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魂系英伦——回顾范堡罗航展64年 -- silencsrv

共:💬16 🌺1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魂系英伦——回顾范堡罗航展64年

    魂系英伦——回顾范堡罗航展64年

    在英国伦敦郊外有一座小镇——范堡罗,它和其他很多英国小镇一样无名、幽静,但因为世界四大航展之一的范堡罗航展在此举行而使它一下子扬名世界。64年时间里,范堡罗航展的展览布局始终围绕在范堡罗机场周边,几经调整、扩大后才有了今天的位置和规模。位置的挪动或许说明不了什么,但这也是范堡罗航展走过64年风雨路的无声见证。当我们闲暇时漫步在范堡罗机场的草坪上时,或许能让我们回想起历届航展中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作为英国航宇公司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范堡罗国际在近70年的时光里一直满怀热情坚持在范堡罗举办航展。最初范堡罗航展仅仅是英国各大飞机制造企业展示自身产品的舞台;渐渐的成为战后欧洲航空工业复兴的标志;从1974年起美国公司也携自己产品千里迢迢跨越大西洋赶来参展;90年代起范堡罗航展又迎来俄罗斯展团;今天的范堡罗航展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荟萃世界航空航天顶尖技术产品的大舞台。

    在年迈的老航迷记忆里,范堡罗航展最初定在每年9月份举行——伦敦的9月潮湿多雨。也正因为这样的天气不利于组织飞行表演,从1998年起主办方决定把航展日期改到7月行。

    1948年9月,由英国飞机制造业协会举办的首届“飞行表演与地面航空技术展示会”在伦敦郊外的范堡罗机场举行,当时有近200家厂商参展,展位分布在机场那两个有名的黑顶大机库里,此外还有8次技术交流会议在伦敦周边其他机场成功举行。不过在大家记忆里,开幕式那天的天气状况非常糟糕,史料记载当天只有一位飞行员驾机起飞表演。

    实际上对老牌航空强国英国而言,航展不是个新事物。从1932年起英国皇家空军就每年在亨顿公园举行一次“新型飞机静态展示”——在休息日让新型飞机呆在停机坪上供外国记者近距离观察拍照,这一传统随着二战爆发被迫中止。

    与战前军方举办的航展相比,战后举办的首届范堡罗航展有一项重大革新——为满足公众对航空的兴趣,主办方专门安排了两天的公众开放日,允许公众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各种新型飞机。这样作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范堡罗航展,为航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首届范堡罗航展盛况空前,成排的飞机停在现在跑道北端的停机坪上。英国各大飞机制造公司悉数参展,向公众展示了当时英国航空工业的最新成果:世界上第一种支线喷气式客机——以两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研制的“内内”离心式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的维克斯“维京”;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四引擎客机——维克斯“子爵”;第一种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军用教练机——博尔顿.鲍尔“贝烈尔”;和由费尔雷公司研制,当时速度最快的直升机。在它们旁边是欧洲制造的第一架超音速飞机——德.哈维兰德108型技术验证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参加首届航展的维克斯“子爵”号客机

    空速公司的“空中使者”客机完成了自己的飞行表演,它安装了两台布里斯托“人马座”发动机,却仅用一台发动机就完成了整个表演。有“重金属”之称的肖特.索伦特水上飞机也来参展,这种飞机内部装饰颇为豪华:内部备有鸡尾酒吧、餐厅甚至观光甲板,被世人誉为“空中行宫”。

    1949年范堡罗航展上布里斯托公司推出150座大型客机,标志着大型客机时代的到来。当年范堡罗航展上,英国飞机制造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研制的新型客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量产的喷气式客机——德.哈维兰德的“彗星”;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四引擎涡轮螺旋桨式客机——哈德利的“赫然默斯V”型客机。同时英国电气的最新产品:“堪培拉”喷气式轰炸机和“沙克尔顿”海上巡逻机在那届航展上首次亮相。

    到了1950年,SBAC终于确定了航展基本布局:观赏飞行表演的人群集中在当时7/25号(现在6/24号)跑道南端;展览区位于29号跑道尽头,就是现在的飞机静态展示区的起点位置,此布局一直沿用至今。

