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乡愁的滋味 一 -- 阿辉1

共:💬35 🌺312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舌尖上的中国,乡愁的滋味 一

    看央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大自然的馈赠”

    那些冬笋春笋酸笋甜笋,那些深海里的鱼,深山里的菌,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是比中国人更懂得吃的民族呢?我这样说的时候,某妞反驳,美国人吃汉堡、热狗、皮萨和生菜沙拉,吃了几百年,也活得挺好啊。我说那叫没文化,某妞说,文化是个垃圾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东西南北形形色色的面。

    一样的米,不一样的食法。

    那些包子面条花卷,年糕、米粉、汤团。

    最最诱惑的,还是春节的饺子,端阳的粽子。

    看得我有哭的冲动。思乡,原来是和味觉连在一起的。

    身处异乡,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不能和你思念的亲人一起

    吃。这个才真让人抓狂。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灵感的转化”。

    吃的法则里,风味高于一切。

    中国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味。

    豆腐,可算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最伟大发明。

    干湿软硬,条丝片张,发酵变质,霉菌长毛,无不是转化的效应。

    小小的豆子摇身可变万化。

    而北方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则用奶制作出另一种变化了美味,奶豆腐。

    在第三集里,我看见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蒙古包,蒙古包里用牛奶、砖茶和炒米制成的奶茶。

    我看见年轻的牧人孟克骑在马背上,用爷爷的望远镜眺望远方。

    我看见孟克的妈妈挤牛奶,孟克的姐姐找到迷路的小羊。

    这样一部电视记录片,拍得如此朴拙,又如此充满诗意和力量。

    有个美国同事曾经开玩笑地说:“中国人只需用美食就可以征服世界。”

    美食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

    尽管那中餐,不那么地道也不那么正宗。思乡是舌尖上怎么都改变不了的感觉。

    艾柯卡的父亲说:无论怎样人们都要吃,因此开饭馆是最稳妥的行当。

    从没看过哪部电视片,能像这部一样,温柔却强劲地牵扯了我心底最浓烈的思乡情绪。

    好友阿敏说,晚上跟老公一起看了两集之后,两个人相对无言。今

    天一大早,发现老公上网查询,看看曾邀请他回国工作的机构,还有

    没有新的机会。

    • 家园 阿辉姐的文字啊,让我落泪了。

      我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只是觉得好,只是觉得一种温情在心中慢慢涌动,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种情绪是在哪里沉淀,发酵而酝酿出来的。看了阿辉姐帖子,才让我醒悟。这一系列纪录片分明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啊,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邻居,同事。这部片子的主人就是那些我曾经每天上班下班,公交车上,菜市场里,小饭店,人行道上擦肩而过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啊。那些容易满足,又牢骚不断,但每天都在为了自己,家人辛勤艰苦劳作的人啊。在这远离故乡的地方,我的眼眶湿了,但不是思乡的乡愁,是重温了过去每一天结束时的那种辛苦过后的骄傲。这种骄傲是我们踏踏实实的父辈,同龄人,乃至下一代当之无愧的啊。

    • 家园 推荐中国美食探秘,搜狐上可看。我觉得象是跟舌尖套拍的。侧

      重技术性点。

      http://so.tv.sohu.com/mts?box=1&wd=%u4E2D%u56FD%u7F8E%u98DF%u63A2%u79D8

      • 家园 这个和舌尖上的中国比就等而下之了

        舌尖为什么受欢迎?它讲的是普通人的美味,老百姓的饮食生活,最接近原汁原味的烹调方式

        美食探秘我看了第一集,全都是些让普通人干瞪眼的“美食”,不喜欢。这集讲火候。先是鲍鱼,材料是“日本的极品干鲍”,做法繁琐无比;而后是所谓“一般厨师做不了”的油爆双脆,价格就更是高得“客人不能理解”。接着是苏州酱肉,恨不得把全中国能买到的调料都往里加。

        把个“火候”弄得神秘兮兮,无非是厨师专业技能的显摆。里面出现的饭店有广告嫌疑,大厨是否自吹自擂很值得怀疑。总之,这种模式的美食节目早已泛滥了,其最大作用是为饭店打广告,为公款吃喝提供指南

