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走资派为啥停止增发人民币?从周其仁的货币观点谈起 -- hwd99

共:💬18 🌺1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走资派为啥停止增发人民币?从周其仁的货币观点谈起

    走资派为啥停止增发人民币?从周其仁的货币观点谈起

    周其仁在写这些文章时,还是国家央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其观点与央行的推行的政策是一致的,我们来看其观点和逻辑,分析央行各项货币改革的问题。周于2010年4月19日到2011年9月12日期间,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51篇文章,评论我国的汇率与货币问题,总结周的观点,主要包括:

    第一:反对政府控制央行主动印钱增发货币。原文是这样说的:

    “人民币在制度上杜绝政府主动超发货币,是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1995年开始执行的《人民银行法》。该法案明文限定,人民银行再也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这就是说,政府把央行当作财政之外又一个钱柜子的时代,在制度上结束了。以后政府的财政需要,只能靠税收、靠发债、靠国有资源的收益,再也不能靠超发票子。讲过的,作为建国之后又一波治理严重通胀的结果,中国终于在财政与货币之间安排了制度性间隔,意义远大。这么说吧:人民币将来有了与中国经济相称的国际地位,一定有人会回过头来,到这部《人民银行法》里找到其立足之本。” (周其仁,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十六 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链接出处 )

    第二:反对央行印钱购买外汇,增发货币。原文如下:

    “像对付其他疾病一样,治通胀也要对症下药。通胀的表现是物价,但根源在货币。” “这些年来,我国货币运动两个圈。首当其冲第一个圈,是出口导向战略带来越积越多的顺差,数万亿美元的外汇由企业和居民卖给商业银行,后者又把绝大部分外汇卖给央行,转为国家外汇储备。在这个圈圈里,央行大手购汇,把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地“泵”入商业银行系统。”

    (汇率评论之四十四:大刀阔斧改汇率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132.html)

    反映到货币运动上,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增长最为迅猛的当数“外汇占款”——央行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外汇占用的基础货币。大家可以看央行网站公布的数 据,2010年末我国外汇占款22万亿人民币,比8年前的2002年净增近20万亿。“高能货币”更加势不可挡,2010年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存量 72.3万亿人民币,比2002年末净增了53.8万亿。(注:一般认为,我国广义货币过多是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周在这里指出广义货币过多原因是央行印钱购买外汇产生的)……反正原则就是一条,要在已经发出、已经创造出来的货币里打主意,筹措大手购汇,即维系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五十一: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163.html)

    第三:关于如何决定基础货币数量问题,或者说依据什么增发货币问题,没有提供答案,原文是这样说的:

    “我不相信为货币选锚有那么的复杂与神秘。货币史的教训说,困难的是如何防止一个经济迫于短期的压力,把好端端的或至少尚可用的货币之锚白白给废了。这方面,控制现代货币机器的国家欲望的管理,显然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还是那个命题,稳健的货币来自稳健的财政,而财政的稳健要靠制度保障”。(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五十一:货币制度重于货币政策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163.html)在这里,周将货币增发问题转移到货币稳定性问题,不谈如何增发货币,而是提出主要问题在于稳定财政,也就是不要搞财政赤字。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周也提到,可以储备实物来增发人民币,同时指出,实物储备有巨大耗费,广义货币70多万亿下,是不可能的(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十六)。在该篇文章中,也提到美国人的办法,是根据经济增长率来确定货币供给。但是,又指出,“更麻烦的问题是,管制引起货币的不断创新,以至于最后连“什么是货币”也难以清楚定义。说不清楚货币的定义,“货币准则”又从何谈起?”,否定了西方的货币增发方法。此外,在评论之十三,标题为以央行行长为锚的货币制度,言之确确地介绍,有一段时间,美国曾经以央行行长为锚,增发美元,说明美元增发的依据是不可靠的。

    第四:暗示货币增发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汇率市场化,让市场来决定是企业和老百姓持有外国货币,国家应拿财政盈余来购买外汇,不应印钱高价购汇,干预汇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

    “今日中国不再实施强制结汇,企业有权留汇,也有权把挣来的外汇卖给别的企业或私人,商业银行也有权不向央行售汇,可以自留、自用外汇,或者售汇给自己的客 户和存款户。如今中国外汇的涓涓细流,绝大部分流入央行的库房,惟一的原因是央行购汇的出价最高。讲到底,不是中国人对海外五花八门的商品服务刀枪不入、 不动凡心,而是在现实的人民币汇率面前,与其持有外汇购海外之物,不如把外汇卖给央行换人民币更上算!”(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十六),在评论之三中,周明确指出,购汇资金来自央行印钱。 在评论之五十一中,周指出它是市场货币过多(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评论和分析:

    有关货币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增发货币。在周看来,我们既不能自己主动增发人民币,也不能依靠外币被动增发人民币,而依靠储备实物增发货币,又不现实,那只能是不增发了。那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货币需求?周的主张是让汇率市场化,让央行不要印钱增发货币,高价购汇,而让老百姓自己决定,是否持有外汇。周的意思不会是让老百姓和企业去使用外国货币?可是除此之外,从周的51篇系列文章,我们找不到任何出路,找不到任何其他解释。周的手法是让读者自动得出这个结论。

    周的荒谬逻辑在于,一方面告诉大家,西方的货币增发方式不可靠,我们不能学西方增发货币,另一方面,又让大家都使用西方货币。

    使用外国货币,等于外国政府印刷货币,就能买下我们的产业,买下我们的生产能力,等于将经济控制权免费交给西方。即使西方对我们没有恶意,我们也不应使用西方的货币。况且,西方是不可能让我们发展起来,我们发展起来,消费水平达到西方的水平,在西方人看来,地球上也没有那么多资源,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回答记者是,就清楚地告诉大家,“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 我们拱手将经济控制权送给西方,这是什么逻辑和道理?这对中国人民有利吗?

    任何一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都会阐述一个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上商品不足,就会引起物价上涨,相反,货币发行过少,市场上商品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下跌,造成市场紧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告诉我们,货币发行的依据是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量,市场上有粮食等人类必须的商品,就可以发行货币,没有这些东西,再多的金银,再多的美元,再多的信用,对人类来说,都是废纸。此外,货币发行量还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

    现在美国人生产的商品很少,其价值不到其消费商品价值的一半,美国人消费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拿印刷的美元换来的、而中国生产了占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大部分拿去换美元了,去支持美元增发了。正是因为中国拿商品换美元,支持了美元购买力和美元增发,使美国人过上了不劳而获的日子。没有中国的支持,美元购买力会一落千丈。

    回顾历史,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根据地时,就在各根据地发行自己的货币,保持了货币稳定。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统一发行人民币,很好地发展了经济,同时稳定了货币,解决了国民党时期物价飞涨问题。然而,邓设计师执政以后,几次发生物价飞涨,一次是80年代的物价改革,一次是90年代初大搞基本建设,引起物价飞涨。当时朱镕基将其归结为政府赤字过多,采用货币增发的方式解决政府赤字,导致物价上涨,让人大通过法律,禁止政府增发货币,从而结束了货币自主增发模式。

    由于不再主动增发人民币,国内货币短缺,经济运行十分困难,导致90年代的企业三角债危机,朱采取国企破产的方式,消灭了各地的国营企业,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于是,搞大规模引进外资,然后根据外资带入的外汇增发货币,目前的基础货币均是依据外汇储备增发的。这让西方资本家控制中国的生产能力,同时将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免费拿走,引起了更加严重的物价上涨。于是,又放弃强制结汇制度,让民间和企业储备大量外汇,从而不再在国内市场增加投放人民币。这些淀积在民间的外汇,都是我们拿大量财富换来的,等于让西方免费拿走了大量财富,从而也解决不了财富损失带来的物价上涨,而且让美元在中国流通合法化;现在又鼓吹和推进资本项开放,要撤除西方货币在中国流通的最后一道障碍,让企业大量使用美元和储备美元,让美元成为可以在国内市场与人民币竞争的流通货币。由于货币在企业间的流通占流通总量90%以上,而个人使用的货币占比例很小,让企业合法使用美元等外币,最终结果就是国内流通的货币就会变成以外币为主了。该政策还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资本项开放等于撤除中国金融安全的最后一道闸门。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币,与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的最大区别是,西方工业发达,不需要从中国进口商品,从而不需要人民币。而中国工业化程度低,为了加快发展工业,需要从西方或西方控制的国家进口物资,因而需要换取西方的货币,用于进口物资,那时基本上不储存大量外汇。

    现在的情况与那时有了很大不同。由于放弃独立自主经济,虽然生产能力占世界一半,我们仍然需要进口西方的关键设备,建立和维护生产线,从而需要西方货币,同时,西方不在生产工业消费品了,也同时需要从中国进口商品了。但是,美元和人民币的根本不同在于,中国政府提供美元购买人民币的权利,而美国则不会让中国人拿着人民币,到美国就能换来美元,从而在美国拿着人民币就能拿走物资。

