿”、、“小腿”、“胳膊”就有点糊涂,指胳膊他说“”?嘴鼻子眼睛能分清,耳朵想了一会儿也答出来了,最后指著眉毛问他怎么说,他沉吟片刻,久久凝视着我的脸,以询问但诚恳的眼光看着我"一条龙"?

    一位网友提醒说“一定注意将来他回国时看上脸蛋嫩白嫩白又漂亮的女孩,千万别冒出一句话:“你的白板真可爱!”

    ========================================

    <<断代书香>> 史迷

    从小我就对我的家庭出身非常自豪,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父亲,有著高级工程师的头衔,在五,六十年代,那可是一个人人尊敬的称号啊。父亲酷爱读书,涉猎范围很广,以文史为精。如果单单从我家的书架上看,没人会猜到父亲是学工科的。全是些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五花八门的书,他专业的一本没有。父亲读后,哥哥姐姐接著读,那时我很小,跟著哥哥姐姐后面,拣我能读得懂的读,最喜欢的是[东周列国故事]和[水浒]。我记得我和哥哥姐姐很少到街上跑闹,更多的时候是拿本书倒在床上或蜷在旮旯里阅读。在街坊和朋友的眼中,我家是个地地道道的“书香之家”。因为书看的多了,知识也就相对的多了些,我也就成了和我同龄的孩子中的“大明白”。我的荣耀感就可想而知了。

    文革中,尽管父亲受到严重迫害,我们也被划归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类,但我从来没有改变过对家庭优越感的认同。所结交的铁哥儿们,也多是和我家庭情形相似的同类,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这种以自己的“书香门第”暗中自豪,却又不敢公开宣示的尴尬,大家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青年时代天生就是要叛逆的,尽管红色高压下,也会发泄出来。我们经常调侃自己的家庭出身,特别是得知因为这个出身而被打入“另册”,不可能被挑选去上大学,失去深深渴望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时,就以苦涩的笑话来自我解嘲。

    有个哥儿们,交了一个女朋友。那女孩子是根红苗正的工人阶级的后代。哥儿们很爱女孩,可就是打怵去她家,怕未来的老丈杆子嫌弃他的出身。我们在一起给他出主意。只见有“鬼才”之称的一个哥儿们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说道:这一,进门千万不要叫“伯父”,要叫“大爷”或“大叔”。为什么?如果老丈人认为你假装文雅也就算了,可他要万一把“伯父”听成“泼妇”了,你还能娶他的女儿吗?这二,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别说家庭出身知识分子,那比黑五类好不到哪儿,要说家庭出身书香门第,然后,加括号,断代!大家笑得叉了气。从那以后,说到出身时,我们就用“断代书香” 这四个字相互戏谑。直到七十年代后期,考上了大学,有了重新学习的机会,才打消了这“断代”之虞。

    在海外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二十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两个儿子的成长。最令我骄傲的是孩子们正直和纯朴的品质,以及优秀的学业成绩。而最使我感到困扰的就是他们的中文水平。从老大七岁开始,我就像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为他们请了具有二十年教龄的中文老师。太座问我为什么不自己教,我认为自古“易子而教”才是上乘。

    可两个小“鬼佬”从未开过窍。两年后,走马换将,我亲自施教;又过了两年,大败而归。儿子们干脆誓言,从此再不学中文了。好歹这十几年日常生活中也用中文交流,多多少少能讲能懂一些,也只好如此了。有一年回国,和儿子们商定,在中国时不讲英文。有一天,在秀水街买假货,两个儿子和我商量。货主不解地问,您口音像咱北京人,可您儿子的话怎么这么别扭呢?我只好回答说,他们都是在老家乡下长大的,咬字不清。现在每每看到他们同我的朋友或亲戚用中文交谈,给我的感觉就像我用英文同同事交谈,虽然能讲能懂,但毕竟不是自己的语言了。

    父亲去世前,最后一次和我聊天,他念李白的[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不用任何多余的语言,我能明白他的心。 太座问,等你老了,谁来和你聊你所喜爱的红楼水浒,古诗古文呢? 是啊,孩子们从未读过这些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文脉的承接,该由谁来继续呢?曾和父亲开过玩笑,说我家的中文水平就好比是黄鼠狼生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从中文功底好,学识深厚的父亲,到半瓶子晃荡的我,再到一窍不通的儿子。谁承想,竟在儿子身上,断了中华文化的书香。

    哎,断代书香啊!