    那一年,布莱克本与通用飞机联合研制的大型货机是航展当之无愧的明星——它就是后来的“贝弗利”军用运输机。但布里斯托研制的“布拉巴赞”(Brabazon)客机最后却功败垂成:这种四引擎大型客机的体积堪与后来的波音767相提并论,但它的性能和效率却始终没能达到最初设计目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拉巴赞”客机也算是研制大型客机的早期尝试

    1951年航展上,49架各型飞机参展:超过一半采用了涡轮发动机;19架飞机系首次亮相。差不多有18万名观众参加展会,其中2万8千人是来自“行业传媒和航空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2500位国外同行千里迢迢参加展会。这时主办方对航展布局进行了一点微调:原本放在跑道一侧的急救收容所改到附近山坡上——就是现在客商展棚区的位置。

    独家机密——5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链接出处

    最后一代有人机——6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链接出处

    变身双年展——7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链接出处

    滑跃起飞表演——8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链接出处

    作最大最好的航展——跨世纪的范堡罗航展链接出处

    结束语链接出处

    通宝推:李根,
    • 家园 非常好的文章啊,要是配大图就妙了

      航空帖,好的大图是成功的一半

    • 家园 英国航空曾经如此辉煌!

      本文首发于《航空知识》2012年第8期,原文为《飞行国际》杂志为纪念范保罗航展60年而作外链出处

      和以往翻译美国人的文章相比,感觉英国人的文章信息量大、观点比较客观公正,但词句晦涩难懂,看了有点让人头疼。就拿这篇文章来说,里面涉及很多英国飞机和企业名称,难免有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欢迎英语好的网友给我挑刺。

      看完这篇文章,我有两点感受:

      第一个,英国航空曾经如此辉煌!创造了那么多航空奇迹,英国人应该为这些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这些成就是靠一代代英国航空人满怀豪情创造出来的。

      第二个,虽然是世界顶尖级航空技术展览,但范保罗航展没有嫌贫爱富,每届航展都为中小型企业甚至创业型企业留出空间来展示自己,这点我认为值得中国珠海航展学习。进一步我想说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若想进入航空领域,可以先从加工中小飞机零配件开始,一步一步打开国外市场,这或许是一条发挥中国制造业优势融入国际航空产业之路。

    • 家园 结束语

      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今天世界规模最大的专业性航展;从最开始的仅仅展示英国航空企业产品到今天荟萃世界顶尖航空航天技术;既有初创的简陋、“要导弹不要飞机”时的窘迫,也有规模发展壮大的喜悦,范堡罗航展走过了自己不平凡的64年。这64年里,英国航空工业在经历了几次整合后,终于告别了大小十几家公司分散研发、各自经营的局面,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经营道路。今天的英国航宇集团(BAe)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拥有世界顶尖的发动机制造、雷达和航电研发部门。更重要的是,英国航空工业不再是一个封闭、自给自足的体系,而是融入到欧洲航空工业的奔流长河中,成为世界航空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范堡罗航展在这个融入的过程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点或许是最初参加范堡罗航展的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范保罗航展上中国展团的FC-1“枭龙”战斗机和配备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

      虽然是世界顶尖级航空技术展览,但范保罗航展没有一味“嫌贫爱富”,每届航展都为中小型企业甚至创业型企业留出空间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创意,这点值得中国珠海航展学习借鉴。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许多民营中小型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研发实力和制造水准,若想进入航空领域,可以尝试先从研发、制造中小型通用飞机零部件开始,一步一步打开国外市场,这或许是一条发挥中国制造业优势融入国际航空产业的路。另外从参加范保罗航展的各国产品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战略定位、工业水平对航空工业有不同的理解:既有独立自主研制各型军民用飞机的;也有购买许可证仿制、组装现成产品的;还有侧重于一个领域或一项技术,做到“一招鲜,吃遍天”的。航空产业发展道路从来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各国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最大程度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为一个老牌航空强国,英国拥有悠久的航空文化底蕴和较强的航空技术研发实力,这点从每届范保罗航展中少不了的经典名机飞行表演里可以看出来。但战后半世纪里英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规模却在逐渐萎缩:“火神”轰炸机的退役标志着英国独立的轰炸机制造产业彻底终结;“海鹞”战斗机的退役意味着战后英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力量首次出现空白;只剩下以“台风”战斗机为代表的战斗机制造产业和以空客为代表的干线客机制造产业还支撑着英国航空产业的半壁江山。这里面既有政府决策的失误,也有国力不济的无奈。“红旗还能打几天?”是拷问当下英国政府和航空工业界的头号问题。英国航空工业拥有辉煌的过去,那是一代代英国航空人满怀豪情创造出来的;而未来如何还要看今天的英国航空人们如何把握。2012年对英国而言是个不寻常的年份,伦敦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乐观、富有创意的英国。同样也期待英国航空人们也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未来的范保罗航展里把更多惊喜奉献给大家!