    • 家园 写的真好,舌尖上的中国,笔尖上的阿辉:)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而且~~~此贴宝多,老铁在此贴玩儿了量化宽松吧?:)

    • 家园 【原创】舌尖上的中国,乡愁的滋味 四

      “ 我们的田野”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最后一集

      这一集,讲的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就是因地制宜的变通,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精心使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尽一切能力获取食物的非凡智慧,在这一集里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贵州大山凹凹里的壮民、苗民,在山的褶皱里开出梯田,种植并不高产的糯稻。

      稻田里养鱼养鸭,鱼鸭吃害虫,其粪便还可以肥田。

      所谓的鱼米之乡,原来就是这样子的。

      住在海边的人们扬帆出海,负重潜行,海底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良田。

      我看见电视片里,人工养殖的的大闸蟹,看见蟹黄汤包,腾腾地冒着热气。

      我还看见崇明岛上的垛田,和垛田里肥硕的,有大家闺秀气质的龙香芋头。画面里有唱歌的老夏和划船的夏妻。午餐在田头船上,湖里的野生鱼,捞起来煮煮就是一顿美餐。而芋头收获的季节,河蟹也肥了。

      幻想自己是划船的农妇,而爱人就是唱歌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这样讲的时候,阿敏说:“得了吧,就你,让你所爱的人,满身臭汗,两脚污泥地给芋头浇水;让你去剖生捉的鱼;捡柴升起呛死人的火。大太阳底下,不搽防晒霜,冒着照射过量紫外线的风险去河汊里划船,那田里有青蛙但也有毒蛇,草丛里有蚊虫也有蚂蟥…….嘿,我说,不消几个时辰,你就想滚回现代文明里来了。”

      要不我挖苦阿敏这样的科学家不解情调,她能玩转数字和实验,却也能将意象的东西离析得毫无诗意可言。

      而且我这位闺蜜永远具备这种本事,总能在我做白日梦的时候,毫不留情地将我的理想砸个粉碎。

      我看见青藏高原上酷似小麦的青稞。

      青稞的田里杂开着小小的花,花中有人,人有笑脸,笑脸唱歌。

      画面上还出现了北京。而那个一口京片子的张贵春,居然在自家的屋顶上开出菜田。

      三卡车的土,一桶一桶地抱上楼顶。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他有一个奢侈的理想,拥有自己的菜园。于是,他把自己的理想搬上屋顶。

      他一朵一朵地摘下那些含苞待放的窝瓜花,在菜园里支起油锅,炸得焦黄酥脆。那一刻,他说:“可香可香了。”

      立秋时分,贴秋膘,吃饺子。张贵春和他的邻人,享用皮薄大馅儿的角瓜饺子。笼子里有鸟,他跟鸟说话。这让我想起外婆,外婆也是这样,只不过她说话的对象不是鸟,而是鸡。

      看这一集生出另一种感慨。

      初来美国时,看满眼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草地、杂树林。

      美国人种植的草坪面积,早已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

      母亲来访,看着我的院子说,这么大块地,种草,每个月施肥,每天喷水,每星期还得修剪。耗水耗电,修剪还得开小拖拉机。就算是种粮食都没有这么麻烦。你这块地,铲了草坪,改种小麦和玉米,一年收两季,可以养活多少口子吃饭。

      我那已经退休的数学教师母亲,严肃地计算,如果亩产小麦N斤,总共可收X斤,可养活Y口人。如果亩产玉米N斤,总共可收X斤,可养活牲畜Y头。

      我说,整个小区都是草坪,而我肆无忌惮地种小麦和玉米。文明点的邻居,会给我些拐弯抹角的抗议。不文明的,说不准会在月黑风高的夜里,拔了我的小麦或者玉米,顺便往我的门前扔几包狗粪或者垃圾。又或者把我告上法庭,说我的院子有碍观瞻,影响整个小区风貌,导致人家房子卖不出好价钱,要求赔赏可如何是好?