    由于我们给西方货币的地位,高于西方给我们人民币的地位,两种货币的竞争地位是不同的,西方货币高于人民币。如果我们让两者自由竞争,其结果必然是良币驱赶劣币,从而人民币被赶出国内的主要市场,从而又回到民国时代经济完全被西方控制的状态。在资本市场开放以后,象东南亚危机一样,中国经济被洗劫将是不可避免的,这将使人民币进一步弱化,从而加快这个进程。

    资改派推行的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在当前的对外依赖经济下,没有西方的认可,就不可能国际化,而西方是不可能认可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其一是实现经济上独立自主,第二是在军事上控制全球,或者说控制相当大一块区域,因为人民币只能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实现国际化,不可能在西方控制的区域实现国际化。

    资改派推进的人民币改革,就是这样一步步终止了人民币的增发,转而推行使用外币代替人民币政策,使西方资本家不费一枪一弹,仅靠印刷货币, 到2004年底就控制我国21个行业,现在已经控制了我国一半以上的经济。

    为什么资改精英们要搞这种改革?几年前,草民就指出,资改精英们走进了资本主义歧途,早已犯下了违反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罪行,推翻宪法,搞资本主义是迫在眉睫的,事关其生存的关键问题,是资改精英们不顾一切都要推进的事情。彻底消灭国企,就可以彻底颠覆社会主义,消除走资本主义的障碍。搞银行改革,出卖经济控制权,是搞垮经济,从而搞垮社会主义的最好手段,这就是走资派的银行改革逻辑。

    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犯罪,悔改吧,一小撮当权的走资派,人民必将清算你们的罪行。

    关键词(Tags): #人民币#增发#美元
    • 家园 看来HWD99还是很有长进,努力学习经济学——工科生

      据我的理解,周其仁这篇文章说明了几个问题:

      1、确定“货币之锚”难度是非常大,周也没有能够给出答案,这个应该是货币学的一个难题。

      2、必须把政府的财政问题与货币发行分割开。否则政府几乎肯定会多印货币来解决它们所遇到的问题——毕竟印钱是最快也是最容易的。

      这个分割开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80-90年代中国货币政策是和财政绑在一起的。当政府遇到赤字的时候,就印钞票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境。结局就是89和92年两次恶性通货膨胀。后来出台了银行法才把财政和货币分割来。政府再发生赤字的时候,不能印钞票了,只能打其他主意,比如砍掉亏损部门,增加税收——这就有了朱镕基改革,把亏损的国企直接扔掉。

      美国人在这方面比我国先进一点,政府不能直接印钞票,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从美联储手上套钱。虽然也是要钱,但是是通过国债记账的,而且需要还本付息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遏抑了政府花钱的欲望。

      3、“政府花钱”不见得都是坏事。有时政府需要投资拉动经济,但是货币和财政分开就把财政限制死了。印钱给政府用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关键是让政府有一个核算的过程,不能不计成本的滥用资金。所以购买国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4、中国这次通货膨胀与80-90年代的通货膨胀有很大区别。80-90年代是直接印钞票弥补财政赤字。现在是因为大量美元流入,政府需要维持原有的汇率,被迫用人民币来结汇。当然有人会说,人民币结汇那笔钱都是用存款准备金等金融手段予以对冲了。

      但是,实际上对冲行为也缩减了央行调节货币的能力。也就说本来可以用准备金来调整货币政策,结果全用来外汇结算了。所以说,外汇结算的盈余仍旧可以说是印钞票的来源。

      “维持汇率”实际上是政府的职责,而非央行的职责。政府需要维持汇率,来保持中国工业的竞争力,既然是政府的职责,那么应该用政府的财政来解决外汇盈余的问题。更何况温搞的“三万亿”刺激政策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2000年的通货膨胀和80-90的通货膨胀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政府的财政目的导致的。——央行是用印货币方式满足了财政需求。这种做法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政府知道自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而且要有一个准确的负责的数据,究竟要承担多少钱。

      5、在这点上,周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对冲外汇盈余。这是一个好办法,政府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 家园 你被骗了,简单说说美国人的障眼法

        所谓美国人发行国债套钱,就是美联储印钱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利息,可是美联储的赢利,包括购买美国政府国债所得到的利息,基本都上交美国政府,这说明美国政府的所谓借钱,根本就没有付利息,事实就是美国人印钱借给自己,增加了美元供应量,也表现在美国政府债务增加了。

        要说周小川或周其仁先生不知道,我还真不相信。但从你这个回复来看,你显然是被美国人骗了。

        • 家园 你说的部分正确

          政府直接印钱支撑自己财政

          政府发行国债-----美联储买入国债——上缴利息

          这之间还是很大区别的。

          1、关键在于美联储买入国债,并不等于买入所有政府发行的国债。比如说,中国政府要维持汇率稳定,需要拿出1000亿人民币。如果以现在的模式来看,这1000亿无疑就是央行全部照付了!