      英国,加油!范保罗,加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作最大最好的航展——跨世纪的范堡罗航展

      1990年范堡罗航展迎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东诺夫-225型运输机。两年后的1992年航展,超过30个国家代表团现身航展,其中原苏联代表团一口气派来了15架飞机,新型空客A340客机和瑞典“鹰狮”战斗机也首次亮相。

      1994年,两架老式道格拉斯DC-3/C-47飞机在换装加拿大普惠公司研制的PT6A涡桨发动机后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俄罗斯苏-35战斗机第一次亮相航展。

      1996年航展上,按照媒体说法:在经过改进后各项条件都有很大改观的展览区里,有1150家各国厂商带来130架飞机参展,迎来了13万名专业观众参观。

      1998年是范堡罗航展创建50周年,那一年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的B-2A参加航展。此外还有洛克希德.马丁的C-130J“大力神”运输机和欧洲空客A330客机。到了2000年航展上新一代NH90直升机首次参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8年航展上公开展示的空客“大白鲸”运输机

      新千年的范堡罗航展又有了一个重大变化——这个双年展的展期被挪到7月中旬,与隔年举办的巴黎航展展期正好对应。不过SBAC似乎不太欢迎这个变化,因为伦敦的7月天气炎热,按照SBAC的说法是,我们要在烈日炎炎下观看航展了。

      航空航天技术不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也应该给普通民众带来幸福。2004年航展上增设了赛车展区,展示了航空航天技术推动其他工业门类发展带来的成果。此外还有国际空间合作展区和商务飞机展区。运行多年后,著名的波音747型大型客机也终于首次参加航展。

      2001年,SBAC把航展的主办权、商业开发权和提供服务权移交给新成立的“范堡罗国际”。从2006年范堡罗航展起增设了一个短暂的“工业日”活动——包括各种航空技术交流研讨会和一顿免费午餐。当年航展吸引了14万名专业观众和1500家厂商参展。空客家族的最新成员——A380亮相航展。A380航程远、载客量大、舒适性好,因此刚一问世就有一架A380被预定为VIP客户使用。大家羡慕的称它为“空中宫殿”,而这恰恰是60年前首届范堡罗航展上人们送给肖特.索伦特水上飞机的称号。整整一个甲子后,范堡罗航展恍然完成了一次轮回,只是今日航空技术岂是昔日能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06年航展上空客A380客机与RAF“红箭”表演队进行联合空中表演

      通宝推:五藤高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滑跃起飞表演——8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

      进入80年代,范堡罗航展的规模继续发展壮大。1978年航展中光大小展棚就超过200座。在一条预先搭建的专用模拟跑道上,BAe研制的“鹞”战斗机进行了精彩的模拟短距离滑跃起飞表演。德.哈维兰德展示了与加拿大合作研制的“冲-7”50座支线客机和克兰菲尔德A1特技表演飞机。

      1980年航展上,英国的Edgley光学观测机以它独特的外形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法国在送来Socata Tampico轻型飞机的同时,还派来一个重量级选手——达索的“幻影4000”重型战斗机。在飞行表演中“幻影4000”夹带着巨大噪音从观众头顶呼啸而过,接着又完成了一个极小半径转弯,它那精彩的表演不但技惊四座,而且还压倒了同场竞技的对手们——美国通用动力的F-16B、麦道的TF-18A、F-15B和英国牵头研制的“狂风”F2。除此之外,公务机制造大国加拿大也带来了新型“挑战者”公务机。