      下一年,母亲再来的时候,不提小麦和玉米了。而是带了各色的蔬菜种子。有萝卜、丝瓜、大白菜;也有莴笋、韭菜、牛角椒;还有扁豆、梅豆、长豇豆……

      照理说,植物种子是不许入海关的,但母亲就是那么大摇大摆地将硕大一包菜种,装在手提包里,带进了美国。

      我也跟着忙碌,铲掉草坪的一角,辟出一块菜园。

      中国话说,民以食为天。

      美国人评价,给中国人一个玫瑰园,中国人都能将玫瑰拔掉,种上萝卜白菜。

      去年,同学的女儿来美留学,在我家住了几天。倒过时差后,我开车送她到邻州读书。车出本城,小姑娘一路感叹,这怎么都是荒地啊?这么多的土地都闲着啊?好好的土地怎么不种呢?难道老美一年只种一季吗?这些荒地要是搬去中国多好啊。我知道,她的这些疑惑和我当年的疑惑同出一辙。

      前不久,有同学到美国公出,我载她购物。路过一处又一处的保留区。同学问:“这么多的荒草地,干什么用的?”

      我答:“保留区,也就是城市的肺。”

      “这么大的保留区,还在市区里,开发出来,得值多少钱?”

      “不准开发,有法律规定的。”

      离我家最近的一块保护区,满是半人高的青草和杂树,还有一条弯曲的小河和几处不大的湖。

      保护区里修有可供骑自行车以及走路、跑步的通道,那圈通道全长十一点六公里。从春天到秋天,各色杂花次续登场,更有形形色色的小动物们在那里自由地徜徉。

      我的同学先是沉默,再是感叹,让中国农民移民吧,让中国农民到美国来种粮种菜吧。

      我只能说,很多时候,上天待人并不公平。

      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让这种不公平,在勤劳和智慧面前,显得不那么突兀。

      通宝推:往前走,rentg,
      • 家园 importance of colonization

        Some facts:

        US: 40%=3,731,722 km^2 of total land is arable

        China: 15%=1,439,173 km^2 of total land is arable

        UK: 30%=74,060 km^2 of total land is arable

        This is why British colonized America. This is also why China should colonize America in the future. This is god-given land. 天予不取,必遭天谴

      • 家园 我家从父母开始就脱离了土地

        我更是从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长大,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闹出过管冬小麦叫韭菜的笑话。

        十年前第一次出国去西非,看见那肥沃的土地上长满了杂草,只有隔三差五几块田地,稀稀落落种着些作物,也没见有人打理。当时进入头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是我来把土地平整一下,种上庄稼,都不用施肥,这一年好几季要收多少粮食啊?!”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老的《击壤歌》其实是烙在每个中国人的精神里的。

    • 家园 【原创】舌尖上的中国,乡愁的滋味 三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味”是什么,是无实形的存在。有无限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感觉到“味”的,不仅有我们的鼻子和舌头,还有我们的内心。

      甜在舌尖,甜是最容易也最先感知的味道。那也是幸福的味道。

      电视片中,从广东茂密的甘蔗林到无锡的咸中带甜的酱排骨,无不具有幸福的滋味。

      在这一集里,我看到太湖,看到天下第二泉。

      太湖依旧风姿绰约,天下第二泉那几个大字酣畅依旧,还有那一潭碧绿的泉水也沧桑依旧。我在那里留下过青春年少的影子。无论怎样,天地不变,山水不变,景物始终没有变,甜味也不会改变,会变的是人心、世道和誓言。

      甜在舌尖,而苦的味蕾则在舌根,虽然位置靠后,却也十分敏感。

      苦味的背后有更加丰富的味觉感受。

      苦中回甘是一种境界。这就是一种味觉上的辩证。比如陈皮,比如绿茶,再比如某种有象征意味的酒或者是某一幅只能看不能尝的画。

      每个人都对苦味敏感,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其中的奥妙。苦中有甜,苦中作乐,是我们在艰难人生中对幸福和美好的一种期盼。或者说是一种坚持的生活态度。

      能够调和苦涩和甜蜜的惟有咸。

      普通的引不起我们丝毫注意的盐却是百味之首

      盐也是最古老的可以贮存保鲜食物的东西。也因此,盐,记载了战乱动荡和迁徙年月里的人们对食品的记忆。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中前行。所谓美食家,品尝的不过是盐的深浅。