          但是如果以发行国债的方式,这1000亿就有可能被老百姓购买了,而不一定全部由央行购买。也就是说,非央行购买的部分国债是由政府付息给老百姓的。

          同样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也不是全到美联储手上了。中国不就是美债的一个大卖家么!如果财政不和央行分开,那么政府就不需要专门发行国债,只要印钞票就可以了。

          通过国债在中间转一下,把美联储印了多少钞票,美国政府花了多少钱,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清楚地列出来了。

          2、另外一个区别是,央行的权力就大了。央行可以不看政府脸色,根据实际情况来印钞票买国债。如果政府过度举债,那么将面临信用下降利率上升的问题。当然这是理想化的,实际操作中央行还是要给政府面子的,就看面子给多少的问题。中国央行的独立性就要低于美联储,周小川说不扩张货币,但是温说扩张,还得按总理说的办。但是美联储相对来说独立性就高多了。

          • 家园 就别忽悠了,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都是一伙的

            美国政府提供武装,保护美联储印钱,美联储印钱,交给美国政府。合伙做无本生意,对外宣称是分开的。

            至于中国政府买美国国债,不正是我所批评的,他们被忽悠了,您的忽悠也许也起了一点作用。

            • 家园 随你吧

              没有人否认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是一伙的,但是即使做打劫生意,内部也是要有分工和制约的。

              另外,美国国债最大买家是美国老百姓。

              • 家园 还在忽悠,美国债最大买家是资本家,是美国的主人

                美国的99%不会同意你这个忽悠。

                另刚还在说,美联储是独立的,这会承认,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是一家的了?

                • 家园 真晕

                  美联储是独立的,但是它要维护美国的利益。

                  政府是独立,它也要维护美国的利益

                  法院是独立的,它也要维护美国的利益。

                  在美国利益上,他们是一致的,他们是一伙的。但是在如何操作上,他们独立的互相制约的,以防一家独大,从而侵害美国利益。

                  美债最大买家主要是各种基金和保险,其中也包括养老基金。可以说是资本家购买得多,也可以说老百姓购买得多。

                  另外,你究竟在说买美国债是SB还是聪明人呀?

                  中国政府买美国国债,你说他是祸国殃民,那么为什么你又说美国资本家是购买主力,难道这些资本家和中国政府一样脑子有病么?

                  • 真晕
                    家园 给你解释一下,看样子,你需要提高理解能力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上面还有一个上级,这个上级就是一伙美国资本家,这个美国资本家团伙也是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力。至于美国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是没有多少存款的,更不可能购买大量美国国债了。他们倒是欠一屁股债,法律上来说,美国政府的国债是要分摊到美国老百姓头上的。你的明白?

                    • 家园 这点你说对了,本质上来说就是这样的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主子是资本家,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是这个主子不是直接操作,而是通过利用设置各种规则让美联储和政府相互斗,防止它们勾结起来危害到资本家的利益。

                      我们讨论的就是如何设置规则的问题,如何央行和政府不穿一条裤子,防止其危害到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政府权力过大,政府成了国家的主子了。周其仁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用学术的说法来讲怎么把政府套到套子里,这就为什么要让央行独立,让政府发行国债的方式来筹钱!

    • 家园 归根结底货币之锚到底放在哪里

      这个问题,不仅中国存在,全世界都存在。法币具有天然的贬值倾向,任何一个政府都倾向于用印钞票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眼前问题。这个问题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下,没有办法解决。

      美国是把货币之锚挂在国债上。

      德国是靠独立的央行把货币之锚挂在固定的通胀率上

      中国呢?以前是挂在美元上,央行被动购汇,同时释放人民币

      事实上,没有一成不变的锚,美国以前挂在黄金上,后来也改了。

      人民币最早诞生的时候是挂在大米上。

      所以情况发生变化,这个锚可以随情况而改。

      香港不就在讨论把港币的锚从美元换成人民币吗?

    • 家园 这些经济学家是我们的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