      1982年正值范堡罗航展50周年,当年有480家厂商参展:尚处于飞行测试阶段的空客新型客机A310不但专程飞来参展,而且还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样横跨大西洋专程赶来参展的美国波音757和767客机聚首航展停机坪。

      1984年航展里共有79架各国飞机进行飞行表演;其中20多架为首次亮相;14架进行静态展示。苏联飞机首次参加航展:安东诺夫的An-72运输机、伊柳辛的IL-76巡逻机、还有米里设计局的Mi-26大型直升机。德.哈维兰德的“冲-8”客机、巴西飞机制造公司的“巴西利亚”还有瑞典的SAAB-340之间展开了争夺支线客机市场的激烈竞争。

      许多人都记得那年航展上惊心动魄一幕:飞行员Bill Loverseed驾驶德.哈维兰德“水牛”运输机进行完飞行表演即将着陆时,一阵突然刮来的顺风破坏了飞机着陆时的“电梯效应”,来不及放下全部起落架的飞机来了个单点着陆,结果机体严重受损。好在最后机组成员总算从失去机翼的残骸里安然无恙的爬出来了。

      1986年航展上,展览面积继续扩大,达到300个展棚、42700平方米,包括当时世界上最重的飞机——安东诺夫-124运输机在内的140架各型飞机参加静态展示。

      欧洲空客的A300技术验证机采用了新型线传操作系统,这是在大型民航客机上首次采用线传操作系统。BAe的EAP单座技术验证机、ATP、“鹞”GR5、达索“阵风”、福克50还有美国西科斯基S-70直升机悉数亮相并进行空中表演。地面上Aero Spacelines的“超级孔雀”大型运输机及其他13架军用教练机进行了地面展示。

      1988年航展上苏联飞机成为公认航展明星:米格-29“支点”战斗机首次在西方亮相,以一个尾冲机动惊艳全场,可如此精彩表演的效果却被后面发生的两件事抵消了:先是An-124的一台引擎莫名损坏,不得不临时用An-22运输机运来一台新的替换;接着米格-29飞行员在后续展览日中不肯继续起飞表演,最后主办方中止了他飞行表演资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通用动力不仅带来了的自己新研制的超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安装在麦道MD-80技术研究机上),更带来了航空动力领域新的研发理念。轻型飞机方面,除了埃得利光学观测机外,还有FLS“冲刺”SAH-1、海岛航空的ARV“超级-2”、诺曼的“农场主”还有NDN“爆竹”轻型飞机等等。由于参展厂商增多,主办方增设了双层展棚并重新为各大展厅编号。

      通宝推:五藤高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变身双年展——7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

      1964年,作为范堡罗航展的主办方——英国航宇企业协会SBAC还没有立即决定是否把一年一度的范堡罗航展改为两年一度的双年展,如果这样的话正好可以另一国际著名航展——海峡对岸的巴黎航展形成交替举行的局面。此时经过大规模兼并重组的英国航空工业境况很不乐观,按照当年《飞行国际》杂志的说法:此时英国航空工业真是到了“一目了然”的地步,像50年代那样各家公司竞相推出自己的力作的盛景一去不复返了。

      1964年范堡罗航展上,新型飞机里包括“比格”B242型飞机,可惜它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英国飞机制造公司带来了1-11“巴士车站”喷气客机;采用尖顶三角翼的BAC 221技术验证机;肖特公司带来了的“空中货车”小型运输机和“贝尔法斯特”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在这届航展上SBAC制作了第一个面向公众的航展纪念品并在公众纪念日发放。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种说法说当年航展上,主办方拉来一架老式布里斯托“斗牛犬”双翼战斗机进行飞行表演时发生了因失速而坠机的事故。

      到1966年,范堡罗航展越发平淡无聊。一个无奈的改变是SBAC给来自欧洲大陆的其他航空企业划出了一小片展区来展示自己的飞机,条件是这些飞机必须采用英国发动机或其他英国制造的零部件。唯一的亮点是皇家空军的“红箭”表演队在阔别四年之后又一次光临范堡罗航展并驾驶“昆虫”教练机进行空中表演。