      倚老卖老的人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所炫耀的也就是时间和经验。而时间的味道,说的即是盐的味道。这种味道已经和故土、乡情,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剪不断理还乱牵扯的只是一缕乡愁。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叹息,二十多年的岁月一下子逝去,种种滋味都上心头。而他笔下的美食家朱自治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琢磨出:“盐能吊百味……盐把百味吊出之后,它本身就隐而不见,从来也没有人在咸淡适中的菜里吃出盐味,除非你是把盐多放了……”

      虽然是在说盐,可怎么捉摸都觉得他好像不再是单纯地说盐,已经上升到了某种哲学或者宗教的高度。  

        

      酸最为奇妙,不仅舌头可以感知,鼻子也十分敏感。酸大多由醋而来。中国人以谷物酿醋。要想得到美妙的酸,必须经过平静漫长的等待。酸味能增加菜肴的鲜香,可以增加消化,促进食欲。

      但我们意念里的酸和醋,常常是和嫉妒以及男女情事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某些特殊语境里的特殊文字,也会被我们理解为泛酸。

      吃醋成为嫉妒的同义词,典出唐代。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纳妾。房夫人出于嫉妒,横加干涉,就是不让。太宗无奈,只得令房夫人在喝毒酒和纳小妾之中选择其一。没想到房夫人刚烈任性,宁死不肯同意老公纳妾。待她将那杯“毒酒”一饮而尽。才发现杯中物不过是带有甜酸香味的浓醋。

      《红楼梦》里晴雯为着袭人和宝玉亲近,添了醋意;而黛玉为宝玉吃醋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汉语里把爱流露出醋意的人称为醋缸、醋瓮、醋钵儿、醋罐子、醋坛子或醋瓶子。有时还把没来由的嫉妒称为吃寡醋,如戏剧《百花亭》里就有“我几曾调他来,皆是他心上自爱上我,你吃这等寡醋做甚么?”

      古龙这样说吃醋:“世界上不吃饭的女人或许会有几个,而不吃醋的女人却没有一个。”还说:“一个女人若已开始为男人吃醋,那就表示她对这男人至少不讨厌。”

      吃醋确实可以理解为是爱情的表现,是捍卫自己爱的主权的一种有力武器。但吃醋多了,不仅伤体,而且伤心、伤神。

      辣,泼辣。火热、刺激、咄咄逼人。个性里代表着开朗、坚韧和果断。我热爱的川菜,不但辣还麻。

      经过腌制的泡椒是川菜里重要的调味料。鱼香肉丝看似普通的菜式,确是鱼香菜式的经典。隔山隔水的异乡,因为没有泡椒,便也没有了记忆力的鱼香味道,这竟然也能成就川菜爱好者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

      在这一集里,我看见年迈的陈婆婆自制美味的辣豆瓣。没有这样的辣豆瓣,就没有麻婆豆腐完美的味道。这种味道,来自故乡,来自我们所爱的人,用双手制作出的食物,而我们则用舌尖感知亲情的美好。

      鲜是最难解释的一种滋味。鲜字最初的含义是未经烹制的生鱼的味道。鲜就是在烹饪中保持食材的原味,是一种素面朝天的美。鲜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特殊味觉体验,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了五味,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平常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我的理解是,鲜的美是一种看不见品得出的美。像某一种爱情,没有道理,你知道他的存在,但你说不出你爱的那个他,到底在哪里?

      五味杂陈,五味调和。说的是食品,看的是人生,牵扯的是乡愁。

      有人说完满的人生总是五味杂陈的。这样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看这部电视片老有哭的冲动。

      五味最佳的生存方式是调和和平衡。某种单一的味道,很难独自呈现。

      也因此,我们生活里的伤心和遗憾,痛苦和喜庆,大抵也如五味一样,杂陈是常态,不杂陈反倒显出古怪来了。

      郑板桥有词:“稻穗黄,充饥肠;菜叶绿,作羹汤。味平淡,趣悠长。万人性命,二物耽当。”

      • 家园 “盐能吊百味”

        “盐能吊百味……盐把百味吊出之后,它本身就隐而不见,从来也没有人在咸淡适中的菜里吃出盐味,除非你是把盐多放了……”

        虽然是在说盐,可怎么捉摸都觉得他好像不再是单纯地说盐,已经上升到了某种哲学或者宗教的高度。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家园 LZ感悟的真深刻,我可以转到我QQ空间吗?

        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