    元宝推荐:桃李不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唉,恕我直言

      我觉得子不孝,父之过这句话很切题。孩子没学好,父母应负大部分责任。人一生下来都很单纯,什么都不懂,你教他英文他就会说英文,你教他中文他就说中文。虽然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但孩子一生下来,最密切,接触的最多的外在“环境”,不正是父母吗,你天天和他讲中文,讲仁义道德,讲三国水浒,他能不懂?除非父母要上班,忙,把孩子放托儿所里,那他接触最多的自然是满口洋文的幼儿园老师和同学,他自然满口abcd啦,这是怨不得别人的。我觉得好多中国过去的在美国生了第二代,就埋怨有代沟,不会说英文,把责任都推到外在的环境影响上,这样不好。孩子不是生完就不用管了的,把孩子教好这是一个一辈子的使命,不能生完了就甩手不管,等孩子将来不懂事,不尽孝,就怨大环境,怨孩子自己不晓事,殊不知,子不孝,父之过。

      • 家园 中国人大多是双职工

        工作日到Playground,看到的几乎都是白人母亲带着小孩儿玩,亚洲人大多是日本人。

        • 家园 主要是中国人愿意去东西海岸,

          如果在中部,一个人工作买房养家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以后孩子可能要上公立高中、大学...

          • 家园 不全是经济原因,也有意识的因素

            认识不少收入不错的人,即使一个人的收入很高,也大多两个人都工作。有一对女方不工作,总有人来劝。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的教育是要自立,不工作的一方自己先要过心理上这道坎,然后还要能顶住多方的劝说。

            • 家园 我还是搞不懂

              那你抱怨啥孩子不懂中文捏?或者说在美国的中国人生孩子就是不想让他们说中国话?做个彻头彻尾的老美?

              光是说意识的因素,那也是您上一代人教你的,都有小孩子了还拘泥于您的上一代人的想法?教育好一个孩子是百年大计,和您的意识形态相比,谁轻谁重?

              另,看了看我自己写的那段话,满冲的,别介意,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自己的父母就从来没带过我,所以我特别反感把孩子丢给别人管的人,潜意识的,不是针对你!

              • 家园 俺倒是没抱怨,只是说说自己的所见

                特别反感把孩子丢给别人管的人

                这点和俺的想法相近,俺说不上反感,但是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带。俺觉得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多和孩子在一起。

                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并非钱越多越好。毕竟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多赚钱就少了和家人的时间。

            • 家园 是这样的,收入只是一方面。

              主要还是危机感太强。

      • 家园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在澳洲,小弟是见过不少父母都要辛苦工作挣钱的,照顾小孩的时间很少,难啊。

    • 家园 How about Chinese value that you'd want your kids to carry on?

      That could be a much bigger problem.

    • 家园 我的最高目标

      我的最高目标是让海外出生和成长的下一代掌握中文写作的能力。

      阅读应该和写作相辅相成,能写,读的本领应该配套。即使是网络时代,要在西西河之类的网站上看帖子,灌水和灌花,读写两项是基本功。

      听力好象不用专门苦练,日常在家交流保持就可以。

      最后,说的方面只好留作预备了,要有失败的准备。

      诸位看如此计划是否现实

      • 家园 语言语言,光阅读写作不会说,这个这个,不实际吧?

        中文,俺的感觉就是音、义、形缺一不可。

        学中文,如果不能自己念给自己听,这效率会很低吧?或者说享受不到中文的魅力吧?

        齐mm说了,学中文,是享受,苦学没效果的。您试一试那些诗词,要是不出声念一遍,不念准每个字的发音,是不是少了很多味道啊?!

        • 家园 中文能听说读写俱佳当然好

          中文能听说读写俱佳当然好。问题是难度也很大。

          不客气地说,在下喜读中国古典文学,繁体竖排的书籍也有很多。虽然现在荒疏已久,但是还能勉力作个把短篇类文言,过之乎者也的瘾。但是我没有完全的把握让下一代保持同样的兴趣和能力。

          就象我们一代人,比之于前辈,在写的时候能否还善用毛笔?如今日常打字,连硬笔书写都手生!

          再换位思考一番。我们在中文的环境中长大,后来再努力习英文,现在可以勉强在英文听说读写各方面及格。然而我的体会还是阅读和书写相对得手一些。听说的方面总是在赶着前进。

          见笑了。

          • 家园 别说在外的小孩,就是俺都之乎者也不来。

            但是,现代的白话文,不会念总是麻烦点。别说用笔写了,您教小孩子电脑中文输入就头疼,呵呵,您不会开始就教小孩子用什么五笔吧?呵呵,俺还不会五笔嗫!惭愧惭愧~~

            确实,阅读和写作,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读,慢慢组织句子,容易点。直接对话要求的快速语音语义反应,如果没有很好的基础,确实比较艰难。从俺自己说英文的感受,可以类推到那些从小受英文教育的小孩说中文的难度~~

            唉~你们做父母的任务还挺艰巨的。鼓励鼓励支持支持一把!加油加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