      那一年航展上只有布瑞特-诺曼的“岛民”双引擎运输机算得上是新产品。剩下英国航空企业只能强打精神尽可能多的展出自己的老产品充门面:威斯特兰展区里有“侦察兵”、“苏族”、“黄蜂”、“韦塞克斯-2”、“韦塞克斯-5”和“旋风”直升机;至于霍克.西德利的展区,可也都是以往航展上亮过相的产品,如“猎人”、“昆虫”、“沙克尔顿”等等。要说亮点就是欧洲大陆飞机制造商带来了一些自己的新产品:如“大西洋”反潜巡逻机等。

      因为预见到即将到来的支线航空运输革命,哈德利.佩奇及时推出了“喷流”支线客机并在1968年范堡罗航展上首次亮相。同时亮相的还有霍克.西德利的“鹞”战斗机与美国麦道公司的F-4K“鬼怪”战斗机。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同时装备这两种战斗机耗资太过庞大,后来英国工党政府不得不削减国防预算。在阔别范堡罗航展7年之后,彗星公司终于携“猎迷”MR1海上巡逻机重返1968年范堡罗航展。

      1968年航展上最不幸的是莫过于“大西洋”反潜巡逻机的坠毁。由于表演当天天气恶劣,“大西洋”在表演单发低空通场时失速坠毁,造成机组人员和一名地面观众丧生。

      随着英国独立航空工业规模持续萎缩,走国际合作道路越来越成为英国航空工业界的共识。1970年范堡罗航展上,两个英法航空技术合作的重大项目同时亮相:“美洲虎”战斗/攻击机和著名的“协和”超音速客机。此外还有MB326教练机和凌-坦科-沃特的“海盗II”攻击机。布瑞特-诺曼的“Trislander”三引擎支线客机进行了空中飞行表演;而老迈的“堪培拉”轰炸机则在本届范堡罗航展上进行了空中告别表演——此时距离它首次亮相范堡罗已过去整整21年。不幸的是本次航展的飞行表演过程中又发生了事故:威利斯旋翼机在进行表演时坠毁,试飞员不幸丧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2年范堡罗航展终于被明确定位成“范堡罗欧洲”——此时的航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英国航空工业“自娱自乐”式展示,而成为荟萃整个欧洲航空工业精华的盛事,透过这届范堡罗航展也可以看到经过从二战后到那时整整28年的时间里,欧洲航空这颗种子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一年除了皇家空军的“红箭”外,法国空军的“巡逻兵”和意大利空军的“三色箭”表演队也在范堡罗的天空中竞相献技。250家参展厂商里有10%是海外厂商,展览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

      瑞典的SAAB-37“雷”战斗机名不见经传,却成为当年航展上首架进行飞行表演的飞机。不过它的“兄弟”——SAAB-105教练机的表演却令人不敢恭维,因为机轮放不下来,SAAB-105最后只能用机腹着陆。作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也千里迢迢展示了自己的产品——根据许可证制造的“昆虫”教练机。不过它们的风头都被美国洛克希德的L-1011“三星”客机压倒,为后者提供动力的恰恰是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RB211涡轮风扇发动机。

      1974年SBAC更进一步——把范堡罗航展正式定位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航展盛事,展期固定为8天。当年有380家境外厂商参展,展览面积比上一届差不多翻了一番——达到22800平方米。那年航展上西方各国厂商蜂拥而至:洛克希德的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麦道的TF-15A“鹰”战斗机;欧洲空客拿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架双通道客舱+双发干线客机——空客A300B2;法德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喷气”教练机也赶来参展。英国本土厂商则拿出了霍克P.1182——就是后来“鹰”战斗/教练机的前身。最不走运的是美国西科斯基S-67“黑鹰”直升机——它在进行特技表演时发生了坠机事故。

      1976年航展简直成了可变翼飞机的天下:英国、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机和美国格鲁曼公司的F-14“雄猫”战斗机完成了一次“双雄会”。麦道推出了YC-15军用运输机。本届航展上的“飞行明星”当属法国试飞员Pierre Baud,他先后试飞了航展上最大和最小的喷气机——空客A300和Bede BD5J喷气机。

      通宝推:五藤高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独家机密——50年代的范堡罗航展

      英国是个极度重视保密的国家,平时保密制度严格。但范堡罗航展似乎是个例外,有很多新型飞机甚至技术验证机都是在范堡罗航展上首次亮相,成就了历届范堡罗航展上的“独家机密”,其中不乏一些后来闻名遐迩的名机,如战后著名的英国3V系列轰炸机的首机——维克斯“勇士”轰炸机;为研制“火神”轰炸机而量身定做的迷你版技术验证机——Avro 707等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堪培拉”轰炸机是当时范保罗航展的常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0年代的范保罗航展看得出当时已经颇有人气

      由于二战对英国经济破坏很大,战后英国社会上下都过着节衣缩食的俭朴生活。那时的范堡罗航展里,试飞员是当之无愧的空中明星,如Neville Duke中队长,他于1951年驾驶P1067技术验证机参加当年航展,此时距离该机首飞刚刚满5周。当时他被誉为“英国最成功的猎人战斗攻击机飞行员”,甚至一位评论员目睹他驾机掠过观众时的英姿后,评价道:“这是英国公众见过的速度最快的一次通场”。可以说当试飞员们驾驶这些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一次次在公众头顶表演空中绝技的时候,英国人对恢复“日不落”帝国昔日辉煌多少有了点信心。

      同样技惊四座的还有波兰籍试飞员Jan Zurakowski,他驾驶一架带火箭助推的格罗斯特“流星”F8战斗机表演了一个“侧手翻”动作——当飞机垂直爬升到4000英尺顶点时把一台发动机油门收到最小的同时把另一台发动机油门推到最大;然后赶在飞机陷入尾旋之前成功地完成了几个垂直滚转;最后飞机恢复平飞状态。Zurakowski的精湛技艺同样征服了观众。

      高难度飞行表演展示了飞机性能极限,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风险,在历届范堡罗航展的飞行表演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天气原因和机械故障发生过数起飞行事故。最严重的一起发生在1952年,那是个周六,一架德.哈维兰德110型飞机在飞行表演时突然爆炸解体,机组人员无一生还,连带着地面上28名观众也当场丧生,更多人受伤。但空中表演仍然坚持举行,Neville Duke驾驶“猎人”战斗攻击机从满是飞机残骸的跑道上起飞进行超音速飞行表演,打算让观众体验一下“音爆”的感觉。此时塔台及时劝阻他,要他在观众头顶时必须“小心翼翼”,不要刺激这些惊魂未定的观众。

      1952年航展上的另一位明星是“Roly”Falk,他当时驾驶着首飞成功后仅三天的Avro“火神”轰炸机进行了“空中独舞”。此外布里斯托的“不列颠尼亚”涡桨客机、格罗斯特的大“标枪”全天候战斗机也在此次航展上首次亮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2年航展上,“火神”轰炸机正独自掠过观众头顶,这是它的首次亮相

      英国人有很深的水上飞机情节,桑德斯.罗伊公司的“公主”大型水上飞机就分别在1952、53年两次参加范堡罗航展,它配备了十台引擎。可惜它的命运如同之前提到的布里斯托“布拉巴赞”一样生不逢时,直到最后也没能投入商业运营。1953年航展上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哈德利.佩奇的“胜利”轰炸机首次亮相,同时亮相的还有之前已经参加过范堡罗航展的“勇士”、“火神”轰炸机。至此,3V轰炸机终于齐聚范堡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范保罗航展上著名的一幕——“火神”、“胜利”轰炸机和先前提到的各种英国飞机齐聚航展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1954年航展,虽然参展厂商已经超过300家,但英国厂商的产品仍旧牢牢占据着整个航展的制高点。英国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战斗机——英国电器出品的P.1(就是后来著名的“闪电”战斗机)飞机在此次航展上首次亮相。“火神”轰炸机在此次航展上进行了边爬升边横滚的飞行表演;此外12架“勇士”轰炸机、64架“猎人”战斗机也进行了编队低空通场表演。

      1956年航展上,费尔雷公司的FD2技术验证机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当年它创下了160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那一年天气潮湿多雨,范堡罗航展组织方为此特意搭建了四个永久性大棚作为展会医务所,它们那蓝白条纹屋顶也成为航展标志性景观。

      通宝推:五藤高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